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    提问时间: 2005/9/20 9:23:55
问题:
 
报纸介绍现在有一种枣,可以长的跟苹果一样?你们那有资料吗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5/9/20 9:43:34

您好,枣类新品种有以下几种:

1、金丝新4号枣 是目前枣品种中仅有的鲜食、制于品质均达极上的优良品种。果实长筒形,平均果重12克,是金丝小枣品种群中果个最大的品种。果皮薄果肉细,味极甜,无杂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40%-45%,是目前所有枣品种最高的,可食率97.3%,鲜食品质极上,口感极佳。制干率55%左右。红枣品质也属极上。幼杩针刺特别发达,长1.5 -3厘米。花量大,花朵能适应均温21-22度的偏低气温,坐果稳定,极少落果,极丰产。没有大小年现象。早丰性极强,1-2年生坐地砧苗嫁接,当年普遍结果,4年生树株产8-11千克,。当年抽生的枝条,有很强结果能力。果实抗炭疽病、轮纹病。在山地、丘陵、平原、盐碱地上栽培,产量、品质均佳,适于我国南北方作鲜食枣和红枣栽培,是今后重点推广发展的首选 品种。新4号早实性强,果个大整齐,含糖量高,品质优良。果实抗轮纹病和炭疽病,抗裂果,生产中不需环剥即可丰产。
  
     2、鲁北冬枣 (沾化冬枣、黄骅冬枣、冰糖枣、苹果枣)是目前品质最佳的冬枣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果重16克,最大重36克,果皮薄,果肉质细,脆嫩多汁,浓甜微酸,十分可口,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脆熟期为34-38%,完熟前高达40-42%,品质极上。以其极佳的鲜食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市场的欢迎,市场上出现供不应求,为今后重点推广发展晚熟鲜食品之一,归最有希望成为出口创汇果品。
  产量较高,结果稳定,极少落果。幼树定植第二年始果,第三年株产6-8公斤。花期需用环剥促花座果措施才可丰产。10月上中旬成熟,从未见裂果,也不受炭疽病、轮纹病为害。
  
     3、大白铃枣 为国内稀有大果型鲜食品种。果实近球形或短椭圆形,平均果重24 .5-25.6克,大果重多在40克以上,稀有80克的,含量溶性固形物33%左右,品质上等。结果早,栽种当年就有结果的。
  
     4、大瓜枣 为国内稀有大果型鲜食品种。果实特大,平均果重25.7%克,大果超过40克,含可溶性固形物32-34%,可食率97%,品质上等。早实性特强,一、二年生枝系有极强的结果能力。果实9月下旬成熟。适宜成园精细密植栽培。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9/20 9:54:48

冬枣优质丰产栽培新技术

第一章 概论
第一节 冬枣在种植业发展中的经济意义
一、冬枣的营养价值
(一)冬枣的营养成份
环渤海湾地区冬枣品种的色泽鲜艳而浓重,果实近圆形,似苹果,故又称苹果枣。该枣个大,皮薄、核小,果肉细嫩多汁,甘甜清香、酸甜适口,口感极佳。平均单果重17.5克左右,最大单果重53克,可食率达93.81%。
据北京市营养源所对山东省沾化冬枣的分析,山东沾化栽培的冬枣,营养成份为:蛋白质1.65%,膳食纤维2.3%,总糖27.3%;含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等19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总含量为0.985毫克/100克;总黄酮0.26%,烟酸0.87毫克/100克,维生素B10.l毫克/l00克,维生素B2 2.2毫克/100克,维生素C(Vc)含量尤其丰富,每100克新鲜枣果肉内含量为352毫克,是苹果维生素C(Vc)含量的70倍,梨的140倍,金丝小枣的20倍。此外冬枣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VA),维生素E(VE)、钾、钠、铁、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有“百果之王”之称和“活维生素丸”之美誉。
据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对河北省黄骅市栽培的冬枣,测定结果为:水分含量为65.4%,总糖含量为32.2%,总酸含量为0.367%,Vc的含量为303.8毫克/100克,果胶0.286%,粗纤维1.747%,铁、锌含量分别为0.2毫克/100克和2.83毫克/100克。1996年10月在“华夏”牌冬枣专家论证会上,这种冬枣被全国20多位与会知名专家誉为“全国260个鲜食枣品种之冠 ”。
尽管上述两地采样地点、采样时的成熟程度等有诸多不同,且化验测定的单位和仪器也不完全一样,但从总的趋势看,冬枣营养价值之高、显而易见。
(二)冬枣的医疗保健价值
对人类健康来说,维生素C(Vc)是很重要的一种物质,膳食中缺乏维生素C便会患坏血病。医学证明,维生素C可以软化血管,是预防高血压、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理想药物。据报导,成年人每天约需求45~75 毫克的维生素C(Vc),就可以清除体内的各种毒素、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促进新陈代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多吃鲜的蔬菜和水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增加体内维生素C(Vc)的含量。
从枣果的维生素C(Vc)含量情况看,冬枣和各种鲜食枣果的维生素C(Vc)含量都很丰富,一般都在300毫克/100克以上。但是在枣的干制过程中,其中的大部分维生素C(Vc)被氧化破坏、 含量大幅下降,一般只有5~10毫克/100克,仅为鲜枣中含量的3% 左右;若加工成密枣、枣内维生素C(Vc)的成份几乎全部被破坏。故发展以冬枣为主的各种鲜食枣果具有重要意义。
枣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记载,枣有健脾养胃,养血壮神的功效。现代中医药研究认定,大、小枣果都有健脾功能,但大枣功在降浊,小枣功在扶本,故大枣作用在于治,入药;小枣作用在于养,不入药。
鲜枣中还富含一种叫做环磷酸腺苷(CAMP)的物质,每100克枣肉内还有50毫克左右的生物活性物质环磷酸腺苷(CAMP)。这种物质成份对人体内的癌细胞具较强的破坏作用和抑制作用;据有关部门报导,临床证明,这种物质对冠心病、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等疾病有显著疗效。有人对枣、酸枣、梨和苹果等14种果品进行检测,发现枣和酸枣中这种物质含量最高,也是目前所测高等植物中含量最高的。另外,还发现枣果中含有芦丁(Rutin)成份,众所周知,芦丁是治疗高血压病的有效药品。因此,从食品多样化和营养保健的角度考虑,开发以冬枣为主的鲜食枣品种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枣树全身是宝,除枣果食用、药用外,枣树的叶、吊、皮、水分别含有各种维生素、鞣革物质、丹宁和枣酸及铁、锌、铈等微量元素,加工制品有消炎、清血、活血的作用。

