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gaoshang     提问时间: 2006/8/29 9:46:07
邮箱:jrlhb@sina.com
问题:
 
各位专家,你们好!请问杜鹃花栽培技术规程?谢谢!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8/29 9:50:10

有报道说:辽宁丹东出台《杜鹃花栽培技术规程》

记者从辽宁省丹东市杜鹃花协会了解到,由丹东市农委、丹东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丹东市花协等共同制定的《杜鹃花栽培技术规程》于近日正式开始实施,这标志着丹东杜鹃将走向标准化生产。

  “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丹东杜鹃花产业,就必须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据丹东市杜鹃花协会相伟介绍,为了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丹东《杜鹃花栽培技术规程》,丹东市农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在总结了当地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方面反复论证和市场调查,使《规程》不仅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同时更具可操作性。

  据了解,该《规程》从杜鹃花生产的环境要求、品种选择、栽培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加以规范,为丹东杜鹃花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相伟表示,随着该《规程》的全面实施,必将进一步提高丹东杜鹃花的产品质量,提升其参与市场的竞争力,使丹东杜鹃这一特色花卉创出品牌,创出更大的效益。

请您设法与该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及杜鹃花协会联系索取全文。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8/29 9:52:04

杜鹃花栽培技术养护方法

杜鹃花--花中西施   学名:rhododendron simsii    英名:indian azalea    别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   科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  形态:小乔木或灌木。主干直立,叶形多变,有卵形、心形,但不呈条,叶质为革质或纸质,有常绿、落叶、半常绿之分。花常为顶生总状花序或伞房花序,花冠明显成漏斗状、钟形,单、重瓣皆有,花色丰富,有白、红、粉红、紫、紫红、偏蓝色、红白复色,并有条纹和斑点等种种变化;有的具有芳香,有的则无味;花期1-7月,因品种不同而异。盆栽株高30-100厘米。蒴果开裂,种子多呈粉末状或糠秕状。杜鹃种类多,根据花期和引种来源分为毛鹃、夏鹃、东鹃、西鹃4类。  装饰应用:杜鹃较耐阴,是一种非常适宜居室栽培的花叶俱美的植物。花期长,盛花时一片红艳,灿如云霞,热情奔放,陈设于室内较矮的几架上,或布置会场、剧院大厅、宾馆的内庭,均光彩夺目。花谢后,满目青翠,又是美丽的观叶植物。杜鹃的枝叶耐修剪,根桩奇特,又是一种极佳的盆景树材。  水:保持盆土稍潮湿。3-3月开花抽梢期内,晴天每日浇水1次;雨季防积水,及时侧盆倒水。盛夏高温季节,随干随浇,并要喷叶面水,以增加湿度。冬季生长减慢,减少浇水,通常见干浇水。  肥:在生长旺盛期和花期需要施肥,用腐熟菜籽饼对水使用。在春季要补充微量元素。  土:宜酸性土壤,要求疏松、透气、排水好、富含腐殖质。此外泥炭土、黄山泥、煤渣、锯末等配置的混合土,均可使用。 信息来源: 中国农业网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8/29 13:26:53

您好,提供以下栽培技术供您参考:

