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9年4月,同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国际协调理事会接纳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1992年被确定为中国40个具有全球保护意义的A级保护区之一。1999年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获得成功,成为国内仅有的一个既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双遗产”保留地的保护区。同年又被科技部、中宣部、教育部、中科协确定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国科协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北纬27°33'-27°54',东经117°27'-117°51',全境南北长52千米,东西相距最宽处22千米,总面积565平方千米,保护区山高林密,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为东南大陆最高蜂,森林覆盖率高达96.3%。区内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森林植被保存完整,生态环境类型多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世界生物之窗”。区内有高等植物2466种,脊椎动物475种,已定名昆虫4635种,素有“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地位的钥匙”、“鸟的天堂”、“昆虫的世界”、“蛇的王国”、“生物模式标本产地”、“东南植物宝库”等美称。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地球同纬度地带最完整、最典型、面积最大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中国东南大陆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我国小区域单位面积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一、多样稀有的生物物种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原始林和原始次生林面貌整齐,生态系统完整,植被垂直带谱明显,并分布着中国最大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这里的植被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两个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植物区系成分多样,古老、孑遗物种多,珍稀特有种多。区内已定名的高等植物种类有267科1028属2466种,低等植物840种,其中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具有较高科学研究价值、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渐危植物有银杏等28种;列入世界贸易公约保护附录Ⅱ的有101种。
二、雄峻奇特的地形地貌
武夷山保护区属拗陷带,具有地势高,起伏大,多垭口的地貌特征,区内平均海拔1200米,主峰黄岗山高达2158m,是我国东南大陆最高峰,而最低处仅300,高差极为悬殊。河流侵蚀切割深度达500米~1000米,沟谷相间,山势雄伟,断裂地貌壮观,桐木关~大竹岚断裂,黄溪洲~皮坑口断裂,美罗湾断裂等延伸十几公里。
三、多彩多姿的生态景观
保护区内景观奇绝,资源丰富,峰石裂带,雄峻奇特,曲溪泉瀑,绮丽迷人,古木参天,奇葩斗艳,鸟鸣猴跃,野趣盎然,云雾缭绕,气象万千,教堂庙宇、摩崖石刻、自然博物馆、观鸟台、小种红茶原产地等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贴切和谐,是生态旅游胜地。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旅游景点有:
黄岗山 号称“华东屋脊”,海拔2158米,为东南大陆最高峰。从山脚到山顶依次排列着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矮曲林、中山草旬等5个群落外貌特征不同的植被带谱,其分界线清晰可见。这样明显的垂直分布带在地球同纬度地区是十分罕见的。
大竹岚 万竿毛竹亭亭玉立、十里竹海绿影婆娑。有“昆虫世界”、“蛇的王国”之称的大竹岚,因特殊的生态环境,为多种鸟类、兽类提供了理想的栖身场所。
断裂带 保护区内的断裂带主要有桐木关-大竹岚断裂带、黄溪洲-皮坑口断裂带,它们是保护区内重要自然景观和主要河流河床,也是区内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挂墩 因其繁多的珍稀动植物和许多生物新种的发现使挂墩成为世界闻名的模式标本产地。
三港教堂 19世纪中叶,国外生物学家首次敲响了武夷山自然科学研究的钟声,随后在桐木建造桐木教堂,成为国外生物学家采集标本的中转站。
自然博物馆 占地1300平方米的武夷山自然博物馆设自然环境厅、生态景观厅、物种宝库厅、珍稀植物厅四个展厅,浓缩再现了保护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麻粟观鸟台 麻粟是海拔1300米的山中盆地,人烟稀少,植被类型多样,视野广阔,是鸟类的理想栖息地,被誉为“鸟的天堂”,在此可观赏到鸟类近百种。
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 正山小种红茶是世界红茶的鼻祖。早在17世纪中叶就远销英国,并在英国形成了丰硕华美的红茶文化,把茶叶推广成世界性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