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mobenben     提问时间: 2010/1/13 20:00:48
邮箱:cat@suhu.com
问题:
 
谁能跟我谈谈林木现状及发展方向?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0/1/13 20:37:02

一、中国林业的现状

    对中国林业的现状进行估价,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是成就巨大;二是问题
严重。林业取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人工造林势头很猛,人工林保存面积居世界首位。20世纪90年代,全国植
树造林以年均7500多万亩的速度发展;进入新世纪,随着六大工程的启动实施,造
林绿化速度迅速提升,2002年造林面积首次超过1亿亩,达到1.12亿亩,其中人工
造林9907万亩,飞播造林1295万亩,另有迹地更新529万亩、封山育林4749万亩,
林业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见表3)。目前,全国人工林保存面积达7亿多亩,居世
界第一位,约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26%。

      表3 1992-2002年全国造林面积    单位:万亩
面积 9045 8850 8985 7830 7380 6525 7215 7350 7665 7425 11205


     二是林业产业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为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的需求,国
家相继建立了135个国有大中型森工企业,林业系统曾经位列国民经济各部门前五
名。建国50多年来,累计生产木材50多亿立方米,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
原始积累,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林业面向市场,改革传统的单一产
业结构,木材加工、林产化工、林机制造快速发展,非林非木产业发展和对林地资
源多种利用步伐加快,森林旅游、花卉、木片、森林食品、森林药材、经济林、竹
产业等一大批新兴产业异军突起。2001年,全国木材产量4552万立方米;人造板产
量2111万立方米,居世界第二位;松香产量37.8万吨,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
位;林业机械产值达100亿元,有的林机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林产品产
量6880万吨,年产值达1320亿元;花卉生产面积369万亩,年销售额达215.8亿元;
森林公园接待游客8565万人次,直接经济收入28.2亿元。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
4090.5亿元(见表4、表5)。

      表4 我国主要林产品产量
木材 万立方米 6766.9 5966.2 5236.8 4724 4552
竹材 万根 44792 69253 53921 56183 58146
锯材 万立方米 4183.8 1787.6 1585.9 634.4 763.8
人造板 万立方米 1684.6 1056.3 1503.1 2001.7 2111.3
松香 万吨 48.1 41.6 43.5 38.7 37.8


      表5 我国主要林产品进出口数量
产品
原木 出口 万m3 9.7 3.2 2.3 2.7 1.8
进口 万m3 258.3 482.3 1013.6 1361.2 1686.4
锯材 出口 万m3 40.9 25.8 35.5 41.4 45
进口 万m3 86.3 169 275.6 361.4 403.4
木片 出口 万吨 189.8 157.1 160.9 185.5 177.1
进口 607 1522 2835 1202 3596
木浆 出口 万吨 2.9 1.3 .2 1.3 .6
进口 万吨 77.9 217.9 308 329.4 487.3
纸和纸制品 出口 万吨 14.9 14.1 13.4 26.3 35.3
进口 万吨 286.8 502.3 553 505 469.4
松香 出口 万吨 21.5 25.4 26.1 28.1 30.2
进口 1018 1323 1228 1556 836


     三是林业科技水平显著提高,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建国以来已取得林业科技
成果5100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306项,“包兰浅沙坡头地段铁路治沙
防护林体系的建设”和“ABT生根粉系列的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林业
科技贡献率由20世纪80年代末的21.2%提高到90年代中后期的30.3%。经过50多年的
努力,我国初期健全了林业法律体系。全国人大先后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
物保护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定》、《防沙治沙法》;国务院颁
布了《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森林采
伐更新管理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退耕还
林条例》等,为林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林业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生态恶化的局面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主要有三
个方面:

