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壁加厚
(1)螺纹加厚(spiral thickening) 在细胞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形成的屋脊状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的加厚组织,称为螺纹加厚。螺纹加厚围绕着细胞内壁呈一至数条S状螺纹(图2—11)。
(2)澳柏型加厚(callitrisoid thickening) 在针叶树材澳洲柏、金钱松、榧树和穗花杉管胞壁的径切面上,仅在纹孔口上下边缘各有一条括弧状的加厚条纹,称为澳柏型加厚(图2—8)。
③单纹孔对。存在于轴向薄壁细胞、射线薄壁细胞和韧性纤维等含有单纹孔的细胞之间。
2.1.2.2 内壁加厚
(1)螺纹加厚(spiral thickening) 在细胞次生壁内表面上,由微纤丝局部聚集而形成的屋脊状凸起,呈螺旋状环绕着细胞内壁的加厚组织,称为螺纹加厚。螺纹加厚围绕着细胞内壁呈一至数条S状螺纹(图2—11)。
(3)锯齿状加厚(dentate thickening) 射线管胞内壁的次生加厚为锯齿状突起的,称为锯齿状加厚。锯齿状加厚只存在于针叶树材松科木材中。锯齿状加厚的程度可分为四级:①内壁平滑至微锯齿;②内壁为锯齿状,齿高达2.5µm;③齿高超过2.5µm或至细胞腔中部;④网状式腔室(图2—12)。通常观测射线管胞内壁的锯齿状加厚高度,多以晚材与早材管胞之间的射线最外缘的射线管胞内壁的锯齿状加厚高度为准。锯齿状加厚通常在晚材中最发达。
2.1.2.3 胞壁的其它特征
(1)瘤层(warty layer) 指细胞壁内表面微细的隆起物,通常存在于细胞腔和纹孔腔内壁。瘤层中的隆起物常为圆锥形,亦有其它形状,其变化多样。瘤层的化学组成与次生壁和初生壁不同,这可能是由解体的原生质的残余物形成而覆盖在次生壁S3层内表面上的、有规则突起的一种非纤维素膜(图2—13)。瘤层已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瘤层存在于针叶树材管胞内壁,认为是识别针叶树材的特征之一。在轴向薄壁细胞和射线薄壁细胞内壁还未发现有瘤层存在。
(2)径列条(radial section) 是细胞的弦向壁的一侧横过细胞腔而至另一侧弦向壁的棒状结构。一般在同一高度贯穿数个细胞,形成一直线,与细胞壁接触部分稍膨大一些(图2—14A),有时在径切面上重叠有数条。Pashin等认为径列条起源于形成层,即在形成层处由细胞壁物质形成纤细的细线穿过纺锤形原始细胞,在细胞分裂后,次生壁附着于细线之上,如同细胞壁加厚一样在其上加厚。然而,麦克埃尔汉内(McElhanney)及其同事认为径列条出于形成层上的菌丝最初所形成的纤细的细线,细胞壁物质沉淀于菌丝的细丝之上。
径列条在径切面上较易观察到,其次是在横切面上。径列条通常较规则地成水平方向横串一系列细胞,其直径有时也有变异。径列条常见于针叶树材的管胞,尤以南洋杉属(Araucaria)常见。
(3)眉条(crassulae) 在针叶树材管胞径面壁上的具缘纹孔上下边缘有弧形加厚的部分,称为眉条(图2—14B)。眉条的功能是加固初生纹孔场的刚性。
(4)螺纹裂隙(spiral check) 是应压木中一种不正常的构造特征,其管胞内壁上具有一种贯穿次生壁并且呈螺旋状的裂隙,称为螺纹裂隙。螺纹裂隙常见于弯曲的针叶树干中,造林时要使树干直立和营林调节合理的林分密度,不同方向的树冠分布均匀,可减少管胞内壁螺纹裂隙的产生。螺纹裂隙与螺纹加厚的区别在于螺纹加厚多见于正常材,螺纹裂隙多见于应压木。螺纹加厚螺纹加厚是树木一种正常的构造特征,其与轴线的夹角小于45°,螺纹裂隙与轴线的夹角大于45°。螺纹加厚限于内壁,螺纹裂隙延至复合胞间层(图2—1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