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中国林业网
本站搜索:
全部问题 综合问题 政策问题 技术问题 市场问题 讨论区 林业专家 热门 精华 未回复问题 我要提问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铁哥哥     提问时间: 2006/12/20 8:38:41
问题:
 
请问专家,目前国内是否有研究毛竹竹壁增厚\竹节间距增长\促进竹根发达的技术?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2/20 8:51:03

安徽省潜山县位于大别山南麓,毛竹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他们对多种营林措施对毛竹的生长影响进行过研究,发现造林时进行摘叶、生根剂处理,同时选择雨前造林,可以大大提高造林成活率,迅速郁闭成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2/20 9:00:25

毛竹经营管理的研究进展

    毛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 pubescens)是中国森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其分布广,栽培历史悠久,建国后培育面积迅速扩大,由1950年的133万hm2增加到1990年的262万hm2,已成为南方林业建设的巨大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的有力依据,是山区群众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我国仍有60%以上的竹林,没有进行管理,其它的经营集约度也不高,产量低,效益差,与日本相比,日本的单产水平要比我国高一倍多。20世纪,中国竹子的研究论文报告8000多篇,其中1980年以后发表的占了70%左右,已登记的竹子专利约为800多条,1949一1997年在我国各种公开刊物上发表的有关毛竹论文共1218篇,其中栽培及经营管理论文307篇,特别是90年代以来,毛竹研究继续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一批重大成果,有的还有重要突破,为了对毛竹研究有更多的了解,推动毛竹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现选择其中具代表性的,对毛竹经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毛竹林经营类型
  毛竹经我国群众长期栽培,已产生许多栽培型,中国植物志将毛竹作为龟甲竹的栽培型处理,其它各种栽培型(共11类)亦都变成了龟甲竹的栽培型。因经营水平的差异,把竹林分为3个类型(经营水平高、一般、粗放)。低产林按其产生原因,又分为5个类型(过伐衰败型;荒芜型;立地贫瘠型;竹木混交型;自然灾害型。根据竹林主产品的侧重面不同,分为5个类型(笋竹两用林;笋用竹林;材用竹林;纸浆专用林;毛竹水土保持林)。中国的毛竹区划以毛竹群体生态经济学为理论基础,把毛竹的水平分布区划为适生区(I 最适宜区;Ⅱ适宜区; Ⅲ 较适宜区; Ⅳ 零星分布区; Ⅴ引种区)。在适宜区内按生产力等级分为I、Ⅱ生产力等级区,而垂直分布区划为最适宜带; 适宜带; 较适宜带。在各区内,立地条件是影响毛竹生产力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毛竹林立地质量评价,周芳纯提出了毛竹"生长级"和"立地级"概念。将毛竹划分为5个生长级,5个立地级(包括12个地形、土壤类型)。马明东提出生产力重要值概念,并划分了7个立地类型来评价四川毛竹立地质量。但都没有把毛竹立地类型、立地等级和生产力等级很好统一起来。为了克服这一缺陷,陈存及把具有相同或相似毛竹生产力的若干立地类型归拼成一个立地等 级,使繁多的立地类型简化成直观明了的立地等级表。根据立地质量和毛竹生产潜力划分l、Ⅱ、Ⅲ、Ⅳ 四个立地等级,每一立地等级均注明毛竹林可达到的生产力(以平均胸径表示。而垂直分布区划分为最适宜带、适宜带和较适宜带。邱尔发、陈存及研究了毛竹16个种源的新竹生长、枝叶生物量、光合性状。
2 毛竹林经营的结构
  熊文愈、周芳纯对毛竹林分进行了大量研究,早在80年代初就总结了毛竹林的丰产结构是"纯、密、齐、均、壮、大"六字方针,从而为毛竹丰产林经营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1毛竹林地上结构
  2.1.1 经营的立竹度 胡超宗等研究了毛竹笋用林立竹密度表明立竹密度对立竹胸围、枝下高、叶面积指数、林地光照强度及温度和母竹出笋株数、单株笋重及竹笋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尤其是对竹笋产量差异极为显著。陈存及研究了毛竹林分密度的效应,提出在一般经营管理条件下,立竹密度以2700~3000株/hm2为宜。洪伟也研究了毛竹丰产林密度效应,并应用列联表研究了竹林产量与立竹量的关系,揭示了各种密度下的竹林产量,以期在当前技术经济和经营水平上找出产量最高和经济效益最大的结构,用来指导调整竹林结构的集约经营。郑郁善研究了材用毛竹林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并对毛竹林合理经营密度进行研究后,认为合理立竹密度的确定要以经营目的和立地条作为依据,并利用回归模式做运筹分析,建立毛竹材用丰产林密度效应模型,从而实现了材用毛竹丰产林定量化研究。何东进创新地把经济阀值与毛竹林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出了毛竹林经营密度控制的新思路。洪伟还研究了毛竹生物量与生产力的关系。兰斌研究了毛竹群落能量结构。何东进研究了毛竹种群光能利用率。这些都为进一步科学地研究经营毛竹的合理密度的量化选择奠定了基础。
