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文章供你参考:
杨 树 栽 培 技 术
沅江市林业局 彭光裕
一、适地适树
1 、选树造林
每一个树种一般都有一定的自然分布区,在其自然分布区内,气候、土壤等生态因子的最佳组合,常可获取该树种的最大产量,特别是气候因素对一个区域森林植被的分布和森林生产力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而在诸多因素中又尤以水分、热量条件与林木的生长关系最为密切,反映出林分实际和潜在的生产力。在杨树引种过程中,应十分注意引种地区与原产地气候的相似性,南方型杨树属于美洲黑杨的南部种源,并在该地区生长旺盛,表现出喜温暖湿润的生态习性,洞庭湖地区与南方型杨树原产地的气候条件极为相似,尤其是 4-9 月的降水量占全年的 70% 以上,可充分满足南方型杨树的生长对水份的大量需求。北方型杨树因极端气温,急剧的季节变温,日照缩短,水分、土壤条件的差异,往往使林木造成冻害,提前封顶,缩短生长周期,抑制杨树正常的生命活动,达不到速生丰产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不宜在南方地区栽培。
2 、选地造林
为使杨树造林取得应有的成效,不仅要根据各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生杨树品种,还要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生态学、林学特性做好杨树造林地的选择工作,土壤有效层的深度,地下水位的高度,渍水时间的长短是杨树栽培能否成功的主导因子。土壤有效层的厚度应在 0.8 米以上, 0.6-0.8 米的为中等, 0.4-0.6 米的土壤有效层能栽植,而 0.4 米以下的则不宜栽植。洞庭湖区杨树最好的立地条件的地下水位(生长期)在 1.5-2.0 之间,地下水位 1-2 米可认为是杨树的适生范围,地下水位 0.6-1.0 米的土地上栽植杨树,应采取开沟排水措施,以减少地表水,降低地下水,否则将影响根系分布和枝干生长,导致倾斜与倒伏现象,地下水位长期在 0.5 米以上的土地,不宜栽植杨树,湖洲造林,植物是重要的参考因素,反映立地等级,预示造林能否获得成功,湖洲的海拔高程与造林后淹水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试验情况表明,淹水时间 30 天之内,可营造速生丰产林, 30-65 天可植中小径工业用材、防病抑螺林、护堤防浪林, 65 天以上保存率不足 20% ,材积下降 79% ,不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宜栽植杨树。
二、良种壮苗
1 、良种是指具有速生丰产优质抗逆性强等基本品质,且这种品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可通过某种形式进行传递和繁殖,在相同立地条件和技术措施下,用良种造林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良种也具有地域局限性,同一优良品种,甲地表现好,而在乙在表现不一定好,这就说明树与地不相适应,良种原本优良的品质难以体现。在洞庭湖区选用杨树造林品种时,着重考虑以下因素:( 1 )属南方型树种。
( 2 )经林业主管部门签定并列入种苗名录的。
( 3 )林业科研部门经中试确认有培养前途的。
