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吕晓军     提问时间: 2005/9/8 8:59:03
邮箱:
问题:
 
专家您好  我今年春季栽种了一千多株樟子松 树苗大概是五十公分 春季的时候长势很好 可到了夏季的时候都死了 我们这里今年夏季的时候有一哦段时间很旱 请问专家树苗收不收旱死的?樟子松抗旱的能力如何?如果我明年继续栽种这种树种 选择比较矮小的树苗收不收能增强抗旱能力呢?樟子松栽植的技术要点在哪里呢?谢谢专家!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9/8 11:49:44

樟子松的播种及抚育管理

播种宜在早春播种,当地表温度稳定在8℃以上时,便可播种。播种前先灌足底水,床面稍平时就可播种。一般都用横床条播法,播幅3-4厘米,行距10-15厘米,播后稍加镇压,然后覆土,厚约0.3-0.5厘米。樟子松每公顷播种量约60-75公斤。为节约用种,如第二年留床,可减少播种量。此外,还应大力提倡容器育苗。

抚育管理要点樟子松出苗期极短,一般7-10天即能出全苗。出苗后15-20天种壳才能脱落。此时应注意防止鸟害。同时,由于樟子松适生地区大都是干旱、多风沙地区,为防风沙、干旱危害,应特别注意设置风障或进行地面覆盖(如盖草、地膜等)。幼苗期易受立枯病危害和日晒灼伤。根据沙地特点应注意灌水和喷药。灌水要适量,次数宜多。每次灌水以每平方米2.5-3.5公斤为宜,最好在上午10时灌水。速生期恰值7-8月,苗木生长快,需营养和水分较多,应加强水肥管理。从6月中旬开始,每2-3周应追肥一次,每次追肥量可视苗情酌定,一般每平方米20-30克。追肥后要及时灌水和中耕松土除草。樟子松幼苗喜庇荫。适群生,初期可不间苗。苗木稍大些即喜光照,7月份可结合补苗进行间首,疏密补稀,以每平方米留600-700林为宜。樟子松一般在苗圃中培育2年,第二年应移植换床或留床切根。移植至缓苗期以后,应加大肥水管理,以便长成大苗,利于出圃造林。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8 14:20:47

抗旱造林系列技术
(一)、整地
  1、机械开沟整地,在具备机械设备的地方,在平地和1产15度以下的平缓造林地,用开沟犁机械开沟,沟深45—50厘米,上口宽110—120厘米,沟底宽20—30厘米。
  2、人工挖坑整地,在不具备机械设备或不适于机具的地方或坡度大于15度的丘陵地,采取人工挖坑整地,平地和缓坡:坑深、坑径50-70厘米,阔叶树坑大些,针叶树坑小些。15度以上坡地:沿等高线挖大坑,长150厘
米,宽70厘米,深50厘米,在坑的下沿筑30厘米高,50厘米宽的拦水埂。坑的横向间距50厘米,上下两行坑的间距依林种、树种而定,一般在300厘米,呈品字形排列。一般在造林前一年雨季前整地,风沙危害的地方随整地随造林。
(二)、良种壮苗
  选用抗逆性强、生长快的优良树种和品种。阔叶树一般用一根一杆或二根一杆插条苗,要求苗高150厘米以上,地径0.8厘米以上,杨树插条苗,在苗圃地要提前半年打头,即春季起苗,前一年9月初封顶时剪除嫩梢,保留苗干1.2米剪头;落叶松、油松、樟子松用2—3年生移植苗,苗高15厘米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
(三)、苗木浸水保湿
  用阔叶树苗木,起苗前灌足底水,随起苗随用湿土埋好苗根,在苗圃集中假植时要深埋、灌水,苗木出圃要沾浆打包。苗木运到造林地后,有条件的地方全株用清水、活水浸泡48小时以上,或大坑深埋2/3以上,灌足水,两天后栽植。用针叶树苗,选择背风背阴处挖宽1.2米,深0.5—0.7米,长视苗包数量而定的储苗沟,将苗包横放沟内,灌足水后盖土10—15厘米,随用随取,苗木桶内不离水。造林前也可用浓度25—50PPm的ABT生根粉、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根系,或采用保水
剂造林。
(四)、栽植
  沟内或大坑内再挖栽植坑。坑的规格:阔叶树为40X40X40厘米(用大苗可加大栽植坑)。落叶松、油松、樟子松栽植坑为25X25X25厘米。栽植时采用回填湿土,分层踏实的方法。樟子松采取靠壁栽植。苗木定植后,再用沟帮湿土,在苗木的周围培一个抗旱土堆,杨树培高30—40厘米,针叶树可酌情处理。沙质土壤或黄土,
可在坑深层铺设地膜或撒拒水粉、拒水土等防渗材料。造林后还可采用苗木套袋,树盘覆膜、枯草、麦秸等,以减少苗木和土壤水分蒸发。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8 14:23:17

