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造林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最适宜杨树生长的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应在1米以上,地下水位1.5~2米。土壤有效层厚度80~100厘米,地下水位1米左右的为中等立地条件。土壤有效层厚度在40厘米以下,地下水位长期在50厘米以上,如无排水条件,则不宜栽植杨树。
二、造林密度栽植密度过大的杨树难以成材。应根据杨树人工林培育的目的材种,采用适宜的造林密度。培育大径级材,在一个轮伐期内不主张间疏伐,通常稀植,并实行农林间作,以保证每株树有充分的受光条件。采用6×6米、7×7米或8×8米的株行距,间作5年左右;也可以采用行距10米、株距4米的规格,或者是大行距20米、小行距3米、株距3米的大小行种植形式,间作农作物6~7年。在这种密度下,轮伐期为10~12年,成材胸径40厘米,每公顷立木蓄积可达到180~240立方米。培育中小径级材,株行距可以小于4×4米,轮伐期可短些,约5年左右,胸径20厘米,每公顷立木蓄积100立方米。
三、栽植方法杨树速生丰产栽培,宜采用“三大一深”栽植技术,即要大苗、大穴、大株行距和深栽。这样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杨树根系发育,增强抗旱、抗风能力,有利于培育圆满通直的无节良材。
四、幼林抚育抚育杨树幼林,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是实行林粮间作。实行林粮间作不但在栽植后的几年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通过间作,抚育了幼林,给幼林生态创造了较好的条件。幼树的修枝,如果用大苗造林,苗高在6米以上,3年之内不进行修枝,3年后6米高处直径达10厘米以上时修枝一次,把无侧枝的主干再提高3~4米,以培育较高的无节良材,但修枝绝对不能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