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林业网 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部,是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是环保系统建立的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由蛇岛和老铁山地区两部分组成,面积14595公顷,占旅顺口区面积约1/3。主要保护对象是蛇岛蝮蛇和候鸟及其生态环境。1981年成立了保护区管理处,现编制人数35人,下设办公室、蛇岛管理科、铁山管理科、科研科、法规宣教科、信息管理科。下属单位有大连蛇岛医院、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和大连蛇类蛇毒研究所。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保护管理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依托,以开发利用求发展”的基本方针,三位一体,同步发展,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3年首批被纳入“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单位;1996年荣获全球环境500佳提名奖;1999年被国家环保总局等四部委授予“全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同年被国家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被大连市命名为“大连环境教育基地”;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全国环保系统自然保护区管理先进集体”。
保护区的功能区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
核心区4个:蛇岛、老虎尾、老铁山、九头山核心区,面积356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24.4%。
缓冲区3个:老铁山、九头山和老虎尾缓冲区,面积28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19.3%。
实验区面积8215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56.3%。
蛇岛
蛇岛,又名蟒岛,小龙山,位于旅顺西北方的渤海中,东距陆地5.3海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0°58′40″,北纬38°57′00″。岛屿呈西北-东南走向,长约1460米,宽约760米,主峰海拔215米。蛇岛保护区总面积155公顷,其中岛屿73公顷,200米水域82公顷,这里是两万余条蛇岛蝮蛇在世界上的唯一生存地,独特的海岛生态系统和特殊的物种是极其珍贵的自然遗产。
蛇岛生态监测管理站 始建于1987年,主要用于加强蛇岛的管护、科研。2003年对生态监测管理站进行了整体改造,修建了拦水坝、蓄水池和地下水窑,在蛇岛的各个沟脊之间用木板修筑了科考路5000米,使管理站的功能得到完善。这些设施的建设给迁徙的候鸟提供了饮水场所,同时增加了蛇岛蝮蛇和候鸟的遇见率,提高了蛇岛蝮蛇的捕食率,还为管护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方便。
蛇岛是在距今一千至二千万年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在地壳大断裂的强大压力下被挤起的一块突出海面的巨大岩石。岛上有6条大的冲沟,都是沿较大断裂发育而成的。由于断裂及风化侵蚀,在岛上形成了许多石缝和岩洞,既有利于地下水蓄积和植物扎根,又为蛇岛蝮蛇隐蔽和越冬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蛇岛的地貌主要由海蚀地貌和重力地貌组成。在岛的周围形成了海蚀柱、海蚀洞和许多倒石堆及卵石滩。岛上还有龙头石、卧仙石、望海石、灵芝石、老神洞等一些自然景观。
蛇岛气候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和海洋影响比较明显,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0.5℃左右。最冷月为2月,最热月为8月。无霜期200天左右。年平均降雨量600mm,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全年平均湿度68.0%左右。
蛇岛植物属于华北植物区系。现已记录的植物有210种,分属65科。岛上植物生长茂盛,密度较大,覆盖率70%以上。蛇岛植物大体可分为:灌状乔木林、灌木林、草本植物和层外植物四大类。