( 4 )生产实践一个轮伐期已经证明了的。随着杨树生产的不断发展和这一领域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选育新品种并进行品比试验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这一地区选择造林的杨树品种主要有中潜 3 号,中驻 2 号、 6 号、 7 号,南抗 3 号、 4 号,南林 95 、 895 以及中汉 17 、22 、 578 等。
2 、壮苗造林是林木速生丰产的前提,培育壮苗要把握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施足基肥,壮苗稀扦,治虫追肥,中耕抹芽。
在洞庭湖区无论是营造农田防护林还是工业原料林,普遍推行规格苗造林, I 级苗, D ≥ 3.5cm ,H ≥ 5m ,Ⅱ级苗, D=2.5-3.5cm , H=4-4.9m ,Ⅲ级苗, D ≥ 2.0cm , H≥ 3.9m ,弱苗、病苗不应作为造林苗木,湖洲造林应选用 I 级苗造林。
三、细致整地
整地是指在造林前在林地内清除杂草,灌木、石块、挖穴、开沟、筑垅等一系列措施的总称。洞庭湖区营造杨树整地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 )在堤、渠、路旁造林,在清除地面杂物的前提下,一般需在栽植点扩盘 1.5m 2 左右,并尽可能将茅根、双穗雀稗、灌木根蔸清除。( 2 )在岗地区或土壤十分板结,且耕作层在 40cm 左右的,要挖大穴,并将农家肥、磷肥等放入穴底拌和后再行栽植。( 3 )在河滩地能基本满足杨树生长发育条件的情况下,应开挖“井”字沟,另外除临水边外的三个方面加固栏设,防止牲畜危害。( 4 )在芦苇退化地造林,也要开主沟和支沟,泥土尽可能返于垅状,使其减少地表水,降低地下水。( 5 )在芦杂洲上造林,则应采取开沟筑垅措施,工程标准:面宽 1.5m 左右,底宽 3m 左右,高度 1m 左右,机械施工效率高,效果好,经济合算。
四、合理密度
造林密度是决定林木生长以及木材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和采伐年限的重要营林技术措施,密度的影响贯穿于林木生长的全过程,林木的速生主要取决于个体,而产量则决定于群体,林分的单位面积产量一是单株材积,二是单位面积上的株数,栽植初期,单位面积上的株数起主导作用,随着树龄的增加,林分的相对密度不断提高,单位面积株数的作用逐渐降低,而单株材积的作用逐步增加,生产实践中,经综合分析后,进行科学配置。
1 、确立造林密度的原则
造林密度一般根据造林地的立地条件,培育目的,经营水平,经济势力、造林周期和市场走势来确定,譬如,内垸中大中型堤渠路和湖洲芦苇退化地,适宜培育大径材,单位面积栽植的株数相对少一些,如果营造超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每亩栽植的数量则应多一些。
2 、造林模式的选择
( 1 )围垦平原区造林模式
①林网 — 农田 — 水利工程模式,这种模式是根据洞庭湖区围垦平原区的特点,以垸区排灌水系为单元,将林、田、水系、道路、居民区统一规划,使林、农、牧、副、渔有机结合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的构建,既能较好的改善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条件,又有使所植林木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更新采伐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农田防护林保护一大片,影响一条线的实际,具体实施时,以下情况可作参考。主要道路,单行配置株距 2.5--3 米,中间栽植耐荫植物如棕榈形成复合林带,双行按 3 × 3m 2 、 3 × 4 m 2 、 3 × 5 m 2 呈三角形配置,多行按 4 × 4m 2 、 4 × 5 m 2 、 4 × 6 m 2 错位配置,居民线,对面有渠系且路面宽 4 米以上,可在渠肩或渠坡按株距 2.5-3.0 米进行配置,对两路夹一渠的类型,则在渠系内侧的肩和坡部位栽植,株距 3 米左右,双行 3×2 m 2 、 3 ×3 m 2 错位配置。
