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有机茶     提问时间: 2005/7/14 19:46:37
邮箱:
问题:
 
有机茶生产技术的关键在哪儿?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14 19:48:42

有机茶生产关键技术

  一、严格建园选园
  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 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50、铅(pb)≤35、铬(cr)≤90。茶园土壤要深厚,有效土层超过80cm,养分含量丰富而且平衡,在0-45cm土层的有机质含量不得少于15g/kg,有效氮含量不得少于120mg/kg,有效钾含量不得少于100mg/kg,有效磷含量不得少于20mg/kg,选择适制性和抗病虫性强的品种,禁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和种苗。
  二、茶园配套管理
  积极保护和利用天敌,采用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杜绝使用化学农药,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保持或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生物活性和提高土壤肥力。通过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促进茶树生长。茶园施肥必须有机茶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主要有农家肥料、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等。
  三、严防加工环节污染
  严格执行有机茶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规程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设备和场地保持整洁卫生,经常清洁或消毒,所有的消毒剂必须是无污染的天然物品。整个加工过程严防有害物质和有害生物经加工环节混入茶产品。
  四、加强储运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选择有机茶产品的标签和包装材料,所有的包装材料必须无污染;包装材料必须是食品级的包装材料;茶产品的包装材料应具有保鲜性能。严格按有机茶产品要求的条件进行储运,严防霉变和有害生物、有害物质经储运环节混入茶产品。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14 19:53:18

有机茶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它代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2.园地选择发展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能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3.土壤管理:①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②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③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④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4.施肥技术:①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②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③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④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5.病虫害防治: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③及时耕作、除草。④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⑤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⑥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6.采收:①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②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机器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③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7.加工技术:①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②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③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④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⑤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8.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水分含量≤6%(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水浸出物≥34%;铜≤3毫克/千克;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为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能检出。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14 19:55:44

无性系良种有机茶生产技术

一、基地的选择 所选定的有机茶基地必须符合生产有机(天然)食品的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即应该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茶种优良、周围林木繁茂,具生物多样性的边远山区,尽量避开繁华都市的工业区和交通要道。

    1、大气要求

基地周围不能有大气污染源,特别是茶园上风口要没有污染源,有害气体的排放应达到国家大气环境一级标准。生产、生活用的燃煤锅炉需配有除尘防硫设备,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2、水源要求

    地表水、地下水和水质清洁无污染,基地上游无污染源,生产、生活用水符合有机(天然)食品的水质标准。

    3、土壤要求

    基地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或农药的污染,土壤肥力较高,符合有机( 天然)食品的土壤标准。

    4、茶树品种要求

    最主要是抗逆性(抗病虫、抗寒冷、抗干旱等)要好,生长势要强,同时要求选择种性纯、发芽整齐的茶园作为基地。若是规划新种茶园,还应考虑采用无性系良种,并以早、中、晚品种合理搭配。种苗可选用本省选育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有:上梅州、大面白、赣茶1号、宁洲2号、九曲783;

    邻省的新品种的有:乌牛早、平阳特早、浙农113、福鼎大毫、白毫早等,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

    二、基地的环境保护与建设 1、保护与营造防护林带

    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特别是上风口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林木稀少,特别是在上风口,要营造有利于茶树良种生长的防护林带。林带与茶行需隔开2m以上,中间开隔离沟。树种要求速生、抗风力强,如杉木、马尾松、泡桐、苦楝、合欢等。

    2、行道树和遮荫树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的,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和遮荫树。茶园中的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和遮荫树,但不宜种得过密。宜选择根深枝少冬落叶,且与茶树无共同病虫害的经济林或观赏树种。

    3、梯壁护理

    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绿肥、护坡植物,如爬地兰、无刺含羞草、大豆、金光菊、三叶猪屎豆等。

    4、种植绿肥,培肥土壤

    幼龄茶园与更新改造的茶园中宜种绿肥作物,以利茶树生长与改良土壤。1~2年生茶园,选用矮生、匍匐或半匍匐型的绿肥,如伏花生、大绿豆等。3年生茶园,可选用根系浅、株型矮、生长快的绿肥,如乌豇豆、黑毛豆、小绿豆等。4年生茶园选用伞形、株体高的绿肥,如山毛豆、木豆等。更新改造的茶园,宜选择生长期短、早熟矮生绿肥,如乌豇豆等。

    5、茶园铺草

    铺草材料因地制宜,稻草、麦秆、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都可选用。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cm,一般每亩铺草量为1000~1500Kg。铺草时间,若用于抗旱保水的于5~6月为宜,干旱过后,在9~10月深埋当肥料;用于抗寒防冻,可在10~11月进行,次年秋季深埋当肥料。

    三、施肥原则与肥料种类 有机茶园施肥以农家有机肥为主,配合施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及无机(矿物质)肥料等,禁止使用有害的垃圾与污泥、医院粪便及化学合成肥料。所用肥料有以下几种:

    (1)农家肥料。包括腐熟的厩肥、人粪尿、沼气肥、堆肥、沤肥、绿肥、秸秆、各类未受污染的泥肥及饼肥(须经高温发酵后施用)。

    (2)绿肥。适宜作夏季绿肥的有豇豆、绿豆、大豆、大叶猪屎豆、决明豆等;宜作冬季绿肥的有黄花苜蓿、紫云英、金光菊、蚕豆、豌豆、肥田萝卜等;还有多年生绿肥如爬地兰、紫穗槐、木豆等。绿肥可以在盛花期直接翻埋,也可制成堆肥或沤肥,还可兼作茶园土壤覆盖物。

    (3)商品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无机(矿物质 )肥料(如磷矿粉、矿物钾肥、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硫酸钾等)、专用叶面生物菌肥等。其他还有鱼渣、骨粉等有机肥。

    四、耕作与施肥 1、浅耕与追肥

    浅耕追肥结合人工锄草进行,依茶园杂草发生情况, 1年2~3次,第1次春茶前即越冬芽萌动前10~ 15天,每2次在春茶后,第3次在夏茶后。浅耕后施催芽肥,以腐熟的人粪尿为主,结合开横沟蓄水,防止水土流失与抗旱。

    2、深耕与基肥

    深耕次数和时间视具体情况,一年1次或隔一、二年1次,以9~10月为最佳时期。深耕深度通常在30cm左右。 基肥可在深耕时施入,用量为堆肥或沤肥1000Kg/亩或饼肥200~300Kg/亩及配施适量的钙镁磷肥、硫酸钾。

    五、病虫害防治 有机茶基地的病虫草害防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敌,控制病虫草害发生,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为原则。可以采用农业、生物及物理等防治措施,禁止使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农药及增效剂。

    1、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及时采摘,适度修剪,勤除杂草,秋冬季深耕、清园,合理施肥和采用茶树良种等。通过以上措施可改善茶树生长环境,增强茶树抗性,控制及减少病虫草害的发生及危害。

    2、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有释放或保护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使用活体病原微生物制剂、昆虫病毒制剂以及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些防治措施只要使用得当,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且无残留。

    3、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措施主要有人工捕杀或摘除。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灯光诱杀,利用性激素诱杀以及糖醋诱杀,高温下暴晒土壤等等。只要掌握好防治适期,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六、有机茶加工厂周围环境与厂内卫生要求 1、加工厂周围环境卫生

    (1)有机茶加工厂应远离公共厕所、居民区垃圾场(箱)、畜牧场、医院粪池等污染源,建在其他工厂及有潜在污染源主风的上风处。

    (2)绿化、美化厂区周围环境,厂内主要道路应铺设硬质路面,易于排水,符合加工有机茶的环境卫生质量标准。

    2、厂内卫生要求

    车间和仓库房屋应建筑牢固,空气流通,采光明亮,并有防蝇、防尘、防潮设施,达到室内无蚊蝇,地面无尘埃,墙壁、门窗无霉斑,清洁卫生,符合加工有机茶的室内卫生质量标准。

    七、有机茶原料采收、加工、包装、贮藏、运输的管理规则 1、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加工厂设1名企业领导负责产品质量和卫生管理,并配有专人具体负责。产品质量与卫生管理制度要层层落实,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

    2、原料管理。按加工有机茶的标准采收原料,不合标准和受污染的鲜叶不准采收。坚持原料进厂验收,不符合标准的鲜叶和非有机茶基地采收的鲜叶不准进厂或另行处理。进厂的鲜叶需在贮青车间摊放,以保持原料的新鲜、清洁、卫生。

