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21 20:23:14
关于德国的“近自然”经营技术,一言难尽,请您参考我的科学博客里面下面一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86382-641732.html(德国多功能森林及其近自然经营)。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21 20:28:07
立地指数可根据编制的立地指数表查定,还可以根据编制相关系数了解各因子在影响林木生长方面的主次关系,对深入了解立地质量,作出数量评价是有益的。立地指数是对现有成林进行研究编制的、对于无林地的小流域常常没有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条件,使用受到一定程序的限制。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21 20:38:47
森林经营方式
按经营目的可划分为两大类:①生产性经营。主要是为了生产木材、柴炭和各种林产品,如用材林、薪炭林、竹林、经济林的经营。②生态性经营。主要是为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如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风景林、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经营。
生产性经营中又有掠夺经营与永续经营,粗放经营与集约经营的区别。掠夺式经营是对森林只顾采伐利用,不顾育林,仅靠天然更新成次生林的经营方式。永续经营是在遵循森林采伐量不超过生长量的原则下利用森林,并注重人工培育,使森林资源越采越多,能持久发挥生态效益的经营方式。粗放经营主要依赖森林的自然更新与生长能力。集约经营是在一定的林地面积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采用先进技术措施,获得较高的林木产量和较大的生态效益的经营方式。中国森林资源人均数量少,木材供需矛盾较大,改变这种状况需实行永续经营,并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化。
按生产关系划分,在中国有国家经营、合作经营和个体经营三种基本类型。东北、内蒙古和西南的大林区主要是由国家设立林业企业进行森林经营。长江以南的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的森林以合作经营为主,其中有的是集体统一经营,有的是由家庭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的山林。个体经营的主要是农村居民自有的、种植在房前屋后和自留山上的林木。
现在比较重视的是培育近自然林业和森林可持续经营。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3/6/23 11:04:44
为了发挥森林的更大效益,在森林培育上将实行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分类经营(商品林、公益林、兼用林),一些可持续经营模式将被提出,如森林的生态系统经营模式、新林业模式、接近自然的林业、生态林业等。定向培育是分类经营的进一步细化,商品林、公益林、兼用林都需要定向培育,定向培育的模式如有:商品林中纸浆林、建筑用材林、单板用材林等定向培育。
“近自然林经营”是充分遵循森林的自然生长发育规律,在森林整个经营周期内设计和实施各项经营活动,通过充分利用影响森林的各种自然力和不断优化森林经营过程,实现森林的树种组成乡土化、林分结构多层化、综合功能最大化,从而使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结合,这是一种接近自然的森林经营模式。林地立地指数可根据编制的立地指数表查定,还可以根据编制相关系数了解各因子在影响林木生长方面的主次关系,对深入了解立地质量,作出数量评价是有益的。立地指数是对现有成林进行研究编制的、对于无林地的小流域常常没有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条件,使用受到一定程序的限制。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8:44:32
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634e0a1cfad6195f312ba6bc.html
德国近自然林业经营与管理模式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8:51:21
森林经营模式:
1、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体化模式。
2、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以 林业分工论和多效益理论为指导,分类经营。
3、森林多种效益综合经营模式:前两者的中间 型,以森林的永续利用为指导。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8:52:12
森林经营是各种森林培育措施的总称。森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从宜林地上形成森林起到采伐更新时止的整个培育管理措施。包括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病虫防治、副产品利用、采伐更新等各项生产活动。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8:57:44
森林培育模式有哪几种?经营方式有哪几种?
