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唐忠     提问时间: 2005/7/21 10:29:55
邮箱:
问题:
 
21世纪的中国林业如何发展?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1 10:31:22

21世纪的中国林业



张建国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管理系,福建 南平 353001)


摘要:近十几年来,我国林业工作取得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林地生产力低,林分和树种结构均存在不少问题,可采资源继续减少,林地占用严重等。解决这些问题的核心是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强化森林经营。于此,把林业建设建立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便成为改变我国林业发展态势的根本出路。
  现已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已摆在了面前。面对新形势和光荣而艰巨的发展任务,我国林业应如何对并促进这一形势的发展,便是摆在林业工作者面前的当然责任。
1、林业是什么
  林业是什么?这是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因为这些年来,社会上的提法太多,混淆了视听,不得不再重申一下。林业是为经营森林而组织起来的,具有保护性(生态环境)资源经营和木材、林产品生产的双重职能,并以三大效益(生态、经济、社会)的功能形态集其于森林资源一身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的经营要以生态平衡为出发点和基本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为森林生态系统自身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保持动态平衡;二为森林生态系统与周围环境(人类社会的立足条件)间的生态平衡。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
  林业的概念和林业管理部门的职能,这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后者是国家在精减、效能的原则下给定的林业管理职能。除林业外,同时把业务相近的一些业务划归林业机构管理,如花卉、荒漠化治理、湿地管理等等。陆地上的各类生态系统是互相关联的,如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因此,我国在经营森林的时候又必然和必须考虑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以管理好森林资源进而保护好和促进其它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
2、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
  如何正确地确立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呢?就是把森林经营的指导思想建立在生态平衡的基础上,从过云传统的"木材利用"观念转变至"生成利用"上来。所谓"生态利用"就是按生态系统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来经营它和利用它,使其各类不同林分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使人类社会得到三大效益的满足。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策之一,而只有按生态系统的要求进行森林经营,才能达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所说的可持续发展当然是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即要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又要控制人口。林业是一个经济、社会复合体,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森林资源的保护、建设和利用的不同层次搞好综合经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中心是人,因为一切活动都是靠人来进行的。执行这一国策,将促进我国进入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