蛇岛蝮蛇(Gloydius Shedaoensis Zhao),是蛇岛的主要保护对象。是一种管牙类毒蛇,种群数量在二万条左右。蛇岛独特的海岛生态系统造就了蛇岛蝮蛇特殊的生活习性,蛇岛蝮蛇主要以南北迁徙的候鸟为食,一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五月为第一个活动高峰期,九月上旬到十月上旬是第二个活动高峰期,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则进入“夏眠”和冬眠。蛇岛蝮蛇为卵胎生,平均窝产仔4条。
岛上有鸟类125种,多为候鸟,隶属16目36科,其中雀形目鸟类73种,是蛇岛蝮蛇的主要食源。每年春夏,有上千只黄嘴白鹭和数万只黑尾鸥在蛇岛上筑巢繁殖,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蛇岛记录的昆虫有122种。另外,岛上还有少量的褐家鼠和蝙蝠。
老铁山
老铁山位于旅顺西部,南北长约26千米,东西宽约12.5千米,保护区面积 14,440公顷。主峰海拔465.6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南北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每年有上千万只候鸟经此迁徙。现已记录的鸟类有302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0%,占东北鸟类种数的50%,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9种,二级保护鸟类46种,猛禽有39种,占全国猛禽82种的47.56%。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所列的227种鸟类,见于老铁山地区的就有167种%。被誉为“老铁山鸟栈”。
老铁山生态监测管理站,始建于1992年,位于老铁山核心区边缘的张家村,主要用于加强老铁山地区生态环境和候鸟的保护。2003年进行了改、扩建,建成了50,000平方米的生态园区,内共栽植各种树木50余种4000余棵,还修建有蓄水池和叠水瀑布,为迁徙鸟类提供了优良的栖息环境和充足的水源,同时为大中小学生的科普教育和教学科研实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基地。
老铁山属于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植被属华北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422种,分属85科。自然植被覆盖率达 80%以上,其中森林覆盖率为 35%。天然和半天然的主要植被类型有:赤松林、日本黑松林、刺槐林、麻栎林、蒙古栎林、酸枣灌丛等。
老铁山的鸟类可分为四个生态类群:
森林鸟类群: 该类群的鸟类体型较大,一般都是在森林中作短暂栖息的鸟类。鸟类的垂直分布差异不大。以肉食性的猛禽为该类群的代表种,如:金雕、毛脚鵟、大鵟、鸢、苍鹰、长耳鸮、红角鸮、纵纹腹小鸮等。
低山灌丛鸟类群:在该区域活动的鸟类多为雀形目的小形鸟类,多以植物种子、昆虫为食。常见的有各种鹀类、灰山椒鸟、红尾伯劳、鹟科的一些种类,大山雀、煤山雀等雀形目鸟类,以及以小形鸟为食的雀鹰、游隼、红隼、燕隼、灰背隼等小形猛禽。
农田村落鸟类群:在这一区域活动的鸟类都是食谷性鸟类。当农作物成熟季节,常见黄雀、金翅雀、黑头蜡嘴雀、锡嘴雀、鹌鹑等鸟类在田地觅食,雉鸡在春季常扒食刚刚播种的玉米。麻雀、家燕等鸟常在农舍的墙壁缝隙、房檐下作巢,喜鹊则在村庄周围的乔木上营巢。
水域沼泽鸟类群:该类群的鸟类以鸥类、鹭类、鸭类、鹬类为代表。黑尾鸥、黄嘴白鹭、绿头鸭、小杓鹬、海鸥、红嘴鸥、环颈鸻、针尾沙锥等鸟类经常在保护区内的盐田、海岸滩涂、河流、水库等处觅食。
大连蛇岛医院建于1988年,设有门诊部和住院部,拥有100张床位。大连蛇岛医院是一所集蛇类保护、科研、开发利用、临床为一体,以治疗心脑血管性疾病、萎缩性胃炎、癌症为主的专科医院。十几年来,蛇岛医院独辟蹊径,实施高新技术与科研并举,已研制出二十余种蛇毒制剂,医治国内外公认的疑难病症,取得独特疗效,被称为“一所不可替代的医院”。
1996 年建立了蛇类蛇毒研究所,开展蛇类的人工饲养、繁殖、越冬和蛇毒开发利用等项目的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交流论文40余篇,承担了两个市级科研课题。研制出蛇毒生物制剂 20 余个品种,广泛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显著疗效。
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建于1990年,它是保护区的宣传窗口和开展科普教育的基地,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系统中建立的第一个以蛇类、鸟类展示为主的专业博物馆。该馆采用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和模拟手段,科学、生动地反映了蛇岛老铁山的自然景观,揭示了保护区生物演替的自然规律和蛇岛的奥秘。十几年来,接待了上百万国内外观众和50余万大中小学生,在蛇类和鸟类知识的科学普及与宣传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