    一是土地沙化。我国是世界上受沙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共有八大沙
漠、四大沙地,南方沿江、沿河、沿海也有零星沙地分布。多年来,我国采取了大
量行之有效的措施植树造林,防沙止漠,延缓沙化扩展。但由于乱采滥挖、乱砍滥
伐、滥用水资源等人为因素破坏,我国土地沙化仍呈不断扩展之势。20世纪50-6
0年代,沙化土地每年扩展1560平方公里;70-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
90年代,每年扩展2460平方公里;目前,每年扩展3460平方公里。强沙尘暴天气5
0年代发生5次,70年代发生13次,90年代发生23次,近几年来每年都发生10余次,
沙尘暴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范围越来越广,危害越来越大。目前,全国沙化土地
面积达到17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受沙化影响的人口达4亿多,由于
沙化每年直接经济损失540多亿元。

     二是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三分
之一,每年流失土壤养分相当于4000万吨标准化肥。目前,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
流失面积1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失的土壤50亿吨。20世纪50年代,长江流域的水土
流失面积为36万平方公里,90年代已经上升到56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的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尤为严重,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80%来自这一地区。

     三是旱涝灾害严重。森林、湿地的破坏,造成调节气候、调节径流和蓄水功
能下降,导致旱情、加剧涝灾。我国20世纪50年代受旱农田1.2亿亩,90年代达到
3.8亿亩。全国500多座城市有300多座缺水,40多座严重缺水。1972年黄河第一次
断流,1985年以后连续出现断流,1997年断流时间达226天。全国因干旱每年损失
2300亿元。在我国,洪涝灾害也十分严重,近50年来,每3年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我国平均每年罹涝耕地面积1.5亿亩,成灾面积1.2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
。由于泥沙淤积,黄河下游已成为地上悬河;长江的荆江河段河床已高出两岸8米
;全国8.2万座水库总库容被淤积三分之一。

    客观分析生态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原因:一是森林资源底子薄、总量不
足、分布不均;二是人口、经济高速增长对森林资源造成巨大消耗;三是林业投入
长期不足,税费较重;四是林业改革滞后,体制、机制不顺。根据对林业现状的分
析,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本判断:中国林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森林
资源增长缓慢与社会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为现阶段林业的主要
矛盾。生态需求成为社会对林业的主要需求,林业建设成为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 中国林业展望

    基于现状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中国林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基本思路
明确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
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
美的生态文明社会”为总纲,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中心,以科教兴林和依法治
林为手段,按照“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的要求,切实抓好六大工程建设,努
力推进中国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跨越世界多数
发展中国家都走过的边破坏边治理的漫长历程,直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林业建设的目标是:到201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0.3%,大江大河流域
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
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全国适应入世后的国际竞争要求;到2020年,使森林
覆盖率达到23.4%,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
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
8%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和木材自给自足,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业经济发
展水平跻身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
业产业体系。

    为了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国家对原有的十七个工程项目进行了系统整合,形成
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京津风沙源治
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
工程。六大工程覆盖了我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任务超过11亿亩,工程规划总
投资7000多亿元,工程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巨为历史所罕见。特别是退耕
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其投资超过了前苏联斯大林改造大自然计划、美国罗
斯福工程和北非五国绿色坝工程,成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在国内外具有巨大影响
(见表6)。

