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陈英明     提问时间: 2005/12/9 10:05:02
问题:
 
各位专家,您们好!
我目前在了解我国在植树造林上保水剂的应用状况,能否给我介绍一下我国目前在林业上使用保水剂的状况,主要用国产的还是进口的,以什么为主,我国是否有机构来负责这方面的工作,或这方面的资料或网站。谢谢!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5/12/9 10:52:01

保水剂产业面临发展契机
 

 据统计,我国荒漠化土地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 3%,而且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之长期以来重采轻育,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 

  植物造林是解决土地荒漠化的惟一出路,但在干旱、少雨地区成功造林是全世界的难题。因此寻求一种雨季吸水、旱季放水的物质为植物生长持续提供水分,成为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具有这种功能的保水剂也就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需要集中造林的地区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及西北北部、华北北部、东北西部风沙干旱地区。这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水现象,影响了造林成活率,因而当地对保水剂需求量是很大的。另外,近年来城市美化绿化发展很快,为了节水,建设绿地草坪、园林花卉都需要大量的保水剂。 

  近十五年来,保水剂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推广应用面积已达100万亩,收到显著效果,林苗成活率明显提高。据有关部门测算,仅西北地区至少为这一产品提供40万吨潜在市场。 

  一、保水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可在农业、林业、水利、沙产业等领域发挥抗旱保苗、增产增收、改良土壤、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 

  其很多优异的特点是工程方法不能比拟和达到的。因此有业内专家称保水剂是近年来最有希望被农民接受的又一种新型农用化学制品。保水剂在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发展较快,应用非常广泛,年产量已突破300万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引入这种产品,目前市场对保水剂产品的需求正处于上升时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相关生产企业约40多家。但由于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成本高、市场价格高、产品质量差,又加上应用研究、开发力度不足,产品走向市场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总生产能力不超过两万吨。 

  保水剂市场真正在中国市场中引起较大反响是1998年,英国华人彭重民博士和比利时教授科特姆从国外把TC(一种新型保水剂)引入中国。使用后,甘肃干旱又高寒的武胜驿乡第一次收获了蔬菜,农民靠卖菜脱了贫,年年种树树不活的陕北苗家河村也因此而种活了成片的树,农民从此有了经济收入。这一试点的成功在于将保水剂从原来的造林使用推广至农业生产中,从而引起了干旱地区对保水剂的关注。 

  2001年8月上旬,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及有关领导,考察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唐山博亚合资建立的国家保水剂生产示范基地。国家保水剂生产示范基地是在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有关部门支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河北省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强强联合”而建立的。一年多来,国家保水剂生产示范基地开发出十几种农林用保水剂产品,如保水拌种液、营养固化水、草种包衣剂、林果专用保水剂、园林花卉保水剂等,这些产品分别适应不同条件下种植的需要。该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我国保水剂生产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的地区之一。 

  二、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环境和需要等客观环境条件来看,保水剂产品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其一,从这几年看,全球及我国的干旱面积在扩大,在旱、涝、病虫害等几大灾害当中,旱灾已经成为对农作物影响最大的天灾。其二,我国不仅水资源紧缺,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不仅北方旱区缺水,南方很多地区也存在季节性缺水。如果能开发一种可延续使用8~10年,且能反复使用的保水剂,就相当于建立了土壤水库。其三,我国水资源和肥料的利用率低,应用保水剂,提高水、肥利用率,在技术思路上是可行的。其四,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用途广,很有潜力。除了在农业、林业方面应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也比较广,在卫生、医药、采油、食品方面都可以应用。保水剂是一种中间产品,可进行多用途开发。
 
  农业部在今年年初颁布的重点推广的种植业生产技术中,推广抗旱保水剂的使用被列为可持续发展技术中的第一点。可见有关部门对于推广抗旱保水剂的关注程度。保水剂这种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十五年来,在科研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目前保水剂产品的技术基本成熟,其应用范围已从原来单纯用于林业生产而推广至大田作物。有关专家提出,保水剂在一些大田作物上可用作种衣剂的原料,可以同种子工程的实施结合起来加以推广。不仅北方的干旱地区能用,南方一些季节性干旱地区也可以应用。 

