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oubin5250     提问时间: 2006/9/11 22:31:37
问题:
 
请问哪些优质石榴适合南方地区种植?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9/12 0:51:46

点击:

http://www.baidu.com/s?tn=sitehao123&ie=gb2312&bs=%CA%AF%C1%F1+%C1%BC%D6%D6%A1%A1%C4%CF%B7%BD&sr=&z=&cl=3&f=8&wd=%CA%AF%C1%F1+%C1%BC%D6%D6%A1%A1&ct=0

查看.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9/12 6:41:27

我国石榴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

石榴(PunicagrantumL.)又名安石榴、若榴、天浆等。原产伊朗和阿富汗等中亚地区。据史书《博物志》记载:“汉张骞出使西域,得涂林安石榴种以归,名为安石榴”。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先在新缰叶城、皮山一带种植,继而传至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地,现遍及我国20多个省区。自1980年以来,笔者对全国12个石榴生产省、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引种、保存和鉴定工作,并收集有关石榴各产地自然、生产、科研等方面资料,现综述于后。
  1 我国石榴生产现状
  我国石榴生产长期以来发展缓慢,自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石榴生产才有了较快发展。到80年代中期,全国石榴栽培总面积约4200hm2,总产量约4000t。到1998年,全国石榴栽培总面积发展到34000hm2,总产量达49000t,面积和产量分别增加8倍和12倍。一些主产县、区已把石榴作为当地农村的一项骨干产业,如河南开封县、封丘县,山东枣庄市峄城区,云南会泽县,四川会理县等分别建立了万亩(约667hm2)以上生产基地;石榴的发展还渗透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如河南巩义市的“沿黄农业综合开发”,焦作市的“太行山旱地农业开发”等,都把石榴作为主要经济树种栽培。河南新乡市、驻马店市、山东枣庄市、陕西西安市、湖北的黄石市、荆门市,广东的南澳县(海岛)等城市均把石榴定为“市花(树)”,作为市区重要绿化观赏树种予以发展。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是:良种化程度不高,管理粗放,病虫危害重,产量低,果实商品性差。缺乏品质优、产量高、抗寒性强的优良品种,温带地区经常出现周期性冻害。石榴是我国人民极其喜受、象征合家团圆、子孙后代繁荣昌盛的吉祥果品,中秋佳节送石榴更是果中极品。目前我国石榴产量不足水果总产量的0.1%,市场供应量极其有限,还不足以人均计算,为市场紧缺的珍稀果品,上市季节石榴售价高达10元/kg左右,高出苹果、柑橘几倍。许多地方市场上根本见不到石榴石榴除鲜食外,还可以加工为石榴酒、汁、露,同时石榴还可以出口创汇,因此目前我国石榴生产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2 石榴在我国的分布及生产特点
  石榴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在气候方面横跨了热带、亚热带、温带3个气候带,年平均气温10.2~18.6℃之间,≥10℃年积温为4133~6532℃,年日照时数为1770~2665h,年降水量为55~1600mm,无霜期151~365d。在土壤方面,适应了热带、亚热带、温带20余个土种,pH值4.0~8.5。石榴为人工分布的果树,其分布最低海拔高度为50m(安徽怀远),最高海拔高度为1800m(四川会理)。石榴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北界为河北省的迁安、顺平、元氏,山西省的临汾、临猗,其北界极端最低气温为-18.0~-23.5℃;南界为海南省最南端的乐东、三亚;西界为甘肃省临洮、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到西藏自治区贡觉、芒康一线;东界至黄海和南海边。水平分布的地理坐标约为东经98°~122°,北纬为19°50′~37°40′。根据石榴产区地理、气候及生态条件,可以将我国石榴的主要分布区划分为8个栽培区。
  2.1  豫鲁皖苏栽培
  该区为黄淮平原,包括山东省枣庄、东平、泰安;安徽省怀远、濉溪、寿县;河南省开封、封丘;江苏省徐州等主产区。总面积约8200hm2,年产量14500t。该区为国内石榴主要分布区。怀远为皖北石榴的主产区,分布在淮河两岸海拔50~100m的荆山、涂山山坡地和山下肥沃的农田里,多成片种植,品种有“大笨子”、“玉石籽”、“玛瑙籽”等。山东石榴主要分布在枣庄市的峄城、薛城区,而又集中分布在海拔100~150m的峄城区堂阴、王庄西乡,石榴种在阳坡的坡脚地带,土层深厚,东西沿山绵延20km、宽约1km,主要优良品种有“大青皮甜”、“大马牙甜”、“青皮岗榴”等。河南开封、封丘两县石榴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海拔约76m的平原沙碱地上,土层深厚,但土质条件较差,有成片果园,也有农果间作。主要优良品种有“大红甜”、“大白甜”、“大钢麻籽”等。江苏徐州产区主要优良品种有“水晶”、“红种”、“特大果石榴”等。该栽培区交通条件普遍较好,主产区管理精细、产量高、品质好,但周期性的冻害和病虫危害是该区生产上的主要障碍因子。 