建议您最好用樟子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几乎可达100%。

樟子松的容器抗旱造林技术要点

  一、技术内容及其优点
     造林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程都需要用一定的工艺去完成。其内容包括从育苗、造林、经营直至主伐利用全过程,造林工艺的各个工序相互联系,相互补充。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截至目前,樟子松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是完成樟子松造林工程的最佳工艺。它的内容概括起来说,就是集中育大(大苗),集约经营,实行“四改”,简化工序,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它的主要特点是:“四改”、“五不”、“四提高”。
     “四改”:改春季一季造林为雨季造林为主的多季造林;改裸根小苗造林为容器大苗造林;改浅栽为深栽造林;改密植为合理稀植造林。
     “五不”:造林前不需全面整地,挖大穴深栽造林,幼树生长正常;非极端干旱情况下,栽植时不浇水可确保成活;不需要两年培土防护,试验研究表明:大苗抗旱力强,越冬后无生理干旱致死的现象发生;幼林地不需要铲趟抚育,树草并存,生育良好;合理稀植不需要多次间伐抚育,一次成林直至主伐利用。实行“五不”,不但简化了育林程序,节省了用工、降低了育林成本,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在培土防护和抚育过程中幼树损伤,从而提高了保存率和成林率。
     “四提高”: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较,提高成活率20%-30%;成活率都能达到95%以上;提高保存率40%-50%;一般保存率均在90%以上,免去了补植的麻烦,林相整齐完整,提高了生长率;从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进程分析可知,7年以后进入高生长速生期,用大苗造林,其缓生期已在育大苗阶段完成,从而缩短了育林周期;一般可缩短5-10年,提高了成林率;如保护得当,不遭人畜危害,可一次成林,成林率可望达100%。
     二、具体做法和技术要点
     (一)田间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用2年生裸根苗集中育大,在田间采用大垄作业,株距1米,垄间交错配置,每公顷可栽植15000株,按保存率60%计算。可保留9000株。造要按1次成林要求,合理密度4米x 5米或5米x 5米,每公顷需苗400株-500株,也就是说,1公顷集中育大的苗木可移植造林18公顷-22.5公顷。
     (二)容器大苗培育及移植造林
     1.容器大苗培育
     育苗地选择:选择通风良好,光照充足,无积水,无风蚀,有水源,便于管理的地方,周围可设保护障。
     作床:苗床宽1米,长度不限,床深与装满土后的育苗袋同高,为便于管理,每两床中间应留宽50厘米以上的过道。
     容器规格:通常采用塑料袋,厚约0.3毫米,袋高35厘米,直径18厘米-20厘米。每平方米可育大苗25株。
     育大苗时间:装袋时间与一般裸根小苗造林时间相同。
     容器苗装袋的操作方法:就地取土装袋,采用一铺、二盖、三提苗、四满、五墩、六靠牢的操作方法。一铺:就是把袋平放,装土1/3,使根系舒展;二盖:就是再投入1/3的土盖在苗上;三提苗:就是把袋立起稍提苗,防止窝根,使苗木处于袋的中央位置;四满:就是把土装满;五墩:双手抱袋、墩实;六靠牢:就是把装好苗的容器袋放在育苗床内,相互靠紧靠牢,以防透风。
     技术要点:为确保育大质量,提高成活率,必须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①选用顶芽饱满,须根完整的壮苗装袋,剔除弱苗、无顶芽苗和撸根苗。
     ②容器袋下部必须打孔 4个-5个。小孔直径1厘米左右,如不打孔通气透水,苗木多会窒息死亡。
     ③苗床容器袋间隙用土填满,防止透风,及时浇灌透水抗旱保活,及时薅草,精心培育,以利生长。
     ④育大前2年,由于苗小抗性差,还须培土防护,以免翌春苗木因生理干旱致死。在上冻前,把苗压倒,用土盖严,翌春苗木萌动及时撤土。撤土时间宁晚勿早。培土撤土时,注意防止损伤顶芽。
     2.移植造林
     造林季节: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在整个生长季均可造林。最佳时间是7月上旬一8月下旬。这时正逢雨季,雨热同步,造林成活率高而稳定,缓苗期短,长势良好。
     苗木规格:苗高以30厘米-50厘米为宜,过小的容器苗,保护困难,抗逆性差。
     植坑规格视容器袋大小而定,一般为土体直径的2倍左右,植坑深度以容器袋上口稍低于地面为原则,适当深栽,坑壁垂直,坑口坑底大小一致,严禁锅底坑。
     技术要点:采用容器苗抗旱造林技术,确保造林成活率高、长势好的技术关键是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保证容器苗须根完整。在土体内的有效根系不断裂、不撸根。为做到保持土体完整、不散不裂,在起苗、运输和造林的各道工序中应掌握以下技术环节。
     ①装、运、卸苗和造林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严禁野蛮操作。
     ②植苗回土时,要沿坑壁四周依次踏实,避免散坨伤根。
     ③容器大苗移栽造林时,应适当深植,并在坑内撤掉容器袋。栽植深度一般不应小于40厘米,以增强抗旱能力。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8 14:32:03

