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1/7 14:34:13
有机茶园建设
1.有机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 有机茶园是有机茶生产的基础,是采用与自然和生态法则相协调种植的茶园,其生产技术的应用强调使茶园的生态系统保持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有机茶园可以是常规茶园的转换,也可以是荒芜茶园的改造恢复,或是新种植茶园。有机茶园必须符合生态环境质量,要求远离城市和工业区以及村庄与公路,以防止城乡灰尘、废水、废气及过多人为活动给茶叶带来污染。茶地周围林木繁茂,具有生物多样性;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土质肥沃。具体要求: (l)茶地的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3095-1996中规定的一级标准的要求; (2)茶地的灌溉水质量应符合GB5084-1992中规定的旱作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3)茶地的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15618一1995中规定的Ⅰ类土壤环境质量,主要污染物的含量限值(mg/kg)为:镉(cd)≤0.20、汞(Hg)≤0.15、砷(AS)≤15、铜(Cu)≤ 50.铅( Ph)≤ 35、铬 (Cr)≤90。 2.有机茶园的土壤要求 有机茶园土壤要求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最好是油沙土、乌沙土、香灰土等,其具体指标要求见表1。 放大图见底部 3.有机茶园的生态环绩保护 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以是道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宽度不得小于9m,如果隔离带上种植的是植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对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要严格实行保护,使它成为基地的一道防护林带。若基地周围原有的林木稀少,要营造防护林带。 对茶园中原有的树木,只要对茶树生长无不良影响,应当保留并加以护育,使之成为茶园的行道树或遮荫树。茶园中原有树木稀少的,要适当补种行道树或遮荫树。在山坡上种植茶树,山顶、山谷、溪边须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在坡地种植茶树要沿等高线或修梯田进行栽种,对梯地茶园梯壁上的杂草要以割代锄,或在梯壁上种植绿肥、护梯植物。新建茶园坡度不超过25°。 ⒋.常规茶园向有机茶园转换 若常规茶园的生态环境质量符合有机茶标准,经24-36个月的转化或,可以从常规茶园转化为有机茶园。在转换期间,按有机茶标准的要求进行有机种植,不使用任何禁止使用的物质。同时,生产者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完善的、可操作的转化方案,该方案包括: (l)茶园及其栽培管理前3年的历史情况。 (2)保护和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的技术措施。 (3)能持续供应茶园肥料、增加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 (4)防治和减少茶园病虫害的计划和措施。 经有机茶认证机构认证,可以颁发“转换期有机茶”证书。在转化计划执行期间,有机茶认证机构将对它进行检查,若不能达到颁证标准要求,将延长转化期。 生产者的第1块茶园获得有机颁证后,其余的茶园原则上应在3年内全部转换成有机茶园。已转换的有机茶园不得在有机茶园和常规茶园之间来回反复。 荒芜3年以上重新改造的茶园可视为符合最低要求而减免转化期,新开垦荒地种植的茶园也可减免转化期,可以直接申请认证;如果有可以信眼的材料证明近3年内的生产管理技术符合有机茶标准最低要求的,可以申请认证。 5.有机茶园的开辟 (l)茶园规划 ①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使茶园管理和运格方便,根据整体布局,需设置主干道和次干道,并相互连接成网。 ②排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横向设置隔离沟,以隔绝雨水径流,两端与天然沟渠相连;顺坡设置纵沟。可利用原有溪沟,以排除茶园中多余的地面水;与茶行平行设置横沟,坡地茶园每隔10-15行开一条横沟,以蓄积雨水浸润茶地,并排泄多余雨水入纵沟。 ③茶园地块划分。一般以不超过10亩为宜,茶行长度以不超过50m为宜。 ④坡地茶园的等高梯级设计。坡度15°以上的山地宜开成水平梯级茶园,梯面宽度最小1.5m,种植2行茶树的应为3m左右。 (2)茶园开垦 首先清理地面上零星的树木、竹子、小灌木、乱石、土堆等;然后初垦,开垦深度50cm以上,除尽树根、竹鞭、杂草、宿根等;在种植前进行一复垦,进一步清理地面,复垦深度30cm以上。 (3)茶树种植 ①有机茶园种植的品种应适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并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茶苗、种子应严格按国家标准检疫。 ②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单行条栽规格:150cm X 33cm,每丛定植 2- 3株,约 4000株/亩;双行条款规格: 150cm X 40cm X 33cm,每丛定植2-3株,约6000株/亩。 ③种植时期以秋季和早春为好,即霜降前后或惊蛰至春分。种植前按茶行行距划线开沟,深25cm,施足有机肥,如茶籽饼150-200kg/亩。茶苗尽量带上移栽,减少伤根,移栽时土壤要踏实,浇足定根水,盖上与泥门相平,移栽后及时定剪,定剪高度为15-20cmo (4)苗期管理 ①根据天气情况,成活前隔5-7天浇水一次,防止干旱。 ②行间铺草或种植绿肥,防止杂草生长和水土流失。 ③冬季培土定根,根部铺草防冻。 ④浅耕松土,勤除杂草,防止草荒。 ⑤如有缺苗,应及时补齐,防止缺株断行。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7 14:34:19
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在行间种植豆科绿肥或饲料作物。 土壤深耕、锄草并以秸秆、草料、厩肥等有机物覆盖土表或深埋于土中,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环境,培殖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 对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1/7 14:37:10
有机茶园的土壤管理
一、行间铺草覆盖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行间必须辅草,草料每亩每年不少于1000kg,原料可利用山草、稻草、麦秆等。茶园行间铺草可以减缓地表径流速度,促使雨水向土层深处渗透,防止地表水土流失,增加土层蓄水量。同时,还能抑制杂草生长,有利土壤微生物繁殖,增加上镶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此外,还可以稳定土壤热量,夏天可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具有抗旱保墒作用,冬天可增温防止冻害。茶园行间铺草一举多得,是有机茶生产中最重要的土壤管理措施。 二、精耕细作勤除杂草 生产有机茶的茶园大多水热条件好,四周生态条件也好,杂草极易滋长。杂草不仅与茶树争光、争肥、争水,又是病虫栖息的场所和传播的媒介,一有疏忽就会造成草荒,必须及时除去。由于有机茶园不能使用除草剂,只能采用人工方法,勤浅耕勤削草,这对于一些没有条件铺草的茶园尤为重要。一般春茶开采前要进行一次浅耕(深约10cm)削草,清除越冬杂草;春茶结束后浅耕削草,可疏松采茶时踏实的表土,同时可推迟夏草生长。6月份,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正是梅雨季节,杂草生长快,一般在梅雨结束要进行一次浅耕除草。8-9月份是秋草生长、开花结籽的时期,这时除草对防止第2年杂草生长有重要作用,要抓紧进行。因此,没有铺草条件的有机茶生产茶园,尤其是茶行间距大的茶园,一年4次浅耕除草是不可少的。除草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把杂草晒干,使它失去再生能力,同时也可起到杀虫消毒作用。经过暴晒后的杂草翻埋作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 秋冬季节,要结合施基肥进行一次行间深耕(20-30cm),把覆盖草料深埋土中。深耕时采用行中深,根际浅的方法,做到不伤根或少伤根。 如果种植时深耕施肥的基础工作较好,成园后行间土壤根系密度大,条行郁闭度高,杂草少,土壤较疏松的茶园,可以采取免耕的方法。所谓免耕,也不是绝对不耕,即在茶树生长的一定周期内进行耕作。一般做法是每年把大量的有机肥和枯枝落叶等铺在行间,防止土壤裸露,使土壤上的有机层保持松软富有弹性,防止采茶人员对土壤的直接踩踏镇压。每当茶树进行重修剪时进行一次深耕,把土表的有机层翻入土中,这样周期性地进行。 三、行间饲养蚯蚓 茶园饲养蚯蚓优点很多,它可吞食茶园枯枝烂叶,使未腐解的有机肥料变成粪便,促进土壤有机物的腐化分解,加速有效养分的释放,提高土壤肥力。 其次,蛆蚓的大量繁殖和生长,可疏松土壤,增加土壤孔隙度,有利茶树根系的生长。此外,蚯蚓躯体具有含氮很高的动物性蛋白质,在土壤中死亡腐烂,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茶园饲养蚯蚓是有机茶生产的重要土壤管理措施之一,其具体做法一般分两个步骤,先在蚯蚓床中培养虫种,然后放养到茶园。 1.虫种培养 先在茶园地边挖几个长3-4m。宽1.0-1.sin、深30-40cm的坑,坑底铺上10cm左右较肥的壤土。壤土上放一层稍经堆腐的枯枝烂叶、青草、谷壳、畜栏粪便及厨房垃圾等作为蚯蚓的食料,做成蚯蚓床。在食料上再铺上10-15cm的肥土,每天浇点水,使蚯蚓床保持50%-60%的含水量,约过半个月,使食料充分腐烂。然后,从肥土地里挖取收集蛆蚓,挖开姐蚓床的盖上,把收集到的蛆蚓接种到蛆蚓床内,每平方米接种30-50条。以后经常浇水,保持床内湿润,经过数月后,蚯蚓开始在床内大量生长繁殖,即可作为茶园接种用。 2.放养茶园 先在茶园行间开一条宽30-40cm、深30cm的放养沟,沟里铺放堆沤肥、草肥、栏肥、茶树枯枝落叶、稻草等物,加上少量表土拌和均匀。然后挖出蛆蚓床中的蚯蚓、蚯蚓粪便及剩余的枯枝落叶等杂物,一起分撒到茶园放养沟中,盖上松土、浇水,让蛆蚓逐步自然生长繁衍。