      表6 六大林业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 建设范围 到2010年建设任务(万亩) 到2010年规划投资(亿元)
合计 造林 低改 合计 中央 贷款 地方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17省区市734个县、167个森工局 19097 19097   968 789   179
退耕还林工程 25个省区市1897个县 48000 48000   3372 3372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5个省区市75个县 11360 11360   391 352   39
“三北”和长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28个省区市2105个县 43409 32843 10566 674 462   212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31个省区市       1356 664   692
重点地区速丰林基地建设工程 18个省区市886个县、114个林业局 19995 9270 10725 718 144 502 72
合计   141861 120570 21291 7479 5783 502 1194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解决天然林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实施
范围包括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和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17个省区市的
734个县和167个森工局(场)。从2000-2010年主要实现三大目标:一是切实保护
好现有森林资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全面停止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东北
、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按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立方米,对14.1亿亩森林严
加保护。二是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步伐。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新增林草面积
2.2亿亩,其中新增森林面积1.3亿亩,森林覆盖率增加3.72个百分点。三是妥善分
流安置富余职工74.1万人,对48.3万离退休人员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退耕还林工程:主要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工程覆盖了中西部所有省
区市及部分东部省区,涉及25个省区市,1897个县。规划在2001-2010年间,完成
退耕地造林2.2亿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2.6亿亩,工程建成后,工程区将增加林草
覆盖率4.5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3亿亩,防风固沙控制面积15.4亿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工程建设范围
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省区市的75个县。规划造林种草11360万亩
,其中,封沙育林育草2666万亩,飞播造林2788万亩,人工造林5906万亩。

    “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具体包括“三北”防护林
第四期工程,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沿海、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太行山、平原
绿化二期工程及绿色通道工程。主要解决“三北”地区的防沙治沙问题和其它地区
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范围包括我国“三北”地区13个
省区市约590个县。计划在2001-2010年间,完成造林1.42亿亩,治理沙化土地19
50万亩。工程建成后,将使工程区内的森林覆盖率净增1.84个百分点,使近1.7亿
亩农田得到庇护,1.9亿亩沙化、盐渍化、退化草场得到保护和恢复。长江中下游
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范围涉及我国28个省区市的有关地区,计划在2001-
2010年间,完成造林2.7亿亩,改造低效防护林1.1亿亩,管护好现有森林5.6亿亩
。工程建成后,将使长江流域工程区森林覆盖率提高2.5个百分点,珠江流域提高
2.87个百分点、沿海地区提高3.29个百分点、太行山地区提高12.7个百分点、平原
地区提高2.2个百分点。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主要解决物种保护、自然保护、湿地
保护等问题。工程实施范围包括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
植物的天然分布区,生态脆弱地区和湿地地区等。计划在今后十年,抓好三个重点
:一是建成大熊猫、朱鹮、金丝猴、藏羚羊、虎、兰科植物等15个野生动植物保护
项目;二是建成200个典型的森林、湿地和荒漠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项目,32
个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项目,5万个自然保护小区;三是建成国家野生动植物
种质资源基因库,野生动植物国家科研体系和有关监测网络。到2010年,全国自然
保护区总数增加到1800个,其中国家级的达到22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
的比例达到16.14%。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主要解决我国的木材供应问题,并为
其他五大生态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保证。工程实施范围包括我国400毫米等雨线以东
的18个省区的886个县、114个林业局(场)。规划用15年时间,分三期建立速生丰
产用材林基地2亿亩。工程完成后,每年可提供木材1.3亿立方米,约占国内生产需
求量的40%,加上现有森林资源的利用,国内木材供需基本趋于平衡,可支撑木浆
生产能力1386万吨、人造板生产能力2150万立方米。

    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
措施:

    -深化林业改革,解决林业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是继
续深入推进林业分类经营改革。按照森林主导利用目的的不同,将林业区分为公益
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公益林
业作为社会公益事业,实行事业化管理,以政府投资为主,并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建
设。商品林业作为基础产业,实行企业化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和调节其发展
,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其林木采伐按市场需要尽量满足采伐限额。二是以重点国
有林区为突破口,改革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把森林管理职能从森工企业中剥离出来
,由新组建的国有林管理机构代表国家行使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
企业主要行使森林资源经营权。

