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9:03:15
森林经营模式:
1、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一体化模式。
2、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模式:以 林业分工论和多效益理论为指导,分类经营。
3、森林多种效益综合经营模式:前两者的中间 型,以森林的永续利用为指导。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9:08:07
第五章 立地条件划分
一、造林地 (一)无林地
–荒山地:不具备森林植被和土壤特征。 灌木地:灌木覆盖大于50%; 草丛地:灌木覆盖小于50%; 竹丛地:各种矮小竹丛植被覆盖。
–平坦荒地:撂荒地、沙地、盐碱地、沼泽地、河滩地、海涂、退化草牧场。 –农耕地:复合经营地、退耕地、四旁地。
–主要障碍:杂草、灌木、小竹竞争,困难立地的限制因素。 (二)人工更新林地
–采伐迹地:森林采伐后空出的林地。 新采伐迹地:土壤、光照条件好; 老采伐迹地:大量杂草侵入。
–火烧迹地:森林被火烧之后空出的林地。 新火烧迹地条件好。局部更新造林地: 低产林改造:效益低、无利用前途的林分; 局部更新地:主伐前进行的局部更新。
–主要障碍:采伐、火烧迹地尽快更新,避免条件恶化。 二、基本概念 1、立地条件*
–又称立地,是指林业用地上体现气候、地质、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生物等对林木生存、生长有重大意义的生态环境因子的综合。 2、立地条件类型*
–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气候、土壤、生物条件的各个地段的总称。把立地条件及其生长效果相似的造林地归并成为类型即立地条件类型。简称为立地类型,是立地分类中最基本的单位。 3、立地分类*
– 是指对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宜林性质及其生产力的划分。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确定造林营林措施,以期达到造林营林的生态、经济目的。 4、林业区划
– 根据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林业所占地位,合理确定当地的林种区划。 – 比如,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等地划分、区划。 5、造林区划
– 是在林业区划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林种的需要,科学地确定造林所用的乔灌木树种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造林、营林技术措施。 三、立地条件划分 (一)森林植物带的划分
– 森林植物带:在较大的地理范围内,由于降水和热量的地带性分布,导致了土壤、植被也有相似的地带性分布。这种气候、土壤、植被的规律性分布按其同异性划分为带,即为森林植物地带。它综合反映了环境条件与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
1、森林植物带的划分温度带的划分指标
(1)日均气温≥10℃的积温:≥3400℃积温走向为暖温带和中温带区划线,并兼顾一些地貌单元的完整性;辅助指标:最冷月平均气温,绝对最低气温。 (2)干湿带区划指标:干燥度
干燥度1.0-1.5半湿润,1.5-2.0半干旱,>2.0干旱; 辅助指标: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
(3)对某些地区与自然景观不相吻合的地区,以辅助指标降水量为依据,并参考植被因素进行区划;
(4)类型区区划依据中等地貌并兼顾地块完整性。
2、地带性特征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面积 32.2% 15.3% 21.7% 30.8% 植被 森林、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干旱的森林、荒漠 土壤 酸性 、中性、石灰聚集、普遍盐渍化、~微碱性、盐渍化。 (二)立地条件类型划分 1.立地条件分析与评价 (1)造林地的主要立地因子
–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坡形、小地形;
–土壤:种类、厚度、性质、母质、发育程度、侵蚀程度、腐殖质含量; –水文:地下水位高低、矿化度、季节变化,积水状况,土层含水量及变化; –生物:植被状况,病虫害,微生物; –人为活动:土地利用历史、现状。 特殊因素考虑:
风口;土壤、地下水、大气污染;特殊小地形;特殊元素含量;冲淤状况。 (2)立地评价*
根据合理确定的指标对立地质量作出判断。立地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用什么指标来评价立地质量; –如何估计评价指标; –评价要求达到怎样的精度; –如何直观地表达评价结果。 (3)环境因素及其关系分析
各生态因子独立及相互影响形成现有的综合环境条件; 要考虑极端限制因素的作用;
地形对环境因素有极强的再分配作用,要予以充分注意。 –坡向~水分,海拔~温度,坡位~土层厚度 (4)主导环境因子分析
逐个分析各环境因子与植物必需的生活因子之间的关系,找出造林地上对林木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光照,热量,水分,养分,土壤通气;找出对林木生长有极端限制作用的因子。
– 干旱,严寒,强风,盐碱化,高紧实度,污染 (5)立地质量分析
使用直接指标进行评价; – 材积量、生长量、生物量; – 立地指数或平均高生长;
– 年、季、月的土壤含水量(干旱地区);
分析生长指标与立地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预测不同立地的生长。 植物或植物群落的指示意义。 –人为干扰频繁的地区受限制。 2.立地类型划分的依据 (1)林木-环境的关系
–环境相对稳定,起决定性的作用;
–植物的指示意义不大,以非生物的环境因子作为划分的依据; –地形与土壤占有突出地位;
–划分的类型要反映主导因子的异同性;
–在植被较好的地区可以把植被作为划分立地的补充依据;
–林木生长状况应作为检验划分结果的主要依据。 (2)立地类型划分依据
–多因子综合;主要依据地形和土壤;植被作为参考,林木生长作为验证。 3.划分的方法
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按生活因子的分级组合; 综合法;
用立地指数代替立地条件类型。 A.按主导环境因子的分级组合
方法:选择主导环境因子若干,对每个因子进行分级,按因子、因子水平组合成一张立地条件类型表。 命名:因子+级别(程度)。 例子:
–因子:地形(海拔、坡向、坡位、坡度……)
土壤(土壤种类、土层厚度、理化性质……) –水平:坡位(上部、中部、下部、坡角)
土层厚度(<25cm薄、25-60cm中、>60cm厚) 例:华北石质山地主导因子: 地形
–海拔:<800m(低山);800-1000m(中山);>1100m (高山) –坡向:阳坡,阴坡 土壤:
–土层厚度:>60cm(厚);25-60cm(中);<25cm(薄) 优缺点: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13/6/24 9:39:56
那你就按经营方式:“近自然林经营”、培育模式:“异龄复层林”或“高效人工林”进行宣传,林地立地指数请到江西省分宜县林业调查设计队查阅。
|
|
|
回复专家:步兆东,回复时间:2013/6/24 14:18:08
立地指数可根据编制的立地指数表查定,还可以根据编制相关系数了解各因子在影响林木生长方面的主次关系,对深入了解立地质量,作出数量评价是有益的。立地指数是对现有成林进行研究编制的、对于无林地的小流域常常没有编制立地指数表的条件,使用受到一定程序的限制。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24 16:08:20
您可以大致按传统经营模式(包括异龄复层林和高效人工林)和近自然林经营来设计。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13/6/24 16:13:39
http://www.docin.com/p-419819384.html(地位级表与立地指数表编制及应用)
一般说来,立地指数表通常是按树种来编制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