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搜索关键字: 发布时间:
贵州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005-01-20  习水自然保护区)
 
来源:中国林业网

习水自然保护区远眺

习水保护区-水漫丹霞

一、保护区概况
贵州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习水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北隅,地处习水县西北部,北与重庆江津市、四川省合江县交界,西与贵州省赤水市、四川省古蔺县接壤,东南与习水县农业耕作区相连。地理位置为东经105o50ˊ-106o29ˊ,北纬28o07ˊ-28o34ˊ,总面积48666公顷,其中有林地42820公顷,国有林15134公顷,占有林地面积25.34%,集体林25559公顷,占有林地的59.69%,个体林2127公顷,占有林地面积4.97%。区内最高海拔1756m(习水县程寨乡红岩),最低海拔420 m(习水县土城镇壅溪沟)。
习水自然保护区是以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3月, 199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功能区划分为下列三个区。
1、核心区:有磨槽滩、雷坡溪、盘龙顶、犁鸳沟、阳大老岭五片核心区,总面积1743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5.8%。本区人烟稀少,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森林植被原生性强,生态系统稳定,实行绝对保护。
2、缓冲区:分别在各核心片区的外围划出500-1000米的范围作为缓冲区,总面积4866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本区内不许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
3、实验区(含旅游小区):除核心区、缓冲区外的其余部分为科学实验区,总面积26364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4.2%。在保护的前提下,允许采取人为措施,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驯养繁殖和综合经营利用。
保护区内涉及6个乡镇,28个行政村,103个村民组,1242户,4706人。习水保护区属长江水系,其主要河流有赤水河及习水河。
习水保护区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四川台坳南部,南与黔北台隆紧邻。在地质上属四川紫色盆地的一部分,地面物质由中生代的紫色岩及其风化物组成。在地貌上正好处于贵州高原北坡与四川盆地南缘的接壤部位。地势自南向北迅速降低,从而造成地形崎岖,高差悬殊的特点。保护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霜期长,降水充沛,云、雾、雨日多。年降水量900~1300毫米之间。土壤系白垩、侏罗系的紫红、砖红色砂页岩发育形成的紫色土最多,黄壤其次,黄棕壤最少。

二、保护区资源

1 自然植被
保护区的地带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壳斗科、樟科、山茶科树种占优势。局部地段分布有面积较少的针阔混交林。大面积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以高大挺拔的树木和浓郁茂密的林冠组成的森林景观,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主要森林类型有银木荷林、青冈栎林、大头茶林、福建柏林、丝栗栲林、贵州山柳林、红翅槭林等。此外,在沟谷地带常见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
2 植物资源
现已查明区内的种子植物有128科、411属、805种,分别占贵州种子植物科、属、种的58.98%、32.98%、17.10%。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树种和保护植物15种,属Ⅰ级保护树种的有南方红豆杉、香果树、银杏、珙桐;属Ⅱ级保护树种的有福建柏、杜仲、闽楠、楠木、红豆树、鹅掌楸、厚朴、榉木、刺楸、花榈木及国家Ⅱ级保护植物桫椤。其中桫椤和福建柏形成单优群落,这在我国实属罕见。
区内蕨类植物、苔藓植物、大型真菌种类也很多。蕨类植物共37种81属163种及1变种,约占贵州蕨类植物总种数的22.55%。苔藓植物有154种,隶属47科89属。
3 动物资源
经重点考察,现已查明的兽类种数有72种2亚种,分属8目24科,占贵州省兽类总数的52%;鸟类142种,隶属15目35科;爬行动物34种,隶属3目10科21属,占贵州省爬行动物总数的33%;两栖动物31种,隶属2目9科17属,占贵州省两栖动物总数的48.44%;鱼类57种,分属5目11科43属,其种数占贵州省鱼类总种数(202种)的28.22%;昆虫1300种,隶属9目49科。
诸多动物中,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的有豹、云豹;国家Ⅱ级保护兽类的有猕猴、藏酋猴、穿山甲、豺、黑熊、青鼬、水獭、大灵猫、小灵猫、班灵狸、林麝、鬣羚、班羚共15种,占贵州省现有20种国家重点保护兽类的75%;另有小麂、赤麂和毛冠鹿等3种是贵州省地方重点保护的兽类,两栖类的大鲵、虎纹蛙、细痣疣螈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
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黑)鸢、普通鵟、白尾鹞、红隼、红腹角雉、白鹇、白冠长尾雉、红腹锦鸡、领角鸮、班头鸺留鸟、灰林鸮等11种。属贵州省重点保护的有班姬啄木鸟、黑枕绿啄木鸟、大班啄木鸟等5种。
4 旅游资源
习水自然保护区风景资源独特雄厚,特别是发育在白垩系紫红色泥岩上的中山峡谷地貌与茂密的亚热带原生常绿阔叶林交织而成的习水红层森林地貌景观,具有潜在的旅游开发价值。主要景区有童仙溪、圆峒、三岔河、长嵌沟、小桥等。