    3、技监管理。茶叶加工按不同茶类要求,执行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与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随时保持加工车间卫生、整洁,工具等存放要井然有序,每一作业班后,对机具、设备、车间、地面、墙壁均需清理干净,关好门窗。

    茶机润滑油采用食用油,严禁携带有毒、有异味或与加工无关的杂物(包括佩戴各种首饰)进入车间,不准在加工场地内用餐饮食、抽烟或随地吐痰。

    车间人员按规定着装,非车间人员, 包括来厂参观指导的人员,都按同样要求着装入内。定期对车间人员进行体检,身体不健康或带传染病菌者,均不能上岗。

    4、包装管理。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 (天然)食品。

    5、贮运管理:贮藏与运输要按有机茶保存和卫生要求进行。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14 19:57:10

有机茶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茶是指在没有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它代表了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现将其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一、环境选择有机茶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地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二、园地选择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或省级良种园地,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能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5%,PH值4.5至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得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三、土壤管理1至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改良土壤。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山青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
  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四、施肥技术有机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天然矿物(如矿石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以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复合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叶面营养液等。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为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至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五、病虫害防治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及时耕作除草。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秋茶采收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而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准。
  六、采收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茶,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采茶机动力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七、加工技术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加工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他添加物。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作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14 20:02:35