二、冬枣的商品价值
冬枣外观美丽,内质优良,它不但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也赢得了不少桂冠。作为冬枣代表的“华夏”牌冬枣,是1994年他们在全国注册了第一个冬枣品牌。1996年10月被参加论政会的国内知名专家誉为“全国260个鲜食枣品种之冠”;1998年获得了河北省著名商标;并在同年全国第二届国际“一村一品”名优特产品(技术)博览会上荣获最高金奖;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了金奖。
尽管近几年整个果品市场出现一些滑坡现象,例如苹果、梨和柑橘等大宗水果价格下跌,但枣果产品的价格却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我们分析,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大宗水果的供求量增大,而品质却一度下降,与群众对优质果品的消费要求不一致。第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果品消费的观念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群众果篮子中的水果不再是单一的品种,而是趋于多样化,中、高档化等。鲜食枣走向市场,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1996年以前,鲜枣在市场上很少见到, 1996 年以来,鲜枣开始批量走向市场,而且售价可观。
冬枣成熟期晚,正是枣品的淡季,而它目前的产量又难以满足市场的需要,故售价很高。目前,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对冬枣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售价多在每千克60~100元人民币。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在元旦、春节前后,北京、上海及南方诸省的大城市,经过保鲜后出售的冬枣,零售价高达100元人民币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天津大港出售的冬枣在香港市场零售价高达346元/千克人民币;而在欧美市场、每个冬枣零售价高达到1美元;1吨鲜枣相当于30吨苹果或10吨核桃的售价。由于货源奇缺,供不应求。
2001年笔者在山东省沾化县和河北省黄骅市冬枣市场上看到,在冬枣的收获季节、主产区的原树冬枣的收购价(大小不等的混级果品)每千克20~40元;一般冬枣每千克可以卖到30~50元;个头整齐、果型较大的冬枣每千克可以卖到60元以上。截止到2001年10月10日,整个产区的冬枣已经收获完毕,除外销运走的外,收获后的冬枣都已入库保鲜、贮存待售,预计还能卖个好价钱。我们相信,随着冬枣保鲜技术的完善和国内外冬枣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冬枣的商品价值将会进一步提高。

