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0/9/14 6:42:15
柚木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
内容 |
热带次生林内补植的古巴紫檀, 27年生, 树高约35米, 胸径约40厘米。 我国自己选育的3年生桉树优良无性系, 树高19米, 胸径27厘米。 作者与友人在金柚木幼林内合影 19世纪初,即距今180年~200年前,一位资深和尚从缅甸带回几粒柚木种子,种在云南南部中缅边境的一个寺庙庭院里。这是有资料记载的柚木第一次被引种到中国的土地上。从此,柚木就跟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个多世纪以来,柚木陆陆续续被引种到中国的7个省60多个县(市),渐渐融入了中国的热带生态系统。 ◆柚木——“万木之王” 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兴起,人们发现了柚木的新用途:造船。因为柚木不仅材质坚韧耐久,结构致密美观,而且重量适中强度大,纹理通直易加工。更难得的是,它耐盐、耐腐、耐酸、耐火性均极强,还抗白蚁。于是,柚木的身价愈加珍贵,一跃成为制造海轮、舰船、桥梁与码头的首选木材,成为世界上最贵重和用途最广泛的用材之一。 在泰国有一座举世无双的金柚木行宫,建造于1900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质地最优良的一座全柚木宫殿,如今已成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缅甸蕴藏着世界75%以上的天然柚木资源,柚木被奉为“国宝”,在古都曼德勒,采用柚木建造的豪华皇宫、金壁辉煌的庙宇、古朴典雅的佛塔、千姿百态的佛像比比皆是。这些柚木建筑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仍保存完好,其梁柱不翘不裂。 《上海家具志》记载,近百年来,上海仅有2次制造全柚木家具:20世纪30年代,上海有两家著名家具企业受西洋家具的影响,采用进口柚木制造“海派”家具;1958年,国家指定上海承制150套柚木家具,提供给北京的“十大建筑物工程”——包括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车站等。 柚木还有一大优点是林业专家们极为看重的,即它在珍贵树种中的相对速生:花梨、檀香等树木要达到胸径20厘米,一般需要30年。而笔者等人于1995年在缅甸、泰国参观柚木人工林时,发现15年生的柚木胸径一般可达到25厘米~30厘米,令人吃惊。既珍贵,又速生,在珍贵树种中仅此一种。 柚木林还具有卓越的生态功能。据印度喀拉拉邦林研所的追踪研究,长期种植柚木、包括几度轮作后的土壤,无退化迹象。由此证明,柚木与其生态环境可共建良性循环过程,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柚木在中国的引种史 半个世纪以来,柚木木材一直供不应求,其价格一路攀升,世界各热带国家引种柚木趋之若骛。目前柚木人工林的种植,已遍及亚洲、非洲、中南美洲及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世界柚木人工林面积约为160万公顷。 我国最早引种柚木的是云南,现在勐腊县仍保存有1.24米胸径的大树。台湾于1900年在高雄引种。广州最早引种约为1914年。陈嘉庚先生1925年从新加坡带回柚木种子,植于厦门集美农校。之后海南、广西、江西、浙江南部均有引种。 令人难以想象的是,最早计划在中国较大规模种植柚木的,竟然是日本人。根据日本学者水野遵一提供的档案,1940年8月,日本派出几位专家随侵华日军到达海南,在三亚设立了热带林业研究所,计划营造11000町步(10909公顷)柚木等6个珍贵树种的人工林。1944年,日本人从台湾省台中竹山郡东埔寮引入柚木种子,试种于海南最南端的崖县南山岭。当然,该计划随着日军投降而自然流产。 而真正有计划地引种和研究柚木,是在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对柚木的研究达世界先进水平 1962年,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前身为试验站)由邝炳朝、白嘉雨等人开始了柚木的育种、栽培等研究。同年,海南尖峰岭林业局开始营造柚木人工林,至1978年种植面积约600公顷。据测定,海南尖峰岭10年~20年生柚木,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米~1.5米,胸径0.6厘米~1.7厘米,接近原产地水平。 为全面调查我国引种柚木的基因资源,选择优树采种、采枝条,建立种子园、实验场,邝炳朝4次带队,沿中越(南)、中老(挝)、中缅(甸)边界,跑了6个省(区)的近70个县(市),共收集和集中保存了来自12个国家的102个种源,在海南建立基因库3.3公顷和各种试验林68.1公顷,并初步选出一批优良种源。 1980年6月,我国的权威刊物《植物学报》刊登了一篇论文《柚木茎尖的培养》,其作者都是热林所课题组的研究人员。这是国内首次发表关于柚木组织培养(即采用生物技术进行植物“克隆”)的论文,因而引起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 1991年,在中国广州召开了首届“国际柚木研究和发展研讨会”。会议主持者在大会发言中说:“从世界范围的柚木研究和发展来看,中国的柚木研究和发展处于较为领先地位,从常规的引种栽培到树木遗传改良试验,均有大量系统的研究和发展工作,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研究成果和信息资料,这也是本次研讨会在中国召开的重要原因之一。” 1996年底,由林业部主持,国内专家对热林所课题组的柚木研究成果(该研究列入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八五”林业部重点课题)作全面的鉴定,结论肯定了研究工作“在整体上达到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20世纪末,南国悄悄涌动“柚木热” 业内人士注意到1998年广州日报的一篇报道,说广东省这些年绿化面积有很大增加,但树种太单一,主要为桉树和相思,这会带来种种生态隐患。为此,林业部门考虑今后要种植一些珍贵树种,既提高生物多样性,也增加经济效益——这条外行人不会在意的消息,隐含了太多的内涵,它不啻是触动了中国造林事业最关痛痒的那根神经:中国的森林植被恢复,终究是摸索着走上了一条理性的道路。 在这种背景下,柚木以其木材珍贵、用途广泛、价格高昂、较为速生的巨大优势,纳入了人们的视野。由笔者之一(侯元兆先生当时为中国林科院林业情报所所长)率领的考察组,多次赴泰国、缅甸等国考察,回来后报告称:“我们发现在热带地区,柚木造林已成定势并正急速发展。”报告里还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马来西亚沙巴州原林业局长离职后,贷款发展柚木林,数年后将幼林卖给了美国人,以百万美元的成本换得上亿美元的收益。这件事刺激了马来西亚发展柚木的热潮。 此时,中国国内木材市场经历数年“宏观调控”后再度活跃起来,柚木家具、柚木地板及各种贴面板,开始从宾馆、别墅进入寻常百姓家。在广州、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的木材市场上,进口柚木的价格(国内无柚木材供应)年年稳中有升。据木材业专家的市场预测,到2015年,我国木材缺口将扩大到1.3亿立方米;要根本扭转这种情况至少需要50年。 市场,永远是最具魔力的“指挥棒”。在近200年引种、40多年研究、10年酝酿之后,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的柚木业终于显露出历史性大发展的态势。 侯元兆 樊云芳 中国绿色时报 2004-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