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经营与保护
1、经营和保护方针
(1)坚持以培育资源为基础,以全面系统的保护高保护价值森林为中心,以发展经营,科学管理,重点管护为手段,建立完备的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保护体系,建成可持续经营的完备的林区生态系统。
(2)以保护森林环境,稳定保护面积,保护多种生态资源为宗旨,以多年生植物资源保护为主题,重点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资源,充分利用森林的过程熟枯死林木及林下多种资源,发展林区经济,建立先进的、发达的,达到高保护价值森林标准的经营体系。
(3)以林区生态稳定,社会稳定,经济稳定为前提,完善保护和经营体制,提倡全民护林、社会管林、从关心林业的发展建立起保护环境,培育资源利用资源永续经营持续发展和生态产业生态经济体系。
2、 经营和保护原则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宗旨,调整森林资源经营方向,采取有效措施,使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其具体措施:强化对现有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发展,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内的森林全部停止采伐,依法严加保护;对所有的宜林荒山、荒地及新造林未成林地、灌木林地全部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以全面恢复林草植被,形成层次结构。
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经营应以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在经营模式上坚持“生态优先、科学管理、分类指导、因林施策”的总原则,经营措施以维持和提高森林的高保护价值为核心。具体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
(2)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原则。
(3)坚持以保护为主,培育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4)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原则。
(5)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按自然规律保护森林,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森林的原则。
3、 经营和保护目标
通过设定高保护价值森林及高保护价值森林重点保护和经营,使林区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达到青山常在,永续经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林业产业结构科学调整到位,林区三大效益和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林区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4、 保护对象
(1)友好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内河漫滩平坦开阔,牛轭湖、热融湖众多,大小泡沼星罗棋布,土壤永冻层分布普遍,气候寒冷湿润,为各类沼泽的发育奠定了良好的环境基础,形成了多种沼泽湿地类型,主要包括森林沼泽、灌丛沼泽、草丛沼泽和藓类沼泽等,几乎囊括了小兴安岭林区所有湿地类型,尤其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浮毯型沼泽,集中连片,类型多样,与岛状分布的落叶松-杜香-笃斯越桔-泥炭藓湿地等相间分布,构成大面积的沼泽湿地景观。良好的湿地生境条件,为各种野生动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空间和繁殖条件,从而使得本保护区内的珍稀野生动物异常繁多。因此,本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北方原生性的沼泽湿地生态系统以及相依存的珍稀动植物资源。
(2)集水区
友好林业局汤旺河、友好河及双子河周围的森林,区划为集水区森林,根据技术标准水源涵养的需要,其中的森林、林地、林内动植物及生态资源,原始天然的森林环境均属于重要的保护对象。
(3)母树林
根据技术标准和伊春林区林木种源基本规划确定的,红松、水曲柳、云冷杉等天然母树林被区划为友好林业局特种高保护价值森林。其中的目的树种和伴生树种及森林环境均属主要保护对象。
5、保护措施
做好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是减少森林资源损失、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维护生态平衡、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经营保护高保护价值森林规划区的重要措施。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使大量的森林资源受到破坏,必将影响整个森林环境和发展的基础。
友好林业局各级领导非常重视森林防火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多年的努力,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对高保护价值森林的防火工作根据“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总方针,结合林业局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情况认真抓好。
病虫害防治应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植物检疫防治站,相应做好病虫害预报、预防和防治工作。友好林业局营林处病防站现有工作人员7人,基层站分设在14个林场所,有兼职防报员14人。
森林病虫害是威胁森林资源安全的三大灾害之一,是一种生物灾害,它严重影响林业生产乃至生态系统的可待续发展。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和林产品检疫,提高森防的减灾控灾能力,对维护生态系统和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进几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森林资源的减少,单一人工林面积增加,使森林病虫鼠害连年发生,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每年森林病虫鼠害发生面积在6万亩左右,投入防治费用在几十万元以上,影响树木正常生长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国家经济造成很大损失。友好林业局2009年森林病虫鼠害防治任务12万亩,其中舞毒蛾防治面积3万亩,松毛虫防治面积3万亩,鼠害防治面积6万亩。森林病虫害防治不能墨守成规,应改变破坏森林植被、破坏野生动物演替的化学防治为主的措施,特别是国际卫生组织和FSC禁用的化学药剂,积极推进无公害的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如:在林内人工招引食虫鸟类控制落叶松毛虫和落叶松鞘蛾等害虫具有明显的效果。利用拒避剂、不育剂等生物防治鼠剂,既保护了目的树木,又防止和杜绝人为乱投撒化学毒饵引起野生动物中毒现象的发生等。
对防治后的地块应进行监测,是否有复发的可能,同时加大施业区的预测预报力度,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如发现急发性病虫害应及时调查,及时防治,以免给林木造成损失。另外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贮运等各个生产环节上,也应加强科学管理,大力营造混交林,加速封山育林。形成一种有利于林木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状况,这是改变和控制森林病虫害危害,实现森林病虫害目标管理的根本措施。