3、林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但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森林经营,加之几次大的破坏,使本来就不多的资源毁坏严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20年来,采取了不少营、造林措施,使森林覆盖率从第四次全国森林普查的13.92%增加到第五次的16.55%。初步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持续保持双增的势头。目前我国森林面积已达15894.1万hm2, 活立木总蓄积是124.9 m3。但从清查的结果中也可以看出,我国林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林地生产力不高,就福建的优势树种杉木用材林来说,年均生长量不过7.5 m3/hm2左右;林分结构和树种结构极不合理,例如福建的杉木人工林的中幼林就占了全部杉木蓄积的71%强,而从树种看仅杉木林就占了全部人工林的40%强;天然林采伐殆尽,年均超限额采消耗资源8679.4万m3,等等。这不仅说明我们的森林管理不善,经营不当和粗放所致,迄今在林区我们还拿不出生长快、质量好的树种,也还未形成在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不同树种或林分的经营模式。与此 时,在林区长期处于"两危(资源危机、经济然困)"的状态,而在平原农区,从80年代初在黄、淮、海地区出现的以四旁绿化、农田林网化和农林业,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山东的荷泽地区是一个纯平原农业区,可是目前已发展起了有林地面积285万hm2、农田林网1082万hm2、桐粮间作316万hm2,林木总蓄积量已达1282万m3,每年可采伐利用120万m3,并相应地发展起了木材加工业,逐步形成了农区经济的支柱产业(荷泽地区林业局.林业产业化座谈会汇报资料.2000-07-20)。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给我们在林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上走出了一条崭新之路。
4、农区的林业发展快、效益好
  为什么农区的林业比林区的林业发展快,且效益好?这不是很值得我们深思吗?
  综观农区林业的发展得益于两条:一是得益于高产的新品种,以及和农业一起经营的以耕代抚,实际上是采用了农业上的集约经营措施,所以才有速生和高产;二是农区的林业旧有的制度约束少,税费也低。这足可以说,这些做法完全符合党中央在第十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的核心是发展,而要发展必须建立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基础上的论断的正确性。
  我国林业的技术水平不高,长期以来被人们误以为"林业就是挖坑栽树",不存在什么技术,我国的林业科研力量薄弱且分散,方向也不明确。实际上林区林业本来就是国际上也未解决的难题。所以德国才出现"近自然林业"的理论。德国是人工林经营之父,也是林业发达之国,鉴于几百年人工林经营失败的教训,才提出按天然林自然发展的方向来进行经营,这是对复杂的天然林生态系统研究不深招致的恋弯路。我国森林多在山区,而山区森林既受制于水平气候带的影响,也受制于垂直分布带的影响,既便在同一林地,又由于阴坡、阳坡、山上中下部的不同土壤的复杂性更增加了森林经营的难度,要想把林区林业放在高新技术上发展,妈需要很大投资也需要时间。为此世界不少国有都把增加木材产量的任务放在了平地上,如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南部等,而我国的农区林业在技术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效。
  杨树和泡桐,是我国林学家们积几十年研究心血的结晶,而且经过多代杂交,培育出不少抗病、速生、高产的品种,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地位。这样的高技术品种,又种在好的土地上,采取了和农业粮食作物一样的耕作技术,这就是取得速生高产的秘诀。只可异我们这方面的品种太少了。而且对这种耕作和经营技术的特点也未给以重视。
  农民所以有种树的积极性,在于林业与其经济利益直接相关,没有太多的克扣。在技术上有林科所、林业局、林业站、林场、苗圃的技术推广和指导,形成了一个技术的推广体系,且轮伐期短,一般5-6年。折合成单位面积计算,年生长量都在30m3/hm2以上。而混农间的多为4(株距)×15(行距),头3年不影响小麦的产量,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所促进,当地的木材市场价在400元/m3,是农民可以直接掌握的,到时一棵树就可卖到80-100元,而政府仅收一定的育林费。
  由于我国木材紧缺,适时地发展起了木材加工业。其模式多为一个龙头企业带领若干农民加工户、个体或几户一伙进行削片加工,有的进行毛板铺装,有的生产胶料,最后由龙头企业进行精细加工后包装外销,形成了一个户户开花的局面,生产红红火火。有人担心这样会把现在资源破坏掉,有想制止的念头,我看关键在组织与引导。这实际也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且不可等闲视之,或横加干涉。至于如何进一步优化组合,加工与种植协调,正是我们林业工作者应调研解决的。
5、商品林的经营
  我国目前正在推行森林分类经营,基本上分为两大类,即公益林和商品林。商品是为出卖而生产的产品,预含着赚钱之意,假如植林不能赚钱,又有谁会为此而投资呢?但是,分析一下,我们目前的经营状况,作为商品林的杉木林,年生长量仅7.5m3/hm2,而且25年轮伐期又是中小径材,市场占有率很低。为使其赚钱,就必须集约经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据分析,如年生长量达12.0m3/hm2以上即可有钱可赚,这就是要采用高新技术(品种选育、集约经营)高投入,才能有高产出。为此,必须有较高的科技投入,以储备推广项目;其次要想科学经营必须要有一定的规模;再次,这类基地必须建立在气候温暖,树木生长快且土壤肥沃的地方。要达到规模经营,必须实施林地进入市场流转,允许大的产业集团进行林区租地经营,这在南方集体林区更为重要。目前,国外进入的金光集团,还有几个大的造纸厂正在进行这一工作,但由于林业部门的思想不够解放,阻力甚大。
