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攻关近30年 我市破解杉木连栽生产力下降难题
大面积杉木连栽,导致土壤衰退和林分生产力下降,这一威胁我国杉木主产区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被我市率先“破解”。近日,自治区林业局组织区内外9名专家,对我市南丹山口林场秃杉引种栽培技术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领先水平。日前,自治区科技厅向科技部推荐该成果,拟争取国家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或“星火”项目支持,以开展更大范围的秃杉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试验。
秃杉属杉科台湾杉属,原分布在缅甸以及我国台湾、云南等地,为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是建筑、家具的优良用材。河池是广西主要林区之一,盛产杉木、马尾松等。为解决被生产和学术界共识的因杉木连栽造成土壤衰退、生产力下降难题,山口林场于1978年率先从云南引进秃杉,并以产、学、研结合的形式,与广西大学林学院、广西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攻关秃杉引种栽培技术。
山口林场专门组建由多学科交叉科研人员组成的项目科研攻关组,系统地开展了秃杉人工林生长规律、木材材性以及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等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研究。截至目前,该林场单在秃杉引种栽培试验投入的经费就超过500万元,系统地掌握了秃杉引种、育苗、造林、抚育、间伐和管理等一整套技术。近年来,每年向社会提供合格苗20至100万株。
山口林场副场长、高级工程师黄海仲说,研究证明,在同一立地条件下,秃杉材积比同龄最好的杉木二代林高56%;秃杉2至28年生林分氮、磷、钾等10种营养元素累积量随林龄增长而增长,且明显高于同龄杉木林。自治区森林生态方面科研专家、广西大学林学院副教授黄承标说,连续近30年的研究证明,秃杉作为杉木迹地更新最佳替代树种,目前已得到国内专家公认,发展秃杉人工林,对保证广西乃至全国木材供给稳定、改善森林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
据统计,目前由我市引种栽培的秃杉,在全区的种植面积已达27000亩。(刘政强 苏宏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