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条槭:种子繁殖。
茶条槭实生苗培育技术
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是槭树科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木材可供细木加工,树形优美,可用于园林绿化;嫩叶加工制成茶叶,具有生津止渴、退热明目之功效,树叶含有大量的没食子酸,即3、4、5—三羟基苯甲酸,每1kg干叶含150g左右没食子酸。目前工业上每1kg干叶提取量已达70—80g,而没食子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食品、轻工、印染、军工等方面,目前每吨销售价格在9—12万人民币,其经济价值极大。
在医药工业中,没食子酸及其衍生物对冠心病、脑血栓、胃溃疡、抗菌、抗血吸虫、抗病毒性肝炎、老年性痴呆、抗肿瘤等显示出多方面的功效。
在化工、轻工、食品等方面,没食子酸作为原料均有广泛的应用,日本化学工业公司将没食子酸作为环氧树脂;水泥缩水剂、钢的防锈涂料载色剂等产品的原料。日本的富士照相胶片有限公司把没食子酸衍生物应用于卤化银彩色照相光敏材料,显示了良好的效果。没食子酸产品是欧洲共同体食品工业中法定品种,没食子酸丙酯作为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业和饲料工业,应用量很大,还可作为经济作物的生长促进剂以提高经济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对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对没食子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仅黑龙江省每年就计划生产600吨,需茶条槭干叶7000吨左右,但长期以来,茶条槭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还没有人工栽培,仍处于野生状态,且分布零散,未有独立形成稳定的森林群落,这给茶条槭的开发利用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目前的这种掠夺式采叶方式,已使茶条槭基因资源遭到了很大的浪费和破坏。因此,为使这一极具开发价值的树种得以充分利用,进行茶条槭育苗技术的研究,更显得重要和迫切。
1 实验地概况
实验地设在黑龙江省苇河林业局冲河苗圃,海拔420m,年降水量650—700mm,无霜期120—130天。育苗地为沙壤土,土层深厚,通气透水性能好,pH6.3,有机质含量6.68%。全氮0.38,速效氮35.52mg/100g土,全磷0.23%,速效磷11.24mg/100g土,全钾1.98%,速效钾270mg/100g土,说明苗圃自然条件很适合苗木生长。
2 培育技术
茶条槭的果实由两粒连生的翅果组成,果皮透性低,可能妨碍发芽,所以需经催芽处理。供试翅果为1996年9月上旬采自小兴安岭金山屯林业局和张广才岭的苇河林业局,种子千粒重为28.8g,种子净度85%,平均发芽率60%。
2.1 种子处理
沙藏层积法 将种子2月10日,用40℃的温水浸泡48小时,换水两次,捞出控干,混沙下窖,进行层积堆藏。
雪藏法 于2001年2月10日,将种子与雪混拌贮于室外背阴处,春季融雪后转入窖内贮藏。
快速催芽法 于2001年4月6日,将干种用1%过氧化溶液浸泡2小时,然后再用清水浸泡3天,每天换3次水,于4月9日混沙入窖贮藏。
2.2 播种及管理
播种 当经过催芽处理的种子有20%—30%的种子胚根顶破种皮时便可播种,床作条播或撒播,条播播幅宽4—6cm,间距6—8cm,覆土厚1.0—1.5cm,不易过厚,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出土。
播种后管理 播完立即浇透水,隔1日施除草醚灭草,按药剂有效含量计算,每平方米用药1g,拌细土撒施。施药后10小时内不许浇水,否则药效不佳。床面要保持湿润,以保证种子发芽出土。在某些情况下,苗床需要用忌避剂处理,以防鸟雀和鼠害,用灭菌剂处理以防止猝倒病。
苗期管理 最重要的是保持苗床湿润不积水,同时要适时松土除草,苗期除草是茶条槭育苗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有草就除,做到除早除小,同时也要间苗,留苗密度以150—200株/平方米为宜,在此期间可适时喷施叶面肥为促进苗木生
长,但八月中旬之后要停止施氮肥,以防徒长,但可施磷钾肥或其它促进苗木木质化的肥料,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3 结果分析
不同处理苗高、地径、成苗数(cm)
项目 苗高 地径 成苗数(株/平方米)
快速法 32.8 0.40 220
沙藏法 24.2 0.34 128
雪藏法 20.6 0.32 122
对 照 19.4 0.24 84
从表中可知,快速催芽法株高最高,其次为沙藏法,最低是雪藏。其原因是快速催芽处理法,处理时间与播种时间距离短,这样在窖藏时间短,减少了在窖藏时间内种子自身呼吸消耗的营养,所以播种后供给植株营养就要多些,苗高生长就要高。地径生长也是如此,即快速催芽法最高,沙藏次之,最低也是雪藏。因为雪藏的时间长,再加上茶条槭干种雪藏不利于植株生长。用处理的种子与不处理的种子比较,凡是处理的种子苗高、地径均比不处理的高。从成苗上看,快速催芽法最高,其次为沙藏和雪藏,最低是对照,也符合上述的规律。
茶条槭种子宜采用冷湿处理,从采用的几种处理方法看,将种子在播前浸在1%过氧化氢溶液中浸泡2小时后入窖混沙层积的快速催芽法效果最佳。每平方米成苗可达220株,当年生苗地径达0.40cm。
苗期除草、水肥管理非常重要,留苗密度以150—200株/平方米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