  我国木材不足的局面会随经济的快带发展而更加严重,依靠进口近期可以解决一下,但不是长久之计,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发展商品林基地。从山东出现的情况来看,若拿出一部分农业用地发展商品林是可行的。当然要认真进行规划,在确保粮食不受影响的条件下进行安排。同时,又可以在农区,条件适当的地区下大力推广四旁植树、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经营,这也是农林相得益彰的事。目前国际上出现的"木本农业"经营模式也为我们打开了农林牧如何有效结合的新路。
  目前农民分散经营的商品林(包括用材林和经济林),从用材林经营来说是没有钱赚的,是一种完全的粗放经营,分布面很广, 还会存在相当时间。我们得到的就象家庭养猪一样是积零钱为整钱,但要随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步提高其科学经营水平。
6、公益林的经营
  公益林的经营要复杂得多,因为它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林分,发各类防护林、城市森林、自然保护区以及列入天然林保护范围内的森林等等。同时,还应包括应造林的各类绿化工程。由于其类型多样,功能不同,经营要求也各异。
  从经营要求来看,目前的各类公益林,除天然林保护的部分外,其林分质量都不高。鉴于目前我国营林技术水平不高,不便于铺开各类经营活动,应以保护为主,同时开展重点区域的实验性经营;正在进行植被恢复的地区,只要条件许可,应以封山育林为主,辅以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这是一条节约而有效的林业发展道路。公益林经营的目标是增强森林的功 能,以发挥其更大的效益。
  要经营(保护也是经营的一个内容)就要有投入。天然林保护已列入国家的财政预算,今后随着生态补偿基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第八条的(六)]的建立,将会使公益林经营逐步纳入正轨。一般来说,公益林的经营收支应是国家和地方公共财政的组成部分。目前,广东省已立法建立了生态补偿基金制度。但对南方集体林区划为公益林的部分,如何经营和补偿,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课题。
7、城市森林的管理
  关于城市森林,城市森林是随城市化的发展而兴起的。城市化而产生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森林产生的历史背景。森林不仅以其无可替代的景观劝能为城市增色,还以其内在的生态功能为城市发展和城市良性循环发挥巨大的作用。因为这是人类社会福利的重要方面,今后将有大部分人是生活在城市里的。
  城市森林包括城市范围内的树林及其它植物生长的区域,以及该地域内的野生动物和必要的设施等。如比利时的城市森林就包括:城市绿色空间、公园和城市周围的森林。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注意并实施了城市森林的发展,较早发展的如广东省的中山市等,长春、上海等大城市在加紧建设周边防护带和市区内小块绿色空间;北京在发展数行和十数行的行道树的同时,在城乡结合部建立了环城的团状林群;大连市在初期发展草坪基础上也对树木的重要以了重视等。
  我国的城市森林,起步较晚,管理上还处于由林业局和建设局的园林处分别管理状态,还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森林将会被提到得要的议事日程,而林业部门应早做舆论和技术实施上的准备。
  总之,我国林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的重要阶段。林业部门一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探索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资源与环境的重要支柱。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1 10:34:35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决定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方向。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7/21 10:42:31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大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力度,制止乱砍滥伐林木、毁林开垦等行为,提高全民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积极落实森林资源管护经营责任制,明确“责、权、利”关系,理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深化林业的分类经营改革;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林业政策,切实减轻林业税费负担;提高科技含量,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淘汰落后生产方式,加快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和林业产业;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

