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子松造林技术
樟子松生物学特性及天然分布
生物学特征
樟子松耐寒性强, 休眠期能忍受-40~-50℃低温, 春季生长期间能忍受-6.5℃低温; 树冠稀 疏, 针叶少且短小, 具发达的角质层、气孔深陷且密度小, 表皮细胞致密, 束缚水含量高 , 保水能力强; 叶绿素含量大, 积累干物质多。因此, 可减少地上部分的水分蒸腾, 抗干 旱。在干旱沙丘上, 樟子松主根一般深扎1~2 m, 最深可达4 m, 侧根亦可深入到50 cm深 的沙层, 孤立木根系向四周伸展, 直径可达13 m以上。樟子松是抗旱性强的乔木树种之一 。
樟子松适应性强, 在贫瘠的风沙土及土层很薄的山地石砾沙土均能生长良好, 喜酸性或 微酸性土壤, 在微碱性土壤中生长正常。
樟子松寿命长, 一般可达150~200 a, 有的长达250a。
辽宁章古台是引种樟子松最早的地区之一, 1955年引种进行治沙造林, 现成林已绿树成荫, 颇具规模, 成为我国樟子松人工林一大种源基地.
造林整地技术
1.小直坑整地在植被盖度较大, 草根多, 整地雨后不流 沙的造林地上挖长25 cm(东 西向), 宽20 cm, 深40~50 cm, 四壁皆陡直的坑, 然后回填表土10~15 cm。在植被盖度 大的沙地, 由于草与苗木争水, 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 干土层深达40 cm, 小坑深 度35 cm, 造林后苗木根系可达45~50 cm, 超过杂草根系分布层, 扎在温湿土层。由于 坑内地表温度稳定, 土壤湿度大, 相对湿度可保持在80%以上, 为苗木的成活和生长创 造了一个良好的“小气候环境”。
2.防风背阴整地在整地后不流沙的造林地上, 挖南、西 直立, 东、北倾斜, 深达35cm以上的坑, 造林时将苗木栽到坑南侧背阴处。
此种整地方法较小直坑造林方便, 且防风和蔽阴, 并利于秋季苗木埋土, 从而可提高造林成 活率, 但坑内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不及小直坑。
3.应用塑料护苗筒在植被较少的沙地、沙丘和整地后经 雨水冲刷会淤积苗木的地块 , 模拟小直坑环境, 用透明塑料做成上口边长15 cm, 下口边长20 cm, 高30 cm的三角塑料 护苗筒。造林时先挖深45 cm的大坑, 回填表土15 cm。苗木栽植后, 用三角体塑料护苗筒 套在苗木上, 四周埋土。
三角体塑料护苗筒便于携带和运输, 又较圆筒稳定不易被挤扁, 秋季可收回, 成 本0.3元, 可用10年以上。
实用的造林技术
1.干旱草地造林造林采用小直坑整地方式为好。5月10 日以前用经过在苗圃摘心和捋 除针叶的苗木; 5月10日以后用冷藏苗木造林。用小直坑整地春季造林, 大风不能直接吹到 苗木上, 秋季不必埋土防风。小直坑的寿命一般为3~4 a, 3 a后苗木已长出坑外, 坑被淤 平后, 苗干下部被淤部分可逐渐生新根, 既促进幼林期林木生长, 又提高了抗旱能力。
2.沙地沙丘造林在裸露和半裸露的沙地沙丘, 土壤水分 蒸发少, 一般在土深25 cm以 下均为湿土, 即使在干旱季节, 干土层一般也不会超过30 cm。造林时采用塑料护苗筒为好 。
3.干土造林技术造林时土壤0~45 cm无湿土, 苗木根系 无法埋入湿土层, 或是造林 时虽为湿土, 但当地正常年份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干旱季节, 土壤也会干至40 cm以下。尤 其是后者, 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决不应该因造林时土壤湿润就按常规技术造林。在这两种 立地条件下栽植樟子松, 苗木需全部蘸泥浆, 采用小直坑整地覆膜造林或塑料护苗筒覆膜 造林技术。小直坑覆膜是在栽植苗木后, 在坑上方覆盖一块40 cm×40 cm的塑料薄膜, 四 周用草坨土压实, 中间捅一个2 cm以上透气漏水小孔, 雨水可通过小孔漏入坑内; 塑料护 苗筒覆膜是将薄膜和护苗筒埋严, 埋好后手按薄膜, 使其形成锅底状, 在中间捅一个透气 漏水小孔。4催芽造林技术芽萌动也是樟子松造林成活与否的一个 关键环节, 只有芽萌动后才 能刺激根系迅速生长, 提高抗旱能力。在有些土壤并不太干燥的地块, 由于风大, 空气干燥 和阳光照射过于强烈, 地表温度过高, 造林后苗木芽还未萌动就死亡。春季造林前将苗木 成捆假植到背风向阳处, 浇足水, 并视天气状况中午喷水, 直至芽萌动之后再造林。此方法 更适宜冷藏和控水贮藏苗木。此项技术可使樟子松春季造林成活率提高13.2%。
樟子松适应性强, 可以应用于营造防护林、用材林和城镇绿化, 是“三北”地区的 一个重 要造林树种, 尤其是改造沙区的优良树种。大力发展樟子松, 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速度, 而且对调整林种、树种结构, 提高林分质量, 增强保护的功能, 综合治理开发沙漠化土地 , 建设后备森林资源, 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http://www.bokee.net/newcirclemodule/article_viewEntry.do?id=1325337&circleId=117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