每年结合茶园施基肥,检查一次蛆蚓生长情况并加稻草、杂草、枯枝落叶等蛆蚓食料,如发现蚯蚓生长不良,要继续放养,直到生长繁衍正常为止。 四、间作绿肥 有机茶园间作绿肥的主要目的是改良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增加有机肥源,不断提高茶园土壤肥力,为有机茶生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促进茶树生长。茶园种植绿肥,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争光等现象的发生,要根据绿肥习性、茶园土壤特点、树龄及气候特点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好绿肥种类和适合的品种。对l-2年生幼龄茶园要选用矮生或匍匐型绿肥,如伏花生、绿豆等,既不妨碍茶树生长,又有利于水土保持;对于3-4年生茶园,可选用早熟、矮生的绿肥,如身红豆、黑毛豆、小绿豆等,可防止与茶树形成生长竞争的矛盾。对于华南茶区,既作肥料又作茶苗遮荫物的绿肥,要选用秆高、叶疏、枝干呈伞状的山毛豆、木豆等。在长江以北茶区既作肥料又作为土壤保湿用的绿肥,可选用毛叶首子等。坎边绿肥以选用多年生绿肥为主,长江以北茶区可种紫穗槐、草木樨,华南茶区可选用爬地木兰、无刺含羞草,长江中下游广大茶区可选用紫穗槐、知风草、霜落、大叶胡桂子等。有机茶园可间作的绿肥品种及特性列于表1、表2、表3,供参考。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1/7 14:40:25
有机茶园的肥培管理
一、肥料的使用准则 1、禁止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禁止使用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2.人畜禽粪尿等使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如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和病原菌、杂草种子,去除有害的有机酸和有害气体,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严禁使用不腐熟的人粪尿。 3.有机肥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有机肥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化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叶面肥、微生物肥料等在使用前必须明确已经得到有机认证机构的颁证或认可。叶面肥料最后一次喷施必须在采摘前20天进行。使用微生物肥料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4.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应按对环境和茶叶品质不造成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同时应截断一切因施肥而携入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源。 二、允许使用的肥料 1.有机肥:畜禽粪(经过无害化处理)、绿肥(利用栽培或野生的绿肥植物作肥料)、其他肥料(如腐酸类肥、饼肥、沼气液肥和残渣等)。 2.微生物肥:如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硝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等。 3、半有机肥(有机复混肥):加入适量的微量富养元素制成的有机肥料。 4.无机(矿质)肥:如矿物钾肥、矿物磷肥(磷矿粉)、燃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氧磷肥)、白云石、石膏。 5.叶面肥:微量元素的叶面肥(以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有益元素为主配制的肥料)和含有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用天然有机物提取液或接种有益菌类的发酵液,再添加一些腐殖酸、藻酸、氨基酸等配制的肥料)。 6.其他肥料: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骨粉、骨酸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制糖废料制成的肥料。 三、有机肥料的无害化处理 在有机肥料中。有些如人畜粪便常常带有各种病原菌、病毒、寄生虫卵及恶臭味等,有些如杂草等常常带有各种病虫害传染体及种子等,因此用于有机茶园一般都要经过处理,变有害为无害。目前,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有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种。物理方法如暴晒、高温处理等,但养分损失大,工本高;化学方法如用化学物质除害,在有机茶生产中不能采用;生物方法如接菌后的堆腐和沤制,在有机条生产过程中是唯一可采用的方法。