②林、渔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对低效农耕地(一般指甩亩)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后,垄上造林:垄坡垄面种鱼草,沟内养鱼,具体实施时,应尽可能考虑相关渔种的生态习性,林木配置密度株距 3 米左右,行距 10 米左右。
③林 — 经、林 — 油、林 — 菜、林 — 禽、林 — 苗、林 — 肥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在低效农耕地栽植林木后,采取以耕代抚或多种经营实行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的一种形式。以培养大径材为目的时,林木的配置密度为 4 × 5 m 2 或 4 × 6 m 2 , 10 年左右采伐时,最终密度为 25 株 / 亩左右,若是培育纸浆材,土地经营期为 10 年,则可尝识 4.3.3 轮经营法,即在自育自造的基础上,运用大苗造林 4 年后皆伐,利用萌芽林经调整单位面积株数后又培育三年后再行皆伐,然后按上述办法再经营一轮。这种经营方法,其密度配置一般宜采用 2.0×2.0 m 2 或 2×2 m 2 。
( 2 )湖洲平原造林模式
①河滩型造林模式,这是指围垦平原一线防洪大堤外的河滩地所采取的造林方式,兼顾着防浪护堤、提供商品材等多种功能,其模式有( 1)兴林抑螺模式,这类造林地属血吸虫病易感地带,同时又基本达到杨树生长发育的条件,通过采取栏设和开沟沥水等措施,达到促进树木生长,抑制钉螺孽生的目的,这种模式其林带结构前期下密上疏,后期下稀上透,配置密度一般为 4 × 3 m 2 或 4 × 5 m 2 。( 2 )林 — 油、林 — 瓜模式,这种造林地,芦苇已经退化,已完全具备造林条件,只要采取开挖隔离沟,将土地翻耕后,造林后种上油菜和西瓜,以耕代抚,促进林木生长,配置密度为 3 × 4 m 2 或 4 × 5 m 2 。( 3 )林 — 荻模式,这类造林地立地指数偏小,而造林十分重要,宜采用挖泥机吹填或人工筑垄的办法与大堤平行呈带状(一般 50 米左右)提高造林地的地面高程,大堤外侧造林,临河流处保留芦苇、林荻共生共荣,林木配置密度 3 × 4 m 2 或 3 × 5 m 2 。
②洲滩型造林模式:所谓洲滩一般是指河滩之外隔水的滩地、洲土。根据其植被的演替规律和分布情况,通常将其分为白泥洲、芦杂洲和芦苇洲,目前,主要在芦苇洲上造林,推行的模式:( 1 )林 — 油模式,这类立地指数较高,芦苇开始退化,并开始出现木本植物,则以培育大径材为目标,将芦苇地进行全面翻耕后,按 4 × 5 m 2 或 4 × 6 m 2 配置林木,连续三年在冬季种上油菜、腊菜(油菜的变种)或蚕豆。( 2 )林×芦型,这种类型立地指数相对较高,芦苇产量处在逐年递增阶段与林木共生的一种经营模式,多采用窄株宽行式,如 2.5×10m 2 、 3 × 8 m 2 、 3 × 9 m 2 、 3 × 10 m 2 、 3 × 11 m 2 ,窄株窄行宽行式,如 2 × 3—10 m 2 , 3 × 3—10 m 2 , 3 × 4—15 m