    调整完善不适应的林业政策,理顺林业生产关系。一是完善林业投入政策。建
立健全公共财政支持体系,逐步使公益林业建设和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各级财政
长期稳定的投入保证;制定商品林建设的信贷优惠政策。坚决调减林业税费中不合
理的部分,包括育林基金和维简费,使务林者得其利,植树者受其益,形成有利于
林业发展的良性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林业管理政策。完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
使用权的流转、承包、租赁、抵押、继承政策,增强林业活力。改进林木采伐管理
,对人工林特别是工业原料林尽量满足采伐限额,做到管死一块,放活一块。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林
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
等,均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建设,从事植树造林,所造林木归投资者所有。建立
健全有关法规,强化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地位。切实贯彻“谁造谁有谁受益、合造
共有齐发展”的政策,使林业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真正落到实处。统一相关政策,
包括投资政策、税收政策、经营利用政策等等,促进各种经营主体的平等竞争。公
有制林业,也要引入民营机制,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1/13 21:04:15

林区总体发展方向定位

       1、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进行了科学定位。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赋予了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了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了林业以基础地位;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赋予了林业以主要地位。这就明确了林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为新时期林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

         2、林区生态作用不可替代。大兴安岭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之一,也是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有林地面积653.2万公顷,  占黑龙江省的37.1%,  占全国的4.1%。大兴安岭山脉及其森林抵御着西伯利亚寒流和蒙古高原旱风的侵袭,是东北松嫩平原和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大兴安岭是黑龙江、嫩江的发源地,两大集水区内的大小河流500多条,年径流量149亿立方米,为流域内的广大地区提供着宝贵的生产生活用水,维系着“两江”流域的生态安全。同时,大兴安岭林区又是我国唯一的具有代表性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  区内有各类植物966种,各类动物325种,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54种,珍贵植物38种,  区内还有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7个省部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

          3、资源状况呈明显恶化趋势。经过近40年的开发建设,我区活立木总蓄积由开发初期的7.3亿立方米减至5.2亿立方米,减少27.4%;可采蓄积由4.6亿立方米减至1.3亿立方米,下降68.5%。其中,商品林区内的成过熟林蓄积仅有3,334万立方米;开发初期的南部林缘已向北退缩140公里,在东南部形成了大面积的无庇护的三角形干旱、半干旱地带;寒温带针叶林湿地也由开发初期的80多万公顷减至41万公顷。洪水、沙尘、大风等灾害性天气次数呈上升趋势。同时,  由于森林资源的减少,  区内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锐减,生物多样性遭到了较为严重的破坏。特别是由于我区气候寒冷,林地生产力低,林木生长周期长,森林资源破坏容易,恢复十分困难。

      4、坚持建设生态林区的定位。重要的生态地位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区在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当前我区可采资源锐减、林木生长缓慢、森林质量下降的情况下,要顺应国家对林业主导需求的转变,及时调整和明确我区林业发展方向,把大兴安岭的未来发展定位在建设生态型林区上,这是我区现实的、必然的选择。这一定位对于我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决定》,充分利用国家关于林业发展的政策,加快经济发展,实现林区的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

        

     5、抓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按照生态林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天保工程实施方案,逐步扩大公益林保护区面积,争取把大兴安岭林区全部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实行严格保护、积极培育、保育结合、休养生息,尽快扭转森林资源逆向演替的局面。通过森林分类,调整林业资源经营方向,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调减木材产量,直至全面停止主伐生产,使森林资源得以休养生息乙建立以家庭管护、机动巡护和木材检查站为主的“三道防线”,  严厉打击偷拉私运、滥砍盗伐的不法行为;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的长效治本机制,避免发生大的森林火灾;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6、抓好植被恢复工程。对采金采煤矿体、荒山荒地、岩石裸露地、退耕地、火烧迹地、采伐迹地等无林地,按照适地适树、见缝插针的原则,采取人工促进为主、人工更新为辅等方式,大力营造生态公益林,争取用10年的时间完成迹地更新和宜林地造林任务,尽快恢复森林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遏制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林缘退缩。

      7、抓好森林质量优化工程。科学、合理经营天然中幼林和人工幼林,通过及时抚育等人为措施,努力优化和改善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恢复和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对一般限伐区的森林,以培育为目的进行更新和抚育采伐,在促进森林恢复的同时,生产一定数量的木材产品。生产时要依法、依规程作业,保证伐区作业质量。