登陆:http://www.caf.ac.cn/zx/1/techology/index.cfm?t_id=76查看“容器育苗技术”。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8 14:52:07

半干旱地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技术 

  樟子松适应性强,耐干燥瘠薄,耐寒,能耐-50℃的低温,对土壤水分要求不严,根系发达,可充分利用土壤水分,固沙、固土效果良好,在风积沙土、砾质粗沙土、沙壤土、黑钙土、栗钙土、淋溶黑土、白浆土上都能生长,是营造速生用材林、各种防护林的重要树种。现将樟子松的育苗及造林技术简介如下:

  1 育苗

  1.1 实生苗的培育

  樟子松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但对水份、热、通气条件要求较严。播种区应选择灌溉方便、土壤疏松的沙壤土为宜,不宜在地下水位高或粘土上育苗,播种前应进行土壤消毒。结合整地施腐熟有机肥,每667平方米 5000—10000kg。以春播最好,当平均地表温度达8—9℃时即可播种,东北地区以4月中旬—5月初为宜。可撒播或条播,如土壤松软、化学除草、培育留床苗可撒种。发芽率在80%以上一级种子,每667平方米播3.5kg。播后用草炭灰、锯末及原床土覆盖0.5—1.0厘米,覆土后立即镇压,以防止和减少水分蒸发,播种后灌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在灌水条件好,春季风小地区可不覆草,但干旱沙地育苗必须覆草,同时,在播种地设防风障。春播种子一般半月即可出苗,出苗前可喷洒除草醚除草,有效用药量为1—2g/平方米,喷后10h不浇水。播种后到幼苗脱壳前必须做好防鸟工作,出苗后要注意防止立枯病。

  1.2 移植苗木的培育

  移植苗木,先选苗、剪根并剔除有病虫害、机械损伤、发育不健全和无顶芽苗木,然后按高、粗分级。移植时间在早春土壤解冻后或秋、冬土壤结冻前进行,要做到分级栽植、不窝根、栽正、踏实,栽后及时浇水并除草,单位面积定植棵数,要比计划产苗量多5%—10%。樟子松2年生幼苗上山规格为苗高12—15厘米,地径0.4厘米;移植苗高15—30厘米,地径0.5—0.8厘米。

  2 造林

  2.1 预整地

  造林前预整地能改变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调节土壤水份状况,在干旱地区能够很好地蓄水保墒,提高造林成活率。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3米一带,每带水平宽1米,埂高20厘米,以备拦积雨水。整地最好在雨季进行,并提前1个造林季节。整地沟深一般为80厘米,生土筑埂熟土回填。

  2.2 选用良好壮苗

  严格选用优良、健壮的2—3年播种苗或移植苗。实践证明,在半干旱地区樟子松造林,采用2—3年生的移植苗虽然成本高,但成活有把握,减少了补植工序,整体效果好。樟子松苗木因气候干燥极易失水,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所以造林所需苗木要随起随栽,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长距离运输,可沾泥浆并用草袋覆盖并及时洒水。

  2.3 栽植技术

  顶凌栽植:春天易发生春旱,在土壤未解冻之前抢墒栽植,可充分利用土壤水份,加之樟子松根系尚处于休眠状态,造林容易成活。

  栽植方法:在半干旱地区,一般3月下旬到4月上旬开始造林。在水平沟栽植点上,采取小坑靠边直壁栽植方法,操作简单,工效高,且可保证质量。适当深栽(比原根际深1—3厘米)比一般深栽可提高成活率15%。植苗时,使苗根紧贴直壁,扶正苗木,使苗根展开,埋土踏实并及时浇水。造林也可用生根粉2号或6号进行兑水蘸浆,成活率平均提高16.5%。

  栽植密度:造林密度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和幼林郁闭。半干旱地区因地制宜适当密植是比较适宜的。行距大、株距小,有利于幼树生长,株行距多采用1米×2米或1米×3米,即220—330株/667平方米。

  管护:在造林后的一二年内,应于秋末冬初埋土防寒,翌春土壤解冻时撤除,否则因冬春干旱风吹,苗木易失水份,导致生理干旱而枯死。在设计时适当考虑栽植叶阔混交林,可增强林分的稳定性。

  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成为影响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及幼树生长的主导因子。为提高樟子松造林质量,需要在长期的造林实践中,充分发挥樟子松的生理特性和自然地理条件的适宜性,使二者有机结合应用,再加上人为措施,形成苗木适宜生存的环境条件,樟子松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就一定能够大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