2 。( 3 )网格式,即将苇田每隔 50—100 米划成一格,结合开沟沥水,在渠旁植树,株距 2.5-3.0 米。( 4 )林 — 油型,这种类型立地指数相对较小,属芦×杂型洲滩,而造林一次性投入较大的一种形式,即可按 3 8 m 2 或 3 × 9 m 2 抬土筑垅,垅中植树,垅面垅坡甩种油菜或腊菜。
③平垸行洪区造林模式,对已确定为平垸行洪区,但大堤未溃缺的,可采取林 — 经(间作棉花),林 — 油模式,林 — 苗(培育杨树苗),林 — 禽(林内养鸡)模式,林木配置可参照 4.3.2.1 的相关情况进行。对已确定为平垸行洪区,且大堤已经溃缺不再修复的,则可采取林 — 农模式(即秋季套种油菜、蚕豆),林 — 禽模式(林内养鸡),配置密度可根据垸区内原有的基本条件进行确定。
五、适时栽植
根据杨树的生理特性和洞庭湖区的气候特点,杨树造林时间宜选择在 12 月下旬至 2 月,特别是河滩、湖洲造林,宜在元月份进行,这时地湿高于气温,有利杨树不定根的形成,开春以后,气温逐渐变暖,根系大量发生,即使桃花汛来得早,也不会对杨树的成活构成影响。栽植杨树除了个别地段尚采用带蔸造林外一般都采用钢钎打眼扦插造林,要将苗木严格分级,严格检疫,特别是湖洲造林要选用 I 级苗,将侧林剪除后,在清水中浸泡一个星期左右后,再行栽植,苗木入土 70cm 左右,锤紧筑实,防止苗木因气温干燥土壤吊气而死亡。若是在低效农耕地造林,也可采取直接扦插定株的方法(一般是高密度造林),扦条长度以 50cm 为宜。
六、集约管理
1
、及时进行扶苗培蔸,苗木栽植后,受风雨、洪水的侵蚀以及人畜的影响,应及时进行培扶,在芦苇密集和杂草丛生的造林地,应将苗木1 m 2 左右的杂草特别是鸡矢藤等攀援性植物连根清除。
2 、农林间作
河滩湖洲造林三年内视其林分郁闭情况翻耕种植油菜,抑制钉螺繁衍,开沟作垅造林地,可在垅坡、垅面播种腊菜,内垸渠路及片林种植豆科植物、棉花,林间忌种高杆、藤蔓植物,种植饵料与苎麻对杨树的生长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3 、林木施肥
施肥对林木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实验表明,一年生与对比的高径分别增长 25% 和 30% ,二年生比对照的高径分别增长 37% 和 45% ,三年生比对照的高径分别增长 41% 和 48% ,造林第一年以复合肥为主,第二年以氮肥为主,第三年以氮磷肥混合施用为主,用肥量 0.25—1.5kg/ 株不等,施肥时间以 4 月中旬至 5 月中旬为宜,施肥前应选在晴天用草甘磷加洗衣粉混合杀灭杂草或用人工中耕除草,施肥方法:环状、点状,辐射状均可,肥料入土深度 30cm 以上。
4 、修枝整形
造林第一年原则上不修枝,第二年枝下高控制在 1.5m 左右,随着时间的增长,逐年修枝,轻度修枝,主要修除病虫枝,力枝、重迭枝、多头枝、卡脖子枝,确保树木顶端优势,为培育无节良材打下基础。修枝时切口要平,不伤皮,不留长桩,以冬季或早春杨树休眠期为宜, 5 月份适当修枝对防治舟蛾有一定作用。
5 、病虫害防治
( 1 )主要虫害及其防治
①云斑天牛:该虫 4 月下旬成虫出现, 5 月中下旬开始刻槽产卵于树干基部至 2 米高部位, 5 月下旬卵块孵化成幼虫,随即进入木质部取食,翌年 9 月上旬羽化,树内越冬,生活史 400 天左右,取食途径由下至上。为害症状:在主干 2m 以下部位,特别是基部隆起,并发生大量木屑。防治方法:( 1)利用其羽化后取食交配的习性于 5 月上旬在梨树、葡萄、桑树、构树、毛莓、野蔷薇上寻找成虫,在产卵前捕杀。( 2 )在造林时,在林地上适当配置矮化了的桑树丛、构树丛并喷洒毒胃剂农药 — 甲铵磷或乐果 200 倍液,使其取食后中毒死亡。( 3 )利用天牛成虫羽化后在树干上爬行寻找产卵部位和用咀咬刻槽的习性,在树干上喷施有效期 1—2 个月的新型触破式微胶卡剂 — 绿色威雷 200—300 倍液,让成虫爬触地雷致死。( 4 ) 5 月中旬至 7 月下旬间,每 10 天左右对成虫产卵痕用木锤打使其破产,对未被锤击的卵块已孵化成幼虫未进入木质部之前,用甲铵磷原液滴杀,对于一年生幼树,幼虫已进入木质部时,可用注射器械按原药稀释 5-10 倍后每孔注射 5-10 毫升,两年生以上树木,可采用毒签堵孔的办法杀死幼虫。