生态保护和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监测及安全评价。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安全评估技术和标准体系,形成国家级、区域级、保护区等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采用遥感和地面监测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森林、草地、湿地、农田、自然保护区、沙漠、水土保持、农业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大型生态建设工程、重点资源开发区及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有效监测与管理,对严重突发污染事故和海上赤潮、石油污染、沙尘暴等灾害进行应急跟踪监测;建立生态环境安全评价及预警预报系统。

  --建设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重点保护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东北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速生丰产林基地,逐步满足人们对生态环境和林副产品的需求。加快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六大林业生态工程。

  --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珍稀野生动物、荒漠生态系统、内陆湿地和水域生态系统等类型自然保护区建设,强化现有草原与草甸生态系统、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野生植物、地质遗迹、古生物遗迹等类型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在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源头区域及青藏高原的重要天然湿地,西南、东北以及西北荒漠地区等生物多样性丰富、原生生态系统保存较好且生态敏感区域以及珍稀濒危物种的栖息地,有计划地建立一批质量高、有实效的自然保护区。合理空间布局,加强生物走廊带建设。

  --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现有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在江河源区,长江、黄河和松花江等流域重要湿地(湖泊),塔里木河、黑河等内陆河流域,南方红壤丘陵区、黄土高原、北方土石山区,农牧交错区、干旱草原地区,近海重要渔业水域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调整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的产业结构,发展生态“友好型”的产业,最大限度地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坚持“封育为主,宜治则治,宜荒则荒”的原则,尽快恢复与重建生态功能。

  --防治土地沙化。制定适合土地沙化地区经济发展的经营机制和政策,研究、推广防治土地沙化的适应耕作制度;形成防、治、用有机结合的土地沙化防治体系;干旱沙漠边缘及绿洲类型区以保护现有植被为主,在绿洲外围建立综合防护体系;半干旱沙地类型区主要是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高原高寒沙化土地类型区主要是在做好现有植被保护的前提下,对人类经济活动集中地区的沙化土地进行治理;黄淮海平原半湿润、湿润沙地类型区应全面治理沙化土地并适度开发利用,南方湿润沙地类型区应对沙化土地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对不具备治理条件和不宜开发利用的连片沙化土地,采取措施,严禁开发。

  --加强水土保持。完善水土保持政策,落实国家对退耕还林、还草的各项政策,加强基本农田和草原水利建设;坚持水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水土流失治理与群众脱贫致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以大流域为骨干、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防止大规模开发建设过程中造成新的人为水土流失;建立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治体系;研究、开发和推广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优良品种、管理方法和手段。

  --发展生态农业。加大对农业野生生物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抢救性收集重点地区农业野生生物资源,建立农业野生生物原生地保护示范区或保护点;大力开展保护性耕作,继续开展旱作农业示范县和生态农业示范县建设;制订有效的政策及管理机制,研究、推广生态农业关键技术和模式,鼓励农民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开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态系统;健全无公害农产品法律法规、标准、检测体系,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检测、评价及预警系统;强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安全管理,创建各类特色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及品牌。

  --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严格实施。风景名胜区规划中要划定核心保护区(包括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区和史迹保护区)保护范围,制定专项保护规划,确定保护重点和保护措施。核心保护区禁止与资源保护无关的工程建设。风景名胜区规划要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一致。

  --重视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建立并严格实施城市“绿线”管制制度。按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确保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和较大面积的城市周边生态保护区域。加大城市绿化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大力推动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及市容环境管理,减少扬尘和噪音。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5/7/21 13:44:28

唐先生:你好!

  这可是个大题目哟!

  我个人认为,无非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此事,一是林业政策(包括机制、体制),二是科技,三是投入,这话是“邓大人”在世时针对农业,早就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林业。

  从整个南方集体林区来看,福建有许多过人之处.可以称之为集体林区林业政策的发源地。 80年代初的林业“三定”,整个福建就没有执行,事后的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期间的多次调整,都不能和这一次的“林改”比,江西紧随其后,但大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在林业生产上,应用科学技术或说推广,是有巨大的潜力的。但我个人认为,选育良种是首要的,中国有几个人在做此项工作呢?因为要确定一个林木良种至少是十年甚至几十年的事!现在的大多数人,都是急功近利的。中国有几个象样的林木种子园呢?现有的种子园,还没超过F代的。以现在造林用得较多的树种--湿地松为类,美国的遗传增益是多少,而中国的有多大?同样的土地,生产的木材数量就相差很多。这个,不管是对商品林还是对生态公益林,都是适用的。

  在投入上,这几年是没得说的了,“六大工程”中央投了多少资金!因此,我个人认为,林业的春天已经来了!

