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截根苗深栽造林主要技术要点
一、杨树截根造林的意义
杨树截根苗深栽造林技术主要是根据杨树皮孔和愈合组织生根的原理,采取打眼深栽的一种比较科学的造林方法。它具有造林成活率高、当年生长速度快且大大节省造林成本等优点,最近几年被平原河滩地区和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河南、广西、福建的山区广为接受。据湖北省林业厅组织的鉴定资料显示,杨树截根苗与带跟苗木造林相比,具有以下优势:①截根苗深栽造林可提高保存率10%左右;②提高生长量5-10%;③降低造林成本,栽根苗造林成本只相当带跟苗的三分之一,每株成本0.1-0.2元;④提高造林功效。栽根苗造林可比带跟苗造林提高功效3-5倍,一根铁杆一天可栽苗200-300株。
根据我市这几年的造林实践,现将意杨截根苗深栽造林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二、杨树截根苗造林主要技术要点
(一)苗木选择
造林必须在苗圃2年蔸一年杆的壮苗和一年生特级苗。苗高要求4米以上,地径3厘米以上。在离地2-3厘米处用镰刀向上割断。切断面要呈斜形。苗木干形弯曲或受病虫害危害,不宜用来造林。
(二)除杂整地
截根苗造林整地比较简单,只要将栽苗点周围一米见方的地方,除去杂草和藤蔓就行,无需翻耕土地。
(三)苗木浸水
浸水,是造林前的重要环节。截根苗面积大,易失水,造林前必须将苗木浸水10天左右(如元月份起苗,浸水时间可在20天以上)。浸水可软化树皮,增加苗木的含水量,促进生根,这样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浸水方法:苗木基部在水下,苗梢在水面。苗杆基部在浸水深度最好不小于栽植深度,一般浸水长度在70-100厘米为宜。
(四)定点打孔
在定植点上用长1.2米,粗3-3.5厘米的铁钎打栽植孔。用铁钎打孔时可在小穴内少年灌水,边打边摇,可明显提高工效。土质疏松的沙地打孔时可不必灌水。打孔深度一般以70-100厘米为标准,这样栽植后可充分固定苗木,使之能迅速形成庞大的根系,以促进生长。打孔如过浅,苗木易被风吹倒伏,造成枯萎死亡。打孔好后将孔灌满水,然后插苗。
(五)栽植紧杠
栽植深度也是栽根苗深栽造林技术的重点。栽根后苗易受风力摇动。栽根深度必须保证60厘米以上。根据苗木规格的大小,一般4.5米以上的苗木栽插深度应在80厘米以上,4米以上的苗木栽插深度应在60厘米以上。为了保证栽植深度,栽植前最好用红油漆在苗木下部60-80厘米处涂色一圈做标记,便于检查,以保证造林质量。苗木栽后要迅速紧杠、踏实、培土,以免灌风摇动。
(六)栽植时间
正确掌握好栽植时间也是栽根苗深栽造林技术的重要一环。杨树栽植时间应选择在早春,即年后2-3月(这时树液开动流动栽后易成活)。栽植过早,遇上春旱天气,苗木易风干死亡。栽植过尺,也影响造林成活率。
(七)除杂施肥
苗木栽下去后,5-9月间一定要保证苗木周围无杂草,并防止藤蔓爬上苗杆,影响苗木生长。杨树吸水,吸肥能力极强,一般无需追肥,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栽苗后2-4月内人工灌1-2次1%的尿素水,每株苗1-2瓢。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林下兼作。
(八)栽植密度
杨树的栽植密度,主要是根据材木的而定。一般栽植密度4m×6m,如果培养大规格的工业木材,培养高密度的纸将材可按2m×2m,或2m×3m的栽植密度。间伐后也可培养成大径材,如遇土层较薄的山,应根据土层情况,只要有1立方米土的地方,土层深度在60厘米以上,就可以再此栽上一株。不管密度大小,一般采用南北方向造林为好。
三、杨树病虫害防治
(一)病害
1、黑斑病
a、危害特征:主要生在叶上,引起早落叶,一般提早2个月落叶,以后再长新叶,病害会造成幼苗大量死亡,使育苗完全失败。
b、病状:病斑主要在叶片正面出现。圆形,初起很小,后虽有扩大,但直径不超过0.5毫米,在嫩叶上初为红色,边缘较深,后变黑褐色,中间有乳白色胶粘状孢子堆,老叶上病斑开始即为黑褐色。病斑数量多时,可连成不规则斑块。严重时,叶大部变黑枯死。
c、发生规律:①病菌通过雨水的稀释后,随水滴飞溅而传播,与水滴接触时萌发率较高;②病菌孢子萌发最适气温20-28℃(左右);③潜育期约为2-8天,病害发展迅速。
d、防治措施:
杨黑斑病是实生苗前期的重要病害。因此要注意4点。①应选排水条件好的土地作苗圃,避免连作重茬;②发现病状后迅速用杀菌剂喷药;③引进苗木时应注意枝梢有无病斑,如有,应剪出烧掉;④选用抗病的速生杨品种,可选用南林95、山哈杨、鲁山杨等。