      8、抓好“两江”源头生态建设工程。对“两江”源头内生态功能低下的无林地、疏林地、护岸林、国防林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切实搞好综合治理,建设护岸生态体系,保障国土安全。对重点区位的湿地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遏制“两江”源头植被的破坏,使其充分发挥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功能。

      9.抓好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按照依托现有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带动省部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发展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思路,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保护、监测站点的作用,抓紧抢救濒危珍稀物种,修复典型生态系统,扩大森林生态保护区、湿地生态保护区、珍贵动植物保护区面积,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提高已批复的9个国家和省(部)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嫩江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同时增加物种引进、野生动植物物种的驯养与合理利用项目。建立以森林、湿地、河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为主体,集保护、旅游、科研、生态建设于一体,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具有自养能力的自然保护网络。

    10、抓好城乡绿化及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要把城镇乡村绿化美化与增强生态功能结合起来,与城镇周边的荒山  造林结合起来,逐步提高绿化质量和档次。要对道路建设与绿色通道建设统筹规划,做到道路建设和改造到哪里,就绿化到哪里,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提高林区的生态文明程度。在城镇绿化和绿色通道建设工程中,要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形—式,鼓励军队、社会团体、机关、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造林,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镇和乡村、各单位和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义务植树责任体系,使义务植树成为林区人民的自觉行动。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1/14 8:02:11

中国林木业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随着多数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和开放范围的扩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在加快,相互之间的经济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各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中国林木业面对的市场是全球一体化的,不分国内国外的。其中真正起作用的是价值规律。这同过去计划经济时期进口就是为了解决国内缺口产品的需求、出口就是为了解决国内剩余产品的出路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关键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核心是努力提高中国林木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林木业一定要顺应这一潮流,通过自身努力,同时认真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熟悉国际市场的游戏规则,尽快实现与国际接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加入WTO的需要,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是中国林业与木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一个十分难得的历史机遇期。 在这个历史机遇期中,由于国内外经济与社会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国林业与木业的发展将逐步呈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1、林业与木业一体化趋势。林业与木业本不可分。事实上,凡是市场经济国家,林业与木业都是一体的。过去中国林业与木业之所以没有形成一体,是由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造成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一些林木企业尤其是木材加工企业为解决自身的资源问题与林业(主要是森林培育业)紧密结合,实施“林木一体化”战略,包括林纸一体化、林板一体化等,正是其自身规律的体现。其意义在于:以林业的发展保证和支撑木业的发展,以木业的发展拉动、促进林业的发展。两者相互依存、互为因果。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完善规划、调整布局、加强行业统一管理的要求,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的必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往那种林业与木业分割的局面将被打破,林业与木业生产一体、经营一体、管理一体、规划一体的局面将会出现。    

  2 、木材利用广域化趋势。木材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建筑等领域将得到曰益广泛的利用。这一方面是人类资源利用的总趋势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需要。有资料表明,全球不可再生性资源曰益短缺,其中己探明的主要矿产资源可保证供应程度仅为:铁矿石161年、石油45年、天然气52年、煤炭209年、铝222年、铜33年、铅18年、锡45年。在这种情况下,森林等可再生性资源的开发利用曰益受到重视。与此同时,科技进步为木材的广泛利用创造了条件,如有的国家研究用木材做燃料,有的国家研究用木材发电等。以后,人类在资源利用上所提倡的,将不再是“以煤代木”、“以钢代木”、“以油代木”,而是要“以木代煤”、“以木代钢”、“以木代油”等。另有研究表明,在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木制品远比非木制品更利于人类健康,更适于人类使用。因此,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木制品的需求将曰益增长,木材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利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这反过来,又将进一步拉动中国林业与木业的大发展。  
  