  三、近日,农业部又提出,全国农技中心要进一步加大推广保水剂产品的工作力度。他们将制订一个推广计划,要能适用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其要点在于:其一,要开发各种专用的保水剂,把保水剂与肥料、生长调节剂、部分农药配合起来应用。其二,与其它有关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结合起来。比如与丰收计划、节水农业项目、种子工程、沃土工程、跨越计划、草场改良、防沙治沙、草原防火等项目结合起来推广应用。其三,对保水剂产品的市场前景作切实的调查与分析,在此基础上,制定出营销策略,拿出具体的营销计划,把产品推广工作做细做好。其四,搞好产品质量的监督。要像抓农药、肥料、农机质量管理一样,把保水剂的质量管理逐步正轨化、法制化。目前的设想是,将保水剂的质量认证、标准、登记等各项工作委托国家化肥质量检测中心负责。 

  目前从农业生产大环境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政策导向来看,保水剂行业面临的发展前景不错。刘坚在考察国家保水剂生产示范基地时,对保水剂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期望。首先是分析国内和发达国家的情况,了解国际上保水剂行业的发展动向。其次要不断开发新产品,要有科技储备。第三是重视市场开发。最后是明确发展目标,按照规划有序发展。
 
  有业内人士将此次保水剂面临的良好发展契机称为即将到来的第二个高潮。保水剂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出现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第一个高潮的主要诱因是由于进口保水剂产品进入中国,而后来由于缺乏必要的投入和政策引导,使国内的保水剂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和市场推广都处于较低水平。而从目前的国内重视环保的大环境和农业部相关政策的大力引导来看,保水剂产品的发展和生存环境比十年前要规范一些,这种产品的作用也在逐步为大家接受。我们期待保水剂产品能借助外界的有利因素,发展得更快、更规范、更持久。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5/12/9 10:56:05

关于保水剂的相关网站:

 

唐山博亚科技工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http://www.boya.com.cn/tsboya.htm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5/12/9 12:09:18

中国研制成功先进的绿色抗旱保水剂

一种完全由中国科研人员研制的绿色抗旱保水剂,经过20个月的工业性实验,已于最近投放市场,为中国治理广阔的干旱地区带来了福音。

专家在鉴定后认为,这种保水剂拥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在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推广,并可用于沙漠化治理。
这种保水剂每克可吸收400克到1200克的水。在零下20℃到130℃的环境温度下性能稳定,技术水平达国际先进。专家同时指出,该产品主要成分是魔芋精粉加工后的废弃物飞粉,因此能够生物自然降解,对环境无污染。

研制成功这种保水剂的合肥新峰公司是一家民办高科技企业。据介绍,这种抗旱保水剂利用化学方法在保水剂主链上引入植物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剂等功能基因。这些功能基因能够从保水剂主链上逐步释放,大大延长了有效作用时间。
高分子材料专家、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史铁均说,这种新型绿色抗旱保水剂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与交通建设绿化草坪和树木、荒山植树造林、沙漠化治理、农作物大田生产等领域。  据介绍,国外使用的保水剂一般是使用高分子树脂,但价格较贵。中国从国外进口的保水树脂一般价格为6万元/吨,而目前开发的这种新型绿色抗旱保水剂市场价仅为2万元/吨。   在安徽半干旱的淮北平原进行的小麦、油菜、花生、蔬菜、牧草、杨树种植实验证明,每亩地平均使用2公斤抗旱保水剂就可确保作物成活,其成本仅为40元。
这种新型抗旱保水剂使用方便,可以与作物种子、水混合搅拌成糊状机械化喷播。也可以与作物种子、水、土壤混合后直接播种到农田中。在造林时,与水、土壤混合后可直接填埋在树穴中。   据农业部的资料,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总面积的51%,没有灌溉条件的旱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65%,干旱地区植树造林成活率仅为20%。全国每年因干旱减产粮食100亿公斤以上。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5/12/10 14:43:40

多功能保水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兰州分院    
    1月26日,“兰州市、中科院高新技术种子资金”首批资助的“多功能保水剂的研制及其应用示范”项目,通过了由兰州市科技局和中科院兰州分院共同组织的专家验收。

    该项目由依托兰州化物所的兰州市生态材料研究开发中心承担。在近两年内,以甘肃凹凸棒等为原料,合成和制备出具有高吸水、耐盐性和低成本等特点的复合保水剂,完成了产品的中试,并在兰州北山进行了60亩的应用示范,植树造林平均成活率达到90%。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预期技术和经济指标。

    与会专家和领导还就兰州市生态材料研发中心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