有机肥料无害化处理的堆、沤方法也很多,如 EM堆腐法、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工厂化无害化处理等。 1.堆废法 堆废法是一种好氧和嫌氧有效微生物群,主要是由光合细菌、放线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组成,在农业和环保上有广泛的用途,它具有除 臭、杀虫、杀菌、净化环境、促进植物生长等多种功能,用它处理人畜粪便作堆肥,可以起到无害化作用。其具体方法如下: (l)购买EM原液,按清水100mL、蜜糖或红糖20-40g、米酪100mL、烧酒(含酒精30%-35%)100mL、EM原液50mL的配方制成备用液。 (2)将人畜粪便风平至含水量30%一40%。 (3)取稻草、玉米秆、青草等,切成长l.5cm的碎片,加少量米糠拌和均匀,作堆肥时的膨松物。 (4)将稻草等膨松物与粪便按重量10:100混合搅拌均匀,并在水泥地上铺成长约6m、宽约1.5cm、厚20-30cm的肥堆。 (5)在肥堆上薄薄地撒上一层米糠或麦茨等物,然后再洒上EM备用液,每1000kg肥料洒1000-1500mLo (6)按同样的方法,上面再铺第2层,每一堆肥料铺3-5层后上面盖好塑料薄膜发酵。当肥料堆内温度升到45-50℃时翻动一次,一般要翻动3-4次才能完成。完成后,一般肥料中长有许多白色的霉毛,并有一种特别的香味,这时就可以施用。一般夏天要7-15天才能处理好,春天要15-25天,冬天则更长。肥料中水分过多会使堆肥失败,产生恶臭味。各地要根据具体条件,反复试验、摸索才行。 2.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 如果当地买不到EM原液,也可以采用自制发酵催熟粉代替,采用自制发酵催熟堆腐法处理。其方法如下: (l)发酵催熟粉的制备。准备好所需原料:米糠(稻米糠、小米糠等各种米糠)、油饼(菜籽饼、花生饼、蓖麻饼等)、豆粕(加工豆腐等豆制品后之残渣,无论何种豆类均可)、糖类(各种糖类和含糖物质均可)、泥类或黑炭粉或沸石粉和酵母粉,并按米糠14.5%、油饼14.0%、豆粕13.0%、糖类8.0%、水50.0%、酵母粉0.5%的比例配方。先将糖类添加于水中,搅拌溶解后,加八米糠、油饼和豆粕,经充分搅拌混合后堆放,在60℃以上的温度下发酵30-50天。然后用黑炭粉或沸石粉按重量1:1的比例进行掺和稀释,仔细搅拌均匀即成。 (2)堆肥制作。先将粪便风平至水分达30%-40%。将粪便与稻草(切碎)等膨松物按重量100:10混合,每100kg混合肥中加人1kg催熟粉,充分拌和均匀,然后在堆肥舍中堆积成高1.5-2.0m的堆肥,进行发酵腐熟。在此期间,根据堆肥的温度变化,可以判定堆肥的发酵腐熟程度。 当气温15℃时,堆积后第3天堆肥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可达70℃,堆积10天后可进行第1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可达80℃,几乎无臭。第1次翻混后10天,进行第2次翻混,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60℃。再隔10天后,第3次翻混时,堆肥表面以下30cm处的温度为40℃,翻混后的温度为30℃,水分含量达30%左右,之后不再翻混,等待后熟。后熟一般3-5天,最多10天即可。后熟完成,堆肥即制成。这种高温堆腐,可把粪便中的虫卵和杂草种子等杀死,大肠杆菌也可大为减少,达到有机肥无害化处理的目的。 3.工厂化无害化处理 如果有大型畜牧和家禽场,因粪便较多,可采用工厂化无害化处理。主要是先把粪便收集集中,然后进行脱水,使水分含量达到20%-30%。然后把脱水过的粪便输送到一个专门蒸汽消毒房内,蒸汽消毒房的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为80-100℃,太高易使养分分解损失。肥料在消毒房内不断运转,经20-30min消毒,杀死全部的虫卵、杂草种子及有害的病菌等。消毒房内装有脱臭塔除臭,臭气通过塔内排出。然后将脱臭和消毒的粪便配上必要的天然矿物,如磷矿粉、白云石、云母粉等进行造粒,再烘干,即成有机茶肥料。其工艺流程如下: 粪便集中→脱水→消毒→除臭→配方搅拌→造粒→烘干→过筛→包装→入库 总之,在有机茶生产中,肥料品种受到很大的限制。为了确保有机茶的高产优质,在幼龄期除了施用农家有机肥之外,必须强调和重视间作豆科植物。成园后要加强有机肥的施用,特别要重视含氮量高的有机肥,如菜子饼肥、鱼粉、豆子饼肥、蚕蛹、血粉及屠宰场的下脚料等。根据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可适当选施一些天然矿质肥料,如磷矿粉、白云石粉、云母粉、矿产钾盐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施用有机茶专用肥。在茶树生长季节,为了促进生长,提高品质,也可以喷施通过统生物技术过程产生的氨基酸液肥等。 此外,要充分发挥茶树自身物质循环的优势,大力推广修剪枝叶回归茶园的措施。因为修剪是茶树栽培的重要措施,修剪下来的枝叶有机质含量很高,养分含量丰富,是茶园很好的有机肥源。每年修剪下来的枯枝落叶都要设法归还给土壤,可直接作肥料深翻入土,也可作茶园土壤覆盖物铺于土壤表面。这是茶树依靠自身物质循环,自力更生解决有机茶肥源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国外许多生产有机条的国家已广为推广应用。这种方法经济、易行、有效,应大力推广。
|
|
|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1/7 14:41:35