三、冬枣在种植业中的地位
(一)冬枣树是枣粮间作的良好树种
冬枣树也和一般枣树一样,它发芽晚、年生长期短,与间作的各种作物争光、争肥、争水的矛盾较小,株行距加大后适宜间作多种农作物,如小麦、谷子、豆类,玉米及花生、棉花、中草药等,可以获得树上、树下双丰收的效果,在华北地区有“树下千斤(1斤相当于500克)粮,树上千斤枣”的民间谚语。冬枣作为一种稀有枣树品种,过去大多零星栽植在金丝小枣枣园内。金丝小枣与小麦、玉米、棉花及油料作物间作种植的栽培形式也同样适用于冬枣的栽培。
枣粮间作的栽培模式不仅投资较少,经济效益高,而且生态效益也很明显。这种栽培形式与一般农田相比,第一、可以调节农田小气候,减轻自然灾害。沧州区域目前枣粮间作农田20万公顷左右,从监测资料看,在这些林带林网的保护下,不仅可使这里的风速大为降低(一般30~40%),而且由于枣林林带的大量蒸腾等作用,可以导致空气湿度增加10~20%,使土壤水分蒸发减少30~40%;与此同时干热季节还可降低气温,从而改变了干热风的性质,减轻了干热风的危害程度,为夏季小麦丰收创造了条件。
第二,它作为立体农业种植模式,枣树与农作物间作,无论地下根系部分、还是地上部分都按层次进行分布,大大提高了水、肥、土以及日光能的利用率。
第三,它能够改善了土壤结构、抑制盐渍土壤的返盐、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冬枣根系较浅,主要分布在地表60厘米左右的土层中,这些根系的存在和死亡改善了土壤心土层的紧实度、增加了土体的蓄水量,改变了土壤“三相比”的组成,提高了土壤的物理性状。
另外,枣树根系在土体内生长发育,穿插分布,这不仅促进了表层土壤水分的下渗、增加了土壤的渗透性,迫使盐分从表土层下移至深层,促进土壤脱盐,而且深层地下水分通过枣叶在空气中蒸腾散失、减轻了上升到地表的绝对数量。环渤海湾地区冬枣产区的地下水矿化度比较高,上述作用抑制了土壤盐分上升到地表的数量,减轻了盐碱的危害程度,促进了枣、粮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二)冬枣树是绿化荒山和盐渍土地区绿化的理想树种
冬枣寿命长、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盐碱、耐瘠薄,是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的优质树种,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植树绿化、增加绿色植被、水土保护、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理想树种;由于它耐盐性强,在滨海地区中度以下的盐渍土壤上生长发育良好,又是盐渍土地区绿化的理想树种。应进一步开展对这一优质树种的开发研究,并尽快推向社会,使上述区域从恶劣的生态环境中摆脱出来。与此同时此同时,发展冬枣、对启动这些地区的市场和农民的脱贫致富,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冬枣是重要的蜜源植物
冬枣花芽分化的特点也是当年分化、当年开放,单分化的速度快、时间短,而全树分化持续的时间很长。一个单花分化时间需要8天左右,一个花序的分化期为6~20天;一条结果枝的分化期为一个月左右;一株树的分化期长达到2~3个月。成片枣园树龄不同、枝龄不同,枣花开放的时间也不一样,这就更加拉长了枣树开花的时间:枣花开放以幼树最早,衰老树最晚,二者相差8~10天;同一株树上外围花开得最早,冠内花开得最晚;多年生枣股上的花开得最早,当年生枝上的花开得最晚。冬枣树不但花期很长,而且枣树开花的数量大,枣花分泌的花蜜多,花蜜属上等蜂密,营养价值高。据测定,一株盛果期的枣树每年有花蕾37~50万个,成片的枣园每0.15公顷枣园可收花蜜5千克左右,提倡枣园放蜂不仅有利于冬枣坐果,而且还可增加枣农收入。
历史上各地枣区的枣农就有枣树花期不用杀虫剂的习惯。主要原因之一是考虑部分农药对枣树的开花授粉有负面影响,第二,则是因为枣花属于虫媒花,花期用药会伤害众多昆虫,同时也影响枣树授粉。枣农在枣树管理上的这种习惯,也为蜂蜜的生产创造了条件。

第二节 冬枣的栽培史及目前在全国各地的发展状况
一、冬枣栽培的历史状况
枣树原产于中国,是深受百姓喜爱的果品。枣树在我国品种资源丰富、栽培历史攸久,单产量之高、总产量之多、分布地域之广泛,均居世界之首。
枣树对气候、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但是,因世界各地区域之间土壤、气候的巨大差异、故目前实际栽培利用的品种和面积在国外依然很少。在我国境内,尽管它在全国绝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但也因众多因素,目前只有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山西五省是我国红枣的主要产区,其产量和栽培面积分别占全国产量和栽培面积的90%以上 。
冬枣在我国众多的枣品种中属于稀有鲜食品种之一。历史上主要分布在渤海湾西南岸的河北沧州市(黄骅、海兴等市、县)和山东省滨州市(沾化等县、市)及聊城等地。过去的冬枣树主要零星栽种在当地农民的房前屋后,成片栽种的很少。经过数百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栽培,到上世纪末不完全统计,目前生长在黄骅齐家务乡东、西巨官等村的老冬枣树有近千株、树龄都在百年左右,几百年以上的就有几十株,个别冬枣树已经有400年左右的栽培历史。这些老龄冬枣树在当地农民的精心管理下至今生长发育旺盛、年年结果,是国内老冬枣树保留数量最多的区域。
山东省沾化县的冬枣树主要零星分布在该县的下洼、大高、古城等几个乡镇。1984年枣树资源普查发现有百年左右的老冬枣树有50余株左右。目前,有一株老冬枣树现移栽至该县下洼镇冬枣研究所院内、生长发育良好。
除上述主要分布区域外,冬枣树在沧州市其他县、市和滨州、德州个别县、市过去也有零星栽植。