一、随着林业分类经营、集体林权制度和森林采伐政策来确立经营方式:
1、适度放开采伐限额改革的深人推进,不同类型森林主导功能日益明确,产权主体口对于商品林,应该在总量控制、限期更新的原则下,取消采伐趋落实,为加强森林经营工作明确了方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许可制度,让投资人感觉到种树有利可图,在土地条件好的地区,全面推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条件已基木成熟。各级林业主管部可以让投资人根据市场经济,自主经营林地,采伐林木,以获取最门要充分认识科学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重要意义,真正把编制大化收益。对于公益林。没有纳人采伐限额的部分。采取政府补和实施森林经营方案作为提高林业经营管理水平,转变林业增贴,但经过补贴的森林,如果需要采伐,应严格审批。
2、正确认识复合林业的扩散效应复合林业不仅可以提高原有林地的经营效果,而且还能够为种植业、养殖业、旅游业、能源业、手工业、加工业提供廉价的经营场所,并大幅度地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所以,为了保护耕地、实现多产业的共生、发展循环经济,从政府到企事业单位,特别是投资人都应该认识到复合林业这个新生事物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必将对周边地区的关联产业产生良性冲击效果。
3、加强技术服务体系建设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出现了林权分散、经营单位变小等新情况,出现了投资人分散经营与复合林业生产规模效益的矛盾。如何提高投资人组织化程度,实现复合林业经济的规模化生产成为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为克服林权到户后小农化经营倾向,提高投资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复合林业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各级复合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发展复合林业经济合作组织。
二、发展林业分类经营理念
1、尽快制订和完善政策法规建立管理办法森林分类经营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种政策。法规还未十分完善,正在积极探索之中,建议国家林业局在详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森林分类经营政策法规。除了国家要增加对公益林的投资外,必须尽快建立和健全森林生态公益林的补偿制度,根据“谁受益。谁投人”的原则,生态公益林的服务对象明确。由其受益者补偿,服务对象不明确的,由政府补偿,征收的森林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主要用于公益林培育,经营管理和新的公益林工程建设,我国已有部分省、市在尝试采用一些方法开展生态公益林的补偿。
2、成立公益林、商品林管理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应建立与公类经营相适应的林业管理体制,将公益林建设纳人政府行为范畴,实行事业化管理,建议国家林业局成立公益林管理中心,统一组织国家公益林建设,将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公益林建设统一纳人其管理范围,也应成立相对应的管理机构,统一组织木地区的公益林建设,实行国家统一体育场下的各级地方政府负责制,而商品林建设和管理可沿用原来的管理体制和方法进行。推向市场,作为企业行为。在市场上参与竞争,以适应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这既是森林分类经营的要求,也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开展林权抵押业务资金投人是复合林业发展的保障。要建立复合林业建设公共鱼垂墓持体系和金融信贷支持体系,各级财政要将复合林业设施建设、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自然保护区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复合林业科技推广等建设资金列人预算。要妥善解决复合林业重点项目规定的配套资金;各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复合林业生产的扶持力度。由各级政府与各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加快开展林权抵押业务,解决投资人从事复合林业生产的资金问题。
简化金融部门贷款手续和减少贷款中的收费项目。降低利息和收费标准。林权抵押贷款的业务覆盖范围适当增加,贷款抵押率要适当提高,贷款条件适当放宽,对那些乐意投资复合林业的投资人给予最大限度的贴息和财政支持。真正使投资人的活树变成活钱,盘活林木资产,从而打破复合林业扩大再生产的资金瓶颈。在降低投资人抵押贷款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大监管力度。防止投资人用林权证抵押来的资金挪做它用。
三、发展林业可持续经营理念
1、林业永续经营林业永续经营理论和模式始于17世纪中叶,目的是为了永续提供木材产品而经营林业资源,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是长期指导世界各国经营林业的模式和途径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其概念在不断演变,经营目标从木材生产永续到林业多资源永续利用。
2、林业生态系统经营林业生态系统经营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明确的定义,郑小贤教授(1999)认为:第一,生态系统经营不仅涉及资源管理模式的改革,还涉及思想和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改革;第二,超越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实行综合资源管理;第三,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管理目标;第四,综合考虑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第五,在实践中首先重视公众参与和协作把生态系统经营与社会改革相结合,认为各种利益集团和个人的协作及共同参与决策的管理是不可少的;第六,现阶段的资源管理是在对复杂生态系统及其社会现状与未来不十分了解,缺乏充分知识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对计划的制定实行监测评价和计划的修订不断重复这样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这个过程被称为适应性经营。是生态系统经营的一个关键概念。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8:59:59
立地指数可根据编制的立地指数表查定,还可以根据编制相关系数了解各因子在影响林木生长方面的主次关系,对深入了解立地质量,作出数量评价是有益的。立地指数是对现有成林进行研究编制的、对于无林地的小流域常常没有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条件,使用受到一定程序的限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