②桑天牛:成虫出现时期较云斑天牛约推迟一个月左右,主要危害树木主干上部及靠近主干 4cm 左右的枝桠,生活史 670天左右,取食途径一般是由上至下。为害症状:受害部位常有粉状木屑出现。防治方法:大体与云斑天牛大致相同,由于桑天牛危害在树体的上部和侧枝,在具体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对当年造林苗木的前期管理和检疫要进行严格把关十分重要,另外,在 9 月份,剪除受害侧枝,防止幼虫进入主干有很好的作用。
③杨扇舟蛾,一年发生五代,以蛹越冬,从当年 4 月中旬开始,到次年 4 月上旬都有发生,以第三代( 7 月上旬至 8 月下旬)危害最为猖獗,该虫产卵于叶片背面, 9—600 粒不等,卵期 8—4 天,孵化成幼虫,幼虫 1—3 龄时有群集性,二龄后吐丝缀叶,形成大的虫包,白天隐藏其中,夜晚取食,若遇阴雨天则昼夜取食,三龄以后幼虫食量大增,分散取食,可咬食整个叶片,仅存主脉和叶柄,然后吐丝随风迁移扩散,再缀叶成包危害。防治办法:( 1 )利用该虫在地面、落叶中、树干旁、树根附近等处越冬的习性,搞好林地卫生,将枯枝落叶、杂草收集烧毁灭蛹。( 2 )做好虫情调查,掌握虫情动态,及时预测预报,做到有的放矢。( 3 )化学防治, 2.5% 敌杀死 500 倍液喷雾或 2.5% 敌杀死乳油与柴油混合( 1:35 )利用喷烟机进行防治;用 40% 久效磷或 50% 甲铵磷稀释 3—9 倍按样树胸径每 cm1cc 打孔注射。( 4 )保护鸟类。
④分月扇舟蛾,该虫产卵于叶片背面,丛状,初为淡青色,随胚胎发育,其色逐渐变深,孵化前呈红褐色,初孵幼虫群栖于叶片上卵块周围,经一些时候开始取食叶背下表皮和叶肉,二龄后幼虫开始分散危害,咬食叶片边缘,啃食叶片,四龄以后,食量大增,咬食整个叶片,仅存主脉和叶柄,危害严重时,整枝叶片被吃光,树木成为光杆,这时幼虫便下树迁移到邻近的杨树、柳树上继续危害,防治方法同杨扇舟蛾。
⑤绿刺蛾(黄刺蛾)一年 2 代,分别产生于 6 月下旬、 8 月下旬至 9
月上旬,以老熟幼虫结茧越冬,防治方法:( 1 )用 90% 敌百虫 1000 倍液或 25% 亚铵硫磷 1500—2000 倍液喷杀幼虫。( 2 )对地径 10cm 以上林木选用甲铵磷或氧化乐果每株 5—10cc 进行打穴注射。
( 2 )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①杨树黑斑病,症状:主要发生于叶片,并自下而上蔓延,发病初期,多在叶面上出现园形针刺状紫红色小斑,后扩大到 1mm 左右,并变成黑色,其中央部分出现灰白色突起的小点,即分生孢子盘,后期病斑常联合成大的园形或多角形斑。发生严重时整叶变黑,随后干枯脱落。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的盘 2 孢属真菌引起,病菌以菌缘体在落叶或枯枝的病斑中越冬,次年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侵入寄主组织,以危害苗木为重点,防治方法:( 1 )选择排水良好的圃地育苗,并实行轮作,同时改善圃地内的通风条件和卫生状况。( 2 )当苗木长出 2-3片真叶时喷洒 1:1:200—300 的波尔多液, 65% 可湿性代森锌 400—500 倍液,每隔 15 天一次,连喷 2-3 次。
