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高级搜索:
发布时间:
蓝目天蛾
2004-10-26|上海市林业站

    别名:柳天蛾,蓝目灰天蛾。
    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陕西、宁夏、甘肃等地。
    寄主:杨、柳、梅花、桃花、樱花等多种绿地植物。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2—36mm,翅展85—92mm。体翅黄褐色。胸部背面中央有1个深褐色大斑,前翅外缘翅脉间内陷成浅锯齿状,亚外缘线、外横线、内横线深褐色;肾状纹清晰,灰白色;基线较细,弯曲;外横线、内横线下段被灰白色剑状纹切断。后翅淡黄褐色,中央有1个大蓝目斑,斑外有1个灰白色圈,最外围蓝黑色,蓝目斑上方为粉红色。
    幼虫:老熟幼虫体长70—80mm。头较小,宽4.5—5mm,绿色,近三角形,两侧色淡黄。胸部青绿色,各节有较细横褶;前胸有6个横排的颗粒状突起;中胸有4个小环,每环上左右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后胸有6小环,每环也各有1个大颗粒状突起。腹部色偏黄绿,第1至第8腹节两侧有淡黄色斜纹,最后1条斜纹直达尾角,尾角斜向后方。气门筛淡黄色,围气门片黑色,前方常有紫色斑1块。胸足褐色,腹足绿色,端部褐色。
    发生规律:1年发生的代数,各地不同,东北1代,华北2代,长江流域4代。以蛹在根际土壤中越冬。翌年5—6月份羽化为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成虫晚间活动,觅偶交尾,交尾后第2天晚上即行产卵。卵多散产在叶背枝条上,每雌蛾可产卵200—400粒,卵经7—14天孵化为幼虫。初孵幼虫先吃去大半卵壳,后爬向较嫩的叶片,将叶子吃成缺刻,到5龄后食量大而危害严重。常将叶子吃尽,仅留光枝。老熟幼虫在化蛹前2—3天,体背呈暗红色,从树上爬下,钻入土中55—115mm处,做成土室后即脱皮化蛹越东。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