  从六大工程的实施到五个转变、《决定》、相持阶段理论到现在提出的“以生态建设为主线、重点工程为载体、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林业发展新态势,在全国形成‘东扩、西治、南用、北休’的林业发展基本格局”,国家林业局的这一系列举措,都是指导林业发展的纲领。

  但,我个人还认为,一是从严执法是保障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俗话说:善管田地恶管山。二是发展精加工、深加工。

  但愿,林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5:55:06

唐忠网友您好!您提出的问题是与林业发展战略有关的大问题,尽管说在此方面也是见仁见智,但有一个根本和主线是共通的,那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林业。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5:57:35

您还可以通过点击以下链接http://www.lwsky.com/html/2004-4-27/176323.asp注册后查看“面向生态文明的21世纪中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战略思考 ”一文。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6:03:18

一句话:构建和谐林业,促进生态文明,实现持续发展。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2 23:15:48

我的两篇小文: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4-29)

“发展可持续农业的几个问题”(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1999,1(4)313-317)

从不同侧面分别回答了新世纪中国经济林的发展方向以及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唐先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查阅。谢谢您了。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7/23 9:19:39

唐先生您好!兹呈上我的头一篇小文,愿与您共勉。

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
张连翔 孔繁轼 梅秀艳
(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辽宁建平  122400)

摘 要:受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的自然农作法的启发,提出全生态经营这一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并以大扁杏经济林为例,构想出全生态经营的宏观模式,同时论述了自然型的最佳树型、全生态经营的哲学基础和生态学依据及其独特的优越性等。作为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付诸实施后,必将给传统的大农业带来革命性影响。
关键词:全生态经营;可持续发展;无为而治;大扁杏经济林
中图分类号:F316.23    文献标识码:A