2、白杨锈病
a、症状:春天杨树展开期,即可看到树上满布黄色粉堆,形似一束黄色绣球花的畸形病芽、病芽往往不久即枯死。正常芽展出的叶受侵后,形成黄色的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受病部位叶背面隆起。受侵叶片提早落叶。
b、发展规律。4月份气温升高13℃,病芽大量出现,5-6月发病高峰,7-8月不利夏孢子萌发浸染发病轻,8月下旬,气温下降随着第二次新梢和嫩叶的出现,病害又有扩展,11月停止发展。发病最低气温7℃,最高温度30℃,最适温度15-20℃,潜育期为18天。
c、防治措施:①在初春及时摘除病芽;②清除田间病落叶;③喷施杀菌剂。
3、杨树溃疡病
a、症状 有溃疡型和枯梢两种症状。
①溃疡型:3月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先出现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在1厘米左右,质地松软,手压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臭粘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呈深褐色,并很快扩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无明显的病斑边缘、皮层边缘、皮层腐烂、黑褐色。4月下旬,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皮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5月下旬病斑停止扩展,在周围形成一隆起的愈伤组织,此时中央开裂,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11月初在老病斑处出现粗黑点,此即病菌的子座及子囊壳。
②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干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红褐色,2-3日后病斑迅速包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有时在感病植株的东芽附近出现成段发黑的斑块,剥开树皮,里面已腐烂,也引起梢枯,随后在枯死部位出现小黑点。此种类型发生普遍,危害性也大。
b、发展规律:该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于3月下旬开始发展,4月中旬至5月上旬为发病高峰,5月中旬以后减轻,5月下旬至6月初基本停止,10月份以后稍有发展。
病害轻重与气象因子,立地条件和造林技术措施等有密切关系。春旱、春寒,西北风次数多则病害重;苗木生长不良,病害变重;苗木假植时间越长,发病越重。根系受伤越多,发病亦越重。
c、防治措施
1、适地适树,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减少路途运输时间,最好就地育苗就地栽种;
2、起苗、假植、运输、定植时尽可能减少伤根和碰伤树干,栽后及时灌水;
3、重病苗应采取截干处理,并清除病枝干;
4、加强抚育管理,培育壮苗,提高搞病力;
5、用0.5度石硫合剂,1%波尔多液喷树干,或用多菌灵,托布津等防治均有一定效果。
(二)虫害
1、叶部害虫
a、种类:杨尺蛾、舟蛾、刺蛾、白杨叶甲;
早期危害嫩芽,一般在4月上中旬。
b、防治措施:①加强检疫,引种时防止带虫入侵;②发现虫情,及时喷药;③灯光诱杀成虫;④消灭越冬虫茧。
2、枝干害虫
a、种类:星天牛、光肩星天牛、桑天牛、黄斑星天牛、云斑天牛。
b、防治措施:
①在造林设计上,可用主栽树种,辅栽树种,引诱树,驱避树及隔离林带等不同功能的林分搭配,确保优良主栽树种速生、丰产、优质。
②利用天牛出孔成虫大多有补充营养的习性杀治:诱杀,在林的边缘或中间,种植桑科植物和蔷薇科植物等桑天牛和云斑天牛到植物上补充营养时,在植物上喷施触杀剂或胃毒剂,让其爬触或取食死亡。
③在天牛成虫喜欢取食的补充营养的植物上喷施无驱避作用的灭幼脲,印楝素生物碱等生长抑制剂,扰乱其生殖机能,成虫取食后导致其产卵量明显下降,产下的卵不能孵化,或孵化幼虫死亡率高,逐代降低其种群密度,使天牛“断子绝孙”。
④触杀:利用天牛成虫出孔后在树杆上爬行,寻找产卵部位和用咀咬刻槽的习性,在杨树枝干上喷施特效期1-2个月的新型触杀剂-绿色威雷200-300倍液,让其成虫爬触“地雷”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