  3、经营主体多元化趋势。在过去较长的一个时期内,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一大二公”思想的影响,中国林业基本属于公有制范畴。改革开放以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提出“国家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私营企业主、外国投资者、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等,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这极大地调动了各种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放眼全国,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个体、私有与集体、国有一齐上;内资与外资一齐上的营造林和木材加工局面已经初步形成,非公有制林业的比重正在逐步加大。可以预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调整和包括国外资金在内的社会资金进入林业门槛的降低,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共同推动中国林业大发展的可喜局面,将在不远的将来出现。 
   
  4、资源配置深度市场化趋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曰益完善,在林木业发展进程中,尽管宏观调控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行政干预将越来越少,市场在资源的配置中将曰益发挥其基础作用,各种资源的配置将越来越依赖于市场。这首先表现在国家把商品林业作为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包括:鼓励林业企业上市融资;实行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稳定所有权,放活使用权,加快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积极培育活立木市场,发展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机构,促进林木合理流转;林业经营者可依法以林木抵押申请银行贷款,等。与此同时,对生态公益林也将引入市场机制,包括:对纳入公益林管理的森林资源,将以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给予合理补偿;逐步改变现行的造林投入和管理方式,在进一步完善招投标制、报账制的同时,安排部分造林投资,探索直接收购各种社会主体营造的非国有公益林;积极参与国际碳交易的研究与应用发展进程;探索尝试对森林发挥的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旅游景观等功能实行有偿利用。那种认为只有商品林业才能走向市场、引入市场机制的观点,将被证明是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林木业发展规律的。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0/1/14 8:03:26

中国环境报道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主题:中国环境报道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时间:6月25日(下周四)13:00-14:45   地点:搜狐网络大厦演播室  对话嘉宾:     伊莎贝尔?希尔顿:“中外对话”()双语环保网站总编。著名记者、专栏作家,中国问题专家,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会员。BBC资深主持人、记录片制作人,《卫报》专栏作家。     刘鉴强:伯克利访问学者、前《南方周末》资深记者     附:伊莎贝尔?希尔顿简介  伊莎贝尔?希尔顿( Isabel Hilton),英国人,“中外对话”()双语环保网站总编。著名记者、专栏作家,中国问题专家,英国皇家国际关系学会会员。BBC资深主持人、记录片制作人,《卫报》专栏作家。  工作情况:  1、1976年于苏格兰电视台开始了她的新闻职业生涯,后曾在英国的《每日快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工作  2、1986年加入英国《独立报》成为该报的创始人之一  3、1992年,她开始主持英国广播公司(BBC)的招牌新闻节目《今夜世界》。  4、1999年,她被聘为美国知识、文艺类杂志《纽约人》的撰稿人。  5、2001年以来,她一直主持BBC-3的文化交流节目《晚间》, 同期担任英国《卫报》的专栏作家。  6、2006年,她创办了"中外对话" (www.chinadialogue.net)完全双语环保网站。  她的作品曾发表在英国的《金融时报》、美国的《纽约时报》和《洛杉矶时报》;英国的文学杂志《Granta》、政治周刊《新政客》、杂志《审核制度索引》以及西班牙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国家》等全球知名刊物上。  她曾在中国、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地区和欧洲等国做报道,还是BBC多部电视记录片的撰稿和制作人。  她独著及合著出版多部著作。  绿色绿色频道:  搜狐绿色为搜狐网旗下独立子频道,是国内商业门户中唯一聚焦绿色环保领域的专业频道。搜狐绿色以“绿色选择”为理念,积极倡导人们选择绿色生活、生产方式,同时致力于推动中国环境保护及绿色产业快速发展。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10/1/14 17:30:15

   请参考:

http://www.baidu.com/s?tn=site888_pg&lm=-1&word=%C1%D6%D2%B5%CF%D6%D7%B4%BC%B0%B7%A2%D5%B9%B7%BD%CF%F2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