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重要的竹器工艺品出口生产基地——信宜市,竹业编织工艺品出口额占全国的六分之一,竹编织工艺出口年创汇1.6亿美元;
我国茶杆竹重要生产出口基地——怀集县,有茶杆竹20多万亩,茶杆竹远销国内外,产值达2.1亿元,年出口量占全国出口量的60%,年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
全国著名的“竹子之乡”——广宁县,坐拥108万亩竹林,居全国第二,广东第一。330多家竹子企业,500多种竹产品,竹业产值超6亿元;
中国麻竹笋之乡——英德市,拥有麻竹基地35万亩,年产鲜笋3.5万吨,年总产值2.26亿元,成为中国最大的笋竹基地之一 ……
突破传统,擦亮品牌,广东历史悠久的“竹子文章”添上了浓重的笔墨,传统产业充满了现代气息,小小竹子正阔步迈向大产业。目前,广东全省竹林面积达43.3万公顷,竹加工企业2243家,年总产值38亿元,其中原竹产值5亿元,竹材加工产值25亿元,竹笋加工产值8亿元。全省初步形成了建材、日用品、食用笋、造纸、工艺品等五大类,上千种产品,并逐步实现规模化、系列化。
特点鲜明竹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近年来,广东竹业发展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一是竹林资源增长较快,规模经营进一步发展。通过新造和扩鞭方式,竹林面积大幅度增加。在大力发展竹林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已初步出现了规模经营,全省不仅有竹林面积超6万公顷的广宁县,还有3万公顷以上的南雄市和怀集县,另外1万公顷以上的县有22个。韶关和河源市相继启动了“北江竹子长廊”和“东江竹子长廊”建设,一江两岸,各类竹杂居其间,竹影婆娑,成为当地的一条致富线、风景线。
二是竹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多竹种综合发展的新格局。一批毛竹丰产林、笋用林基地正在逐步形成。在大力发展毛竹的同时,过去被视为杂竹的粉单竹、青皮竹、茶杆竹等材用竹得到较快的发展,笋用竹麻竹等发展也较快,大力引进、试种、推广云南甜竹、雷竹、红哺鸡竹等优良笋用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改变了过去广东竹种发展比较单一的状况,形成材用竹、笋用竹、笋材两用竹、观赏竹等多竹种综合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传统竹产业得到发展,区域特色愈加明显。各地发挥自身优势,涌现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竹产品大县,如茶杆竹出口大县怀集县,竹工艺品出口大县信宜市和五华县,竹笋加工出口大县英德市和清新、揭东县,竹浆造纸大县广宁县和南雄市,竹牙签加工大县龙门县,毛竹生产大县南雄市和仁化县,上述这些县(市)传统竹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各具特色的竹产业发展模式。
四是竹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竹产业效益显著。各地通过制定和实施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私有资金投资办厂,发展竹加工企业,竹产业化程度得到不断提高,竹业效益日益显著。信宜市每年竹业总产值达11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上缴国家税费2000多万元。揭东县有麻竹笋加工企业17家,年加工竹笋15万吨,产值3亿多元,带动4万户15万多人,人均竹笋收入达1000元,占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此外,广宁、清新、英德、仁化、南雄、龙门、怀集、罗定等8个县(市)竹业产值都超亿元。竹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广东林业的一大新兴产业和山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山区经济发展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科技创新 传统竹产业换新颜
广东是竹子资源大省,其竹产品加工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此强劲的竹资源优势却并没有给广东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自古以来,广东竹器加工作坊多如牛毛,但小打小闹的经营理念和传统手工制作的生产方式使竹产业一直裹足不前。看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竹林和落后的竹业加工,广东人陷入了沉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传统竹产业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用科技的力量发挥出竹资源的巨大效益”,这一理念很快便成为广东人的共识并被付诸行动。