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标准号:NY 5197—2002 )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茶生产的基地规划与建设、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和采摘、转换、试验方法和有机茶园判别。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茶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1767 茶树种子和苗木 GB/T 14551 生物质量 六六六和滴滴涕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NY 227 微生物肥料 NY 5196 有机茶 NY 5199 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 GL 32(Rev.1) 联合国有机食品生产、加工、标识和市场导则 3 基地规划与建设 3.1 有机茶生产基地应按NY 5199的要求进行选择。 3.2 基地规划 3.2.1 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便于茶园排灌、机械作业和田间日常作业,促进茶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3.2.2 根据茶园基地的地形、地貌、合理设置场部(茶厂)、种茶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等。 3.2.3 新寻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置一些林地。 3.2.4 禁止毁坏森林发展有机茶园。 3.3 道路和水利系统 3.3.1 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连接场部、茶厂、茶园和场外交通,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3.3.2 建立完善的排灌系统,做到能蓄能排。有条件的茶园建立节水灌溉系统。 3.3.3 茶园与四周荒山陡坡、林地和农田交界处应设置隔离沟、带;梯地茶园在每台梯地的内侧开一条横沟。 3.4 茶园开垦 3.4.1 茶园开垦应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 3.4.2 坡度15°以下的缓坡地等高开垦;坡度在15°以上的,建筑等高梯级园地。 3.4.3 开垦深度在60cm以上,破除土壤中硬塥层、网纹层和犁底层等障碍层。 3.5 茶树品种与种植 3.5.1 品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土壤和茶类,并对当地主要病虫害有较强的抗性。加强不同遗传特性品种的搭配。 3.5.2 种子和苗木应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但在有机生产的初始阶段无法得到认证的有机种子和苗木时,可使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的常规种子与苗木。 3.5.3 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1、2级标准。 3.5.4 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繁育的种子和苗木。 3.5.5 采用单行或双行条栽方式种植,坡地茶园等高种植。种植前施足有机底肥,深度为30cm~40cm。 3.6 茶园生态建设 3.6. 茶园四周和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的上风口应营造防护林。主要道路、沟渠两边种植行道树,梯壁坎边种草。 3.6.2 低纬度低海拔茶区集中连片的茶园可因地制宜种植遮荫树,遮光率控制在20%~30%。 3.6.3 对缺丛断行严重、密度较低的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率。 3.6.4 对坡度过大、水土流失严重的茶园应退茶还林或还草。 3.6.5 重视生产基地病虫草害天敌等生物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增进生物多样性。 3.7 每隔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 3.8 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计划,病、虫、草害防治计划和生态改善计划等。 3.9 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包括生产过程中肥料、农药的使用和其他栽培管理措施。 4 土壤管理和施肥 4.1 土壤管理 4.1.1 定期监测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一般要求每2年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4.1.2 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将修剪枝叶和未结籽的杂草作为覆盖物,外来覆盖材料如作物秸杆等应未受有害或有毒物质的污染。 4.1.3 采取合理耕作、多施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耕作时应考虑当地降水条件,防止水土流失。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实行减耕或免耕。 4.1.4 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但微生物不能是基因工程产品。 4.1.5 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优先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 4.1.6 土壤pH值低于4.5的茶园施用白云石粉等矿物质,而高于6.0的茶园可使用硫磺粉调节土壤pH值至4.5~6.0的适宜范围。 4.1.7 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70%时,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NY 5199的要求。 4.2 施肥 4.2.1 肥料种类 4.2.1.1 有机肥,指无公害化处理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茶专用肥。但有机肥料的污染物质含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经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 4.2.1.2 矿物源肥料、微量元素肥料和微生物肥料,只能作为培肥土壤的辅助材料。微量元素肥料在确认茶树有潜在缺素危险时作叶面肥喷施。微生物肥料应是非基因工程产物,并符合NY 227的要求。 4.2.1.3 土壤培肥过程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见附表A。 4.2.1.4 禁止使用化学肥料和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城市垃圾、污泥和其他物质等。 4.2.2 施肥方法 4.2.2.1 基肥一般每667m2施农家肥1000kg~2000kg,或用有机肥200kg~400kg,必要时配施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以上。 4.2.2.2 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在根际浇施;或每667m2每次施商品有机肥100kg左右,在茶叶开采前30d~40d开沟施入,沟深10cm左右,施后覆土。 4.2.2.3 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但使用的叶面肥必须在农业部登记并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料在茶叶采摘前10d停止使用。 表1 商品有机肥料污染物质允许含量 单位为毫克每千克 项 目 浓度限值 砷 ≤ 30 汞 ≤ 5 镉 ≤ 3 铬 ≤ 70 铅 ≤ 60 铜 ≤ 250 六六六 ≤ 0.2 滴滴涕 ≤ 0.2 5 病、虫、草害防治 5.1 遵循防重于治的原则,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孳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物平衡,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5.2 农业防治 5.2.1 换种改植或发展新茶园时,选用对当地主要病虫抗性较强的品种。 5.2.2 分批多次采茶,采除假眼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发展。 5.2.3 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 5.2.4 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 5.2.5 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5.3 物理防治 5.3.1 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蓑蛾灯、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害虫的危害。 5.3.2 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 5.3.3 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 5.4 生物防治 5.4.1 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5.4.2 允许有条件地使用生物源农药,如微生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动物源农药。 5.5 农药使用准则 5.5.1 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 5.5.2 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矿物源农药应严格控制在非采茶季节使用。 5.6 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事入。 5.7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B。 5.8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见附录C。 6 茶树修剪与采摘 6.1 茶树修剪 6.1.1 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复壮树势。 6.1.2 覆盖度较大的茶园,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以利田间作业和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 6.1.3 修剪枝叶应留在茶园内,以利于培肥土壤。病虫枝条和粗干枝清除出园,病虫枝待寄生蜂等天敌逸出后再行销毁。 6.2 采摘 6.2.1 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 6.2.2 手工采茶宜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 6.2.3 发芽整齐,生长势强,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提倡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6.2.4 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采下的茶叶应及时运抵茶厂,防止鲜叶变质和混入有毒、有害物质。 6.2.5 采摘的鲜叶应有合理的标签,注明品种、产地、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 7 转换 7.1 常规茶园成为有机茶园需要经过转换。生产者在转换期间必须完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进行管理和操作。 7.2 茶园的转换期为一般为3年。但某些已经在按本生产技术规程管理或种植的茶园,或荒芜的茶园,如能提供真实的书面证明材料和生产技术档案,则可以缩短甚至免除转换期。 7.3 已认证的有机茶园一旦改为常规生产方式,则需要经过转换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有机认证。 8 试验方法 8.1 商品有机肥料中砷、汞、镉、铬、铅、铜的测定按NY 227执行。 9 有机茶园判别 9.1 茶园的生态环境达到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 9.2 茶园管理达到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的要求。 9.3 由认证机构根据标准和程序判别。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 表A.1 类 别 名 称 使用条件 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 农家肥 允许使用 茶树修剪枝叶 允许使用 绿肥 允许使用 非有机农业体系生产的物质 茶树修剪枝叶、绿肥和作物秸杆 限制使用 农家肥(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家畜粪尿等) 限制使用 饼肥(包括菜籽饼、豆籽饼、棉籽饼、芝麻饼、花生饼等) 未经化学方法加工的允许使用 充分腐热的人粪尿 只能用于浇施茶树根部,不能用作叶面肥 未经化学处理木材产生的木料、树皮、锯屑、刨花、木灰和木炭等 限制使用 海草及其用物理方法生产的产品 限制使用 未掺杂防腐剂的动物血、肉、骨头和皮毛 限制使用 鱼粉、骨粉 限制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工业副产品 限制使用 不含合成添加剂的泥炭、褐炭、风化煤等含腐殖酸类的物质 允许使用 矿物质 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专用肥 允许使用 白云石粉、石灰石和白垩 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碱性炉渣 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低氯钾矿粉 未经化学方法浓缩的允许使用 微量元素 限制使用,只作叶面肥使用 天然硫磺粉 允许使用 镁矿粉 允许使用 氯化钙、石膏 允许使用 窑灰 限制使用,只能用于严重酸化的土壤 磷矿粉 镉含量不大于90mg/kg的允许使用 泻盐类(含水硫酸岩) 允许使用 其他物质 硼酸岩 允许使用 非基因工程生产的微生物肥料(固氮菌、根瘤菌、磷细菌和硅酸盐细菌肥料等) 允许使用 经农业部登记和有机认证的叶面肥 允许使用 未污染的植物制品及其提取物 允许使用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表B.1 病虫害名称 防治时期 防治措施 假眼小绿叶蝉 5~6月,8~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 1. 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2. 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白僵菌制剂;3. 秋末采用石硫合剂封园;4. 可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 茶毛虫 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5~6月中旬,8~9月。幼虫3龄前施药 1. 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蛹;灯光诱杀成虫;2. 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3. 喷施Bt制剂;或喷施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 茶尺蠖 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4、5代(6~8月下旬)发生严重,每平方米幼虫数>7头即应防治 1. 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合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2. 灯光诱杀成虫;3. 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4. 喷施Bt制剂或用植物源农药:鱼藤酮、清源保 茶橙瘿螨 5月中下旬、8~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 1. 勤采春茶;2. 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施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矿物油 茶丽纹象甲 5~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 1. 结合茶园中耕与冬耕施基肥,消灭虫蛹;2. 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3. 幼虫期土施白僵菌制剂或成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 黑刺粉虱 江南茶区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1. 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 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3. 喷施石硫合剂封园 茶饼病 春、秋季发病期,5天中有3有上午日照<3h,或降雨量2.5mm~5mm芽梢发病率>35% 1. 秋季结合深耕施肥,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2. 喷施多抗霉素;3. 喷施波尔多液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园病虫害防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物质与方法 表C.1 种 类 名 称 使用条件 生物源农药 微生物源农药 多抗霉素(多氧霉素) 限量使用 浏阳霉素 限量使用 华光霉素 限量使用 春雷霉素 限量使用 白僵菌 限量使用 绿僵菌 限量使用 苏云金杆菌 限量使用 核型多角体病毒 限量使用 颗粒体病毒 限量使用 动物源农药 性信息素 限量使用 寄生性天敌动物,如赤眼蜂、昆虫病原线虫 限量使用 捕食性天敌动物,如瓢虫、捕食螨、天敌蜘蛛 限量使用 植物源农药 若参碱 限量使用 鱼藤酮 限量使用 除虫菊素 限量使用 印楝素 限量使用 苦楝 限量使用 川楝素 限量使用 植物油 限量使用 烟叶水 只限于非采茶季节 矿物源农药 合硫合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悬浮剂 非生产季节使用 可湿性硫 非生产季节使用 硫酸铜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 非生产季节使用 石油乳油 非生产季节使用 其他物质和方法 二氧化碳 允许使用 明胶 允许使用 糖醋 允许使用 卵磷脂 允许使用 蚁酸 允许使用 软皂 允许使用 热法消毒 允许使用 机械诱捕 允许使用 灯光诱捕 允许使用 色板诱杀 允许使用 漂白粉 限制使用 生石灰 限制使用 硅藻土 限制使用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有机茶生产中使用其他物质的评估 未列入附录A和附录C的在有机茶园使用的其他物质和方法,根据本附录进行评价。 D.1 使用土壤培肥和土壤改良物质的原则 D.1.1 该物质是为了保持土壤肥力或为满足特殊的营养要求所必需的。 D.1.2 该物质的配料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矿物,宜经过物理(机械、热)处理或酶处理或微生物(堆肥、消化)处理。 D.1.3 该物质的使用不会导致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D.1.4 该物质的使用不应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D.2 使用控制植物病虫草害物质的原则 D.2.1 该物质是防治有害生物或特殊病害所必需的,而且除此物质外没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和技术。 D.2.2 该物质(活性化合物)来源于植物、动物、微生物或矿物,宜经过物理处理、酶处理或微生物处理。 D.2.3 该物质的使用不会导致环境污染。 D.2.4 如果某物质的天然数量不足,可考虑使用与该自然物质的性质相同的化学合成物质,如化学合成的外激素(性诱剂),使用前提是不会直接或间接造成环境或产品的污染。 D.3 评估 D.3.1 评估意义 定期对外部投入的物质进行评价能促使有机生产对人类、动物以及环境和生态系统越来越有益。 D.3.2 评估投入物质的准则 对投入物质应从作物产量、品质、环境安全性、生态保护、景观、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条件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估。限制投入物质用于特种农作物(尤其是多年生农作物)、特定的区域和特定的条件。 D.3.3 投入物质的来源和生产方法 D.3.3.1 投入物质一般应来源于(按先后选用顺序)有机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矿物、等同于天然产品的化学合成物质。应优先选择可再生的投入物质,再选择矿物源物质,最后选择化学性质等同天然产品的投入物质。在允许使用化学性质等同的投入物质时需要考虑其在生态上、技术上或经济上的理由。 D.3.3.2 投入物质的配料可以经过机械处理、物理处理、酶处理、微生物作用处理、化学处理(作为例外并受限制)。 D.3.3.3 采集投入物质的原材料时,不得影响自然环境的稳定性,也不得影响采集区内任何物种的生存。 D.3.4 环境影响 D.3.4.1 投入物质不得危害环境,如对地面水、地下水、空气和土壤造成污染。这些物质在加工、使用和分解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必须进行评估。 D.3.4.2 投入物质可降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矿物形态。对投入的无毒天然物质没有规定的降解时限。 D.3.4.3 对非靶生物有高急性毒性的投入物质的半衰期不能超过5天,并限制其使用,如规定最大允许使用量。若无法采取可以保证非靶生物生存的措施,则不得使用该投入物质。 D.3.4.4 不得使用在生物或生物系统中蓄积的投入物质,也不得使用已经知道有或怀疑有诱变性或致癌性的投入物质。 D.3.4.5 投入物质中不应含有致害的化学合成物质(异生化合制品)。仅在其性质完全与自然界的产品相同时,才允许使用化学合成的产品。 D.3.4.6 投入矿物质的重金属含量应尽可能低。任何形态铜的使用必须视为临时性,必须限制使用。 D.3.5 人体健康和产品质量 D.3.5.1 投入物质必须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必须考虑投入物质在加工、使用和降解过程中是否有危害。应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投入物质的使用危险,并制定投入物质在有机茶中使用的标准。 D.3.5.2 投入物质对产品质量如味道、保质期和外观质量等应无不良影响。 D.3.5.3 伦理和信心 D.3.5.3.1 投入物质对饲养动物的自然行为或机体功能应无不利影响。 D.3.5.3.2 投入物质的使用不应造成消费者对有机茶产品产生抵触或反感。投入物质的问题不应干扰人们对天然或有机产品的总体感觉或看法。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5/7/14 20:03:03

关键是园址的选择,肥料、农药的使用。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1:44:27

 

项目名称:新型茶树专用肥技术项目—生物活性有机肥

项目介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在多年研究优化茶园施肥技术的基础上,在有关方面协助和配合下,采用禽粪、菜饼、尿素等主要原料,经无害化处理和生物活化,走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的道路,研制出适宜茶园施用的新型活性有机肥,它含氮、磷、钾、镁及生物活性有机质等有效成分合计达45%以上。营养完全,含量平衡,具有强化茶树生长,改良土壤性质等方面的作用。它既有速效性,也有缓效性;既可作基肥,也可作追肥,性能优于现行的无机复(混)肥和传统的有机肥,对提高名优茶生产具有良好效果。该成果2001年分别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中国农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

E-mail:tricaas@mail.hz.zj.cn <tricaas@mail.hz.zj.cn>

电 话:0571-86650187

联系人:王国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1:52:22

杀虫灯农家肥 出身讲究的有机茶

记者调查:出身讲究的有机茶

    杀虫灯农家肥 茶园管理有讲究

    看标志查记录 茶叶出身可辨别

    权威访谈:有机茶鱼龙混杂 辨别真伪有高招

    有机茶难假冒标准要求严

    茶种类看花眼购买学问多

头上有顶帽子,腰上有根带子,脚下有双靴子,听起来这像是在描述一个人的装束,其实这是在描述一种茶叶的生态环境,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生长出来的茶叶不是普通的茶叶了,而是叫有机茶,现在正是喝新茶的时候,一些新采摘的有机茶出现在市场上,商家宣传有机茶是不使用化肥农药,是纯天然无污染的,但是有些消费者对这样的说法心存疑虑,我们先来听听消费者是怎么说的?

