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胡本仁     提问时间: 2005/11/3 14:31:21
问题:
 
我在新宾县与通化县接壤处承包400亩林地30年,手续齐全。采用林下8-10年生的参籽条播每亩按约8斤左右,已种181亩2年生120亩、1年生50亩、4年生10亩、移栽4年生林下参苗1亩现生长很好。请专家指导,防病害办法?[6月20日-8月20日期间的夏季伏雨],防虫害办法?,土壤杀菌办法?,防鼠害办法?,目的彻底解决即保苗又是绿色林下参。我想加大投资和管理力度,谢谢。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11/3 14:39:05

人参病害防治
 

人参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主产我国吉林、辽宁、黑龙江等省。以根、茎、叶、果实入药,具有大补元气、强心救脱、益心复脉、生津安神功能。人参病害种类繁多,在我国有20多种,目前生产上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人参黑斑病、疫病、菌核病和锈腐病等。

一、人参黑斑病

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危害茎、花梗、果实、种子等部位。叶片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黄褐色,稍有轮纹,外有淡黄色晕圈,上有黑色霉层。病斑多导致叶片早期枯落。茎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向上下扩展,中间凹陷变黑,上生黑色霉层,致使茎秆倒伏。果实受害表面产生褐色斑点,果实干瘪,提早脱落。病斑上生出的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该病发生普遍,是人参最严重的病害之一。

病原及发病规律 人参黑斑病是由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真菌所致。分生孢子梗2~16根束生,褐色,顶端色淡;分生孢于单生或2~3个串生,倒棍棒形,黄褐色,有短喙。病菌以苗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土壤中及种子表面越冬,成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萌发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环境条件适合时,病斑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经传播后进行多次再侵染。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15℃~25℃、98%以上相对湿度。在东北该病5月中旬始发,7~8月为盛发期。高湿多雨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防治措施 ①选留无病种子,进行种子消毒。用多抗霉素200毫克/公斤或50%代森锰锌1000倍液浸泡24小时,或按种子重量的0.2%~0.5%拌种。②清除病残体。早春用100毫克/公斤多抗霉素或1%硫酸铜对参畦作业道及参棚进行全面消毒。③选择地势高、排水透气性好的地块栽参,双透棚床面要有落叶覆盖,做到合理采光。入伏多雨高温季节要采取防雨和避强光措施。④人参苗展叶初期开始喷药防治,用50%代森锰锌800倍液、80%大生600倍液、多抗霉素100~200毫克/公斤、咪唑霉400倍液、1:1:120波尔多液等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祝病情进展喷3~5次。

二、人参疫病

症状识别 危害茎、叶及根部。叶片病斑呈水浸状,不规则形,暗绿色,无明显边缘,病斑迅速扩展腐烂,整个复叶凋萎下垂。茎上出现暗色长条魔,很快腐烂,使茎软化倒伏。根部呈水浸状黄褐色软腐,内部组织呈黄褐色花纹,根皮易剥离,缠有白色苗丝粘着的土块,并具有特殊的腥臭味。

病原及发病规律 人参疫病由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真菌所致。菌丝绵状无色,无隔,具分枝。游动孢子囊卵形,游动孢子圆形,卵孢子球形,黄褐色。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残体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合时,以苗丝直接侵染参根,或形成大量游动孢子囊传播到地上部侵染茎、叶发病。风、雨和农事操作是病害传播的主要方式。在人参生育期内,可进行多次再侵染。在东北6月开始发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为发病盛期。气温20℃以上、土壤湿度50%以上,疫病会大发生。参床通风透光不好,土壤板结,氮肥过多,密度过大都有利于疫病的发生和流行。

