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樟子松的生物学特性与形态特征
樟子松( 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 Litv. )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针叶造林树种之一。属于常绿乔木,树高15~20米 。树冠卵形至广卵形,老树皮较厚有纵裂,黑褐色,常鳞片状开裂,树干上部树皮很薄,褐黄色或淡黄色,薄皮脱落。轮枝明显,每轮 5~12 个,多为 7~9 个, 20 年生前大枝斜上或平展,一年生枝条淡黄色, 2~3 年后变为灰褐色,大枝基部与树干上部的皮色相同。芽圆柱状,椭圆形或长圆卵状不等,尖端钝或尖,黄褐色或棕黄色,表面有树脂。叶两针一束,粗硬,稍扁扭曲,长5~8厘米,树脂道7~11条,维管间距较大。冬季叶变为黄绿色,花期5月中旬至 6 月中旬,属于风媒花,雌花生于新枝尖端,雄花生于新枝下部。 1 年生小球果下垂,绿色,翌年 9 月~10 月成熟,球果长卵形,黄绿色或灰黄色;第三年春球果开裂,鳞脐小,疣状凸起,有短刺,易脱落,每鳞片上生两枚种子,种翅为种子的 3~5 倍长,种子大小不等,扁卵形,黑褐色,灰黑色,黑色不等,先端尖。
樟子松是我国松类林木中最耐寒的树种,可耐零下40~50度的低温,比华山松、油松的树势健壮,生长快。属强阳性树种,喜光,树冠稀疏、枝叶稀少,林内缺少侧方光照时,天然整枝很快,幼苗耐阴性也很弱。耐旱力很强,优于落叶松、油松。在肥沃深厚的土壤上生长很好,但在贫瘠的沙地及石砾土上也能适应,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黑水林场由于经营森林经费严重不足,一直没有扩大樟子松造林面积,仅有这些功不可没的防风固沙林分,随年龄的增长,如今已成为小老树和低质低效林,生态效益开始逐年下降,经济效益差,出现了负增长。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一届林场党政领导班子,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开始引进了樟子松等适生树种,并进行了大面积育苗和造林生产活动。
2樟子松育苗技术
2.1圃地选择
苗圃地的选择,要求地势平缓,避风,并有良好的灌溉条件。选择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坦地块,土层厚度一般在30㎝以上的壤土或沙壤土最好。
2.2整地、消毒和施肥
樟子松育苗地应实行深翻整地,深度20-25㎝,应用浓度为1%-3%硫酸亚铁溶液2.5㎏/㎡进行土壤消毒。同时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每亩施入10吨,一般分两次施入,春耕前和做床时各施50%。
2.3做床
樟子松育苗,采用床作和垄作均可,但一般都以床作为主,要求床面宽1米,垄面宽30㎝,底宽60㎝,高10㎝,做床时间多在早春进行,床的方向以南北向为好。
2.4种子催芽
2.4.1混雪处理催芽
土壤结冻前,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沟,深度要在土壤结冻层以内,一般深、宽各50-70㎝,待降雪不化时将雪收起,用3倍于种子体积的雪与种子混合均匀。在沟底先铺塑料布或席子,上面铺雪10㎝,再把雪种混合物放入沟中,上面加雪20㎝,并使其成小球状或屋脊型。为防雪化,在其上面用草覆盖,厚约10㎝。到第二年春季播种前1-2周,将种子取出融化,使种子在雪水中侵泡1-2天,再取出进行高温催芽,当种子达到催芽强度时即可播种。
2.4.2.高温催芽
樟子松高温催芽是在春季播种前3-7天,把种子置于40-50度的热水中,不停的搅拌,当水温降至15-25度时停止搅拌,继续侵种,每天用35-40度的热水冲洗1-2次,冲洗时要不停搅拌,当咧嘴和发芽的种子达到20%-30%时即可播种。
2.5播种
为了使播种行通直,一般先划线,然后照线开沟,开沟深度要均匀,控制好播种量,下种要均匀,播后及时覆土,覆土厚度为盖住种子2㎝即可。我地一般在每年4月中旬开始播种,种子播完后,及时覆土,并防治虫害,然后及时覆盖地膜,地膜离苗床高度为20-30㎝为宜,当70%以上的种子出苗后,及时分三次逐渐去除地膜,使幼苗逐步适应外界气候条件。
2.6育苗地管理
2.6.1灌溉
要根据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合理的确定灌溉时间和数量,在种子发芽期间,床面要经常保持湿润,灌溉要少量多次。苗出齐后,子叶完全展开,进入旺盛生长阶段,灌溉量要多,次数要少。每2-3天灌水一次,每次要浇透灌足,宜在早晚进行。