现在正是春茶上市的季节,记者发现有的商家推出了一种有机茶,声称这样的茶叶,在种植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和添加剂,是无污染和纯天然的,但是一些消费者对这种有机茶还是心存疑惑。

    消费者

    我觉得是他们炒作的一个方式,我觉得(有机茶)跟外面普通的茶叶也没什么两样!

    消费者

    从茶叶的外在条形、汤色这一点,咱们非常难判断是有机茶不是有机茶。

    那么所谓的有机茶究竟是在什么条件下种植加工出来的,和普通的茶叶有什么区别呢。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是我国一家专业从事有机茶的认证和检查的机构,日前记者在该中心的一名检查员的陪同下赶往中国有机茶之乡——浙江省武义县,对有机茶的种植和加工展开调查。

    进入武义县境内,记者看到路边的茶园,己是郁郁葱葱满园绿色了,不过检查员告诉记者,这些茶园并不适合种植有机茶。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 邬志祥

    因为有机茶园的立地要求生态环境要求要高一些,例如旁边不能有生活区、工厂,还有公路常规的农业种植区,有机茶园一般在山区交通不太方便,等一下我们可能还要走路上去。

    驾驶员:车子上不去了。

    沿着山间的小路,我们攀登了近两个小时才来到了,这个叫小和尚基地的茶园海拔大约有八百米面积有三百亩,里面和旁边都分布着大片的树林。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 邬志祥

    邬志祥:这就是比较典型的有机茶园的生态立地条件,我们叫做头上有顶帽子,腰上有根带子脚下有条裤子。

    记者:这帽子裤子带子分别指的是什么?

    邬志祥:帽子指的是山顶上这片树,就像人的帽子一样,山腰间这一片树就像人腰上的一条带子,山脚下的树包围在山坡上,像人的裤子一样。

    检查员介绍说这样的植被分布,可以使有机茶园不日传统的农业区隔离开避免污染,同时又可以保持生物多样性,提高了防治病虫害的能力。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 邬志祥

    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周围有茶树害虫天敌存在可以达到以虫制虫。

    调查中记者发现,茶园里悬挂着一种灯具,灯管的周围包着一圈铁丝网,上面粘着几只死虫子,这种灯具是做什么用的呢?

    这是频震式杀虫灯,它的原理就是把交流电变成高压的直流电,这就相当于电网了,虫子扑到这上面以后就触死,这是一种物理防治害虫的方法。

    按照有机茶园的管理要求,绝对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农药或者杀虫剂。所以主要依靠生物和物理手段防治病虫害,那么这些手段是否有效呢?在这个有机茶园里,记者发现茶树上还是有一些虫眼。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 邬志祥

    实地检查时如果在有机茶园里发现没有什么虫口或者洞眼,这时候反而要怀疑它用了什么违禁的物质,有机茶因病虫害防治方面,我们不提倡把所有的害虫都杀死,而是提倡使用控制技术,从现在这个茶园的虫口分布来看,它是在控制范围以内对茶树叶的产量和品质不会产生影响。

    与普通茶园相比,有机茶园除了不能使用化学农药之外,还禁止使用人工合成的化肥 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保证有充足的土壤肥力呢?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邬志祥

    邬志祥:结合老茶树改造,把枯技修剪下来以后又放回茶园里去,增加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另外在修枝的同时还结合在茶园里铺草,起到保温保土保肥(作用),还可以使用菜饼肥,再一个还可以使用经过认证的商品有机肥。

    记者:现在我们通过观察这个土壤,能不能判断出使用过什么样的肥料?

    邬志祥:因为现在还不是茶园的施肥季节,看不出来,等一会到茶园的库房里就可以看到它使用什么肥料。

    随后记者找到了茶园的负责人和检查员一起来到了库房。

    记者:这就是你们以前用的肥料吧?

    茶园负责人:就是用菜饼(肥)和那个有机肥,是有机茶园专用肥,是可以在有机茶园中使用的。

    这时记者在有机肥料旁边还发现了几个包装袋,上面没有任何标识。

    记者:这种没有包装(标识)的是什么?

    茶园负责人:里面是菜饼(肥)。

    记者:是菜饼(肥)吗?打开来看看?

    茶园负责人:这个是菜饼肥,是可以在有机茶园当中使用的。它是用油菜籽榨压的肥料,属于有机肥的一种。

远处茶园里这几个活动的自点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只正在吃草的羊,旁边的茶树间还散养着一群鸡,为什么要在有机茶园里养鸡和放羊呢?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邬志祥

    邬志祥:当有机茶园草多的时候可以养一些羊,用羊吃草的习性可以起到除草的作用,另外有机茶园里我们还提倡养一些鸡,利用鸡吃虫爪子的活动扒地可以松地,另外还利用它的粪便,可以用作有机肥的来源之一。

    记者:这也算是一种生态农业?

    邬志祥:对,生态农业。

    因为有机茶园处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而且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和农药,所以保证了茶树鲜叶不会含有农药残留,但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会不会受到污染呢,记者决定跟着这批新采的鲜叶一起去加工厂,调查有机茶的加工情况。

    因为刚下过雨,汽车到不了茶园,所以茶农们只好挑着鲜叶上山。

    走了近一个小时,记者终于看到了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

  鲜叶进车间之前,检验员要进行称重,检查外观和新鲜度,然后还要做好相关的记录。

    茶叶加工厂检验员

    检验员:每批茶叶是谁送过来都有记录卡,另外我们在茶叶加工过程中,还有加工跟踪卡。

    记者:这个卡有什么作用?

    检验员:在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这批鲜叶有问题,可以根据这个跟踪卡追踪到是谁送过来的这批鲜叶,可以追究他的责任。

    记者看到,跟踪卡上标着日期基地名称,鲜叶和干茶重量等项目,检验员说这张跟踪卡将一直跟着这批鲜叶经过整个加工过程。

    工人把送来的鲜叶均匀地摊放开来,开始了茶叶加工的第一道工序摊青。

    茶叶加工厂技术员

    摊青在茶叶加工过程中主要起两个作用,第一个作用是散失水分,为以后的工序,比如像杀青揉捻做好准备;第二个能使青草气消失香气显露。

    记者发现在每一个用来摊青的竹席子和摊青槽旁边都有一个加工过程跟踪卡,上面写着不同的日期和基地名称。

浙江武义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健

    我们公司在县里有五十多块高山有机茶园基地,每块基地每一天的茶叶进入工厂以后,我们都分别给它一张加工过程跟踪卡,这样确保它们分开摊放、分开加工和分开包装,使五十多块(有机)茶叶基地的每一天的茶叶都不会被混淆。

    摊青结束以后,鲜叶要被制成成品茶,还要经过杀青揉捻烘干分拣等工序。

 记者发现,有机茶的整个加工过程都是使用专门的生产车间和设备,工人不允许直接接触茶叶。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 邬志祥

    在有机茶加工过程中,从鲜叶到干茶不允许下(落)地,以保证有机茶的清洁化生产,我们(认证中心)提倡建立专用的有机茶加工厂加工车间和设备,以避免和普通茶混合加工。

    在出厂前还要对每一批茶叶进行一次抽样检测,主要是检测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的含量,检查员介绍说有机茶和普通茶叶在外观上很难辨别,最终需要依靠检测手段确定。

    记者:我看结果(农药残留)都是未检出,这代表什么意思?

    邬志祥:为检出就是表明在整个有机茶生产当中没有使用任何农药,所以这个结果是未检出。

    记者:你这个检测报告是哪儿出的?

