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网----首创林业行业在线咨询平台,专家实时在线答疑,林业知识汇聚,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铸就成功第一线!
 
 
 
 
 
 
 
 
 ★ 热门问题   ★ 精华问题   ★ 未回复问题        
 如果觉得该栏目对您有所帮助,请推荐给您的好友,我们将越做越好。网址:http://help.chinaforestry.com.cn/
 
 
姓名:无助的人     提问时间: 2006/2/16 21:02:11
问题:
 
专家你好,请问湿地松工业用材林的种植与维护
 

回复专家:张连翔,回复时间:2006/2/16 21:07:27

湿 地 松
    一、用途
    湿地松原产美国东南部,适应性强,早期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枕木、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
    二、适生环境
    湿地松要求年平均降雨量1270~1460毫米;年平均气温15.4~21.8℃,绝对最高温37℃,偶有达到41℃,绝对最低温为 -17℃。湿地松在中性至强酸性水土流失红壤丘陵地及表土50~60厘米下为铁结核层排水不良的沙粘土地均生长良好。湿地松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的低丘陵地也能旺盛地生长。在排水良好的沙地或者积水地则生长较差。湿地松为喜光树种,极不耐荫,抗风力较强。根系有菌根与之共生。
    三、育苗
    湿地松一般采用圃地育苗和容器育苗,圃地育苗与火炬松的圃地育苗相同,此处就容器育苗进行介绍。
    1、容器的选择:常用塑料薄膜袋、纸杯等,要求容器高10~12厘米,径6~7厘米为好。
    2、容器营养土配置:培育松苗用的营养土要注意引导和促进菌根的形成和发展。在配制容器用土时可用30%的黄泥土,30%火烧土、20%~30%林地表土或腐殖土(最好掺入湿地松林下挖取的菌根土10%)、10%的细河沙。每立方米混合土中加入1公斤磷肥,。土壤PH值在5~5.5最好。
    3、播种:可采用先在沙床播种,种子发芽出土刚脱去种壳时,逐一移入容器(注意拔出芽苗时,要手拿子叶提起,不要拿着苗基,否则容易断苗),也可采用将种子催芽之后,直接播入容器,每一容器播种2~3粒,发芽成苗后,每容器保留一株,余苗移于缺苗的容器上,移植后用喷雾器洒水定根,播种时间多在春季。点播或移芽后,最好用含菌根的基质覆盖种子。
    4、苗木管理:及时除草,保持土壤湿润,用稀薄液体肥料多次喷洒.苗木经4~5个月生长后,及时截根,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湿地松极不耐荫,除移芽苗时短期遮荫外,整个苗期不用遮荫。
    四、造林
    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为主,若采用块状整地,其规格约为50×50×30cm。
    3、栽植技术: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行距1.5×2米或1.5×1.5米,即每亩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2.5×2.5米或2×2.5米,即每亩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树林或种子园,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亩42株或27株。
    造林季节多在冬、春两季。选择阴天或细毛雨天气栽植。要求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适当截根,保留根长15厘米左右,可适当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层填土打紧,上盖细土呈弧形。
    五、抚育管理
    湿地松造林后5年内,每年除草松土1~2次。间伐一般在8~10年生时,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强度为20~30%。间隔期5~6年。

 


 

回复专家:周贵龙,回复时间:2006/2/16 21:52:49

参阅:http://hongxingyl.cnhm.net/?s=productdetail&uuid=D2E7F4C5-CEFA-C4BA-04045F2F119AB86E 上的内容。
 