②杨树绣病,症状:病害发生在嫩芽、叶片、叶柄或嫩梢上,嫩芽罹病,通常在其刚萌芽和放叶时,新梢上出现密集的黄粉堆(病菌的复孢子堆)形成一束黄色的绣球花,病芽往往不久即枯死,特别是刚展开的新叶罹病后发育不良,形成锈头状,叶柄的嫩梢上的夏孢子堆呈条状着生,孢子扩散后嫩梢上的夏孢子堆呈条状着生,孢子扩散后嫩梢并易被其他罹病菌侵染而形成枯梢。病源由担子菌亚门、冬孢纲、锈菌目的真菌引起,该菌的夏孢子堆为黄色,散生或数个聚生,夏孢子圆形或椭圆形,表面有疣状突起,鲜黄色,它以菌丝状态在冬芽和其他组织内潜伏越冬,次年春季冬芽萌动时,越冬的菌丝亦逐渐发育,并在新梢和嫩叶上产生孢子堆,成为本病新侵染的中心,该病一般于 4 月发生, 5-6 月形成发病高峰, 7-8 月气温升高,病害渐处停滞状态, 9 月气温下降并随第二次新梢和嫩叶出现,叶病又有扩展,至 11 月病害停止发生。此病多发生 1—5
年生幼苗和幼树上,防治方法:( 1 )摘除病芽,将病叶集中烧毁。( 2 )采用 0.3% 对氨基苯磺酸或 0.3% 氨基苯磺酸纳或 1% 石灰多量式波尔多液或波美 0.5 度石硫合剂喷洒,也可用 5% 可湿性代森锌 500 倍液喷杀病菌。
③杨树烂皮病:病害发生在主干及枝条上,有干腐和枯梢两种类型,这种病害初期在其枝干上产生暗褐色水渍状病斑,先隆起而后腐烂变软,并失水干缩下陷,受害树皮的韧皮部或内皮层,常呈裼色或暗褐色,腐烂部位有时可达木质部,当病斑迅速扩大并绕干一周时,病斑以上枝条即渐渐干枯直至死亡。该病由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菌目的污黑腐皮壳菌所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或子束壳在病部越冬,次年 3-4 月,以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借风、雨或昆虫传播,通过各种伤口侵入寄主危害。一般 3 月下旬开始发病, 5-6 月发病最甚, 7 月后渐趋缓和, 9 月基本停止。防治方法:( 1 )通过营林措施,尽可能满足杨树生长的生境条件,提高抗病能力。( 2 )在 3-5 月将病皮刮除或划破进行涂药治疗,选用的品种有 10% 碱水、 10% 葸油、 5% 可湿性代森锌或退菌特 200 倍液。
④杨树溃疡病,该病多在树干基部向上 1m 高左右的范围内发生,病斑往往在干部皮孔周围,以青皮和白皮的光皮树种病状明显,病树树皮于春夏及夏秋交接之际,出现似沸水烫伤的水泡,圆形,直径 0.2—1.5cm ,其中充满淡裼色液体,以后在水泡正面或一侧,出现小孔状或纵使裂状破口,向外流出液体,风干时变成锈褐色,病斑干瘪下陷,或在干瘪的水泡边缘或附近又出现新的水泡,病树干上水泡累累,干段至基部布满点、片、带状的红褐色、黑褐色水液痕迹,同时皮层腐烂变黑 4 月病斑上散生出许多细小黑斑点,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便枯死, 5 月下旬病斑停止扩展,周围形成隆起的愈伤组织,中央部分干裂,呈典型的溃疡状。病菌主要由伤口、皮孔侵入,病害发生与当年的气候有关,如冬季温暖,早春气温回升快,病害发生较早,发病后遇阴雨天,病斑则大量发生,凡树木生长衰弱,或移植后未恢复生长势的,也易感染此病。防治方法:(
1 )及时清除病株、病枝,减少病菌侵染源。( 2
)搞好本地苗木和调入苗木的检疫,并尽量减少在起苗、运输、栽植时对干部的创伤,防止病菌的侵染。( 3 )在 4
月病害发生前,结合树干涂白,使用波尔多液,石硫合剂涂伤口,也可在 7 月下旬、 8 月上旬,孢子飞散前后,用波美
0.5 度的石硫合剂或 1% 波尔多液喷洒树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