防治措施 ①严防参棚漏雨,注意排水和通风透光。双透棚栽参,床面必须覆盖落叶,林下栽参一定要选择树冠较大的阔叶林。②加强田间管理,保持合适密度,及时拔除杂草,注意松土降湿。③及时发现并消除病株,拔除的病株要移出床外烧毁,病穴用生石灰或1%硫酸铜溶液封闭灭菌。秋季彻底清除病残。④药剂防治,雨季开始前喷施1:1:160波尔多液、40%代森铵1000倍液、40%乙磷铝300倍液、25%甲霜灵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7~10天喷1次,视病情连喷3~5次

三、人参菌核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3年生以上参根,也为害茎基和芦头。病部初生水浸状黄褐色斑块,上有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后期组织变灰褐色软腐,剩下外皮和内部纤维组织。烂根表面、空腔及根茎部均有不规则形黑色菌核。芦头部受害春季不能出苗。发病初期地上部分与健株无明显区别,后期地上部表现萎蔫易从土中拔出。该病主要分部在东北局部参区,一旦发病可使整畦参根大半烂掉。

    病原及发病规律  人参菌核病是由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真菌所致。菌丝白色,绒毛状。菌核黑色,不规则形,大小不一。适宜条件下菌核可萌发并形成子囊盘。子囊孢子单胞无色,椭圆形。有性世代在自然条件下不易产生。病原菌生长温度为12摄氏度—18摄氏度,最适15摄氏度。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病根上和土壤中越冬。早春条件适宜时直接产生菌丝引起侵染,病部生长的菌丝又继续扩展蔓延为害邻近参株。菌核也能萌发长出子囊盘,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菌核随土壤传播,低温高湿地块有利发病。在东北4—5月为发病盛期,6月以后气温、土温上升发病减少。

    防治措施  ①选择好地栽参,防止参床低洼、冷凉和积水。早春注意松土,以利降温和提高地温。②出苗前用1%硫酸铜溶液或1:1:100波尔多液120倍进行床面消毒。③及时发现并拔除,用生石灰或1%—5%的石灰乳消毒病穴,或用50—80倍福尔马林进行土壤消毒。④发病初期用50%速克灵800倍液、50%扑海因1000倍液、40%菌核净500倍液灌根。移栽前用上述药剂处理土壤可起到防病作用。

    四、人参锈腐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根部。初期在侵染点出现黄褐色小点,逐渐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锈褐色病斑。病斑边缘隆起、中部微陷,病健部分界明显。病轻时,表皮完好,仅侵染表皮下几层细胞,不侵染根内部组织;严重发病时,不仅破坏表皮,且深入根内组织病斑处积聚大量锈粉状物,呈干腐状或主根横向烂掉。地上部表现植株矮小、叶片不展,呈红褐色,最终枯萎死亡。越冬芽胞出现黄褐色病斑,重病时在地下腐烂,不能出苗。锈腐病可为害各龄参根,是人参的最重要病害之一。

    病原及发病规律  人参锈腐病由半知菌门柱孢属真菌所致。气生菌丝繁茂,初白色,后褐色,产生大量厚垣孢子。分生孢子生于轮状分枝或简单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上。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宿根及土壤中越冬。1—5年生参根内部普遍带有潜伏侵染的锈腐病菌,带菌率随根龄的增长而提高。当参根生长衰弱、抗病力下降、土壤温湿度有利发病时,潜伏病菌就侵染致病。腐殖质黑土有利于发病。参根发生烧须或其他损伤,易诱发病害。土壤黏重、板结、积水、酸性土及土壤肥力不足会使参根生长不良,有利锈腐病发生。

    防治措施  ①宜选阔叶树林地栽参,农田栽参以前作是禾本科作物为好。精细整地做床,清除树根等杂物。②精选无病参苗,并用多抗霉素200毫克/公斤浸喷参根后移植。实行2年制移栽。改秋栽为春栽。移栽时施入鹿粪等有机土壤添加剂,对锈腐病防治效果明显。注意防旱排涝保持稳定的土壤湿度。③生物防治,哈茨木霉对人参锈腐菌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栽参时施入有利防病。④栽前用多菌灵、速克灵、托布津等药剂进行土壤消毒。每平方米用药10—15克,与半干细土7.5公斤拌匀施用。