二、冬枣在全国各地的发展概况
(一)环渤海湾地区的冬枣树面积正在大面积发展
环渤海湾地区(含山东省的滨州、东营、德州市有关县、市;河北省的沧州市有关县、市及天津的有关县、市、区)大面积人工集约栽培冬枣起于八十年代中、后期,使这一稀有的枣树资源品种从庭院走向农田。
八十年代末期,沧州黄骅市在全市近千株老冬枣树的基础上开始大面积发展冬枣,冬枣栽培面积目前在0.4万公顷左右,主要分布在齐家务乡、滕庄子乡等八个乡镇,年产冬枣100万千克左右。目前,产品主要销往京、津、冀、鲁、辽、晋以及广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良好。1994年他们就在全国注册了第一个冬枣品牌,即“华夏”牌冬枣。该商标在1998年获得了河北省著名商标的认定,其产品在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了金奖。
冬枣优良的品质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使沧州市政府不愿坐失良机。在市、县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辖区内的沧县、献县等金丝小枣主产区冬枣产业化进程近年来发展很快;盐山、泊头、青县、海兴等县市也闻风而动。他们在积极发展冬枣幼树的同时,又在对金丝小枣树进行“高接换头”。这些“高接换头”的冬枣树借助老金丝小枣树成熟的根茎和技干,改接后当年挂果,两年后就可达到了规模产量,到2001年不完全统计,全市冬枣的栽培面积已经达到了1.4万公顷以上。
山东沾化县政府从1992年就将冬枣产业作为兴县富农的主导产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从命名之日起,该县冬枣的栽培和开发利用工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到2001年春,全县共栽植冬枣1.2万公顷以上,预计采收冬枣300万千克左右,年创产值近亿元。
沾化县所在的滨州市诸县、市近年来冬枣的栽培面积发展也很快。与山东沾化县相邻的无棣县, 1998年全县进行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把冬枣生产作为发展“两高一优”农业的切入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群众大面积扩大冬枣面积。2001年全县冬枣树总株数已经达到800万株左右。
滨州市裕华集团集科研、生产、营销于一体、是滨州市冬枣产业开发的龙头企业,目前占地总面积14万平方米,已建成国内最先进的大型高湿度气调保鲜及单体速冻综合冷藏库。目前,公司已在北京、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和直销点,建立了牢固的业务关系,产品并销往日本、南韩、东南亚各国。
山东德州辖区内的乐陵市,是山东省金丝小枣的主产县、市。过去因冬枣只能鲜食不能晒干贮藏,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冬枣身价的上升,部分枣农开始将责任田里的金丝小枣树也进行“高接换头”、改接成冬枣树,近两年栽培面积已经初具规模。
天津市郊县、区近年来冬枣树的发展也很快,辖区内的大港区农林局与有关单位合作,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冬枣苗,每年可生产组培苗200万株,大大地促进了这个名特优品种在全市的推广种植。目前,他们培育的冬枣苗除在本市栽植外,还销往全国有关省市。
(二)冬枣树在全国各地的引种栽培状况
冬枣质优、价高,不仅受到主产区干部群众的青睐,而且在全国许多地区引起了轰动。近五年来全国各省市纷纷来产区引种、试种,目前北京、山东、陕西、山西等市、县以及主产区外的河北沙河市等、都有一定规模的栽培面积。
中国农学会近年来成立了精品枣推广基地和北京春风果树良繁中心,以冬枣为主、组织精品枣的推广和高档果品生产。在全国适宜的种植地区建立推广基地,实行以该会基地(中心)为龙头企业的产业化一条龙运作模式,将产品直接打入国外市面市场。目前已与澳门、香港、印尼、泰国、新加坡、日本、南韩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协作关系,为入世后国际业务扔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沧州冬枣种植专业大户、沧县十大杰出青年张发栋等与北京昌平县有关单位合作,重点从事基地建设。他们分别在沧州、唐山和北京建立“京昌牌冬枣”种植基地,致力于冬枣树苗的繁育和冬枣的大面积栽培。现已分别在沧县、北京昌平南口镇、西峰山及唐山遵化建立基地4处。目前以繁育冬枣苗为主,并有开始结果的冬枣树有10多万株,面积达到200公顷左右。