  2.1.2 经营的年龄结构 吴炳生研究了林分年龄结构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幼、壮竹比例大,林分百径逐年增长,反之,林分直径则逐年下降。何林对毛竹笋用林不同林分、不同年度观测表明,竹龄结构对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汪奎宏等报导了笋用林挖笋株数分别与大小年竹株数呈极显著正负相关,与总立竹量没有相关性,与Ⅱ、Ⅲ度竹数量有一定的相关性;与Ⅰ、Ⅳ度竹数量无显著相关性。洪伟等应用列联表研究了新竹产量与大年竹株数的关系。郑郁善认为毛竹林分系统的丰产状态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对特定竹林使用统一的"合理年龄比例"求得丰产、稳产,并利用线性规划方法优化毛竹林年龄结构,提出合理年龄结构模型。
  2.1.3 毛竹林的树种组成 毛竹林内留有少量乔木,可提高竹林抗冰冻雪压的能力,在不同条件下,应适当保留一些其它树种。郑郁善等研究了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文效应,并进一步研究了其复层林生物量和结构,最后通过对杉木不同密度的毛竹杉木混交林的生产力、林分生物量、土壤肥力、水文学特性、经济效益等调查分析,应用大系统多目标层次分析法对各种模式进行定量评价,找出经济与生态效益最协调的混交模式。陈开伍也对杉木毛竹混交林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罗发潘研究了竹阔混交林毛竹生产力。黄衍串等研究表明,竹阔混交林无论胸径、竹高、叶面积指数、全林杆重、枝叶重、总重及每度新竹增长量都显著高于纯林。竹针阔混交林,单位面积平均胸径、竹高、冠长、冠幅、叶面积指数及新竹平均胸径均大于纯林。陈存及还提出了毛竹林的生态培育模式。
  2.1.4 留笋养竹 廖光庐等研究了毛竹林出笋退笋规律,表明竹林退笋率一般为50.99%一57.23%.出笋前期退笋率较高,后明最高,中期较低,前期及后期成竹整齐度较中期小,应适当挖去前后期直径小的成竹笋,以利培养大径竹及提高整齐度。汪奎宏研究了毛竹笋期激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指出用小年留养来改制大小年是可行的。任广国研究了毛竹笋期生长规律,从出笋到退笋初期平均3.9d,盛期2.8d,末期1.6d,疏笋强度可定为47%一55%。何林报导了笋期生长与气温、降雨量相关密切,从竹笋营养及加工适性出发,挖笋时间以刚出土即挖为宜。胡超宗等对毛竹不同笋龄营养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并进行留养竹及挖笋时间试验,认为在集约经营的笋用毛竹林,推迟留母竹可增产增值。
  2.2 毛竹林地下结构
  蓝晓光对竹笋产量的研究,认为在任何出笋时间内出笋株数和竹笋产量在土壤空间内都呈 "少一多一少"的logistic 曲线分布,单株笋重呈"小一大一更大"的幂函数分布。各土层均在出笋盛期个体达到最大,末期次之,初期最小。20一40cm深度是竹笋产量的主要分布范围。吴炳生在贵州赤水毛竹丰产林研究表明,在山洼和山腰,由于鞭、根分布密集范围在1一30cm,其营养空间较充裕,林分平均直径和新竹平均直径都大,而山脊的鞭、根分布是浮于地表,营养空间小,鞭体发育差,林分平均直径与新竹平均直径都小,得出毛竹林生长好坏对立地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周建夷等对笋用毛竹丰产林地下竹鞭的调查表明,集约经营使平均鞭段长和平均节间长变短,使鞭段数明吊增加,总鞭长和总体积也随着增多,分布的主要区域是10一40cm(占90%),比用材林深l0cm;用材林2一4龄竹鞭抽鞭能力最强,3一6龄鞭发笋能力最强;笋用丰产林则在1一3龄时抽鞭能力最强,2一一5龄鞭发笋能力最强,壮芽主要分布在竹鞭中部,萌发冬笋数最多的是3~4龄鞭,竹鞭上共有84.7%侧芽能萌发竹笋和竹鞭。 姜方云报导了每2年垦复l次的竹林,地下鞭在20~40cm占35%,40cm以下占20%;未垦复的竹林地下鞭在0一20cm占78%,20~40cm占22%,40cm以下无竹鞭分布。经垦复竹林地下鞭含量为265cm/m2,比末垦复竹林高63.6%。垦复竹林幼、壮龄鞭占58%,无老死竹鞭,末垦复竹林老死鞭占44%,幼、壮鞭仅占43%。廖世水调查了毛竹低产林地下结构特点,据此提出了调节地下结构的技术措施。张幼法研究了毛竹林地下鞭动态生长。郑郁善研究了毛竹丰产林竹鞭结构的特征。并根据毛竹地下结构与笋竹产量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建立最优数学模型。范辉华报导了新造毛竹林竹鞭生长规律。