2.6.2松土除草
除草应以“除早、除小、除了”为原则,除草、松土可同时进行,人工除草时,全年平均进行6-8次,一般不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
2.6.3追肥
对土壤瘠薄的地块,必须在早春及时追施磷肥和氮肥,6月中旬最后一次追施氮肥,在7月底应多追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2.6.4苗木的越冬管理
越冬主要是防止生理干旱。方法主要是埋土越冬。埋苗时间不宜太早,在土壤结动前开始进行,我地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始,埋土厚度超过苗捎约5-8㎝。过高的苗木不适宜埋土越冬,要设防风障越冬,方法是每隔3排床作一道障,风障的方向与主风方向垂直设立,可有效防止苗木冻害。
3樟子松多年生大苗的培育技术
随着国家对林业项目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樟子松多年生大苗的需求量逐渐加大,为此,如何培育樟子松大苗,也成了育苗的关键技术。有移植苗培育、装容器育苗、截根培育留植苗等方法。从根系发育来看,以移植苗和装容器苗为最好。
3.1樟子松移植苗培养技术
1年生樟子松苗木根系发达,冠根比值小,根系多集中于土壤表层,掘苗时根系损伤较小,有利于幼苗成活。顶芽再次生长现象少,由于苗木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木质化健全,无被压苗;一般采用大垅双行进行移植樟子松大苗。为促使移植苗的上层根系发育,圃地应保持适度湿润,植苗后每隔 10-15 天浇水一次,夏季勤松土,保持表层土壤湿度,并于 5-6 月间根据苗木生长情况 ,适量追肥 1-2 次。
3.2樟子松容器苗培养技术
容器苗是用特定容器培育的多年生苗木的方法,这类幼苗通过塑料大棚、温室等保护设施中育苗,容器装有养分丰富的基质,使苗的生长发育获得较佳的营养和环境条件。一般采取宽大席子的做法,就地在席子中间取土装杯的做法。容器杯培育的大苗最大的好处是,一年四季均可以造林。
3.3留床苗的培育
留床苗从外观看健壮根茎粗大,尤其主根更为发达,长可达2米多,但侧根纤细而少,掘苗时主根损伤过多,影响造林成活率。
4樟子松造林技术
4.1林地选择
应选择地势较平,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的地块进行造林,或在较缓的坡地、半荫地作为造林地。
4.2栽植方法
4.2.1苗木年龄
在干旱条件下,二年生移植苗造林效果较好;一年生苗木抗性差,造林保存率低;三年生苗木地上部分和根系都较大,挖苗时易伤根,难以成活;造林苗木用二年生根系完整的壮苗为宜。根据目前,一般多采用2-3年生营养杯大苗用于上山造林最好。
4.2.2造林季节
以春栽为好,一般在4月中下旬开始,保证充足的灌水条件,可有效提高一次性造林成活率。
4.2.3造林密度
樟子松初期生长较慢,初植密度可以适当大一些,一般采取株行距2mΧ3m、2mΧ4m为宜。
4.2.4保护根苗
樟子松的主侧根断伤处很难发出新根,栽后两个月才能发出少量扁平状新根,如果须根不受伤,栽后7-8天须根尖端就能长出许多新根,所以一定要重视起苗、运苗、栽植等各个环节中对根系的保护。根系忌阳光暴晒,樟子松的根系在阳光下暴露5分钟,成活率降低1/4,暴露20分钟,无一成活。
4.2.5造林方法
造林方法一般有穴植、小坑靠壁栽植、窄缝栽植等。无论哪一种,其口径大小深度视苗木根幅大小而定。沙地栽植樟子松可以适度深栽3-5㎝,将苗径的无叶部分全部埋入土中,造林可以深植,切忌窝根。
4.3病虫害防治
受害针叶春末夏初时,容易出现黄褐色病斑、近圆形褐色病斑、严重时树冠全部针叶枯黄,秋天大部分针叶脱落,次年春天在病落叶上产生黑色或褐色横纹线,将针叶分成若干段,在而横线间产生黑色或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的小点,为病菌的无性繁殖体。此后产生黑色或灰黑色长椭圆形突起的小点,长约0.3-2㎜,具油漆光泽,中间有一条细缝,为病菌的有性繁殖体。春季在冬储苗或在苗床上越冬的幼苗的病斑和顶芽,常常流脂,形成脂块。防治方法:加强苗圃的抚育管理,避免苗木过密,增强苗木的抗病能力,剔除病苗和弱苗,保持合理的密度,清除病落叶,减少病菌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