回复专家:吕玉奎,回复时间:2006/2/17 8:39:00

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研究成果初报

曹福亮教授领导的课题组从优良种源选育、苗木培育、整地方式、造林密度、抚育间伐、造林效应等方面对安徽省南部部分山区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技术进行了研究,组装出了湿地松工业用材林集约栽培和经营模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湿地松种源生长及木材材性研究
(1)19个种源间木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和顺纹抗压强度差异极显著;管胞长度与宽度,以及冲击韧性差异显著,而管胞壁厚木材气干密度、力学强度及胞壁率差异不显著。管胞长、宽和壁厚的差异均显著且高于种源间的差异。综合分析不同种源的生长和材性特征,适宜于用作建筑材性培育的优良种源有s4、s15、s16、s5与s6,适宜于作为造纸原料培育的优良种源有s13、s12、s3和s16。
(2)湿地松不同种源木材气干密度、抗弯强度、抗弯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与冲击韧性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927、0.2589、0.1101、0.2896和O.1311;树高及胸径的广义遗传力为0.4103和0.4759。木材管胞长度及宽度、管胞壁厚、胞壁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3707、0.6005、0.7182、0.1636;表明湿地松种源木材主要管胞性状、木材密度及林木生长性状受中度或中上度遗传控制,通过选择,能获得较高的遗传增益。(3)木材气干密度与其力学强度呈极显著相关,但冲击韧性与木材管胞形态相关不显著;木材的管胞形态(胞壁厚度除外)、气干密度和主要力学性质与树木生长速度也相关不显著。
2 湿地松苗木培育技术
(1)种子分级结果表明,中粒种子的重量、粒数和饱满度明显高于大粒和小粒种子,而大粒的千粒重明显高于其它粒级的种子;大粒种子播种后第7天的发芽率、发芽值及1月芽苗高明显大于其它粒级的种子,而中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小粒种子发芽速度明显超过大粒种子。相同粒级的种子,随种子重量的增加其发芽天数缩短;种子形态影响苗木高和地径生长,大粒种子的苗高和地径明显高于中小粒种子。大粒种子的苗高和地径变异系数、I级苗的比例、单株苗木生物量、苗木质量指数明显高于其它两种类型的种子。
(2)切根明显降低地上部分干重(S(9月份一次切根)处理除外)、主根干重(S处理除外)和侧须根干重(ASO(8、9、10月各切根一次)处理除外)。S处理能增加地上部分干重、主根干重及单株苗木生物量。ASO切根处理能显著增加侧须根干重、侧主根干重比。四种切根处理能增加苗木高径比;不同切根处理与根系相关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切根使主根生物量减少,侧须根生物量增加;多次切根对生长的影响大于一次切根,侧根与主根干重也随切根次数增加而提高;切根使主根生物量减少,侧须根生物量增加,侧根数和根尖数量增多;切根苗的侧须根与主根干重比显著大于对照苗。
(3)截顶显著降低苗高、地径、各器官生物量、及单株总生物量,但8月中旬截顶(PA)和9月中旬截顶(PS)两种截顶处理明显增加侧主根干重比。四种截顶处理中9月中旬截顶(PS)处理效果明显高于其它处理。
3、造林整地及新造林地水土流失
(1)不同整地方式影响到幼树的栽植当年和栽植第二年的新梢生长、地径生长和苗木的保存率。四种整地方式中采用块状80×80×50cm(SPA)方式整地后的幼树栽植当年和栽植第二年的新梢生长量和苗木保存率最高,而用全面垦复20cm(SPE)整地后的栽植当年地径生长量最大。
(2)整地方式不同而导致造林成本产生显著差异。五种整地方式中,全面垦复20cm(SPE)和块状80×80×50cm(SPA)整地方式总投入最高,块状40×40×30cm(SPC)和块状60×60×20cm(SPD)最低。
(3)实行大块状(80×80×50cm)整地,并实行集约经营不致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属于无明显侵蚀类型。
(4)造林当年的土壤,养分流失量占前6年总流失量的70%以上。
(5)造林当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从造林后第2年起降水量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子,降水强度的影响较弱。
4、造林密度
(1)造林密度明显影响冠幅生长。随密度增大,湿地松冠幅减小。7年时,全垦整地林木树冠重叠度大于1,而块状整地树冠重叠度小于1。
(2)造林密度对湿地松树高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的影响不显著。密度对树高的影响,随着树龄的增加逐渐减小。初植密度为2000株/hm2和2500 株/hm2的林分平均高最大。
(3)胸径随着密度的减小而增大,而且随着林分林龄的增加,胸径的密度效应愈加明显。高密度林分小径木比例高、中径木比例低;低密度林分中的中径木比例高,而小径木比例小。
(4)单株材积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减小而减小。
(5)中密度林分具有较高的净现值,高、低密度林分净现值均偏低。
5、植距配置
    在湿地松造林密度为1667株/hm2时,不同植距配置(2.45×2.45m、2×3m、1.8×3.33m、1.64×3.67m及1.5×4m)的研究结果表明,2×3m和1.8×3.33m植距配置显著优于其它处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及蓄积量均以 1.8×3.33m最高,生长量可提高10%以上,蓄积量提高近30%。
6、抚育间伐
(1)间伐实施后的第6年,随间伐强度的增大,各林龄湿地松胸径、林木单株材积、总材积等显著提高,但林分蓄积较对照有所减少;随着间伐强度的加大,各林龄湿地松林分中大径木和中径阶木比例增大,湿地松林分中大径级和中径级材产量上升,而纸浆材和小径级材比例下降。
(2)间伐对湿地松林分总产量、纸浆材造材总量、建筑材造材总量等影响不显著。
(3)林分10-12年生时间伐,能及时调整林分密度,促进保留木生长,间伐材出材率较高。
(4)湿地松8年生林分以中度间伐净现值最高,12年生以弱度间伐较高,16林龄纸浆材林分以强度间伐净现值最大,而培育建筑材造材的林分则以弱度间伐时的净现值较大。


 

回复专家:夏芬,回复时间:2006/2/17 12:24:58

造林技术

1、造林地选择:宜选择低山丘陵或低中山中、下部,坡度30度以下,背风向阳,土层较深厚,肥沃的地方。

2、整地方式:以块状整地和带状整地为主,若采用块状整地,其规格约为50×50×30cm。

3、栽植技术:培育短周期工业用材林,株行距1.5×2米或1.5×1.5米,即每亩222株或296株,培育一般用材林,株行距2.5×2.5米或2×2.5米,即每亩100株或133株;培育母树林或种子园,株行距4×4米或5×5米,即每亩42株或27株。

造林季节多在冬、春两季。选择阴天或细毛雨天气栽植。要求随起苗随栽植,栽植时适当截根,保留根长15厘米左右,可适当深栽,并使苗正根舒,分层填土打紧,上盖细土呈弧形。

抚育管理

湿地松造林后5年内,每年除草松土1~2次。间伐一般在8~10年生时,间伐株数为保存株数的25%左右。然后视林分生长状况及培育目标,再间伐1~2次,强度为20~30%。间隔期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