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
森林旅游搜索关键字: 发布时间:
辽宁城山头自然保护区
(2006-11-07  )
 
来源:中国林业网

  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李家镇东南沿海,东经122°04′41″至122°12′06″,北纬39°10′47″ 至39°10′55″。海岸线长15km,距大李家镇政府5km,距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20km,距金州城40km,距大连市中心70km,分别与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大窑湾港相距8km和20km。保护区总面积1350公顷,其中陆地面积为600公顷,海域面积750公顷,核心区面积210公顷,缓冲区面积80公 顷,实验区面积1060公顷。

  一、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及其特点

  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地质遗迹和鸟类。主要特点有以下五个方面。
  1. 震旦纪地层标准剖面。
  在地球发展史上8亿至6亿年间震旦纪时期,是全球性的大冰川期,导致了全球性的沉积间断。据科学家考证,只有在澳大利亚、前苏联、印度、朝鲜、中国苏皖地区和本区有局部沉积。而该保护区此时期震旦纪地层沉积,以其与上覆、下伏及其群组间的接触关系明显,层序叠置连 续,厚度巨大、古生物化石丰富、组合明显,而有别于其他地区,该时期沉积地层是最完整、最典型,世界上独一无二、不可再造的地史史料。1986至1988年,辽宁地矿局区域地质调查队“辽东半岛南部上前寒武系地质研究”项目组形成的科研报告,由地质出版社以《辽东半岛南部上前寒武系地质》一书出版,在国内外公开 发行,其研究成果获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城山头保护区这套震旦系地层的发现与确定,不仅填补了华北地层震旦系时空空缺,解决了南北方震旦系衔接问题, 而且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震旦纪地层标准剖面



     2.震旦纪生物地层模式剖面。
     保护区震旦纪的古生物类群,以其时限连续、种群繁多、清晰、组合明显为特征。尤其首次在华北地层区辽南震旦系金州发现类水母化石3属6种,皆为新属新 种。与世界同时期(震旦纪)著名的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和前苏联、印度、朝鲜、中国苏皖等地生物群相比,上述地区的古生物类群,只相当于该区古生物类群之中上部生物群组合,而中下部生物类只在本地区独有。其他地区因种种原因缺 失。该保护区震旦纪生物类群的发现与划分,解决了中元古代存在的微体古生物与寒武纪节肢动物、腕足动物等类群间的断代问题,反映了由低级生物向高级生物的演化过程。因此,加强保护与研究,定可成为世界范围内震旦纪生物地层模式剖 面。
     3.保护区岩溶地貌。
     新生代开始发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 动,使帕米尔高原和中国西部云贵—青藏高原抬升,加之喜马拉雅山的迅猛崛起,造成我国东部阻隔东海海水北进的福建—岭南地块下沉,东海海水得以北进,形成黄渤两海。黄海海水直抵大连城山头地 域,对本保护区岩岸进行侵蚀、溶蚀,在本区以震旦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岩岸,形成了溶蚀-构造类型地貌大类,集埋藏与裸露于一体的温带季风-海岸型岩溶地貌亚类和桥头组(城山头地区)石英岩构成侵蚀-构造类型地貌大类。大自然以其鬼斧神工般的技巧,将那些岩石雕凿成千姿百态的奇礁异石,诸如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洞、海蚀柱、海蚀拱桥、海蚀门、海蚀窗、海蚀檐等世界上罕见、中国大连城山头独具的海滨地貌。这一不可再造的海滨岩溶地貌记录了地球180万年以来的演 化史。
     4.地质构造形迹。
     本保护区地质构造变形复杂,典型、清晰、种类繁多,几乎包揽了教科书上的所有构造现象,是绝佳的地学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
     5.生物多样性—鸟类保护
     核心区蛋坨子岛礁,处于我国东部候鸟、旅鸟迁徙之中部,因其远离大陆,环境清幽,少无人烟,故自然成为鸟类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迄今为止,已发现84种、数十万只鸟类。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一、二类保护鸟类13种,无论在数量上和密度上都是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

  二、保护区的综合价值


  大连城山头海滨地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保护、科研、社会和经济的综合价值。
  1.特殊的保护价值。
  保护区地质遗迹体现了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及系统和完整性。形成过程和表观现象保存系统而完整。保护区晚元古代震旦纪地层,科学家曾在澳大利亚、朝鲜、前苏联、印度和我国苏皖地区发现 过,而像该区保留着这一时期完整地层仅此一处。
  岩岸潮间带展现着千姿百态、异常壮观的海滨岩溶地貌,连同海岸阶地红土层下埋藏着大面积的岩溶石林、石柱、构成了我国沿海独具、世界罕见、不可再塑的典型海滨岩溶地貌景观。
  保护区基本保持了完好的自然状态,不仅地质遗迹未受破坏,而且核心区蛋坨子岛是鸟类繁殖迁徙地。目前不仅鸟类品种繁多,而且在数量和密度上都是我国北方地区罕见的。
  

  2.极高的科学价值。
   保护区晚元古代震旦纪地层发育完整、连续,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生物类群丰富,构造变形记录齐全。不仅可作为衔接中国南北方震旦系之桥梁,而且可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震旦系标准剖面。
  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震旦纪地层存在的宏体古生物类群(辽南生物群)序列,比任何地区都更为丰富、清晰,这些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生物群的划分,填补了生物演化中间环节的空白,反映了低级生物向高级生物演化的历史,加强保护和研究,定可成为世界震旦纪生物地层模式剖面。
  保护区海滨岩溶地貌对第四纪全球地质研究意义重大,尤其对黄、渤两海成 因,海进、海退和冰川期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价值。
  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物种,特别是鸟类保护也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3.重要的社会、经济价值。
  保护区内丰富多彩的地质构造变形和沉积构造、独特典型的海滨岩溶地貌等地质遗迹,记录了古地理、古气候、古环 境及其演化史,是研究地球演变的宝贵资料,是难得的教学、实习基地,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同时,在实验区允许范围内按总体规划开展生态渔业研究 和资源合理开发,又会带来直接的经济 效益。

 
  [推荐给好友] 打印本页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