杜鹃花(Rhododendran spp.)又名杜鹃、鹃花,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所有观赏花木中,杜鹃花的花、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极广。
    (一)形态特征及种与品种
    杜鹃花全世界约有900余种,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形成不同的形态特征,既有常绿乔木、小乔木、灌木,也有落叶灌木。其基本形态是常绿或落叶灌木,分枝多,枝细而直;叶互生,长椭圆状卵形,先端尖,表面深绿色,疏生硬毛。总状花序,花顶生、腋生或单生,漏斗状,花色丰富多彩,品种繁多。我国目前广泛栽培的园艺品种约有300种,根据其形态、性状、亲本和来源,将其分为东鹃、毛鹃、西鹃、夏鹃4个类型。
    1.东鹃 即东洋鹃,因来自日本之故。又称石岩杜鹃、朱砂杜鹃、春鹃小花种等。本类包括石岩杜鹃(Rh.obtusum)及其变种,品种甚多。其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小,分枝散乱,四月开花,着花繁密,花朵最小,一般花径2厘米~4厘米,最大至6厘米,单瓣或由花萼瓣化而成套筒瓣,少有重瓣,花色多种。传统品种有新天地、雪月、碧止、日之出以及能在春、秋两季开花的四季之誉等。
    2.毛鹃 俗称毛叶杜鹃、大叶杜鹃、春鹃大叶种等。本类包括锦绣杜鹃(Rh.pulchrum)、毛白杜鹃(Rh.mucronatum)及其变种、杂种,体型高大,生长健壮,适应力强,可露地种植,是嫁接西鹃的优良砧木。花大、单瓣、少有重瓣,花色有红、紫、粉、白及复色。品种10余个,栽培最多的有玉蝴蝶、紫蝴蝶、疏球红等。
    3.西鹃 最早在西欧的荷兰、比利时育成,故称西洋鹃,简称西鹃,系皋月杜鹃(Rh.indicum)、映山红及毛白杜鹃反复杂交而成,是花色、花型最多最美的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壮,树冠紧密,习性娇嫩、怕晒怕冻,花期4~5月,花色多种多样,多数为重瓣、复瓣,少有单瓣,花径6厘米~8厘米,传统品种有皇冠、锦袍、天女舞、四海波等,近年出现大量杂交新品种,从国外引入的四季杜鹃便是其中之一,因四季开花不断而取名,深受人们喜爱。
    4.夏鹃 原产印度和日本,日本称之皋月杜鹃(Rh indlcum)。发枝在先,开花最晚,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故名。枝叶纤细、分枝稠密,树冠丰富、整齐,叶片排列紧密,花径6厘米~8厘米,花色、花瓣同西鹃一样丰富多彩。传统品种有长华、大红袍、五宝绿珠、紫辰殿等。其中五宝绿珠花中有一小花,呈台阁状,是杜鹃花中重瓣程度最高的一种。
      (二)生态习性及分布
    杜鹃分布于欧、亚及北美洲,其中我国约占全世界总数的59%,原种集中分布于云南、西藏和四川海拔 1000米~3 000米的高山上,故形成喜疏荫环境、忌阳光曝晒,要求夏季凉爽而湿润的气候条件。在烈日下嫩叶易灼伤,根部亦易遭干热伤害。其耐寒力因原产地不同差别很大,多数抗寒性较弱。要求肥沃、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忌含石灰质的碱土和排水不良的粘性土。
      (三)繁殖方法
    播种、扦插、嫁接均可。播种多用于培育杂种实生苗时进行,在生产上多采用扦插和嫁接繁殖。
    1.扦插 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优点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生长快速,性状稳定。插穗取自当年生嫩枝刚刚木质化的枝条,带踵掰下,修平毛头,剪去下部叶片,留顶端4~5叶,如枝条过长可截取顶梢。若不能随采随插,可用湿布或苔藓包裹基部,套以塑料薄膜,放于荫处,可存放数日。扦插以梅雨季节前成活率最高,一般西鹃5月下旬至6月上旬,毛鹃6月上旬至下旬,东鹃、夏鹃6月中旬至下旬,此时插穗老嫩适中,天气温暖湿润,成活率可达90%以上。基质可用泥炭、腐熟锯木屑、兰花泥、黄山土、河沙、珍珠岩等,大面积生产多用腐熟锯木屑十珍珠岩,插床底部应填7厘米~8厘米排水层,以利排水,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至1/2。用萘乙酸300PPm、吲哚丁酸200PPm~300PPm快浸处理,可促进生根。插后管理重点是遮阳和喷水,使插穗始终新鲜,高温季节要增加地面、叶面喷水,注意通风降温。毛鹃、东鹃、夏鹃发根快,l个月左右,西鹃需40~70天。长根后顶部抽梢,如形成花蕾,应予摘除。9月后减少遮阳,使小苗逐步壮实,10月可施薄肥,下旬即可上盆。