    茶叶加工厂质检员:是金华市农产品检测中心武义检查站检测的。

    随后检查员有单独在成品茶中随机取了一份样品,送到了农业部设在杭州的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进行了检测。

    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副主任 刘新

    我们选用在茶园里常用的十四种农药进行检测,另外还有两个重金属元素铜和铅,这个样品的检测结果来看,它的农残这一块都是没有检出铜和铅这一块也符合要求符合有机茶标准。

    茶叶检测合格之后,就可以装箱出厂了。记者发现成品茶在装箱之后,工人要在跟踪卡上的唛批一栏中填写一行数字,然后把这行数字又贴到包装箱上。不同的包装箱上有不同的数字,所谓的唛批是什么意思?上面的数字又代表什么呢?

    茶叶加工厂仓库管理员

    仓库管理员:唛批代表产品出厂批次。

    记者:上面的数字代表什么呢?

    仓库管理员:5代表年份32代表(有机茶园)基地号,第四位(数字)代表(有机茶)认证机构 1代表国际(认证机构),2代表国内(认证机构),第五位(数字)代表茶叶品种,1就是龙井2就是毛峰,第六七八(位数字)代表本基地的出厂批次。

    他说这个唛批号就好比是每箱茶叶的身份证号,可以追查到这箱茶叶是来自哪一个有机茶园。

    浙江武义更香有机茶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健

    这样的话我们的茶叶进入市场后,假如说哪一袋茶叶出了问题,我们都可以追溯到是哪一块茶园那一天生产的,对产品能够实施有效的追溯。

    在包装车间里记者发现,每个包装箱上都标着有机茶的字样和标志。

    杭州中农质量认证中心检查员邬志祥

    邬志祥:这个标志表示只有在通过茶园和加工厂的有机认证以后,才允许使用的一个有机茶标志。

    记者:如果没有这标志,但是有有机绿茶这几个字样的话,能不能当作有机茶销售?

    邬志祥:如果没有这个标志,仅有这几个字样的话,就可以判定它不是有机茶。

权威访谈

    主持人:一开始在调查的开头,消费者提到了有机这两个字认为有可能是在炒作概念,但是看了有机茶从生产到加工的全过程之后,看来靠炒作是炒不出来的,而是靠管出来的。这看上去似乎传统原始的工作方式却有着非常现代、科学的内涵,今天来到演播室的是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的副主任刘新,刘主任你好。

    专家:你好。

    主持人:现在我在北京市场上确实看到有不少有机茶, 有机茶叶的产量到底有多少?真的有这么多的有机茶吗?

    专家:有机茶在全国来说产量是不高的,总共是一万吨的产量,占茶叶总产量比重是1.3%左右,北京是最早接受有机茶理念的一个城市,也是我国有机茶最重要的销售城市,获得有机茶销售资质的单位有20多家,总共200多个门店可以销售有机茶,在北京以外的销售区域应该比较少一些。

    主持人:但是质检部门曾经对北京市场上的有机茶进行过抽查,那么抽查的合格率都是在50%左右,这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被检测出有农药残留。

    专家:检测出来的不合格的产品都是没有经过认证的企业,他们的产品是假冒产品,那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都明文规定,你要打上“有机”这两个字,必须获得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认证,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实际上不是有机茶。

    主持人:它是假冒有机茶。

    专家:对。

    主持人:那作为消费者来说怎么样才能买到真正的有机茶呢?因为茶叶长的都是一样的。 可能喝起来也未必喝得出来。

    专家:这里我的建议是消费者要购买有机茶的时候到有机茶的销售专柜去购买,在这里它的产品质量有保证。

    主持人:有机茶有专门的销售专柜。

    专家:对,消费者在购买有机茶的时候要注意查看有机茶销售证书。

    主持人:销售证书是一个什么样的证书?

    专家:有机茶销售证书里面涵盖了它销售的地址,另外一个有销售专柜号,最主要的是获得这个证书的时候要求与生产企业有一个签约,要保证销售的有机茶是来源于有机茶基地,有一个数码防伪,通过数码防伪可以用电话查询产品是不是有机产品,刮开涂层可以查询真伪。

    主持人:中国是茶叶的故乡,那么茶叶如果按品种来分可分为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黄茶和黑茶六大类,那么在人类越来越关注食品的种类和安全的时候,茶叶又有了新的分法,分为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那么这三种茶又有什么样的不同?

    无公害茶标准是对茶叶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市场准入的最低标准。绿色食品茶分为 A级和AA级两种,的标准要高于无公害茶,而要求最高的就是有机茶。无公害茶和A级绿色食品茶在生产过程中允许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但是使用的品种和数量必须控制在国家制定的标准范围以内。

    有机茶和AA级绿色食品茶在安全性方面有着更高的要求,规定生产基地要远离工厂、公路、生活区和传统农业区以避免各种污染源。在生产过程中不准使用任何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和除草剂,只能使用有机肥料培养土壤,采用农业、生物和物理方法控制病虫害。

    无公害茶生产基地由县级以上农业部门认定,绿色食品茶由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 证。有机茶的认证工作由国家批准的有机茶或有机食品认证部门负责,它强调对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建立质量跟踪控制体系,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就可以从市场一直追溯到茶园。

    主持人:中国的有机产品可以说是从茶叶开始的?

    专家:是。

    主持人:既然有机茶或者说有机产品是一个高品质的产品,那为什么不大面积的进行种植和推广呢?我们国家在发展有机农业方面到底有没有自己的优势呢?

    专家:因为我们国家从1990年开始进行有机茶的生产,到目前为止也就是15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国家目前还处于一个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对有机产品的认识还不是很足。在我们国家有比较好的自然资源,比如说一些山区还有一些黑土地的地区,他们没有使用化学物质的习惯,这个资源上有优势,另外一个在劳动力方面,我们国家的劳动力非常丰富,综合这些因素,再加上这几年科学的发展,对有机农业研究的不断深入,成本也在不断地下降, 效益也会越来越好,我相信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帮助下,我国有机农业会有一个比较好的发展,那么消费者也可能越来越喜欢有机食品。

    主持人:认识到了有机食品的优势和魅力。

    专家:对。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1:58:02

有机茶市场需求大货源缺

近年来,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里,市场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50%以上。加上近年世界许多国对茶叶的进口标准极其严格,设置“绿色壁垒”障碍,加快了有机茶生产的发展。

  目前,我国茶园总面积约1696万亩,居世界第一,我国茶叶总产量达67.6万吨。

  发展有机茶,虽然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极为苛刻的条件,但具有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双赢的重大意义。近几年来,在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50多个县(市)建立有机茶基地两万多亩,有30多个茶叶生产或贸易单位获得有机茶颁证。1998年,我国有机茶生产量和出口量达500余吨,1999年1000余吨,2000年2000余吨,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业内人士认为,我国有机茶规模还小,开发潜力十分巨大。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1:59:20

人类健康呼唤有机茶

近年来,有机茶消费在国际上渐成时尚,尤其在发达国家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50%以上。

     市场拒绝“超标茶”

     因为农药残留超标,我国茶叶出口量受到影响,且平均价格低于印度茶价40%,低于斯里兰卡茶价60%,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厉害。农残超标的茶叶将逐渐在市场中消失。

     从环保方面说,茶叶等级分3种,最好的是有机茶,其次是绿色茶,再次是无公害茶。要从根本上解决农药残留问题,唯一的出路是发展有机茶。

     有机茶贵在纯正

     有机茶业产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牧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此外,还要求在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

      有机茶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标准,经独立的认证机构OFDC(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如四川峨眉山有机茶,据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检测,其含氨基酸24.8%、茶多酚33.5%、硒0.15PPM、锌65PPM、铁174PPM,农残检测结果均为“NO”(未检测出)。

      大力开发有机茶

      目前,我国茶园总面积约1696万亩,居世界第一;茶叶年总产量达67.6万吨。发展有机茶,虽然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极为“苛刻”的条件,但具有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双赢”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在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50多个县(市)建立有机茶基地2万多亩,有30多个茶叶生产或贸易单位获得有机茶颁证。1998年, 我国有机茶生产量和出口量为500余吨;1999年为1000余吨;2000年上升到2000余吨,呈几何级数增长趋势。尽管如此,我国有机茶规模还很小,开发潜力巨大。

       专家指出:现在有机茶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产地与市场间的渠道不畅,至今仍有斯里兰卡客商从中国进口有机茶,再出口到欧盟市场。

      促进有机茶的兴起,政府应加以推广和引导,推动建立完善的有机农业体系和产业化加工、销售体系,并当作一项可持续工程来抓。同时,生产企业要加强自律,严格按标准操作。各管理部门要加强管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2:00:34