  2.2 陕晋栽培
  该区包括陕西的临潼、渭南、乾县;河南的荥阳、巩义和山西的临猗、临汾、运城等主产区。总面积约7400hm2,年产量8500t。该区是我国石榴栽培最早的地区和传播中心,形成了驰名中外的临潼石榴和河阴石榴石榴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海拔600m左右的黄土丘陵上,除果用外还具有水土保持的功用。临潼是陕西石榴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临潼市周围的骊山丘陵缓坡地带和山前良田,土壤肥沃,主要优良品种有“净皮甜”、“天红蛋”等(乾县以“御石榴”为主),临潼石榴得益于世界著名的旅游区“秦始皇兵马俑”的对外开放,每年游客如云,石榴价高畅销,且名声远播,具有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河南荥阳(历史上的河阴县)的“河阴石榴”,曾是历史名产,现主要分布在该县的北邙、高村两乡及郑州市郊区的广武、古荥。主要优良品种有“大红袍”、“河阴软籽”等,河阴石榴由于东临郑州,西靠洛阳两大消费城市,又有陇海铁路从境内通过,市场销售旺盛。山西临猗石榴主产该县临晋乡,主要品种为“江石榴”,并作为临汾市区主要绿化观赏树种在主要街区发展。干旱和10年左右1次的周期性大冻害是影响该栽培区的主要障碍因子。
  2.3 金沙江中游栽培
  该区包括四川省攀枝花市、会理县及云南省巧家、元谋、禄丰、会泽4县等主产区。总面积约9000hm2,年产量11000t。石榴分布海拔为1300~1800m。在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影响下,石榴年生长期比北方长1个月左右,由于光热资源丰富,石榴生长良好,品质较佳,7月中旬果实陆续成熟,由于北方石榴尚未成熟,市场价高畅销。会泽主要优良品种有“绿皮”、“火炮”等,巧家主要优良品种有“红壳”、“青壳”等;会理主要优良品种有“青皮软籽”等。该区石榴近年发展较快,会泽县在盐水河源头(金沙江支流)建立了万亩石榴园,并逐步在金沙江干旱阳坡用石榴更替柑橘。四川省曾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拨专款在攀枝花市、会理县等地建立了数千公顷高产石榴园。该区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干旱缺水和交通不便。
  2.4 滇南栽培
  该区为横断山南部,包括云南省的蒙自、建水、开远、个旧4县(市)等主产区。总面积约2000hm2,年产量3000t。石榴分布在海拔1050~1400m的平坝或低山丘陵地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蒙自、个旧主要优良品种有“水晶汁”、“甜绿籽”等;开远主要优良品种有“汤碗石榴”等。云南省对发展特色经济非常重视,1986年拔专款在蒙自、建水等市(县)建立石榴商品基地,并注重实效,建一片、成一片、优一片,产量高,效益好。该区石榴比北方早成熟60d以上(6月下旬至7月上旬早熟品种即上市),且产量高,单株产量可达50~75kg,出口外销方便,很有发展前途。
  2.5 三江栽培
  该区属积石山—祁连山高原山地。石榴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贡觉、芒康境内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察偶河河谷两岸的野生树林内,为荒坡、田边的野生群落。分布有100~200年生的大树,树高5~6m,最高达11m以上,干周达1.0~2.5m,最大者4.35m。树态有灌木、乔木。有石榴纯林和杂木混生林,多为散生。其中酸石榴占99.4%,甜石榴占0.6%,和极少开花不结实的观赏石榴
  2.6 三峡栽培
  该区包括四川省的巫山、奉节、南川、武隆、丰都等产区。石榴多分布在海拔200~700m的“四旁”。总面积约300hm2,年产量约800t。品种有红皮、青皮、黄皮3个类型。由于长江三峡是旅游区,近年石榴作为特色经济发展较快。该区的主要问题是5月花期阴雨影响石榴授粉受精,后期多雨又易造成烂果,直接影响产量。
  2.7 太湖栽培
  石榴呈小面积散生分布在太湖的东山、西山等半岛和湖中岛屿的山坡、路旁及周边地区。总面积约1800hm2,年产量约2800t。该区由于距上海、无锡等消费城市较近,石榴价高畅销,近年发展迅速,并从河南、山东等地引进优良品种栽值,但5月的梅雨季节及石榴成熟时的多雨是影响当地石榴丰产优质的主要障碍因子。
  2.8 新疆叶城、喀什栽培
  该区属塔里木盆地边缘,包括叶城、喀什、皮山等产区,石榴分布北界以外的地方,也是我国最西部的石榴产区。主要分布在叶城等周边地区,海拔1300m。总面积约300hm2,年产量1000t。主要优良品种为“叶城大籽”。该区由于冬季气温低于石榴冻害的临界低温(区内极端最低温度-22.7~-24.1℃),为葡匐埋土栽培区。该区石榴品质较优,但干旱、低温、交通不便、远离大的消费城市,限制了石榴的大面积发展。
  除上述8个主产区外,其他主要栽培地区有:河北的元氏、迁安、石家庄;甘肃的徽县、临洮;湖北的黄石、荆门;湖南的湘潭;江苏的如皋、南京;浙江的义乌、萧山、富阳;广东的南澳;广西的梧州以及宝岛台湾等地。
  3 发展建议
  3.1     石榴适生范围扩展要点
