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本项属新兴、交叉学科形成的林木菌根化、高新生物技术领域。
经五年攻关研究和五年后续和推广试验, 首次揭示了以菌根侵染区(MIZ)为主导的菌根形成的机制, 提出了林木菌根化概念及其条件, 为《林木菌根化生物技术》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进行了我国主要工业用材树种菌根菌的调查, 揭示了其生态分布规律; 提出并采集外生菌根菌277种, 新鉴定VA菌根菌26种, 其中国内首次报道的有: 马尾松50种、湿地松35种、火炬松29种、落叶松19种; 分离、纯化和收集外生菌根菌纯培养258种(株), 新收集VA菌根菌纯种4株, 创建基因库; 筛选出一批多功能、高效优良菌根菌(9种15株), 揭示其生物学特性; 首次发现并证实典型外生菌根菌(Pt)与专性外生菌根树种(松树)形成内外生菌根, 提出并证实了"菌根类型假说" 、"临界假说" , 揭示了形成内外生菌根的发育过程、解剖结构及其机理, 根生长速度与菌根形成关系, 及其影响菌根发育和形成的机理; 发现了根髓部哈蒂氏网及其胞内感染, 打破了根内皮层是菌根侵染禁区的论断, 填补该领域理论空白; 发明创造了组培菌根合成、无性扦插菌根化、截根菌根化等8项新技术, 突破了外生菌根菌(Sl、Pt)发酵技术; 发明创造十种高效新型菌根制剂, 并经转化形成产品, 创造了主要工业用材树种不同培育方式菌根化技术, 经菌根制剂产业化和配套技术的研究和组装, 形成了系统配套的菌根化育苗造林新工艺, 与传统工艺相比, 明显地提高了成苗率及苗木质量和产量, 大幅度地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林木生长, 具有高效、低耗、简单、易行和维护地力促进生态平衡的特点。在我国开创了林木菌根生物技术新产业。自从1992年取得初步试验成功以来, 就陆续在我国28省(区)、市推广应用, 并向国外辐射, 累计菌根化育苗15.0亿余株, 菌根化造林面积突破600万亩, 累计增收(节支)总额突破20.0亿元, 同时获得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