    新的世纪正向我们走来。有人预言:21世纪,生态危机将有可能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1]。人类无法回避诸如人口爆炸、粮食短缺、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性问题的严酷现实。巨大的人口压力迫使人们毁林开荒;为了增加生物产量,防除病虫鼠害和杂草,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除草剂。造成了空气、土壤和水体的严重污染,直接危害人们的健康。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满足人类包括对优良生态环境和无公害绿色食品的需要在内的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已成必然,于是,生态农业[2]、生态林业[3]应运而生。然而,现阶段的生态农(林)业建设,采取的仅仅是部分生态措施[4~6],尚未摆脱企业式农(林)业模式的束缚,故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弊端。受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的“自然农作法”[7]的启发,笔者提出“全生态经营”新模式之构想,旨在为农(林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资借鉴的关键技术和理论依据。
    所谓全生态经营,系指按照人对自然规律的充分认识,通过各种植物间的巧妙、有机组合,尽可能地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减少人为干预,顺任自然、无为而治,以实现轻简栽培、收获无公害绿色产品和低耗、高效这一可持续经营目标,并使之贯穿于整个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理由相信,随着全球可持续发展浪潮的推进,全生态经营模式有希望成为最受欢迎的理论成果,付诸实施后,必将给传统的大农业带来革命性影响。
1  全生态经营模式之构想
    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先生花了近40a时间,研究提出的自然农作法及其在水稻、小麦和柑桔经营管理上的成功实践,为我们的构想全生态经营这一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提供了样板。在此,拟以大扁杏经济林的全生态经营为例加以论述。
根据大扁杏经济林的自身特点,首先需要从日本引进森岛洋槐(寒冷地区为富左洋槐),按50~60株/hm2或100株/hm2的密度植入杏园。森岛洋槐或富左洋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树种,法国人称其为真正的母亲树,韩国人称其为救国之树。其突出特点是:生长快,木质坚硬,树皮可提取单宁,花可作蜜源,叶可饲用,根上长有根瘤菌。植入杏园后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防风。2)防霜冻。特别是在辽西地区,有时花期遇上晚霜(冻)可能导致绝收。3)防虫。森岛洋槐上有一种蚜虫,故会引来益虫瓢虫,当瓢虫将蚜虫食尽后,就会下树取食果树上的介壳虫;以花粉为食的一些益虫,对控制园内的害虫种群动态也大有神益。另外,植物多样性的提高,必然使微生物多样性得到提高,微观领域的生态平衡还可有效缓解植物病虫害的发生程度。4)改良深层土壤。根瘤菌的存在,又使它成了一棵肥料树,相当于对果树进行深层施肥,效果良好。当该树长至7~8a生时,为了防止过于高大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将部分树木根部的树皮剥掉,使其枯萎,根部的腐烂对深层土壤改良效果更佳。
    其次,为解决果园中层土壤的改良问题,一种最为简便的方法就是种植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具有抗寒、抗旱、耐瘠薄、培肥土壤、保持水土等特性。实践证明,种下1~2个月的紫花苜蓿,就能深深地扎根至1~2m,非常有利于土壤改良,这种方法要比人为挖沟埋草木省力得多。
    再次,表层可通过种植三叶草等获得改良,有望在地表形成30~40cm的黑土。播种一次三叶草,一般说来7~8a不长杂草,当三叶草显出弱势,杂草再度出现时,要把新的三叶草种子和蔬菜种子如萝卜、芜菁、胡萝卜、大芥、芥菜、各种豆类等,混在一起重新播种一次。这样一来,使杂草问题通过草自身解决了,自然的土壤在自然中实现了肥沃。宏观上看去,整个果园上面是洋槐,中间是大扁杏,底层是紫花苜蓿和三叶草,“肥料树”(洋槐)上爬满了葡萄、猕猴桃等蔓生果木,绿肥和杂草之中,野生化的蔬菜生长旺盛,人工放养的家鸡在里面穿梭游荡,形成了具有立体复层结构(地下亦然)和全生态特色的园林景象。植物间巧妙有机的组合与合作,和谐的微生态环境和生态场的有效作用,全年不耕地、不施化肥、不剪枝、不消毒,一切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运作着、发展着。   
需要指出的是:不修剪、不施肥、不使用农药是有条件的,即必须将大扁杏的树型培育成自然型,否则是做不到的。所谓自然型,是指有一根主干的形状。简言之,自然型就是主干型。自然型是大扁杏经济林全生态经营的最佳树型,从一开始就让树苗按照自己与生俱来的特性和未加任何修饰的状态健全地生长,才能成为自然型,这样既不会导致隔年结果,也无需修剪,发生病虫害的情况也较少。福冈先生指出[7]:哪怕只是对树苗的枝尖做稍微的修剪,它就不再是自然型了,如果把这种树交还给自然,它就永远不会形成自然型而是放任型的了。由此可见,所谓放任型系指人在最初做了某些不妥的事后,又将其放任给自然而形成的树型。果树因放任就会造成枝条混乱生长,害虫问题也就随之出现了。一定要注意自然型与放任型间的本质区别,这是一项原则和必要的附加条件。老实讲,现代的果业技术已经将放任和自然完全混同起来了,由此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就毫不足奇了。还有,如果消费者喜欢外观漂亮的水果,出于无奈认为必须使用农药时,切记只能使用石硫合剂和机油乳剂等传统农药或生物农药,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十分有效。倘若使用了有机磷等农药,再喷传统农药等,就不会有效果了。因为天敌被杀伤后,致使害虫种群数量激增,所以必须一遍又一遍地接连喷洒,会使人尝尽苦头的。对大扁杏而言,因消费者通常不计较外观,因此可以完全不使用农药,果树也不会干枯。但一定要注意把树培育成自然型,同时留心观察环境和气象的微细变化。