为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保护价值森林和森林资源的要求,保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强化林政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林政队伍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的作用,是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举措。
友好林业局资源林政部门对木材流通、乱砍滥伐、乱捕乱猎及境界管理都采取了一定的管理措施。林业局生产的木材下运和外埠进材及外运木材必须持有效证件方可流通。木材检查站主要负责来往车辆的木材检查和堵截非法运输,防止乱砍滥伐,保护森林资源。每年进行一次乱捕乱猎专项治理。林政、资源等部门联合行动,对区域内捕鱼、捕鸟、抓蛤蟆等收缴工具,进行销毁,捕猎枪支由公安部门进行收缴,各检查站及值勤人员,严管各入山道口,禁止乱捕乱猎人员入山。各林场(所)设立境线巡护级织机构,定期进行检查、管护,在通往境线或出境公路及重点地段设林政员重点看护。
另外,要加强检查站的建设和管理,理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严格规范行政执法,更好的发挥检查站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能作用。
监测是高保护价值森林经营管理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评价各种森林经营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变化、湿地保护、母树林结实等变化,检验被判定的高保护价值森林的价值是否得到了维持与提高,并将定期监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反馈以修订高保护价值森林保护和经营措施,并体现在森林经营实践活动,从而维持和提高友好林业局高保护森林的价值。掌握高保护价值森林动态,客观、真实地反映高保护价值森林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护国家生态环境和物种资源及社会对林业的需求,为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1、 监测体系
监测的范围是已区划出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区域,监测的对象是不同生态区位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宏观监测、定位监测、实时监测构成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监测体系。
主要利用卫星影像信息、地形图、航片,前期的林相图和小班数据,调查友好林业局的高保护价值森林。
在高保护价值森林范围内布设一定数量的固定样地(线),并采用全部地面样地和样木实测的方法,获取高保护价值森林范围内包括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更新造林、滥砍盗伐、森林火灾及病虫害等各项因子的消长变化情况。
主要针对高保护价值的重要或主要保护对象,进行随机性、临时性地调查。
2、监测方案
高保护价值1(HCV1)森林区域为友好湿地自然保护区。
(1)监测方法
对保护区的监测主要利用设在保护区内的监测站和固定(加临时)样地进行监测。
湿地保护区现有2处水文监测站、1个气象观测站、1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1个湿地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站、1个鸟类环志站以及1个珍稀野生动植物监测站。
在保护区内不同的生境类型区域,利用固定的野生动物观测样线(固定或临时)和森林资源监测固定样地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开展常规性的科学研究。
利用保护区内的监测(观测)站和固定或临时样地监测珍稀动植物、动物资源数量动态周期的储量估计、植物资源储量变动;对保护区内野生动物数量、种类、种群结构、物侯期、分布规律进行定期、定点观察,建立科技档案;开展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鸳鸯等珍稀鸟类以及紫貂、驼鹿、马鹿等珍稀兽类的种群动态等。同时监测和评价保护区区内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情况,特别是保护区的森林湿地环境,包括养殖和多种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并进行信息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模拟预测,提高保护区的高保护价值。
(2)监测指标和频率
① 水文监测:水文是湿地中最重要、最具代表性和典型的组成部分。水文监测是记录整个湿地的产生、变化及演替全过程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水文监测主要包括保护区内三条河流水位的流量、水质、水位等方面的内容。水文监测每年1-2次。
② 湿地植物群落与动物种群变化监测:湿地植被监测内容主要有湿地植被的类型,面积与分布群落特征等内容;动物的监测内容主要有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鱼类的种类、土壤动物、浮游生物、水中底栖动物种类、数量及生物量测定、沉水植物、浮水植物的生长动态以及外来种的监测。同时对保护区的珍稀物种的种群数量和栖息地环境变化进行重点监测。监测频率:野生动物每年2次,植物每2年1次。
③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友好自然保护区除具有湿地外,还有一定面积的森林。对其进行生态系统定位观测,可以分析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与环境的关系,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及环境因子的长期监测等内容。监测频率:2年1次。
高保护价值4(HCV4)森林区域主要是母树林。
(1)监测方法
主要利用3S技术与固定(加临时)样地相结合方法进行监测。利用3S技术对经营区以水源涵养功能、防止土壤侵蚀为主的森林的面积、蓄积以及防火林带的面积、长度、边界变化等进行宏观监测。对集水区和涵养水源为主的森林而言,利用固定样地定期对其在固土、护坡、输沙量、径流量、水化学等方面特征进行监测;对特殊用途的森林而言,主要通过固定样地对其树种组成、使用功能、人为破坏等方面进行监测。
(2)监测指标和频率
母树林监测指标包括:面积、蓄积、株数、郁闭度,结实量、病虫害、干扰强度、干扰次数等;监测频率:2年1次。
③监测结果定期分析与评价
每年按监测方案所规定的监测指标、频率和方法进行监测(保存记录),并定期(2年或5年)分析监测结果,从而评价森林经营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变化的影响及湿地、水源涵养林和母树林结实等变化。要将定期监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反馈,以修订保护和经营措施,并体现在森林经营实践活动中,从而维持和提高保护价值。
三、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与特征描述
1、 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
所有森林都包含一定的环境和社会价值,例如,森林是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森林能够保护集水区,森林还可能是考古遗迹。当森林的这些价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时,这些森林就可以被定义为高保护价值森林(HCVF,High Conservation Value Forest)。高保护价值森林是指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环境、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或景观价值而具有显著和关键重要性的森林。