浅谈有机茶开发与茶业产业化

 有机茶系指专门机构认定, 许可使用有机食品的无污染的安全、 优质茶叶。 开发有机茶是以全程质量控制为核心,将农学、生态学、环境科学、营养学、卫生学等多科的原理运用到有机茶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以及有关的教育、科研等环节,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无公害、无污染的优质茶叶产供销与管理系统。而茶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茶支柱产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二者在区域化开发、产业链的结构、产供销、以科教等方面,可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表现在:
  1、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 开发
有机茶和实施产业化都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具体地说,有机茶的出现是我国茶业发展面临抉择,即人们认识到了石油化学合成物质对茶的增产提质作用已受到限制,而其对环境的污染及破坏的不可逆转性,已构成对人健康威胁提出来的。而茶业产业化是茶区经济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必然结果,它是长期生活在计划经济下的茶农进入市场,克服难以避免的自然风险的必然选择,开发有机茶是一项技术进步,实施产业化是茶业组织方式的进步。  

     2、促进茶业产业化链条的形成 开发有机茶要求生产单位,必须在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固定的茶叶生产基地,并且在有机茶生产的环境、茶叶采摘、产品加工、包装贮运以及销售过程均按照绿色食品的技术规范,做到从"茶园到茶饮"的全过程管理模式,把管理的环节向前延伸到原料产地的环境监控,原料生产过程管理,向后延伸到市场销售等,这就需要精制加工企业与茶叶生产部门建立经济联系,形成联合体,结合成产业链,这就使得加工企业与茶叶生产单位之间,茶叶生产单位与科研(教育)单位之间通过经济手段、管理组织、技术支持等方式建立起公司加基地,基地连茶农的产业链和科研(教育)与生产联合体,而这正是形成产业链的基础。  

     3、提高有机茶的科技含量 有机茶对于化学合成物质的严格控制,使得生产者不得不采用生物技术培育抗病虫害的茶树良种。增加有机质投入,并且注重有机质的循环利用,以培肥地力,替代化肥。有机茶科研选题,主要来源于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侧重研究选育高机能成分、抗病虫的优质良种;茶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开展农残速测与降解,病虫微机测报与病虫危害经济阀值,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生物肥料,优化施肥的环境保护;生态技术创新等。提高科研成果水平和转化率,促使公司和茶农都要在科技方面增加投入,从而带动茶叶科学进步,保护茶区生态环境,走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同步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4、增进产业化组织水平 应用现代管理方式组织生产使有机茶基地向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茶业企业是茶业产业化的核心,它一头通向市场,一头联系茶农。就形成而言,表现在茶叶产业经营主体横向和纵向联合,其经济实质是产业组织制度创新,目前各地采用最多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茶叶生产企业(或专业户)加茶叶公司,这种类型通过产权关系的联合和利益分配关系的建立,实现了比较紧密的结合。而进一步发展,可以是大中型企业作为茶业产业化的龙头,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茶农"的经营模式,即在开发有机茶时与农业部门联合起来,组成有机茶的生产基地、茶的加式企业、外贸公司、销售市场、科研(教育)机构及服务组织参加的产业集团,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的共同体,从而推动产业化的进程,提高产业化的组织水平。通过构建新的产业结构,提高茶叶产业运行效率和产业自身的发展能力。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2:02:14

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

茶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饮料,但在步入工业化的进程中,由于疏忽了环境保护,致使一些地区环境恶化和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从而造成了对局部茶区的污染。要使人们喝到放心的无公害茶,就必须采用更科学的方法、利用更先进的技术来避免茶叶的污染。目前人们已经认可了绿色食品和有机茶的安全性,绿色食品茶和有机茶等无公害茶市场价格飙升,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茶符合我国即将加入WTO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增加茶农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了正确地引导茶农致富,现将发展无公害茶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简述如下:

    一、生态良种茶园改造及高产优质栽培管理技术

    1、茶园建设。茶叶种植园必须选择在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区域,大气、水质、土壤等各项检测数据均应在国际农业运动联盟制定的标准允许范围之内。有机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或营造人工森林、牧草,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米。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筑梯田。山顶、山脊、梯田之间须保留自然植被。为加强固土、保水、挡风、生防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

    2、品种、种苗选择。选用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表现多抗性的品种,如:本省选育的适制绿茶的无性系品种上梅州(婺源)、大面白(上饶)、九曲783(上犹绿),适制红茶的赣茶1号(省蚕茶所)、宁洲2号(修水);邻省选育的适制绿茶的品种白毫早、乌牛早、龙井长叶,红绿兼用型品种浙农113、福鼎大毫等,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适宜在全省范围种植、推广。种苗必须选用无病虫危害、苗高20厘米以上、生长健壮的一年生无性系茶苗。

    3、茶树种植与高产树型培育。

    (1)种植技术。采用单行条植法,行株[丛]距1.5米—0.33米,每亩用苗量4000余株(3株为一丛)。种植沟内亩施菜籽饼肥400公斤、腐熟畜禽粪2000—4000公斤。基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不打除草剂,窖盖青草或沟施沤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采用生物、农业、机械物理等综合措施防治病虫害,并在基地内适当套种豆科作物、绿肥及深挖改土等一系列农艺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肥力。茶苗移栽以晚秋或早春为最佳适期,移栽宜选择雨后阴天或晴天无风时进行,及时浇足定根水。

    (2)树型培育。幼龄茶树必须进行三次定型修剪,以利于培育最佳丰产树冠。第一次离地面20厘米处剪出主枝;第2次培养骨干枝,在树高超过35厘米时剪口离地面30—35厘米;第三次形成丰产树冠骨架,修剪高度在第2次剪口的基础上提高15厘米,要求剪平,剪去弱枝和病虫枝。

    二、先进的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源应用技术

    1、科学施肥。大力推广施用有机肥和平衡施肥法,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城市垃圾等。有机肥主要有畜禽粪(须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提倡采用绿肥、农作物秸秆等覆盖茶园土壤,以涵养土壤水分,提高茶园耕作系统中包括微生物、土壤动植物在内的生物循环和物质循环,保持和提高土壤的长期肥力。追肥在采茶前一个月施下,主要以腐熟的人粪尿、沼液等速效有机肥为主。基肥在9月—10月挖沟施下覆土。

    2、茶园铺草。铺草材料因地制宜,可选用无污染的稻草、豆秸、绿肥、山野杂草、晒场废弃物、落叶、木屑、茶枝等。铺草厚度以不露出地面为佳,约10厘米。最好每年铺草二次,铺草时间,第一次在5—6月为宜,有利于抗旱保水和防止草害;第二次在10—11月,可用于抗寒防冻。次年9—10月将铺草深埋当肥料。一般每亩一次铺草量为1000—1500公斤,第一次量少些,第二次量多些。

    3、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1)运用灯光、色彩诱杀害虫,机械、人工捕捉害虫。

    (2)茶园园林化,保护园内各种有益生物和害虫的天敌,以生物治虫,以虫治虫,降低害虫卵基数。

    (3)选择、推广应用微生物源类,动物源类,植物源类农药,如春雷霉素、华光霉素、绿僵菌、乳状芽孢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颗粒体病毒、鱼藤酮、川楝素、昆虫病原线虫等,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三、无公害茶叶加工贮运技术

    1、采摘与鲜叶保鲜。

    (1)实行分批多次采摘,先发先采,采强留弱,采高留低,采中留侧。手法上,用折采或提采,禁止用指甲掐采,用手扭采、捋采、抓采。

    (2)幼龄茶树贯彻以养(树)为主,以采为辅的原则,即三足龄茶树春留二叶,夏留一叶,秋留鱼叶或一叶采。壮年茶树贯彻以采为主,以养为辅的原则,春秋留鱼叶,夏留一叶采。

   (3)采下的鲜叶置于清洁的竹篓中,不能挤压,并及时送往加工车间,摊放在阴凉、通风、卫生、干净处,厚度约10厘米左右,摊放时间控制在8小时内,做到及时加工制作。

    2、茶叶加工。无公害茶应严格按照产品企业绿色和有机茶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加工。根据不同茶类、原料(鲜叶)级别,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和操作规范。各道工序间半成品或成品的交接,必须实行自检互检,并将结果记入档案,以备质量跟踪检查。若发现有次品或劣变(或受污染)产品,均须分开堆放与处理,绝对不能混入正品茶中。