有机茶园病害的控制
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一切化学合成的农药,而农药的使用源于茶园病虫害的防治。茶园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又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如何利用茶树自身的生长环境条件,通过采用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和生物防治等方法,建立合理的茶树生长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提高茶园系统内的自然生态调控能力,从而抑制茶园病虫害的暴发,不仅是有机条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也是有机农业的一个重要原则。 一、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原理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一经种植可连续生产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在现有的栽培管理条件下,一般茶园均能形成树冠茂密郁闭、小气候比较稳定的特殊生态环境,使得茶园中的生物群落结构较其他生态系统复杂,生物种类和数量要丰富得多。这些条件有利于保护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种群的多样性。 农药是茶园生态系统的外来物质,有潜在的干扰生态系统的危险。长期以来,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只注意病虫防治的本身,而忽视对茶园环境的作用。从20世纪60年代有机氯农药在茶园中的大量使用到90年代拟除虫菊酯农药的普遍推广,不仅未能有效控制茶园病虫的危害,反而引起茶园病虫区系发生急剧变化,危险性病虫不断发生,茶叶中农药残留、害虫抗药性和再猖撅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对茶园土壤、微生物、有益昆虫直至高等动物等产生不良的影响,干扰了茶园的次生态系统,致使茶园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因此,要保护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当前茶园病虫防治中应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关键。 尽管茶园中有多种病虫害存在,但通常有1-3种是关键病虫.它们的主要特点是:①病虫的危害期与茶树芽叶生长期同步;②对茶树的危害超过了茶树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③种群数量经常活动在经济阈值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因此,在整个茶园病虫防治中,可以针对关键性病虫提出防治对策。 有机茶园的病虫控制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基于常规农业存在的弊端,尤其是使用农药的种种害处,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应用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生态调控作用,以农业措施为主,辅之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技术,并利用有机茶生产标准中允许使用的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控制茶园病虫害,从而保证茶树的正常生长。 二、有机茶园病虫害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 1.保护菜园生物群落结构,维持亲园生态平衡 有机茶园一般应选择自然条件较好、植被丰富、气候适宜的山区和半山区茶园,在此基础上要注意维持和保护生态环境。要采取植树造林,种植防风林、行道树、遮荫树,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部分茶园还应该退茶还林,调整茶园布局,使之成为较复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创造不利于病虫和杂草率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茶园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强茶园自然生态调控能力。 2.优先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加强茶园栽 培管理 茶园栽培管理既是茶叶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又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它具有预防和长期控制害虫的作用。有机茶园应防止大面积单一种植,以保持较丰富的自然植被,减少病虫害大发生的机率。新植茶园应选择抗病虫品种。