山东省平度市中国江北农业高科技示范园从鲁北引进原产地的冬枣后进一步进行了驯化和培育、规模栽培、集约经营与产业化开发,目前,他们培育的冬枣苗木已经被许多县市小流域综合治理、山区综合开发及扶贫攻坚计划发展冬枣产业所采取。1999年以来,产品已售往青岛、北京、大连、上海、天津、深圳、香港等地,并打入欧美市场。
河北省沙河三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从1995年引进中国林业大学《枣树脱毒及快速繁殖技术》技术,通过组培、脱毒,已经培育出上百万株脱毒冬枣苗木,销售网幅射到全国11个省、市、区;沙河三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在培养脱毒冬枣苗木的基础上志在发展无公类冬枣的高产栽培技术,致力于优质无公害冬枣的生产。目前已经取得显著成效。
陕西大荔县兩林乡近年建立大荔雨林基地,目前已经建立山东沾化冬枣示范园近30公顷,育苗近15公顷,可提供冬枣苗木50万株左右;山西省临猗县近年引种的冬枣2001年已经开始大面积结果……。
海南川和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近年从河北、山东等地引进冬枣等优良枣品种进行驯化种植、并进一步选优组培后,用超试管方法扩繁,培育出8000株优良的脱毒枣苗。之后定名为川和牌“中华鲜食枣”在海南示范种植。他们培育出的“中华鲜食枣”枣果口感好、含糖量28%,是当地毛叶枣含糖量(8%)的3.5倍。用手触摸枣肉的粘手程度似海南的菠萝蜜。与北方的冬枣一样可口,又脆又甜,口感非常好、适应性强、且丰产稳产,填补了一项在亚热带和热带发展北方枣树的空白。
川和牌“中华鲜食枣”在海南选育并示范栽培的成功的研究,为北方鲜食枣品种我国在亚热带、热带种植创出了一条新路。这一品种可在我国的海南、福建、广东、广西、台湾、云南、贵州诸省市试验、推广;也可将其推广到南亚诸国,如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与海南气候相似的国家。
在常规嫁接苗供应市场的同时,利用组织培养这一高新技术手段繁殖冬枣苗或脱病毒冬枣苗,也在主产区和全国各地展开。山东沾化县、天津大港区、河北的沙河市以及海南的海口市等都有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组培设施和冬枣组培苗繁育基地。
有关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问题。必须用高产、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农作物品种,来替代低效农作物品种,启动农业市场,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实惠。枣树寿命长、适应性强、抗旱、耐涝、抗盐碱、耐瘠薄,是集经济、绿化、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扩大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优质树种,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为此,有关专家已建议发展冬枣这一优势树种。目前新疆、甘肃等省区正在引种、试种。
据2001年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冬枣栽培的面积已经有3.5万公顷左右,其中,幼树嫁接培养起来的冬枣园和高接换头培养起来的冬枣园各占一半左右。与此同时,也有少量用冬枣组培苗建立起来的枣园。
从目前的栽培情况看,冬枣树的栽培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在当前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适应市场需要、发展密植园,进行集约化、规模化栽培。
第二、在主产区“高接换头”形成的大面积枣粮间作。
第三、在人多地少的地区作为成片经济片林稀植。
第四、各地农户在房前屋后零星栽植。
第五、在山区利用野生酸枣或营造新的酸枣林就地嫁接冬枣,作为山区绿化和经济林栽种。