    2.嫁接 在繁殖西鹃时采用较多,其优点是:接穗只需一段嫩梢,可随时嫁接,不受时间限制,可将几个品种嫁接在同一株上,比扦插苗长得快。最常用的嫁接方法,是嫩枝顶端劈接,以5~6月最宜,砧木选用2年生独干毛鹃,要求新梢和接穗粗细相仿,嫁接后要在接口处连同接穗用塑料薄膜袋套除,扎紧袋口。然后置于荫棚下,忌阳光直射,注意袋中有无水珠,若无,可解开喷湿接穗重新扎紧。接后7天不萎即有成功把握,2个月后去袋,次春松绑。
      (四)栽培技术
    常绿杜鹃和栽培品种中的毛鹃、东鹃、夏鹃,可以盆栽,也可以在蔽荫条件下地栽。唯西鹃娇嫩,全行盆栽。今将西鹃栽培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他种可参照掌握。
    1.场地 栽培西鹃需室内和室外两种环境:室内是为冬季防寒用,最冷不低于一2C—一3C,室外是为了度过炎夏,江南地区从4月中旬至11月上旬均养在户外,要求有落叶树的自然蔽荫,或人工搭置荫棚,创造一个半阴雨凉爽的生长环境。地面要有排水坡度,花盆搁在搁板上。
    2.选盆 生产上都用通气性能好的、价格低廉的瓦盆。大规模生产也可用硬塑料盆,美观大方,运输方便,国外和国内大型企业均用之。杜鹃根系浅,扩张缓慢,栽培要尽量用小盆,以免浇水失控,不利生长。
    3.用土 常用黑山土,俗称兰花泥,也可用泥炭土、黄山土、腐叶土、松针土,经腐熟的锯木屑等,PH5~PH6.5,通透排水,富含腐殖质,均可。
      4.上盆 一般在春季出房时或秋季进房时进行,盆底填粗粒土的排水层,上盆后放于阴处伏盆数日,再搬到适当位置。幼苗期换盆次数较多,每l~2年一次,10年后,可3~5年换一次,老棵只要不出问题,可多年不换。
      5.浇水 要根据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干湿,生长发育需要,灵活掌握。水质要不含碱性。如用自来水浇花,最好在缸中存放1~2日,水温应与盆土温度接近。11月后气温下降,需水量少,室内不加温时3~5天不浇不成问题。2月下旬以后要适当增加浇水量,3~6月,开花抽梢,需水量大,晴天每日浇1次,不足时傍晚要补水,梅雨季节,连日阴雨,要及时侧盆倒水。7~8月高温季节,要随干随浇,午间和傍晚要在地面、叶面喷水,以降温增湿,9~10月天气仍热,浇水不能怠慢。
    6.施肥 西鹃要求薄肥勤施,常用肥料为草汁水、鱼腥水、菜籽饼。草汁水用嫩草、菜叶沤制而成,可当水浇。鱼腥水系鱼杂等加水10倍,密封发酵半年以上,施用时要兑水,浓度以3%~5%为宜。此肥富含磷质,可使叶亮花艳,但次日应以清水冲洗一次。菜籽饼为综合肥料,应沤制数月,冲水施用。大面积生产杜鹃盆花,可采用复合肥或缓施肥料,一年施l~2次即可。
    7.遮阳 西鹃从5~11月都要遮阳,棚高2米,遮阴网的透光率为20%~30%,两侧也要挂帘遮光。
    8.修剪 幼苗在2~4年内,为了加速形成骨架,常摘去花蕾,并经常摘心,促使侧枝萌发,长成大棵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校以及紊乱树形的枝条,均以疏剪为主。
9.花期管理及花期控制 西鹃开花时放于室内,不受日晒雨淋,可延续1个月。若室内通风差,则不宜久放,一二周即应调换。杜鹃花花芽分化以后,移于20C环境约2周时间即可开花,但品种间差异很大。在国外,作为圣诞节开花的杜鹃自冷藏室(3C~4C)移出后,必须在11月上旬置于15C的温室中,才能保证应节上市,故借助于温度的调节,盆栽杜鹃,四季可以开放。有些品种也可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其花芽形成,普遍应用的是Bg和矮壮素,前者用 0.15%溶液喷 2次,每周一次,或用 0.25%浓度喷一次,后者用0.3%的浓度每周喷一次,共处理2次。用多效唑处理,效果更好,但残留期有数年,会造成株型矮化,使用时要注意用量和次数。大约在喷布后2个月,花芽即充分发育,此时将植株冷藏,促进花芽成熟。杜鹃在促成栽培以前至少需要4周10C或稍低的温度冷藏,冷藏期间,植株保持湿润,不能过分浇水,每天保持12小时光照。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8/29 14:24:54