    3、茶叶贮运保鲜。经产品检验合格的成品茶必须在干燥、卫生的环境下及时包装入库。包装容器应该干燥、清洁、无异味,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包装要牢固、密封、防潮,能保持茶的品质。有机茶在定型包装上要印注有机(天然)食品标志与质量标准及生产日期等。有机茶专用仓库内绝对不能存放非有机(天然)食品。有条件的地方可建茶叶保鲜库,建立岗位责任制,充分挖掘保鲜库的经营潜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四、新技术成果的应用

    1、推广应用“茶树嫁接换种”新技术。选用发芽早、经济性状好、品种优良的健壮枝条,采用短穗低位嫁接法,将一批品种混杂、单产低的老式茶园改换成高产优质的良种茶园。

    2、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防虫网,局部改善茶园小气候。并在茶树生态系中,利用有害生物种群和有益生物种群间的平衡规律、有害生物和有益生物个体间化学通讯联系等高新技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综合治理有害生物。

    3、利用微生物所分泌的酶类,降解茶鲜叶中的农药残留量。降解剂直接喷洒在茶蓬上,经5—7天就可将80%的农药残留物除去。该降解剂是南京农业大学李顺鹏教授发明的,经国家环保总局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农大绿色食品测试中心和南京铁道医院联合检测安全合格。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2:03:33

有机茶生产技术

有机茶是一种在没有任何污染的产地,按照有机农业生产体系与方法生产出鲜叶,在加工、包装、贮运、销售过程中不受化学物品等的污染,并经有机食品认证机构审查颁证的茶叶。因此,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的健康饮品。它代表了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有机茶生产对环境、园地、施肥技术、病虫防治、采摘及加工等都有特殊要求,现将有关技术要求介绍如下:

  1.环境选择有机茶生产产区应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产区空气符合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灌溉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一类标准,土壤中的铜、铅、镉、砷、汞、铬等重金属含量必须低于国家有机茶加工技术规定标准。生产、加工、贮藏场所及周围场地均应保持清洁卫生,禁止使用化学物品。

  2.园地选择发展有机茶园应选择国家级和省级良种园地,品种的抗逆性要好,种子种苗必须来自有机农业生产系统,不使用由基因工程获得的品种苗木。茶园园地生态环境优良,周围布置好绿化带,有机茶与非有机农业生产用地应有一定的隔离带。园地土壤深厚肥沃,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大于1.5%,pH值4.5~6.5,有效土层疏松,生物活性较强。茶园周围100米以内不能设厕所、粪坑、牲畜圈等。

  3.土壤管理:
    ①1~3年生幼龄茶园,应在行间合理间作绿肥,以培肥改良土壤。
    ②在雨季来临前和秋冬季施基肥后用无污染的秸秆等覆盖土壤,减少水、土、肥流失,夏天保水防旱,冬天保温防冻。  
    ③对土壤肥沃、无杂草、覆盖度高的茶园,应少(免)耕,提倡利用生物(如蚯蚓等)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④严禁使用化学类除草剂、增效剂和土壤改良剂。

  4.施肥技术:
    ①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允许施用没有受重金属、农药及其它有害化学物质污染,并经过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一些天然矿物(如矿产硝石等)、天然腐殖酸盐类(如泥炭等)及采用纯生物技术生产的有机液肥、菌肥、有机茶专用肥等。
    ②禁止在有机茶园施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各种化肥、复合肥、复混肥、稀土元素肥料、生长素、人工合成的各种多功能叶面营养液及城乡垃圾、工厂废渣等。
    ③每年修剪下的茶树枝叶都要设法归还土壤,可直接作肥料翻埋入土,也可作土壤覆盖物铺于行间。
    ④有机茶园应施基肥和追肥。基肥采用经1~6个月堆制、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包括无污染的各类饼肥、绿肥、作物残体、泥炭、有机茶专用肥等肥料。追肥采用经高温堆制及无害化处理的人粪、禽兽粪、有机茶专用肥及生物有机液肥等。

  5.病虫害防治:
    ①新建茶园应做好苗木检疫工作。
    ②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并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
    ③及时耕作、除草。
    ④利用天敌(如蜘蛛)和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严禁使用化学农药。
    ⑤及时观察病虫发生情况,并采取人工方法摘除病枝、病叶或灯光诱捕。
    ⑥秋茶结束后适当使用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有机农业生产许可的药物封园。波尔多液的使用量以不会使茶叶含铜量超标为度。

  6.采收:
    ①根据生产有机茶的类型按技术标准采摘。
    ②手工采茶和机械采茶均可,机采时机器必须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园。
    ③盛装鲜叶应使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制网眼茶篮或篓筐,装叶量不得超过150千克/立方米。

  7.加工技术:
    ①有机茶加工必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和食品加工标准。
    ②加工的原料必须来自颁证的有机茶园,加工设备必须由不含污染物的材料制成。
    ③加工过程只能采用物理方法和自然发酵,禁止使用化学处理方法。
    ④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食品添加剂、维生素和其它添加物。
    ⑤加工、包装有机茶的工人员要定期检查身体,不允许患传染病的人员上岗。

  8.有机茶的理化卫生标准:水分含量≤6%(白茶和花茶≤7.5%,紧压茶为≤8.5%);粉末含量≤1%;总灰分≤6.5%(紧压茶为≤7.0%);水浸出物≥34%;铜≤3毫克/千克;铅含量≤1毫克/千克(紧压茶为2毫克/千克);六六六、DDT、三氯杀螨醇均不能检出。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2:04:54

 有机茶生产中虫害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有机农业是指一种完全不用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饲料添加剂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有机农业是遵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业模式。在有机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是威胁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虫害防治是有机茶生产中的重要环节。采用有机害虫治理(OPM Organic Pest Management)是近年来针对有机农业生产体系而提出的病虫害防治的基本途径,OPM采用农业、生物、物理的措施与某些有机农业允许使用的化学物质相结合来防治病虫害的方法,其中某些天然化学物质仅在其它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有机茶园的病虫害生物防治必须达到无污染、无残留的防治要求,其防治策略应以农业防治为主、各种生物防治技术为核心,同时发挥牲物理防治的优势,从而使所产生出的茶制品达到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标准。

    一、农业防治
    茶树害虫作为茶园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茶园环境中任何组成部分的变动都可能影响害虫和发生及种群数量变动。茶园的采剪制度、栽培技术、田间管理不仅影响害虫赖以生存的茶树或其它生物的生长发育,也影响土壤、小气候、以及天敌的变化,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害虫的发生与消长。有机茶生产中,根据害虫、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不利于害虫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有可能抑制或消灭害虫为害。
   (一)农业防治的特点
大多数农业防治可结合采剪、耕作、施肥等技术进行,不必另增投资;防治方法有效、安全,易于推广,措施多样,对害虫的抑制作用持久、综合。其局限性是见效缓慢,不易觉察,易被忽略;防治效果不明显,或仅能在某种程度上减轻虫害,某些措施有时可能与防治害虫矛盾。
   (二)常用的农业防治措施
  采摘、修剪和台刈: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大多数栖叶性茶树害虫可采用采摘或修剪和台刈的方法去除。及时采摘、合理修剪、台刈可改善茶园通风透光条件,抑制喜湿或郁闭条件下的黑刺粉虱、介壳虫等发生,不及时采摘可导致小绿叶蝉、茶蚜等嗜叶性昆虫的数量增长。
  耕翻整地:冬季结合施用有机肥进行深耕培土,可将土表层和落叶层中越冬和害虫如茶尺蠖,扁剌蛾蛹,茶叶斑蛾幼虫、茶叶夜蛾、茶短须螨等害虫的蛹、幼虫和卵及多种病原物深埋入土中,同时,也可将深土层中越冬的害虫如蛴螬,象甲类幼虫暴露于地面,使之因环境不适或天敌捕食而致死,翻土时结合适当镇压,可造成机械死亡或虫蛹翌年无法羽化出土。中耕可促进通风透气,促进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破坏害虫的地下栖息场所,一般夏秋季节翻土1-2次为宜,对丽纹象甲发生严重的田块,在春茶开采前可深翻一次能大量减少害虫的发生量。
  合理种植:开辟新茶园时选用无病虫的种子和苗木,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丛栽或条栽(播)的方式,避免过度密植,以利于创造一良好的茶园生态环境。
  适当间作:小绿叶蝉发生严重的茶区,茶园不宜间作花生、猪屎豆等豆科作物,斜纹夜蛾发生地区不宜与甘薯间作,茶园附近的果树或种植遮荫树也是介壳虫,黑剌粉虱,蓑蛾等害虫的寄主植物。实践表明,大面积单一栽培松树由于物种单纯,易诱民特定病虫害猖獗,如小绿叶蝉、茶饼病、茶云纹枯病。因此,有机茶园的周围以保持较为丰富的植被为宜。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树营养条件和提高抗害及补偿能力,或因加速生长发育而避开害虫危害期,或可改变土壤性状恶化某些害虫的生存环境,甚至直接引起害虫死亡。如施用氮肥可提高茶树对茶橙瘿螨的抗性。石灰不利于蓟马、叶蝉的生存等。过磷酸钙作根外追肥,对红蜘蛛有杀伤作用。施肥不当也可有利于某些害虫,引起某些嗜叶类害虫的猖獗。
  科学除草:杂草防碍茶树正常生长助长小绿叶蝉、茶橙瘿螨、象甲、地老虎等害虫的生育和繁殖。多种害虫在生活史中某一时期,特别是茶树新梢萌发前或越冬期间,在杂草上生活、取食、产卵、越冬、繁殖等。勤除杂草,及时深埋则可减轻危害。但对取食杂草为主或兼食杂草和茶树的害虫,除草不当将迫使其转害至茶树。杂草常供多种天敌栖息、摄取补充营养,有的天敌可在食草昆虫上过渡繁殖,清除不当将破坏天敌资源。
  其它农业措施也各有其防治效果。如及时清除残枝落叶,能减少虫源;适时灌溉、排水能迅速改变田间环境条件并可兼治某些害虫。