第三节 冬枣的发展前景
一、广阔的市场前景决
定了它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地位
八十年代之前,许多地方人民的生活还达不到温饱状态、生活水平比较低,对于各种水果的消费一直停留数量型消费状态,对于滋补营养型的高档水果,如冬枣,第一是知之甚少,第二,既使知道它的食用和医用价值,人们也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故在那一阶段这类高档水果不仅在农村没有市场,就是在城市也没有多少市场。
八十年代以来,鲜果市场将发生质的变化,广大群众的生活消费水平大提高,逐渐由数量型消费向质量消费型转变,城镇居民在食品开支中用于购买水果的支出已经占到2~5%。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群众用于购买鲜食水果的支出将会越来越多。从全国人均果品占有量看,上世纪末只有42千克左右,低于亚洲人均水果消费水平,是世界人均果品占有量的5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据我国营养学家、生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抽样调查和比较研究,已经拟出了一套符合我国人民膳食结构的小康营养标准,其中,提出每人每天需要吃一个以上水果的要求。一个水果按150克计,每人每年需消费水果的数量约为54千克,到2010年人口按14亿计,每年需果品的数量将会达到7500万吨左右,水果在我国国内的市场潜力很大。
水果不仅在我国国内的市场潜力很大,而且海外市场更为诱人。从1994年起中国水果的产量就跃居世界首位,1998年中国水果总产量达550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12.7%。但是,我国水果参与国际贸易的比例却一直很小,1998年中国出口水果才能63.3万吨左右,仅占当年水果总产量的1.15%,而世界各国的水果参与国际贸易的数量,一般都可达到年平均水果总产量的10%左右。如果我国水果在世界上的交易量达到10%的世界平均水平,其总交易量相当于目前我国水果的总产量!因此,海外的水果市场是非常诱人的。
冬枣之所以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崛起,在某些地区逐渐形成一个新兴产业,主要是由于质量消费型水果有了广阔的市场,而较为发达的信息通讯及交通运输业又进一步推动了它的快速发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信息的快速传递、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使冬枣在国内外的销售态势如虎添翼。近二十年来,特别是近十年来人们不出家门就可了解国内外市场行情,并可以利用各种交通工具运送各种商品。2001年山西农民包用飞机运送鲜枣到深圳、香港,到那里高价出售就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二、冬枣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水果生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发展势头进一步加快。果树在种植业中属高效农业,世界各国的果树生产发展都比较迅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主要原因,第一,在世界范围内果品售价远远高于一般粮食作物,如小麦、玉米和水稻等。如果是名、特、优、新果品,产值可高于一般农作物10倍以上。
第二,单位面积产量也远高于一般的大田作物。苹果、柑桔、梨、葡萄、桃及鲜枣等水果的产量,每公顷的可达30吨左右,这就确定了同等面积的果园比一般粮食作物的产值要高出数倍之多。
冬枣是一个珍稀优良鲜食枣品种,果形美观、色泽艳责、果皮较薄、肉质酥脆、汁液丰富、含糖量高、肉厚核小、可食率高;在早实性方面,一般的管理水平条件下,栽植第二年就有50%的植株开花结果,第三年树体挂果率达到100%,并能有一定经济产量;在丰产稳产性方面,它属于大果型鲜食品种,果吊比(即全株结果数与全株枣吊数的比值)一般在1.0以上、没有大小年现象;在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它对旱、涝、盐碱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
冬枣是名、特、优、新果品之一,属于我国第二代水果,故国内外的市场行情非常好。由于冬枣的市场行情好、商品价值高,目前主要产区的不少乡镇发展冬枣的积极性很高,栽培管理技术也日趋完善,大批丰产密植冬枣园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农民栽培冬枣的收入在整个种植业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部分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河北省或山东省主产区内、一户农民种植栽培0.15公顷冬枣树,2~3年后每年就可以收入万元以上。率先开发冬枣产业的山东沾化县下洼镇,如今实现了冬枣1000千克/0.15公顷,年收入达4万元的记录。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这个镇年仅冬枣一项产业,就可使全镇人均增收450元左右。成了该乡名符其实的支柱产业。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和消费水平将不断提高,对水果的需求也将呈上升趋势,从目前情况看,全国水果总产值已经超过800亿元,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和蔬菜,居第三位。水果生产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十分重要,在很多地区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冬枣在农业持续发展中的发展前景
(一)栽培冬枣是当前许多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冬枣属于我国第二代水果,国内、外的市场行情非常看好。如何在新形势下发展冬枣,使产区枣农脱贫致富?我们认为,走集约化、产业化栽培的路子,是发展冬枣产业是一条重要途径。
近年来,环渤海湾地区冬枣主产区的干部群众利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技术,采取密植栽培的途径,通过投入较高的人力和物力后、已经获取了比较高经济收益。当地枣农和产区外其他省市较早引种冬枣的农民,都因栽培冬枣发了财:河北黄骅市东孙村韩树桐、1994年抓住机遇在0.13公顷盐渍化土壤上种植栽培冬枣,近年来每年都收入3万多元左右;山东沾化县下洼镇农民于洪歧的0.2公顷冬枣刚刚进入盛果期,年收入就达到了12万元,成为这里种枣致富的代表;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农民侯元荣、1997年3月从外地购买引种0.2公顷冬枣树苗。3年来,侯元荣靠出售冬枣鲜果和冬枣接穗收入达到10万元。
河北省沧州市沿海诸县、市从1998年~2001年,连续遭遇数年特大干旱,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而抓住机遇大面积规模化、集约化栽培种植冬枣的黄骅市孔店村,成了名符其实的冬枣村,近年来仅枣收入一项、户均都在万元以上。
众所周知,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问题。植树绿化、扩大植被是促进区域性气候环境良性化,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生态问题。