首先是将竹作坊变成竹企业,用现代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法提升和完善传统竹加工业。广东加强规划和宏观指导,积极鼓励小企业小作坊做大做强,成立大型的竹企业,并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大力招商引资,建立竹制品生产加工基地。由于广东特有的资源优势,国内众多投资商纷纷看好广东竹产业。目前,广东竹加工企业达2243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25家,形成建材、日用品、食用笋、造纸、工业品等五大类,逐步实现规模化、系列化,全省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竹产业:信宜市和五华县出口竹工艺品,怀集县出产茶杆竹,英德市、清新县和揭东县形成竹笋加工特色,广宁出产竹浆造纸原料。
其次是实施科技兴竹战略。广东成立了省竹业产业协会,积极开展业务咨询。信息交流和技术服务推广等工作,并加大竹子良种选育、竹林培育经营、竹材综合利用、竹笋保鲜加工等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竹资源加工利用的科技创新,逐步形成了技术创新体系、开发研究体系和科技推广服务三大科技体系。在竹乡——广宁县,广宁人正尝试着用竹子做衣服。目前,广宁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的青皮竹纺织用纤维项目已经进入了中试阶段,或许几个月后我们就能穿上真正的“竹衣”了。为了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新产品,广宁成立了广东省首家竹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加强与科研院校的联系与合作,共同研制竹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取得新的科研成果。其中,纳米改性竹炭和青皮竹纺织用纤维是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同合作开发的科研项目,成为当前我国竹子开发利用中的两项最先进的技术,并将很快形成产业化。
生态兴竹创出竹业旅游新特色
广东山青水秀,气候宜人,美丽的河流贯穿全省。全省竹资源丰富,是我国乃至世界竹类种数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广东乘着改革开发的东风,提出形成竹产业综合发展的新格局的新思路,在大力培育竹子资源加快竹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竹子生态旅游和竹子文化。目前,广东相继启动了“西江竹子长廊”、“东江竹子长廊”“北江竹子长廊”建设。在竹子长廊内,一江两岸,各类竹杂居期间,竹影婆娑,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2003年初,广宁县率先提出在该县建立一个以竹生态旅游休闲为特色的全省首个“休闲之乡”,2003年9月,占地8.13平方公里的大型国家级竹森林公园——广宁竹海大观正式与游客见面。其颇具特色的四景“春看竹雾、夏赏竹绿、秋览竹浪、冬观竹翠”深深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旅游爱好者。据统计,广宁竹海大观景区年接待游客达25万人次,旅游年收入就达亿元。
科学规划推进竹产业持续发展
竹业在广东林业产业化进程中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其优势和潜力还远未挖掘出来。广东竹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支撑,以竹林资源培育为基础,以加工利用为龙头,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竹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现代化竹产业体系,为建设林业生态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按照上述思路,广东竹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是:到2010年,基本建成66.6万公顷竹林。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在韶关、梅州、河源、惠州、清远、肇庆、云浮等市新建竹林基地23.3万公顷,改造低产竹林6.6万公顷。同时,加速推进竹产业化经营,发展竹子加工利用企业,培育和扶持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竹子龙头企业10家,实现80%以上的竹材和竹笋通过加工增值,发展竹工艺品、绿色食品、生活用品、建材装饰材料、制浆造纸、观光旅游等六大竹子加工利用产业。预计2010年全省竹业总产值将达70亿元。
为确保目标实现,广东将依据竹业发展规模化、竹工贸产业化的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全省竹业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地对竹产区进行合理布局。充分发挥省竹产业协会的协调服务作用,积极为竹产业生产经营者开展业务咨询、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服务,尽快形成服务网络。加强竹子良种选育、竹林培育经营、竹材综合利用、竹笋保鲜加工等科学研究,大力推进竹资源加工利用的科技创新,逐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发研究体系、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等三大科技体系。加快竹产业开发步伐,培育壮大竹业龙头企业,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多种经济成分参与的竹业投资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