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1-13|
最2002年8月,参加在武汉举办的首届国际水杉会议的40多位中外专家来到湖北省利川市,实地考察了谋道、忠路一带的水杉原生种群。为改善这一世界上硕果仅存的5700多株水杉原生种群栖息地的生态环境,专家们建议在水杉原生地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成立中国水杉研究中心和水杉基金会。
水杉为何会有如此高的身价呢?水杉的发现,可以说是植物学上的一件大事。目前世界上仅现存此一种,且天然分布仅局限于湖北、重庆、湖南三省市交界的利川、石柱、龙山三县的局部地区,垂直分布一般为海拔(800)1000——1200(1500)米。
当今被誉为活化石的水杉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但在第四纪冰期以后,同属于水杉属的其他种类已经全部灭绝。后来科学家们在地层中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水杉化石,由于某种原因,均被误认为是红杉或落叶松的化石。直到1941年,日本三木茂教授经过研究和鉴定这些化石,才建立了水杉这个古植物新属。在我国未向世界公布发现活水杉之前,许多古生物学者都认为水杉早已在地球上灭绝了,要想了解古老而稀有的水杉,只能到化石中寻找它们沉睡的踪影。因而谁也不会想到,在中国居然可以看到并触模到真正的活水杉,以至于水杉在我国的首次发现和定名,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有许多老一辈的科学家们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广博的知识,精深的学术素养,对水杉的发现以及日后的研究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61年前,森林学教授干铎路过鄂西山区利川市谋道镇时,偶然发现一棵似杉非杉、似松非松的古树,土家族人一直把它当成宝树顶礼膜拜,当成成就土家族的天梯来珍护。还有这样一段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接连不断的大雪把万物都冻死了,只剩下一对兄妹俩。哥哥叫覃阿土希,妹妹叫覃阿土贞。到处是白茫茫的大雪,为活下去,兄妹二人就走呀走想找出路。忽然看到了一棵大树,大风刮不动,大雪埋不住,青枝绿叶,兄妹俩觉得奇怪,就往这棵大树上爬,越爬越暖和,越爬越亮堂,再向上看时已经爬到了天宫。天宫里,观音菩萨对他俩说:“世上只剩下你们俩了,你们就下凡去成亲吧。”妹妹怕羞,菩萨指着她们爬上来的那棵大树说:“它是水杉,你们可折一根树枝做一把伞,脸遮住就不羞了。”后来土家姑娘出嫁上轿时都兴打一把伞。兄妹成亲后,生下了一个红球,球飞起来炸成许多小块儿,落到地上就变成了人,这些人就是后来的土家族人。这棵宝树就是后来震惊世界植物学界的“活化石”水杉。
1941年冬天,原中央大学森林系教授干铎在去重庆的路上,途经万县磨刀溪村(今湖北利川谋道),发现路旁有一株参天古树,树高足有30多米。从下仰望,挺拔的树干直插云天,叶片呈羽毛状,小巧秀雅,在微风中不停地摇曳,宝塔状的树枝十分壮观。乡民还在树前自建了一个小庙,用于祭祀他们心目中的”神树”。干铎教授流连在树前不忍离去,突然发现树上挂着一块小牌,上面写着”水杉”。可凭干铎教授的经验,此树并非完全像水杉,要想弄清它的种名、属名,必须有完整的枝叶和果实的标本才行。遗憾的是,当时正值落叶季节,干教授只拾取了一些落在地上的枝叶,停留了许久方才离去。以后他常把此事向同行、同事们提及,为水杉的发现奠定了基础。1943年夏天,原中央林业实验所的王战先生,在赴神农架林区考察的路上,恰恰在万县病了。在休养期间,他从朋友那儿得知万县的磨刀溪有株“怪树”。于是王战去磨刀溪察看那株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水杉”的大树,并采集到一枝比较完整的枝叶标本,又从小庙的瓦沟里拾了若干个球果。后来,他将标本带回中国林业研究所,查找了一些有关资料,给标本定名为水松,放入标本室内。
事隔两年,也就是1945年,中央大学森林系技术员吴中伦去王战先生处,得到了一份定名为水松的水杉标本,转交给了松柏科专家郑万钧先生。郑万钩先生见到不完整的水杉标本时,当即认定该标本是介于杉科和柏科之间的新属、新种,还有可能是个新科呢!他为此通宵达旦地研究标本,查阅书刊文献。郑先生明确指出标本的枝和叶都是对生,球果种鳞也对生,因此断定这个标本绝非水松。1946年2月至5月,郑先生连续3次派人前往磨刀溪采集果叶标本,最终取得完整的模式标本,在做了详尽的描述之后,他又把标本资料寄给胡先骕先生,共同研讨。胡先生在助手傅书遐的帮助下,查对出该树种和日本古生物学家三木茂于1941年从植物化石中定名的水杉同为一属,于是由胡先骕、郑万钧两人共同将该标本定名为水杉并联名发表,肯定了中国活化石一一活水杉的存在,这一发现过程前后经历了5年的时间。历经数千万年的漫长岁月,得以繁衍至今,中国发现水杉的消息传出以后,各国植物学者和古植物学者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古植物学家R.W.钱耐教授更是兴趣有加,于1948年不远千里专程来到中国,与郑万钧先生一道来到谋道考察“天下第一杉”,并在1949年的《科学》杂志上发表 论文,使水杉引起全球植物学界的轰动。
解放后,林业部将天然水杉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973年原利川县人民政府在水杉原生古树分布较集中的小河村设立了“利川水杉母树管理站”,专门从事境内5746棵古水杉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这5000多株水杉母树,每年产籽1000公斤左右。利川水杉母树管理站在中国林木种子公司和湖北省林木种子公司的支持下,对水杉进行无性系繁殖研究,如今已取得成功。目前为止,已采集水杉种子1.8万千克,培育水杉实生苗4.45亿株,培育扦插苗1.6亿株,水杉产业为当地居民增加收入4000万元。
从发现水杉至现在,这个古老的化石树种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在国内北起辽宁、北京、延安,南到两广和云贵高原,东起东海和台湾,西到四川盆地,都已栽培成功。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仙湖植物园时,他们首先观看据说距今有一亿五千万年的恐龙时代的树种——桫椤。小平同志说:“还有一种古代树种,叫水杉,现在全国都有了。有一棵很大的,在三峡附近。”指的就是1941年干铎教授发现的号称“天下第一杉”的利川谋道1号原生古树。
水杉不仅是中外植物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宝贵“活化石”,而且成了和平、友谊的象征。1972年,周恩来总理出访朝鲜时,送给朝鲜领袖金日成主席2公斤水杉种子。水杉母树在朝鲜平壤留下了子孙后代,成为中朝两国人民深情厚谊的象征。一位游客曾赋诗一首:“伟岸身躯百载康,轨迹刻在年轮上,子孙落户朝鲜国,雕成中朝友好早。
1978年2月,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尼泊尔时,赠送2株水杉苗,栽培在尼泊尔皇家植物园。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还把他心爱的游艇命名为“水杉号”。水杉的引种遍及亚、非、欧、美等洲,已经在50多个国家安家落户。美丽的水杉好似友好的使者,以它古朴秀雅的身形把我国人民的深厚友谊传播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