    五、人参猝倒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幼苗茎基部。发病初期在近地面处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暗色病斑,很快缢缩软腐倒伏,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严重发病,参成片倒伏死亡。

    病原及发病规律  属鞭毛菌亚门腐霉属真菌。菌丝白色棉絮状,游动孢子囊顶生或间生成熟后不易脱落。内形成肾形无色游动孢子。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内越冬。该菌腐生极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中存活较多。病菌侵入寄主,在皮层的薄壁细胞组织中快速扩展、蔓延到细胞内和细胞间,病组织上生流动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后期又在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通过风、雨和流水传播。最适侵染温度为16摄氏度—20摄氏度。在低温、高湿、土壤通气不良,苗床植株过密条件下,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使幼苗抗病力减弱,病菌即可乘机侵入幼苗。

    防治措施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质肥沃地作苗床。床要整平、松细。肥料要充分腐熟,并撒施均匀。播种不宜过密。防止参棚漏雨。②播前2周每平方米床土用40%福尔马林30毫升对水100倍喷洒,然后用塑料薄膜将床土表面盖严,闷3—5天后除去覆盖物,耙松,放气7—10天后播种。也可用苗菌敌混土撒施于苗床上消毒。③发病初期拔除病苗,并及时浇灌65%代森铵500倍液,或40%乙磷铝300倍液、25%甲霜灵800倍液、64%杀毒矾500倍液、72.2%普力克400倍液。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11/3 14:43:25

人参病虫害防治七要点

    
    1.以预防为主,病前用药  人参是比较珍贵的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要以预防为主,尽量控制病虫害发生,减少经济损失。做到种子、种苗、土壤、播种或移栽前药剂消毒,杀灭地下害虫。常用理想杀菌剂有:恶霉灵、甲霜灵、代森锌、代森铵、甲基托布津等。地下杀虫剂有甲基异柳磷、辛硫磷等。
    2.狙抓土壤处理,消灭病由来源  人参病害中,土传病害较多,土壤是直接的病害传染载体。病害一旦发生,蔓延较快,防治困难,因此,要十分注重土壤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可用恶霉灵。人参虫害以地下虫害危害为主。土壤处理可用甲基异柳磷土壤处理。
    3。认真诊断,对症施药  人参一旦发生病虫害,首先要了解人参发生的是病害,还是虫害,是什么病哪种虫,然后选购合适农药,不要不分青红皂白,随意用药,导致用错药,影响防效。例如:人参苗期立枯病防治最好选用多抗霉素150x 10…一200x10…,恶霉灵450倍液进行防治;叶斑、茎斑可用64%杀毒矾300倍液,50%咪唑霉1500倍液、 75%好速净600倍液、10%世高1500倍液进行交替喷施。
    4.交叉用药,不要长期用一种农药  长期施用一种农药,病虫害会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治效果。因此,要几种农药交叉使用,以提高防效。
    5.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人参是医疗营养保健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对人参生产者、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具有直接危害。因此,要禁止使用六六六、五碌硝基苯等剧毒、高残留农药,以提高人参的保健功能。.  6.遵循农药混用原则,不要随意混用  农药合理混用,具有防治多种病虫害,提高防效、节省劳力等优点,否则,不但达不到混用效果,还会引起药害。农药混用要遵循下面原则:一是混合后不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二是混合后对人参无不良影响;三是混合后不能降低药效。
    7.按农药配比科学用药,不要任意加大剂量  许多参农不按农药推荐剂量,随意加大用药浓度;结果增加成本,有时会产生药害,使病虫抗药性增强。因此,要严格按照农药配比标准进行配比。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11/3 14:51:27

