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搜索:
您好!  请 注册登录本站 您的位置:首页 >>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
林业百科高级搜索:
发布时间:
杨树溃疡病及其防治
2006-03-21|
杨树溃疡病:
  别名:杨树水泡型溃疡病
  主要形态特征:症状,通常以水渍状病斑为主,原形或椭圆形,直径约1厘米,边缘不明显,手压病斑有褐水流出,后期病斑下陷,呈灰褐色,中央有裂缝。水疱型病斑仅发生在光皮杨树上,在皮孔的边缘形成水疱,初为圆形,极小;后水疱变大,直径0.5-2.0cm,泡内充满淡褐色液体;随后水疱破裂,流出淡褐色液体,遇空气变成黑褐色,并把病斑周围染成黑褐色;最后病斑干缩下陷,中央有一纵裂小缝;有的病斑翌年会继续扩大;后期病斑上出现黑色针头状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以菌丝体和未成熟的子实体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四月开始发病,5月下旬至6月形成第一个发病高峰。7-8月气温增高时病势减缓,9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此时病菌来源于当年春季病斑形成的分生孢子,10月以后停止。春季气温10度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时,病害开始发生;24-28度时最适宜发病。病菌从伤口或皮孔进入,潜育期约一个月。从发病到形成分生孢子期需要2-3个月,秋季在病斑上形成囊腔和子囊孢子。潜伏侵染是杨树溃疡病的重要特点,当树势衰弱时,有利于发生病害。当年在健壮的树上发病的病斑,翌年有些可以自然愈合。同一株病树,阳面病斑多于阴面。
  防治要点:1加强苗木栽培管理,秋季(9月初)对来年要出圃的苗木用70%的甲基拖布津200倍液普遍喷雾一次,以减少苗木带菌量。
  2早春苗木出圃后,立即在清水里浸泡24小时;尽量减少运输和假植时间,栽后及时灌水,提高苗木生长势。
  3发病高峰前(4月初),用70%的甲基拖布津或2.12%的843康复剂100倍液、菌毒清300倍液涂干。
| [推荐给好友] | 打印本页 | 关闭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服务条款 | 意见反馈 | 支付方式 | 帮助信息

版权所有:  福建大世界企业集团 © 2003-2018     工作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30到下午17;30)  闽ICP备12016890号
E-mail:service@chinaforestry.net 传真:0086-591-83568281 电话:0086-591-83568282 835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