具有全球、区域或国家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如地方特有种、濒危种、残遗种)显著富集的森林区域,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拥有全球、区域或国家意义的大片景观水平的森林的森林区域,它被包含在森林经营单位内或它内部包含了森林经营单位,其内部存活的全部或大部分物种保持分布和丰度的自然格局。
包含珍稀、受威胁或濒危生态系统或者位于其内部的森林区域。
在某些重要情形下提供自然的基本服务功能(如集水区保护、侵蚀控制)的森林区域。
从根本上满足当地社区的基本需求(如生存、健康)的森林区域。
对当地社区传统文化特性具有重要意义的森林区域。主要包括以
2、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方法
(1)森林资源数据:包括友好林业局最新的森林资源数据(小班数据库)和分布、1:2.5 万林相图及各林种分布情况;
(2)各种规划:“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森林经营方案”(2005-2014)、“黑龙江省友好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及各种林业工程项目规划;
(3)自然保护区资料及风景区资料:收集了《黑龙江省友好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2008)、《黑龙江省友好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收集当地的名胜古迹、有重大纪念意义的人类文化遗址、军事遗址等资料;收集民族分布情况和生活习俗等。
(4)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收集了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植物目录中Ⅰ、Ⅱ、Ⅲ级物种和濒危物种和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在友好林业局分布情况。
①制定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通过向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人员、林业专家、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生态学家、林业局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等咨询、探讨和制定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与技术方案;
②咨询相关利益方:项目组研究人员在汇同林业局有关管理和科技人员(资源、森林经营、天保、植物、动物、森林景观及保护区官员)及伊春市环保局、旅游局、水产局、文化局等有关人员,召开了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咨询会,向与会人员介绍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的工作意义及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向与会人员征求对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的建议和想法,形成会议纪要。
③友好林业局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通过已收集到的数据和资料,根据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标准对友好林业局进行高保护价值森林进行区划判定,并对森林资料不全的进行现地补充调查。初步确定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的面积、分布、保护种类、对象等,形成各种相关文字与图面资料。
④专家论证:根据初步判定结果,与林业局、林场及伊春市的相关管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座谈,同时召开涉及高保护价值森林研究专家、林学家、生态学家以及环保、水利、宗教等部门专家学者参加的论证会,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对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的意见并对判定结果进行修改。同时征求如何把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理念与当前的森林经营结合起来,征求高保护价值森林的经营措施。
⑤验证判定结果,编写研究报告
对初步研究结果,咨询相关专家意见;设计调查路线,现地踏查、验证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结果;编写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与经营方案。
(3)高保护价值森林的判定结果
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森林只有高保护价值1(HCV1)和高保护价值4(HCV4)2类,没有高保护价值2(HCV2)、高保护价值3(HCV3)、高保护价值5(HCV5)和高保护价值6(HCV6)分布。高保护价值森林主要分布在岭峰林场、东卡林场、松园林场、奋斗林场及中心经营所。
①高保护价值1 (HCV1)
按照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友好林业局高保护价值1森林包括友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中规定的受威胁种和濒危种的重要生境。友好林业局境内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松、钻天柳、核桃楸、貉藻、野大豆、山槐、黄檗、紫椴、三裂狐尾藻、刺五加、水曲柳、小慈菇和乌苏里狐尾等,但这些植物呈分散状分布,无法集中连片划分,因此只将友好林业局自然保护区划为高保护价值1森林。
根据所制定的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友好林业局有两种高保护价值4森林类型,一种是高保护价值4.1,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以内或平地500m以内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即汤旺河两岸500m以内;流程在500km以上的江河发源地汇水区及主流的一级支流两岸山地自然地形中的第一层山脊以内或平地200m以内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即友好河和双子河及汤旺河沿河流两岸200m以内的森林判定为高保护价值森林。此类高保护价值森林的面积为12595hm2。
另一种是即高保护价值4.4,即具有特殊用途的森林中母树林一项,无其他特殊用途森林。母树林是林木种源基地,以培育优良种子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包括种质资源和基因保存林等,友好林业局经国家批准认定的母树林有天然红松母树林,天然云冷杉母树林,天然水曲柳、人工红松母树林、人工樟子松母树林及人工落叶松母树林。母树林是我局重要种源基地,历年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种子资源,保障了林区播种育苗营林生产发展的基本需求。将天然并连成片的母树林确认为高保护价值森林,它是在某些重要情形下提供自然的基本服务功能的森林区域,符合高保护价值森林判定标准第4条―具有特殊用途的森林。将友好林业局集中连片分布的天然母树林划分为高保护价值森林,面积为2358hm2,全部位于友好自然保护区的松园林场内。高保护价值4森林总面积14953hm2。占全局高保护价值森林的19.9%。
友好林业局
二0一0年三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