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树高生长为基础,编制立地(或地位)指数和地位级表(见地位质量)。立地指数是立地质量的指标,在正常的林分中由优势木的平均树高来标定,即以树木生长作为反映立地生产力的“植物计”,用年龄与树高的相关曲线来表示不同立地对林木的影响和立地质量等级。
立地条件的优劣,对于森林生长量的高低影响很大。在经营森林的过程中,无论是采用不同的经营技术还是估计木材产量,都必须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分别对待。表达立地条件优劣的方式,从世界范围来看,开始是普遍采用地位级,后来则多采用立地指数(地位指数)。一百多年以前,德国人在编制林木收获表时,首先采用按树种把立地条件分成5个地位级(Ⅰ、Ⅱ、Ⅲ、Ⅳ、Ⅴ)的方式。林木收获表的主要内容是以某一树种不同地位级为基础,在完满立木度的条件下,按各年令阶段表列每公顷的株数和蓄积量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其它因子(树高、胸径、断面积)的平均值。根据某一树种的收获表,不仅可以查算某树种在某一年令阶段的每公顷木材蓄积量及其相应的生长因子的平均值,也可以把某树种在收获表。
地位级表和立地指数表尽管都有缺点,但都是可用的鉴定立地质量的测树数表。每个国家选用何种数表,主要应考虑与该国整个森林经理和调查工作协调一致,林分平均年龄和林分平均高在我国是必备调查因子,因此在我国以采用地位级表为宜,无需增加额外调查工作就可定出林分立地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