在秋冬季节,适时施用厩肥、沤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作为基肥,以养护土壤,培育壮树。在采摘季节要及时分批多次采摘,可减轻蚜虫、小绿叶蝉。条细蛾、茶踉线螨、茶橙疲螨、丽纹象甲等多种危险性病虫的危害;通过采摘,也可恶化这些害虫的营养条件,破坏害虫的产卵场所;对有虫芽叶还要注意重采、强采,如遇春暖早,要早开园采摘,夏秋季节尽量少留叶采摘。秋季如果害虫多,可适当推迟封园。在农闲季节可适当中耕,使土壤通风透气,促进茶树根系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破坏地下害虫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天敌人士觅食。对于茶园恶性杂草可采取人工除草,至于一般杂草不必除草务净,保留一定数量的杂草有利于天敌栖息,调节茶园小气候,改善生态环境。 3.保护和利用天敌资源,提高自然生物防治能力 在自然界,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是长期存在的。充分发挥并利用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效能是害虫生态调控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茶园周围可种植杉、棕、苦谏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间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轻无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2)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茶园修剪。台对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摘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 宜分别放人寄生蜂保护器内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类等天敌羽化飞回茶 园后,再集中处理。 (3)人为释放天敌,增加天敌数量。利 用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有利 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的条件,可将苏 云金杆菌(B小白僵菌、虫草菌、多角体病 毒等各种有益微生物释放到茶园中去,使其建立种群,并造成再次浸染和流行。 (4)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无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的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4.采用适当的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地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 (1)生物制剂的开发和利用,如苏云金杆菌制剂和病毒制剂防治茶尺换、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白僵菌防治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真菌制剂防治黑刺粉虱等。 (2)利用昆虫性信息素和互利素来诱杀和干扰昆虫的正常行为,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 (3)利用灯光、色板、糖醋液等诱杀害虫,目前已开发的新型杀虫灯运用了光、波。色、味4种诱杀方式,选用能避天敌习性,而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来诱杀害虫。因此对天敌相对安全,可比较有效地用于具有赵光习性的茶园害虫的防治。 (4)根据有机茶标准,在明确使用方法后,可选择使用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如苦惊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均具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都有一定的防效。但植物性农药对益虫也有杀伤作用,只是在害虫发生较严重时才能使用。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等可用于防治茶叶螨类、小绿叶蝉和茶树病害,但应严格控制在冬季封园等非采茶季节使用。(未完)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7 14:41:53
|
|