2   全生态经营的哲学基础及其生态学依据
    提及哲学基础,其实很简单,就是中国古代老子的名言:“无为而治”,此为贯穿于林果业全生态经营整个过程之中最基本的思想——绿色哲学。福冈正信的自然农作法同样是建筑在这样一个坚实的哲学基础之上的杰作。现在看来,如果他不是花费人生近40a的宝贵时间苦心研究,使得这一闪烁着无限光辉的哲学思想变成了有形之物的话,大概时至今日仍不会有人去相信他那套理论的。这是因为人类太不了解自然了,受所谓的现代农作法的影响和扭曲了的西方哲学观的诱惑太深重了,也忙忙碌碌的习惯了,不自然的反倒认为自然了。现在总算得到了认可,但人们总是习惯于给它穿上衣服、化上妆。亦就是说,在承认自然农作法的基本做法的同时,认为在此基础上再使用些机械更方便,再少量地施用些化肥会增加产量。殊不知这种总想“有所作为”的思想又使之回到了原来的立场。铁的事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人类的未来,只能实践老子的无为自然,这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其实,人们之所以认为需要耕田、施肥、撒药和修剪,认为它有价值,觉得那样做有成效,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人类最初做了不该做的事,事先创造了可使上述劳动产生价值和成效的条件,就好像自己将屋顶的瓦踩碎,然后担心房子漏雨、顶棚腐烂,于是赶紧进行修缮,最后自鸣得意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坦率地讲,在以往的农(林果)业技术中,恐怕很少是增产的技术,有的只是防止减产的技术。一般而言,谁都认为自然是好的,但是,人们并不知道什么是自然,不十分了解将自然变为不自然的最初原因,不晓得自然原本是不容人类置喙的,以及与自然相比,人类的智慧和认识是何等的浅薄,等等。作为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我们应该比别人更清楚自然力之伟大和神奇:那些保存完好的天然林资源就是大自然给人类设立的最能体现全生态经营生产力特点的宝贵对照。企业式经营不是东方农(林果)业发展的模式。林果业仅仅靠自然的力量就完全够用了,可以把一切绝对需要做的以外的事情全部省略掉。
    这种全生态经营是最轻简的方法,但又是最难掌握和要求十分严格的方法,有时因一点小小的失误便会导致大的失败。在此方面,人类面临的最大敌人正是自己本身,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技术人员在成为技术人员之前,首先应该是位哲学家。
    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不耕田的原则也是有根据的。因为即使人不是有意识地用机械去耕耘大地,自然也会去耕耘它。在植物的根、微生物以及地里的鼹鼠、蚯蚓等动物的作用下,大地会受到生物性和化学性的耕耘,而且比人为的耕耘效果更好,使土壤变得更黑、更肥沃。如果人类进行拙劣的耕作,采用掠夺式经营方式,土地就会变得贫瘠,成为需要补充肥料的土壤。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施用的化肥和农药的有效利用率仅为30%,大部分流入溪谷,经河川最后流人大海。研究表明,农民(含林果农)对海水造成的污染远远超过工厂排放的废液,不停止使用化肥和农药,海水污染或赤潮现象就不会得到根本解决。灌溉田地亦然,它会使土壤中的O2消耗得一干二净,直接影响到田地里微生物的栖生,使土壤失去活力。
    大自然是经常保持平衡的,虽说任何一种植物都可能生病,然而大自然中恐怕没有需要人类必须使用农药的病虫害。只有在进行了不自然的耕作、施肥和修剪,培育出病体作物时,才会发生为恢复自然平衡的病虫害,出现对消毒剂等的需要,这时使用农药是最拙劣的手段,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采取自然手段,使之回归自然,努力培育出健壮的作物,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自然中存在万物,虽无一物不足,也无一物多余。这就是我们对待杂草问题的立场。杂草之所以生存,说明它在自然界中发挥着某种作用,可采取以草治草、用绿肥控草等方法加以解决。真正的名医是“自然”。在建园之初,作为解决地力、杂草以及保水等各方面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是铺撒适量的整株麦秸或玉米秸。
    关于修剪的问题,纯属是把人的意志强加给大自然的做法,只要注意别把“放任”与“自然”混淆了,修剪是绝对不需要的。因为人的智慧无论什么时候也是远不如自然的调配的。    这样一来,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的力量和减轻人的劳动。收获的产品中,不仅含有N、P、K的成分,而且含有各种微量元素,既有矿物质,还有许多其他物质;它不仅有甜味,还混合着酸、苦、辣、涩等味道,这才是纯粹的自然味道,是大自然创造出来的本来味道,食药兼用,对人体大有益处。仅凭价格便宜、绿色无公害、味道鲜美这3点,就不愁在市场上走俏。
3   全生态经营的优越性
  通俗些讲,全生态经营主要探究的是“不这样是否可以”和“不那样是否可以”,尽可能减少人为干预。而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或被今人称之集约经营的技术,则是以“是否可以这样做”、“是否可以那样做”作为研究内容,认为将所有的技术汇集在一起的方法,才称得上是现代的和最高水平的方法,于是为此忙碌不休。相比之下,全生态经营的优越性就凸显出来:1)由于投入少、省工省钱,故可大幅度降低成本,一般可达70%~90%左右。2)由于不耕田,使土壤的团粒结构不会因耕耘和机械的翻耙而破坏,有利于土壤发育,同时还防止了无谓的土壤水分散失和水土流失,这一点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重要。3)通过生物措施,对土壤的深、中、表层不间断地施肥,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大大提高,渗透性增强,微生物活动保持正常状态,增肥效果显著。