为加快西部干旱地区植树绿化、扩大植被、水土保护、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专家建议,应进一步开展对优质树种品系的开发研究,使占我国土地面积达57%的西部省区的农民走出“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怪圈,必须用高产、优质、高效、高附加值的果、粮作物品种,来替代低效农作物品种,并尽快推向社会,使广大农民从恶劣的生态环境中摆脱出来,这将对摆正开发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对启动农业市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冬枣是我国稀有的鲜食枣树优良树种。它寿命长、适应性强、抗逆性强、抗旱耐涝、抗盐碱、耐瘠薄,是集经济、绿化、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扩大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于一体的优质树种,被誉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为此,有关专家建议,西部开发、“枣树先行”,因地制宜地扩大冬枣等枣类优良树种的栽培,可以充分利用西部干旱地区现有的野生酸枣灌木资源进行嫁接、形成优质冬枣树,在迅速改变过去那种 “只见种树,不见树林”的被动局面的同时,也“变废为宝”,将过去酸枣灌木资源的劣势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鲜食冬枣资源优势,农民只需较少的投入,即可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
我们想信:随着冬枣在国内外销售市场的拓宽和发展,冬枣在各地的栽培面积将会越来越大。它给农民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将会随之增长,并会逐渐成为适宜种植冬枣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冬枣早期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完善,为大面积发展冬枣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随着冬枣面积的扩大和发展,对冬枣早期密植丰产栽培的技术,在主产区和全国有关地区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探索,不少地区已经取得了非常满意的成果。大部分冬枣密植园的株行距采用2×4米、2×3米,每0.15公顷可栽种80~110株冬枣树。在比较充足的水肥条件下,采取小寇疏层形或自由纺锤形等密植树形,精心修剪、合理化控,当年栽植的一年生嫁接苗、第二年就可以见果;第三年就可以取得一定的产量;第四年就可以实现每0.15公顷产枣一吨、收入过万的结果。
冬枣早期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完善,为冬枣的规模化、产业化栽培奠定了基础,主产区的许多农民在当地龙头企业的组织和管理下,实行“公司+农户”的形式或其他组织形式已经开始进行大面积集约化、规模化栽培;主产区外的不少地方企业、公司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也闻风而动,他们通过订立合同或其他形式供应种优质苗、提供技术服务、上门收购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为冬枣在全国适宜地区的大面积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
(三)冬枣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和完善,为冬枣的大面积发展提供了条件
鲜枣含糖多,代谢旺盛,容易失水,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很难贮藏。由于过去贮藏、保鲜技术跟不上,这类水果不仅在主产区外形不成一定的商品市场,就是在主产区内也是在收获季节吃个鲜枣而已,几百年来一直停滞在这种吃鲜枣的状态,转化不成商品、更不能形成一种商品交易市场。随着冬枣消费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对它的各种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也随之深入。目前,群众土法保鲜可以达到20~30天以上;一般冷库贮藏、保鲜,时间在两个月左右;气调保鲜已经达到2~3个月;新近研究提出的湿冷保鲜技术,不仅在保鲜时间上接近气调保鲜,而且在保鲜质量上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而速冻贮藏、保鲜冬枣,经过适宜的冷冻处理后,可在低温条件下可贮存12个月以上。经过长期冷冻贮藏的冬枣解冻后仍然果实饱满,颜色鲜艳,果肉脆甜。果食水分和糖分保存率超过95%,维生素C(Vc)保存率达89%,腐烂率低于1%。
各式各样冬枣贮藏、保鲜技术大大延长了它的贮存期和销售期。这不仅为产区冬枣收获后赢得了销售时间,也为它在国内、外建立销售市场,,保证冬枣顺利地走出产区、走出国门,为开辟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由于上述贮藏、保鲜技术研制、推出的时间较短,在运用这些技术时还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是,我们相信,随着冬枣产业化的发展,这类技术将会日益完善和提高。
(四)我国农村的生产责任制形式,为密植冬枣园的精细管理提供了人力保证
普通枣在收获时都用木竿敲打,俗称"打枣"。而冬枣非常脆,从树上落到地面上,便会容易碰伤、摔坏。故收获时不能用木竿打枣,必须一个一个地用手工采摘,是一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从冬枣树枝、芽的生长发育特性看,它营养生长发育的速度比一般枣树要快。这一特点在幼树生长发育阶段更加明显;进入结果期后、随着树龄的增大,这种现象有增无减。由于营养生长旺盛,进入结果期后生殖生长必然会受影响。若不及时修剪,不仅株产量低,而且枣果的品质也差。故必须投入充足的劳动力进行管理方可凑效。
对于密植栽培的冬枣树,特别是目前高度集约化、规模化栽培的矮化早实密植枣园,不仅在生产管理上周年的劳动强度大,而且在技术管理上科技含量也很高。目前,产区枣农管理冬枣园、已经象城市公园里的园林工人管理各种花卉一样、那样精细!
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农村生产责任制这种生产力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形式,就很难组织起这么多劳动力投入生产,更难调动起千家万户农民目前这种高昂的劳动积极性。因此,我们说,农村生产责任制这种形式为大面积冬枣园的精细管理提供了劳动力方面的保证。
(五)冬枣在全国各地有着广阔的发展区域
环渤海湾沿海地区是冬枣的主要产区,气候条件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易旱区,“春旱、夏涝、秋吊”的气候规律非常典型,冬季雨雪天气少、冬春干旱多风天气多;年平均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0℃以上年积温平均4500℃左右。历年平均气温12℃上下,初霜期在10月下旬,终霜期4月初,无霜期200天左右。历年平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土壤类型为滨海盐化潮土为主。冬枣所以能够在上述比较差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在历史上就形成了它的特产区,说明冬枣的适应性非常强。
从全国各地冬枣近年来的引种、试种情况看,冬枣在零下30℃以上的地区能够安全越冬;在绝对最高温达45℃时,也能开花结实;冬枣在年降水量200~1200毫米、无霜期160天以上的许多区域都能生长发育。如淹水期不超过2个月,还可获得较好收成。在我国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尽管年降雨量偏少,但地下水源丰富或有雪水浇灌的部分区域也可根据需要发展这一鲜食品种。
随着市场对冬枣需求量的增大和栽培管理技术、贮藏保鲜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冬枣正从主产区向北至北京、辽宁,南至海南岛,西至我国中、西部的广大区域发展,并且都有许多引种栽培非常成功的例子。事实说明,并且将继续证明,冬枣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区域和前景。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5/9/20 23:10:18