三、保护区管理

1 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   习水保护区1994年8月为正处级差额预算单位,编制50人,归口省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保护区现有在职职工19人,退休3人。管理局内设林政资源科、科研科、公安派出所、办公室及三岔河、大白塘、长嵌沟、长坝、小坝、蔺江6个管理站。
2 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资源管理保护工作是保护区的主要任务。1995年建处以来,保护区以宣传教育为动力,以资源管护为中心,强化林政管理,森林防火,在管护工作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宣传教育,增加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在保护区交通要道竖立标牌;在公路沿线、田边地角书写宣传标语;用宣传车、广播等形式在各林区巡回宣传。火险季节,管理处还摘录有关法规印制成“入户通知书”发放到林区每家每户。管理处还与学校、电视台、报社等单位合作,通过举办科普讲座、摄影展、播放宣传片、开展咨询服务等形式,在县城中小学生和广大群众中宣传自然保护事业、宣传生态建设、宣传林业法规,使自然保护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和认可。不仅提高了习水保护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同时也不断增加了林区干部群众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自觉性。
坚持依法管护 加强执法力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保护森林和野生动物的法律法规,加强林政资源管理和执法力度,依法处理偷砍盗伐林木、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行为,有效地遏制了区内偷砍盗伐、偷猎偷捕现象的发生。1995年12月,贵州省林业厅委托习水保护区管理处在习水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违反林业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同时委托管理处依法办理保护区内森林采伐和木材运输手续,并按规定收缴林业费金。1995年6-8月,管理处林政科联合工商部门查收15020公斤官桂皮;1996年6月,查处犀牛岩集体盗伐林木案;1996年5月至8月,联合县工商部门查收蛇120多公斤。1997年2月1日,贵州省林业厅下发林业行政处罚委托书。2000年9月,林业公安派出所查处童仙溪盗伐国家珍稀林木案,批捕5人。
依靠地方政府,开展联合保护:1995年11月,保护区管理处和习水县人民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习水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通告》,同时,管理处、管理站与县有关单位、镇(乡)政府联合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森林资源保护、水生动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的通告、通知。并多次召开协调会,共同研究解决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区内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协调区内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建立护林网络,开展群防群治:聘请护林员,建立护林骨干队伍,鉴于保护区人员编制少,管护范围大的实际情况,在林区聘请一批思想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农民当任护林员,承担宣传群众、巡山管护的责任,解决专业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在重点林区还组建了护林防火应急小分队,如遇火情,可就地迅速组织义务扑火队伍,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在重点林区组建了护林防火应急小分队、森林消防队及义务扑火队,开展群防群治。
加强天保工程管理:制订《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管理办法》和《习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管护考核办法》,使森林管护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
3 社区共管
保护区把扶贫开发作为促进社区共管的大事来抓。1996年7月,成立了“习水自然保护区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申报林业贴息贷款5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把区内群众发展经济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密切结合起来。1997年至1999年,在蔺江管理站插旗、干沟等村,采取以物放贷形式发展魔芋种植业,截止1999年底,共发展魔芋基地250亩,魔芋种植户80余户,农民人均增加收入500元; 1998年春,蔺江管理站帮助保护区内地处偏远的坪河村架通了5公里长的照明线路,使坪河全村80%以上的农户照上了电灯;1999年冬,蔺江管理站组织群众筹集了2万元资金,在石岗坪、核桃坪新建了1000M3水窖,5公里长的引水渠,解决了两组78户人家的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概用水。2000年12月,管理处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三岔河林区群众实施新法养蜂,组织长嵌沟半边塘村村民实施板栗基地建设。保护区派出所制定警务区民警责任制,开展安全文明林区创建活动,依靠当地群众组建治安联防队,形成了齐抓共管、群防群治的局面。2003年、2004年在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辖区内的大白塘村成立“大白塘村河道管理协会”、统一村成立了“统一村社区发展协会”,并积极筹措资金,帮助村民发展当地经济,改善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

 
  [推荐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