4)由于不施用化肥、不喷洒农药,故生产出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公害纯绿色产品,口味纯正,营养丰富,进而为自然食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还避免了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促进了自然生态平衡。5)由于充分发挥了自然力的作用,保护了生物多样性,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和谐起来,有利于人类更充分地了解自然、认识自然和利用自然,最终回归自然,提高人类的生态伦理道德水准和树立全新的自然观、价值观。6)因土壤肥沃、环境适宜、“关系”协调、树木健康,加之“害虫”和“病菌”作用后的超补偿效应[8,9],能确保实现高产稳产和丰产丰收,经济效益显著提高。7)园内野生化的蔬菜不仅可以食用,其药用和保健价值倍受青睐。
    鉴于全生态经营的上述优越性,有理由相信,它必将成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技
术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4   问题讨论
4.1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是一个大转变的时代,其突出标志是生态意识增强和环境意识觉醒,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不同政治制度国家唯一可供选择的发展模式。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基础,在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高度重视。我们注意到了“人工林天然化经营”[10]、“接近自然的林业”[11]和“新林业”[10]的思想以及我国“生态林业”[3]建设等合理主张,预示着人类在回归自然的道路上已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但是如何具体操作才不至于使“可持续发展”一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漂亮口号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政治承诺,本文提出的全生态经营模式可能成为一个通向未来的突破口,它将培育出一种生态上健全、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实用的结构—功能—效用一体化的农(林果)业新机制,给传统的大农业带来革命性影响,尽管这一新模式目前尚未变成现实,但这并不影响它在实践上的指导意义。一个广泛采用全生态经营的时机业已成熟,剩下的就待我们去实践和完善了。
4.2  世间万物,道理相通。全生态经营思想同样适用于园艺和农业等领域,但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3  全生态经营思想产生于几千年前,其源流在中国。然而今天我们却说它走在了时代的前面,当作先进技术从国外引进,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无论是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上看,还是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与分析中,皆可找到支持我们早日尽善尽美地把全生态经营模式推广开来的充足理由。有人预言,新的世纪科学技术将向宏观(综合)和微观(分析)两方面发展。笔者认为,作者宏观领域的重大技术,全生态经营与微观领域的生物工程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程度。
4.4  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林果)产品市场的对外开放已成为必然。但是,一些非关税贸易壁垒(如茶叶残留农药等)和产品的成本问题值得我们正视,它直接关系到农(林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有效解决此类矛盾的最好办法离不开全生态经营模式的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 杨继平.试论森林生态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林业经济,1999,(4):1-5
[2] 李乾德.走集约型生态农业之路[J].生态农业研究,1999,7(3):82-83
[3] 王梅峒.生态农业[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27-267
[4] 丁玉川,等.山楂园百脉根生草覆盖效应研究[J].河北林学院学报,1996,11(增刊):181-184
[5] 刘志坚.改革传统用药,生产无公害苹果[J].河北林果研究,1998,13(4):377-382
[6] 侯 琳,宋西德,罗伟祥.银杏-黄豆间作模式研究[J].河北林果研究,1999,14(1):45-50
[7] 福冈正信.一根稻草的革命[M].樊建明,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02
[8] 盛成发.生长的冗余——作物对于虫害超越补偿作用的一种解释[J].应用生态学报,1990,1(1):26-30
[9] 马传新.奇妙的生物补偿功能[N].光明日报,1999-04-20(5)
[10] 高宝家.关于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的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报,1999,21(4):112-115
[11] 张志达,等.德国生态林业的思想和主要措施[J].中国林业,1999,(3):41-42
注:该文原载 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4-29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