土壤消毒处理:在整地作畦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有利于以后人参的生长发育。本所在整地时用福尔马林、福尔马林加铜铵合剂、木灰、铜铵合剂进行土壤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处理对存苗率,种子产量,参根产量和根病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以石灰处理较好,对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效应,而且经济简便。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11/3 14:55:51

鼠害的预防措施和防治方法


  预防措施:一是加强预测预报,在一个地区,对其优势种害鼠,应加强鼠情监测,必要时进行防治。二是营造不利于鼠类生存的环境,在林区要经常清除地面的杂草,破坏鼠类的隐蔽条件,可减轻其危害。营造宽度较大的乔木林带,不适宜草原和荒漠鼠类栖息,能阻隔它们流窜,还能招来益鸟益兽在林中栖息与繁殖,对控制鼠害极为有利。具体防治方法有:
  (一)生态控制措施
  生态控制措施,是指通过加强以营林为基础的综合治理措施,破坏鼠类适宜的生活和环境条件,影响害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以增强森林的自控能力,形成可持续控制的生态林业。
  森林鼠害防治必须从营造林工作开始,要在营造林阶段实施各种防治措施,对森林鼠害进行预防性治理。
  1、造林设计时,首先考虑营造针阔混交林和速生丰产林,要加植害鼠厌食树种,优化林分及树种结构,并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
  2、造林前,要结合鱼鳞坑整地进行深翻,破坏鼠群栖境;将造林地内的枝桠、梢头、倒木等清理干净,以改善造林地的卫生条件。
  3、造林时,要对幼苗用树木保护剂进行预防性处理(可以用防啃剂、驱避剂浸蘸根、茎);对于有地下鼢鼠活动的地区,要实行深坑栽植,挖掘防鼠阻隔沟。
  4、造林后,在抚育时及时清除林内灌木和藤蔓植物,搞好林内环境卫生,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和食物资源;控制抚育伐及修枝的强度,合理密植以早日密闭成林;定点堆积采伐剩余物(树头、枝丫及灌木枝条等),让害鼠取食。在害鼠数量高峰年,可采用代替性食物防止鼠类危害,如为害鼠过冬提供应急食物,以减轻对林木的危害。
  对于新植幼林,营林部门要切实加强监管,发现鼠害,要立即对害鼠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二)天敌控制措施
  根据自然界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大力保护利用鼠类天敌,对控制害鼠数量增长和鼠害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1、林区内要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实行封山育林,严格实行禁猎、禁捕等项措施,保护鼠类的一切天敌动物,最大限度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创造有利于鼠类天敌栖息、繁衍的生活条件。
  2、在人工林内堆积石头堆或枝柴、草堆,招引鼬科动物;在人工林缘或林中空地,保留较大的阔叶树或悬挂招引杆及安放带有天然树洞的木段,以利于食鼠鸟类的栖息和繁衍。
  3、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人工饲养繁殖黄鼬、伶鼬、白鼬、苍鹰等鼠类天敌进行灭鼠。
  (三)物理防治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低、不适宜进行大规模灭鼠的林地,可以使用鼠铗、地箭、弓形铗等物理器械,开展群众性的人工灭鼠。也可以采取挖防鼠阻隔沟,在树干基部捆扎塑料、金属等防护材料的方式,保护树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林业局采用诱捕井方法对森林鼠害进行防治,效果不错,单位成本较低。方法是:诱捕井采用圆形塑料瓶,瓶高25厘米、直径9厘米,塑料瓶截去瓶口,垂直埋入地下,埋深20厘米,上口高出地面5厘米。诱饵选择炒熟的白瓜子、向日葵、浸入葱花油的纸、红松籽、饼干渣等鼠类喜食物中的一种置于诱捕井中。诱捕井设置间距10×20米诱捕效果最好。