3 毛竹林施肥
  傅懋毅在浙、闽、赣等地对竹林养分循环进行研究,揭示了毛竹林叶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的变化动态,并分析了毛竹林内降水的养分输入及其林地径流的养分输出,确立了竹林施肥理论。王茂之对毛竹林松土施肥的效应进行调查表明竹林松土施肥增值显著。毛竹体内各部位积累的矿质营养含量除N、P、K外,尚含有大量的SiO2、Ca、Mg等元素,其中以SiO2的含量最高,大部份的矿质元素在毛竹出笋后均有所下降,反映了毛竹在笋期也需消耗一定数量的微量元素,所以施肥时应结合施以SiO2、Mg、Ca等矿质营养元素。毛竹对N、P、K的消耗量在不同生育期有差异,施肥时应根据毛竹矿质营养元素的季节变化规律进行。裘福庚等用示踪原子法研究毛竹伐桩内腔施肥,认为伐桩竹腔施肥法是一,种吸收率高、速度快、操作简便的施肥方法。胡炳堂研究了浙闽毛竹土壤有效硅地理分布规律。认为在低产毛竹林土壤中的有效硅含量是够毛竹生长对硅的需求,只有在生产经营水平达到较高程度后,才可能需要施硅肥。洪顺山研究了毛竹施肥效应,结果表明:立竹结构较合理的毛竹密林脱肥效果显著,疏林施肥效果较差。陈金林研究了毛竹高产施肥技术,提出了丰产高效毛竹林土壤养分的标准状态。张献义等对毛竹林养分动态与产量关系进行研究,为营养诊断和合理施肥提供了理论依据。洪顺山报导了毛竹配方施肥研究。并在福建沙县和浙江安吉等县进行试验,建立新竹计产量与叶中N、P、K、Si浓度的抛物线回归方程,用来求最高理论产量相应的最适养分与浓度的临界值。洪伟等报导了营养液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吴有恒报导了稀土毛竹复合肥应用效果。
4 毛竹林综合改制技术
程有龙在1959年开始进行了大小年毛竹林改造和花年毛竹林培养技术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立地条件和栽培措施下,花年毛竹林要比大小年毛竹林增产近一倍。并提出了花年毛竹林的建立方法及培育技术。裘福庚也分析了毛竹林大小年产生的原因为气候、病虫害和不合理的经营措施,并提出改制的切实可行办法。黄伯惠研究了笋用毛竹丰产林地下竹鞭,提出在经营过程中调节鞭系的办法。吴炳生对促进实生毛竹幼林、成林研究表明林分密度和竹龄应匹配适当。胡德春报导了对毛竹林不同处理措施的作用顺序为:埋青>有机肥>深翻>挖三头>削山,提出提高毛竹径级、出笋数、成竹数和成竹率的方法。何钧潮报导了竹林大棚覆盖技术问题。周东雄报导了毛竹低产林改建笋竹两用丰产培育模式。张康民报导了残败毛竹林复壮技术及推广应用。黎源忠报导了纸浆用材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卢寅卞报导了新造毛竹林速生高产栽培技术。李建红报导了毛竹笋用林的丰产培育技术。林敬德报导了材用毛竹丰产林培育模式。陈江火等报导了竹木混交林丰产措施试验结果。汪奎宏对毛竹不同营林类型技术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潘孝政等报导了毛竹低产林改笋用林试验初报。
5 采伐
江奎宏等研究了毛竹周年采伐的伤流规律,结果表明:毛竹在一个生理周期内的伤流量是两峰两谷分布,一般昼少夜多,降水会增加伤流量,伤流液营养成分含量因竹龄不同,差异显著,Ⅳ度竹含量较低,挖笋也会产生伤流从而引起养分损失,若仅从伤流养分损耗的角度考虑,以正常疏笋为养分损耗参照值,则一个毛竹生理周期中有16个月可以实施采伐。廖光庐等研究了毛竹纸浆林砍伐技术。张文燕等研究了毛竹伐桩伤流及其控制技术。朱剑秋等研究了毛竹林不同留养度数对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周新年对伐区毛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摘自《福建林学院学报》2000.4.)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12/20 11:44:27

平衡施肥对竹材产量质量也有较大促进作用,表现为竹径增粗,竹壁增厚,枝下高,竹节数均增大。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12/20 18:07:04

您好,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宜丰县林业局为主的“厚壁毛竹研究”课题组历经8载,发现并系统研究了竹壁厚度是毛竹1.8倍的毛竹珍稀品种——厚壁毛竹,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建议您联系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咨询具体研究事宜。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12/20 20:50:08

查阅下面这篇文章:

齐清琳,陈希英,马忠证,等.ABT生根粉应用于毛竹丰产栽培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1999,26,85~86.


 



版权所有:中国林业网 © 2003-2010 闽ICP备09027724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