西洋杜鹃生产技术规程

一、简介

西洋杜鹃属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最早在西欧的荷兰、比利时育成,系皋月杜鹃、映山红及毛白杜鹃反复杂交而成,是花色、花型最多最美的一类。其主要特征是:体型矮壮,树冠紧密,习性娇嫩、怕晒怕冻,花多为重瓣、复瓣,花径6至8厘米,传统品种有皇冠、锦袍等,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场地及培养基质

在生产中,我们一般采取人工搭置荫棚,创造一个半阴凉爽的生长环境。地面要开好排水沟。培养基质要求肥沃、疏松透气的酸性土壤,如泥炭土、黑山土、腐叶土等,目前生产中用泥炭土。忌含石灰质的碱土和排水不良的粘性土。

三、育苗

西洋杜鹃的育苗方法有扦插和嫁接。在生产中我们多采用扦插来繁殖。

扦插繁殖:首先,在人工搭置的荫棚中用泥炭土做好扦插畦床,畦床要求宽为1至1.2米,长约20米,厚约10厘米,浇透水。其次,选取刚刚木质化的枝条,枝条要求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将枝条剪成每段约5厘米长,留3到5个芽,去掉下部的叶片。然后扦插,深度为1到2厘米,密度为每平方米1000株。浇透水。最后,盖薄膜,保湿保温。平时注意保持基质湿润,一般30至50天可以出根。待根长出丰富的须根后可以上盆。

嫁接繁殖:砧木用毛鹃,嫁接以5至6月为宜,接穗用嫩梢,嫁接方法用嫩枝顶端劈接。新梢和接穗粗细相仿,嫁接口要扎紧,接穗上套上塑料薄膜袋并扎紧。置于荫棚下,注意袋中有无水珠,若无,可解开喷湿,接穗重新扎紧。接后7天不萎蔫即有成功把握,2个月后去袋,次春松绑。

四、上盆和换盆

西洋杜鹃娇嫩,只能盆栽。生产上用的为塑料盆,规格有8×8、8×10、16×14、18×21等规格。上盆时要小苗用小盆,用泥炭土填充扎实。淋透水,放在人工塔置的阴棚中培育。以后根据苗的生长情况每1—2年换盆一次,10年后,可3—5年换一次。

五、水肥管理

浇水要根据天气情况、植株大小、盆土干湿、生长发育需要,灵活掌握,水质要不含碱性,水温要与盆土相近。气温低时3—5天浇一次,气温高时要随干随浇,降温增湿。保证盆土处在湿润状态,水过多过少都会造成苗生长不良,甚至死苗。

施肥要勤施薄施,综合施肥。生产中用的肥料为复合肥尿素,过磷酸钙,浓度以3%—5%为宜,一般每个月施肥一次。花期要注意增施磷钾肥。根据苗的生长情况和生长时期及时进行根外追肥。浓度以1%—3%为宜,所用的主要是K2HPO4类的多元素肥。

六、修剪

幼苗在2—4年内,为了加速形骨架,常摘花蕾、摘心,促使侧枝萌发,长成大棵后,主要是剪除病枝、弱枝以及紊乱树形的枝条,均以疏剪为主。

七、花期控制

   西洋杜鹃在预定的花期前7个月进行最后一次修剪。促其重新抽发新梢,增施磷钾肥。再用植物生长调节剂B9或矮壮素或多效唑处理植株注意保持生长温度在15℃—25℃之间,12小时光照。

八、病虫害防治

    西洋杜鹃的病害主要有煤污病、白粉病。叶斑病。虫害主要有介壳虫、蚜虫、螨类等。防治要增加通风透光。定期喷药预防。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