2002年7月,农业部颁布了有机茶的行业标准,要求有机茶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有机茶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按照《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操作,加工要符合《有机茶加工技术规程》,产品要达到《有机茶》的要求。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刘新介绍说, 有机茶与无公害茶和绿色茶叶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别:有机茶标准主要参考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有机食品标准、国际有机运动联合会有机产品的基本原则,以及欧盟有机食品标准、美国有机食品标准和日本农业标准制定。
目前国内有3家机构经农业部批准具有机茶认证资格,在有机茶认证方面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最具权威性。另两家分别是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有机茶认证实行检查员制度,以检查员实地检查为主,以检测手段为辅,重视农事操作、投入物的完整记录,建立质量跟踪控制体系,特别强调对生产过程的监控。( |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7 14:55:49
云南大叶种有机新茶园建设
有机茶自90年代初在我国出现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有机茶作为一种安全、营养、无污染的健康饮品,适α巳嗣堑南岩螅谐∏熬肮憷?000年7月,欧盟执行新的更为严格的茶叶农残检测标准,我国茶叶出口形势严峻。发展有机茶,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云南省政府对茶叶产业作出重大决定,十五期间,在全省主要茶区的12个县(市)建立2万亩有机茶园,辐射带动10万亩生态有机茶园的建设。我省是云南大叶种栽培的主产区,其栽培的方式与小叶种不尽相同,笔者根据目前云南有机茶的生产实践,结合云南省茶科所对云南大叶种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谈点云南有机茶园建设的一些设想,供我省有机茶发展地区参考。 1、茶园选址 有机茶园应建立在生态条件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方,要求远离城市,工业区等重要污染源,其境内具有生物多样性,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我省的茶园多分布在山区,无重要污染源,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水土纯净,是发展有机茶的理想地。 2、茶园规划 2.1、道路系统的设置。为便于运输和管理,茶园中一般需设置主道、支道和步道,并相互连接成道路网。主道连接各个作业区和加工厂,是输送肥料、鲜叶的主要道路,一般路宽6-8米。支道贯穿各片茶园,与主道连接,是为手扶拖拉机等小型车辆送肥入园而设置的,路宽3-5米。步道是为茶园管理人员进出而设置的,又是茶园分块的界限,路宽1.5-2.0米。 2.2、排蓄水系统的设置。在茶园上方与山林交界处设置等高隔离沟,拦截山林洪水,防止冲毁茶园,两端与自然山箐相连;对自然山箐加以修筑设置为纵排水沟,并接池塘、水坝等蓄水库。如果当地降雨量大,茶园坡面长而陡,在茶园中每隔30行茶树等高设置截水横沟,两端与纵排水沟相连,可蓄积雨水,并排泄茶园中多余雨水。 在茶园的山顶建立蓄水池,架设相应的输水管道入茶园,并在地势低洼处修建鱼塘、水库,保证茶园生产用水。 2.3、茶园地块划分。发展有机茶园要求集中连片,每个基地面积最好在500亩以上,坡度在25度以上的划分为林地,茶块面积不超过10亩,茶行长度在30-50米,可根据地形确定。 2.4、茶地的设计。坡地茶园要建成梯级等高茶园,梯面呈外高内低,梯面宽度1.8米左右,最小不低于1.5米,便于今后茶园的日常管理。 2.5、防护林及遮荫树的设置。有机茶园与常规农业区之间须有一定宽度的隔离带,以防止常规农业区喷洒农药带来的间接污染,以茶园周围原有树林和人工种植的防护林作为隔离带较为理想。在茶区和茶园四周及道路、水沟两旁种植防护林和行道树,设计要科学合理。防护林行距3-5米,株距2-3米,前后交错栽成三角形,宽度在10米以上,可选择枝叶繁茂、有经济价值的速生树种,如:板栗、核桃、油桐、桤叶树、杉松、银杏等。 在茶园中种植遮荫树不能太密,要保证有50%的透光率,可选择如:桔子、樟树、柚子、龙眼、李子、杨梅、荔枝、印楝树等枝叶稀疏的速生经济树种,按行距×株距:10×10米种植,每亩6-8株。通过防护林、行道树和遮荫树的种植,使整个茶区园林化,形成不同层次的主体结构和复合生态系统。 3、茶园开垦 园地开垦前,要清理地面,刈除杂草,清除石头、树桩、土堆,进行土地平整,对园地中原的树木要有规划地进行保留。 坡地茶园按等高梯形开垦,种植沟深×宽:50×50-80厘米,由下往上开沟,杂草及表土回沟,亩施2000-3000公斤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有机肥,菜子饼肥150-200公斤,镁磷肥100公斤,作为茶园底肥。 4、茶树种植 4.1、选择茶树品种。我省有机茶园栽培的品种要适合云南的自然条件,尽量使用无性系大叶良种及抗逆性强的品种,根据生产需要考虑品种搭配,表现出品种的多样性。