  (四)化学灭鼠
  对于害鼠种群密度较大、造成一定危害的治理区,应使用化学灭鼠剂进行防治。
  化学杀鼠剂包括急性和慢性的两种,含一些植物,甚至微生物灭鼠剂。急性杀鼠剂(如磷化锌一类)严重危害非靶动物,破坏生态平衡,对人畜有害,应尽量限制其在生产防治中的使用。
  慢性杀鼠剂中的第一代抗凝血剂(如敌鼠纳盐、杀鼠醚类)需要多次投药,容易产生耐药性,在防治中不提倡使用此类药物。第二代新型抗凝血剂(如溴敌隆等)对非靶动物安全,无二次中毒现象,不产生耐药性,可以在防治中大量使用。但应适当采取一些保护性措施,如添加保护色、小塑料袋包装等等。大隆类药物因具有急、慢性双重作用,二次中毒严重,在生产防治中应慎用。
  (五)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属于基础性的技术措施,要配套使用,并普遍、长期地实行,以达到森林鼠害的自然可持续控制。现在提倡使用的药剂可以分为三种。
  1、肉毒素
  肉毒素是指由肉毒梭菌所产生的麻痹神经的一类肉毒毒素,它是特有的几种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单体或聚合体,对鼠类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杀灭效果很好,在生产防治中可以推广应用;但是,该类药剂在使用中应防止光照,且不能高于一定温度,还要注意避免小型鸟类的中毒现象。
  2、林木保护剂
  林木保护剂,是指用各种方法控制鼠类的行为,以达到驱赶鼠类保护树木的目的,包括防啃剂、拒避剂、多效抗旱驱鼠剂等几类,由于该类药剂不伤害天敌,对生态环境安全,可以在生产防治中推广应用,尤其是在造林时使用最好。
  3、抗生育药剂
  抗生育药剂是指能够引起动物两性或一性终生或暂时绝育,或是能够通过其他生理机制减少后代数量或改变后代生殖能力的化合物,包括不育剂等药剂。
  二、防治时间
  鼠害防治在春、秋两季进行,具体时间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但是,造林地的鼠害防治应在造林前的7—10天进行;未成林造林地和幼林地的鼠害防治,应在霜降上冻后降雪前这一期间进行。
  1、春季防治:春季调查林木被害株率3—10%的地块,可采用不育剂、拒避剂、营林技术和招引天敌等措施进行防治。被害株率11—20%的地块,可采用物理方法、不育剂、拒避剂、化学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被害株率21%以上的地块,必须采用化学药剂防治。
  2、秋季防治:在进行标准地鼠种类和密度调查的地块,100铗日目的鼠种捕获率在1—4%时,可采用天敌控制、营林技术、不育剂、拒避剂等措施进行防治。捕获率在5—9%时,可采用物理方法、不育剂、拒避剂、化学药剂等措施进行防治。捕获率在10%以上时,必须先采用化学药剂毒杀,迅速降低鼠害密度,然后再采取上述其它措施巩固防治成果。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11/3 16:11:15

http://cache.baidu.com/c?word=%C8%CB%B2%CE%3B%CA%F3%BA%A6%3B%B7%C0%D6%CE&url=http%3A//www%2Ezhongyizhenjiu%2Ecom/bbs/printpage%2Easp%3FBoardID%3D11%26ID%3D1544&b=0&a=84&user=baidu(人参病害防治)。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11/3 16:14:37

http://cache.baidu.com/c?word=%C8%CB%B2%CE%3B%CA%F3%BA%A6%3B%B7%C0%D6%CE&url=http%3A//61%2E153%2E34%2E35%3A8002/%7Ekjqk/jlny/jlny2001/0101pdf/010107%2Epdf&b=0&a=40&user=baidu(林下参栽培管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11/3 16:21:35

http://www.baidu.com/s?ie=gb2312&bs=%C8%CB%B2%CE%CE%DE%B9%AB%BA%A6%D4%D4%C5%E0&sr=&z=&wd=%B2%CE%D4%B0%C9%B1%BE%FA&ct=0&cl=3&f=8(参园杀菌办法)。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