    二、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及其产物控制害虫的方法。包括传统的天敌利用和昆虫不育、昆虫激素及信息素的利用等。天敌包括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立克次体)、线虫、蛛形纲、昆虫纲(捕食性及寄生性昆虫)和一些脊椎动物;此外,还有堂尚未被利用的高等植物。生物防治可克服化学防治导致害虫抗药性、杀伤天敌和污染环境等缺点,是有机茶害虫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我国茶园的天敌昆虫约有800-900种。
   (一)生物防治途径
    1、天敌保护:保护并促使天敌自然种群的增长,以加大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保护方法有多种多样,对修剪、台刈下的枝叶,可先堆在茶园附近,以利于天敌迁回茶园,人工摘除的卵块、虫苞、护囊等应放在四周有水包围的坛、钵中,待寄生蜂和寄蝇羽化飞出后再行处理。用草把收集蜘蛛,释放于有机茶园防治害虫;用人工巢箱招引益鸟啄食茶园害虫。保护蝌蚪及青蛙,养鸡鸭防治茶蚕等。
    2、天敌的大量繁殖释放:当本地天敌的自然控制力量不足,尤其是在害虫发生前期,通过人工大量繁殖和释放天敌,可取得良好防治效果。可大量繁殖天敌昆虫、释放于田间或温室防治害虫,主要如茶尺蠖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及农田蜘蛛、捕食螨(如植绥螨、大赤螨)。
  另外,可大量繁殖病原微生物,并加工成生物农药加以利用。目前,生产上可利用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细菌:以苏云金杆菌(Bt)最普通,主要防治鳞翅目害虫的幼虫;日本金龟子杆菌(Proteus sp.),用其100倍水溶液喷施茶树,对小绿叶蝉和茶橙瘿很有效。2)真菌:除白僵菌、绿僵菌、青虫菌、黑刺粉虱韦伯虫座孢菌外,还有虫霉、链霉菌等菌种的代谢物等。如福建用罹病的茶丽纹象甲成虫分离纯化出环孢白僵(B.bassiana Vaill)871菌株,每公顷施用1.5公斤菌粉可杀死土中65%的幼虫和蛹,出土成虫僵死率达80%,且对瓢虫、蜘蛛等天敌无致病性。3)昆虫病毒:据统计,我国已从40多种茶树害虫中分离出60多种病毒,已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有核多角体病毒(如茶尺蠖NPV)、颗粒体病毒(如茶小卷叶蛾GV)。其特点是寄主专一性强;在自然界滞留时间长,常能引起流行病。
    3、天敌的引种:主要引种天敌昆虫,包括国际引种、国内移种、或近地迁移。如日本静冈县1951年引进红蜡蚧扁角跳小蜂防治茶树上的红蜡蚧,1955年后该虫已不须防治。
   (二)生物防治的特点
  天敌是一类用不竭的自然资源,异地引种或人工大量繁殖、释放、生产,成本也不高;天敌常能长期控制害虫,捕食量大,如六斑月瓢虫幼虫期平均捕食茶蚜1086头。每头红点唇瓢虫一生能取食长白蚧3000头以上,除能捕食长白蚧、椰园蚧外,尚能捕食茶长绵蚧、龟甲蚧、红蜡蚧、桑白蚧、矢尖蚧等。武氏钝绥螨对神泽叶螨有很强的捕食作用。每头3龄草岭幼虫每天可取食25-29头咖啡小爪螨,每一小时取食和杀死12-15粒卵,整个幼虫期可取食224.4头无翅蚜或40头茶盲蝽。是一有效的捕食性天敌;天敌能广泛扩散,自动搜索隐蔽分散寄主或导致害虫疾病流行;天敌对作物、益虫、人、畜基本无害。其不足处是:一种天敌只能防治一种或少数几种害虫:寄生性天敌显效慢;防治效果常因环境条件变化而不稳定;不易贮运等。

    三、物理机械防治
  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最简单的人工捕杀直接或间接捕灭害虫,或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或使环境条件变成不能为害虫接受和容忍的程度。既可用于预防虫害,也可在已经发生虫害时作为应急措施。
   (一)捕杀 利用人工或简单器械捕杀害虫。如震落有假死习性的茶黑毒蛾、茶丽纹象甲、用铁丝钩杀天牛幼虫,对茶毛虫卵块、茶蚕、蓑蛾、卷叶蛾虫苞、茶蛀梗虫、茶堆沙蛀虫、茶木蠹蛾等目标大或危害症状明显的害虫也可采取人工捕杀的方法进行。对局部发生量大的蚧壳虫、苔藓等可采取人工刮除的方法防治。
   (二)诱杀 a.利用趋性:多数昆虫有趋旋光性。可在灯下放置水盆,水面上滴少量洗衣粉,害虫趋光落水致死。黑光灯为紫外光灯的一种,波长365纳米,诱虫效果比普通灯光强,能诱集多种昆虫。此外,还可以利用某些害虫的趋化性,在诱蛾器皿内置糖、醋、酒液,可诱杀多种害虫。用牛、马粪可诱集蝼蛄;有些颜色,如黄色对有翅茶蚜、小绿叶蝉、茶叶蓟马有一定引诱力,可利用粘性黄皿、黄板诱蚜作为测报和防治的措施。b.性外激素诱杀:用昆虫性外激素防治害虫,主要是采取直接诱杀和干扰交配两种方式。诱捕法是在一定区域内使用足够数量的诱捕器,并使诱得的雄虫比雌虫多,从而造成田间雌虫保持不孕状态,降低下一代虫口数量。干扰交配即迷向法,其依据是在田间释放大量性外激素,破坏雌雄之间的正常信息联系,使雄虫失去寻找雌虫的定向能力,而不能进行生产上已经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实际生产中也可将未交配的活体雌虫灾如茶尺蠖、黑毒蛾固定在一小笼中,下置水盆,利用其释放的性外激素诱杀求偶雄虫。

    四、其它的措施
    1、病虫检疫:病虫检疫是一项预防性的措施,新辟有机茶园在引进茶娄或无性系茶苗时,应做好茶苗的检疫工作,杜绝异地病虫夹带传入,防范于未然。
    2、抗虫品种利用:推广抗性品种是有机茶园防治病虫害的一根本措施。我国适宜生产有机茶的地区特别是山区和半山区的茶树一般为当地群体种,不仅生长不齐、不利于采摘和修剪,影响品质,而且抗病虫性参差不齐,因此,应逐步淘汰群体种,代以坑性的无性系茶树品种。
    3、药剂防治:有机茶生产中禁用所有合成的农药,如拟除虫菊酯、有机磷酸酯、合成的植物保护剂等;可以使用不用化合物的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海洋动植物残体、天然皂类物质。烟碱(尼古丁)因毒性极高而禁止使用,鱼藤酮、沙巴草(碱)、鱼尼丁因非常毒应慎用;可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秋茶结束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以减少次年病虫的发生量。但不得在茶叶采收季节使用,波尔多液的使用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30mg/kg。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14 22:22:48

请登陆:http://zjcxw.zjnw.gov.cn/yjc/cpzs/page_1.shtml (浙江省茶叶产业协会网)查询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