目前我省推广使用的茶树良种主要有: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27号、云抗37号、云抗43号、长叶白毫、云选九号、73-8号、73-11号、76-38号、矮丰、云瑰、云梅等13个国家级和省级无性系良种,3个有性系国家级良种:即勐库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和勐海大叶种,其它还有一些地方无性系和群体良种,如:清水3号,凤庆9号,香归银毫、庆丰、宝洪茶、景谷大白茶、昭通苔茶等。 4.2、种苗要求:禁止使用基因改良工程生产的种子、种苗,引进苗木、种子应严格GB111767-1989<<茶树种子和苗木>>中规定的1-2级标准检疫。无性系大叶品种苗木具体要求如下:株高25厘米以上,茎粗大于2.5毫米,着叶数5-8片,有1-2个分枝和2-3条侧根,侧根长大于10厘米,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 4.3、种植方式:以单行条栽或双行条栽为宜,其中单行单株条栽:株距20-25厘米,约2000株/亩左右。双行单株条栽:小行距×株距:30×30厘米,约2700株/亩。 4.4、茶苗种植:根据云南省气候特点,茶苗移栽在6月初-7月中旬进行。移栽扦插苗时在茶行中拉线打塘栽苗,种植塘要求中间高,四周低,呈馒头状,塘深20-30厘米。移栽的茶苗,要尽量多带土,土少时可用红泥浆沾根。移栽时把茶苗放在塘中馒头型的小土堆上,让根系自然舒展分布在四周,用细土边培边压实,使根与土紧密结合,切忌根系折断或翘根。复土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栽好后浇足定根水,保证茶苗成活。 5、苗期管理 茶苗移栽初期,在雨季,一般不需浇水灌溉,旱季的12月至次年5月,一般5-7天需浇水灌溉一次,防止茶苗缺水死亡。在行间和梯壁种植绿肥,防草护梯。9月浅耕松土,铲除杂草,防止草荒。当苗高达到30厘米或有1-2个分枝,及时定剪,定剪高度15厘米左右。秋、冬季提土培根,并铺草覆盖,保水抗旱。及时补苗,防止缺株断行。 6、幼龄茶园管理 6.1施肥。有机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在茶树生长的3月、5月、8月进行追肥,追肥可选用经有机认证机颁证或认可的商品有机肥、有机液肥、菜籽饼肥、微生物菌肥、绿肥等肥料,根据茶树的年龄逐年增加施用量,还可喷施有机叶面肥,如保得、营养调控剂等。茶季结束结合冬耕施用基肥,基肥可选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有机肥,如牛马粪、猪粪、禽粪、饼肥、堆肥等,或施用商品有机肥,并结合适量的微生物菌肥和钙镁磷肥施用。 6.2茶树病虫害控制。制订茶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禁止使用化学农药。通过生态系统的建立,对病虫害进行生态调控。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防治茶树病虫害。还可使用植物源农药,如:印梀素、鱼藤酮等和矿物源农药,如:硫酸铜、波尔多液等防治茶树病虫害,茶季结束用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封园。 6.3耕作除草。幼龄茶园由于树冠对地面的覆盖度小,杂草较多,一般全年需浅耕除草4次以上,茶季结束进行中耕、以达到松土除草之目的。 6.4种植绿肥。幼龄茶园可在行间和园边空地种植绿肥,绿肥一般选用豆科植物,以提高土壤的固氮能力。如:豇豆、猪屎豆、绿豆、花生,巴西苜蓿、光叶紫花苕等,种植的方式可采用1年生茶树种植2行绿肥,2—3年生茶树种植1行绿肥,绿肥可用作茶园的覆盖物、埋青和制作堆肥。 6.5铺草、茶园铺草可减少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抗旱保苗等作用。铺草时期可视其作用在不同的时期进行,如要抗旱保苗,可在10月中、下旬雨季刚结束,土壤含水量高的时期进行,铺草的材料可选择鲜杂草、稻草(未使用过化学肥料和农药)、绿肥、锯木灰、落叶等,按10厘米的厚度均匀地铺在茶树行间,每亩铺草量不少于1000公斤。 6.6及时定剪。定型修剪是幼龄茶树形成宽大蓬面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根据云南省茶科所对大叶无性系良种茶树定型修剪的方法,共进行四次定剪,第一次在苗高达30厘米,茎粗达0.4厘米时,留桩10厘米,剪主枝,不剪侧枝;第二次在次年的5—6月,当苗高达40—50厘米时,留桩25厘米,剪一级分枝;第三次在次年的8—9月,当苗高达到60—70厘米时,留桩40厘米,剪二级分枝和直立枝;第四次当树高达到80厘米时,离地60厘米处,用篱剪剪平。 6.7灌水保苗。在旱季的12月至次年5月,5—7天需灌水一次,灌水量以耕作层湿透为度。 6.8幼龄茶园的采摘与养蓬。茶园二足龄后,可适当打顶轻采,实行剪、采结合,掌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采促养”的原则,采摘方法以新梢展至5—6片叶,采去顶部的一芽二、三叶,留下基部的三至四片叶,采摘要领是采高养低、采顶留侧。
|
|
|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1/7 15:38:44
请您登陆:http://www.chinaforestry.com.cn/front/asp/technicinfo.asp?id=2082,这里有在下写的一篇小文:“林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全生态经营”,相信会对您建设有机茶园有所助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