  石榴由于长期处于半栽培半野生状态,形成了很强的生态适应性,不择土壤,耐旱、耐瘠、耐贮运,即使不加任何管理也具有一定的产量,这种特性为石榴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发展区域。石榴树能忍受的极限低温为-16℃,当温度降至-17℃以下时,地上部分干枝出现严重冻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我国石榴生产应在现有分布区域内适度发展。历史上出现-16℃以下低温的地区要注意冬季防寒。在适宜栽培区以外的地区发展要慎重,主要考虑冬季低温影响,不要盲目引种石榴生产发展要点:一是要选择在向阳的山南坡梯地,西北面有山林阻挡寒流,利用山麓的逆温层带种植石榴,防止冻害发生。二是要利用浅山、丘陵、平原荒地、滩地发展石榴生产增加收益,既为老、少、边、穷地区开辟一条致富之路,又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稳,达到土地永续利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三是要发展集约型高效果园,在交通便利、土质肥沃的平原农区及城市郊区发展石榴生产,采用先进的集约栽培技术,定植3年结果,5年进入丰产期,年产值可达6万元/hm2以上。
  3.2 尽快实现石榴生产良种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新发展石榴园及大型商品基地,必须保证良种建园。对现有石榴生产中的低产劣种树,要通过高接换种,行间定植良种幼树等方法尽快实现更新。国内各石榴主产区对石榴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果,调查、鉴定、利用了一批优良种质资源,并系统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如河南的豫石榴1号、2号、3号,山东的87-青7、峄红1号,陕西的临选1号、2号、4号等。有些产区缺乏较为优良的品种,可以考虑引种,同纬度、同生态区、北树南引易成功,引种的北限为北纬37°40′,盆栽和保护地栽培另当别论。果园建设特别是大型果园要注意品种搭配,主栽品种1个,搭配品种1~2个
  3.3 科学栽培,提高单产
  目前我国一些石榴产区未结果树占60%以上,其中有新栽幼树和部分因管理不善结果不良的。因此要大力普及推广石榴丰产栽培技术,加强肥水管理,搞好整形修剪,推广人工授粉及疏花保果技术。注重病虫害防治,促使幼树早投产,成年树稳产丰产。把目前平均单产只有1440kg/hm2左右,用5年时间提高到平均单产7200kg/hm2以上是完全可能的。5年之后以全国现有面积计算,每年约有25万t石榴果品应市,可以有效满足国内消费者对石榴的需求。
  3.4 创名牌,提高商品价值
  国内许多产区的石榴历史上就有盛名,如陕西乾县的“御石榴”因唐太宗和长孙皇后喜食而得名;山东枣庄的软籽石榴和冰糖籽石榴曾被选作晋京贡品;河南开封范村石榴20世纪70年代曾出口日本;云南会泽盐水河石榴从1972~1978年也曾连年远销港澳。目前世界水果市场上的石榴主要来自伊朗、以色列等中东国家,伊朗年产石榴60万t,是该国主要水果和出口创汇产品。近年我国石榴生产发展迅速,要注意引导各产区创立自己的精品名牌;改进包装贮运技术,提高商品质量,以优质名牌石榴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3.5 发展石榴加工,增值增效
  石榴籽粒出汁率一般为87%~91%,含糖量10.11%~12.49%,含酸量一般品种为0.16%~0.40%,而酸石榴品种则为2.14%~5.30%,维生素C含量11mg/100g以上,此外还含有磷、钙、铁等矿质元素。因此,石榴除鲜食外,可加工为高级清凉饮料及石榴酒等。石榴果皮、隔膜及根皮树皮中含鞣质平均为22%以上,可提取栲胶。另据以色列最新研究发现,石榴及其产品中含有延缓衰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及减缓癌变进程的高水平抗氧化剂,石榴酒、石榴汁对人体均大有裨益。目前陕西、安徽、北京等省市与生产基地配套已生产石榴酒、汁、饮料等,上市产品供不应求。而有些产区,还没有石榴深加工企业,应在发展石榴生产、建基地的同时,考虑石榴的深加工,以增值增效。
  3.6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
  投入足量资金,加强与石榴生产紧密相关的育种、良种繁育、病虫害防治、高效栽培新技术、贮藏加工等全面系统研究和技术储备,合理、高效利用我国丰富的气候、土壤资源,尤其是光热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石榴产量潜力。同时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系统功能,保证先进的技术成果快速在石榴生产实践中应用。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9/12 19:45:45

石榴优质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
本书系统的介绍了我国石榴的优良品种和品种资源、以及石榴的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苗木繁殖、良种选育、高产、优质抗灾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贮藏保鲜、果品加工等技术。 科研人员、农业院校及职业学校师生等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0.5元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