这是两面三刀张梨枣的照片,你所说的,可能就是梨枣。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5/9/20 23:11:43

登陆  http://www.baidu.com/s?wd=%c0%e6%d4%e6&cl=3  查看详细资料。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23 9:03:42

 河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是在原园艺系的基础上,于2000年12月与中国枣研究中心合并成立的。园艺系创建于1931年,是我国早期从事园艺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中国枣研究中心于1986年5月经原河北省教委批准建立,为挂靠于我校系(处)级科研机构。学院现承担各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技术推广、科技服务等任务。
  学院设果树科学系、蔬菜科学系、观赏园艺系、园艺植物遗传育种教学部、中国枣研究中心、北方果树研究室、园艺植物营养与施肥研究中心、实验中心和保定河北农大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此外,中国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和梨分会、省重点实验室――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北农大蔬菜花卉研究所挂靠本院。其中河北省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04年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对我省2002年以前建成验收的3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进行的定性和定量综合评估中,名列全省第四位,被评为“优秀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64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科研人员7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博士生导师1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河北农大首席专家3名,骨干专家1名。教授、研究员25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1人。95%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其中17人取得博士学位,12人在读博士学位。学院以师资和学术力量雄厚、学历层次高,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而著称。学院的教师治学严谨,潜心科学研究,一批老先生,如曲泽洲、杨文衡、王永蕙、郗荣庭、马宝焜、彭士琪、王如英等教授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较高地位;一批青年教师,如张玉星、葛会波、刘孟军、申书兴、孙建设、徐继忠、陈贵林等教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力量和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学院在校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16人,硕士研究生101人,在职申请学位和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20人,本专科生1004人,函授生、进修生131人。
  学院设果树、蔬菜和观赏园艺三个学科方向,具有博士、硕士、学士授予权。果树学科是河北农大首批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是河北省首批审定的省级重点学科和优秀硕士授权点, 1999年被列为农业部重点学科,是河北省目前唯一的省部双重点学科。本学科师资力量雄厚,在长期教学和科学研究中,形成了三个稳定、颇具特色的研究方向,即干果种质资源与分子辅助育种、果树结实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果树生物技术。本学科在学术队伍,干果研究,梨、苹果优质技术,教材建设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与国内同行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蔬菜学科是河北农大传统优势学科之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本学科师资力量强,研究方向为蔬菜染色体工程、设施蔬菜与无土栽培、蔬菜种质资源与利用。多年来,在这些领域取得了较大成就,并形成了一定优势。观赏园艺学科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的学科,以盆景艺术、特色花卉栽培及苗木培育见长,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院以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为主,形成了完善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设果树学博士点、果树学和蔬菜学硕士点、园艺和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2个本科专业、商品花卉和种子科学与工程2个专科专业,同时招收农业推广专业学位、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和高等学校教师在职申请学位研究生,以及本专科函授生、进修生。在2003年全国高校本科专业评估中,我院园艺专业位居全国49个同类专业第三名。学院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作为永恒主题,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及专业技能的训练,学生就业率、考研率和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名列学校前茅。1990年以来,取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二等奖5项。《果树栽培学》、《蔬菜栽培学》和《园艺植物育种学》为河北省精品课程。主编出版的<<果树栽培学>>总论、各论,自50年代至今一直作为我国农业院校果树专业通用教材,为我国果树专业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外,我院还是<<蔬菜栽培学各论>>(北方本)、《果树试验设计与统计》等全国统编教材的副主编单位。最近又主编出版了《果树栽培学各论》(北方本)、《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书》和《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书》等4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科研工作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以应用和发展研究为主,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为两翼,成果累累。1990年以来,取得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科研成果52项,其中获国家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6项。目前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家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课题共计68项。先后主编出版了《现代果树科学集论》26册丛书、《中国果树志·枣卷》、《中国果树志·核桃卷》、《中国核桃》、《中国鸭梨》、《中国野生果树》等经典著作和技术图书85部。在国际学术刊物、专业会议及国内《遗传学报》、《园艺学报》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48篇。
  学院注重学术活动,对外交流日益频繁。近年来相继承办了四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接待来自美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亚美尼亚、波兰、斯洛文尼亚等国家40余名专家、学者的访问和讲学。先后派出教师46人次赴罗马尼亚、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芬兰、新西兰、韩国、波兰、亚美尼亚、斯洛文尼亚、加拿大、保加利亚等国家学习、合作科研、考察访问、攻读博士学位和参加学术会议。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韩国园艺研究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伍斯特学院大学达成了联合培养大学生的协议。这些学术交流活动扩大了学院在国内外的影响,促进了对外开放。
  学院坚持科技服务于生产的传统学风,在科教兴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成绩突出。先后在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沧州、衡水、廊坊和天津等地28个市县建立起相对稳定的“三结合”基地和科技示范园,通过开展技术培训、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推广、新品种、新产品应用等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全省有20多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涉农企业以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
  面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新形势,我院雄厚的师资队伍、优势明显的学科方向、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灵活多样的技术培训方式、广阔的信息渠道、针对性和应用性强的科研成果及产品必将在实施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园艺学院办公电话

院办室
党办室
7528300
7528302
书 记
7528305
院长
7528306
副院长
7528307
7528308
学工办
7528301
枣中心
干果分会
7521552
梨分会
7528320
梨中心
7528318
传真
7528303
Email
yyyb@mail.hebau.edu.cn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9/23 9:13:50

浙江柑橘
ZHEJIANG GANJU
2004 Vol.21 No.1 P.43,45

中华大梨枣嫩枝快繁试验初报

吉庆勇  徐伟忠  柳旭波  陈银华  刘建慧 

  中华大梨枣是我国鲜食商品枣中的大宗品种.枣的繁育方法主要有根蘖分株繁殖法、野生酸枣作砧木的常规嫁接法,以及组织培养法[1].根蘖分株繁殖法受母株根蘖数量的限制,育苗数量有限;用野生酸枣作砧木的嫁接法繁育枣苗,存在季节性强、成本高等问题.虽然山东果树研究所的孙清荣通过组织培养成功繁育出了烟台西吕枣,但组织培养法存在技术要求高,投资成本大,生产周期长,苗木适应能力差,品种间繁殖条件差异大等缺点.为此,我们于2003年进行中华大梨枣嫩枝快繁试验研究.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

作者单位:吉庆勇(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3000) 
     徐伟忠(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3000) 
     柳旭波(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3000) 
     陈银华(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3000) 
     刘建慧(浙江省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323000) 

参考文献:

[1]孙清荣.枣的组织培养与快繁.落叶果树,2003,(3):1~3


收稿日期:2003年11月3日

出版日期:2004年3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