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5|
地埂经济林建设模式1 模式适宜条件 黄土高原沟壑区大部分地区年
均降水量在500~600 mm,极端最低气温在-25℃左右,正是花椒生物学生态
学适应范围之内,又因本区土壤多为微碱性或碱性土,适宜花椒、柿子、桑
等生长,以地埂花椒经济林最为广泛。2 技术思路 黄土高原沟壑区地貌
多台塬,基本农田建设时形成了众多地埂。据调查,地埂面积占耕地面积8%
左右。地埂植椒不仅可以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而且可以起到生物护埂作用,
较之小麦单作,使梯田地埂的冲刷量降低86.9%,改变立地小气候,使光能资
源利用率提高7.5%左右,而且可以增加收益。韩城的大红袍花椒质地优良,
驰名中外,远销南亚、日本、香港等地。3 主要技术措施 (1)树种品
种 地埂植椒的花椒品种主要有大红袍、小红袍。 (2)立地选择 宜选
在阳坡、半阳坡的下部,土壤以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最好。但忌
在山顶、风口和低洼积水的地方栽植。 (3)苗木栽植 苗木年龄以2年
生实生苗较好,栽植成活率高,生长好,在较为干旱的地方,可采取截干造
林。亦可用分株繁殖,春季花椒发芽前,将1~2年生分蘖苗的基部进行环剥
,埋于土内,使剥口产生愈伤组织分生新根。经一个生长季节后,将分蘖苗
与母株分离,用以造林。地埂植椒栽植密度,株距为1.5 m~2.0 m,可栽1~
2行。 (4)抚育管理 花椒栽植后每年除松土除草外,还应进行施肥和
整形修剪。主要有两种树形: 自然开心形:定植后保留主干30 cm左右,
当年或第2年选留主枝4~5个,剪去其余枝条,所留主枝应打头,即剪去1/3
,主枝角度50°~60°,每个主枝培养2~3个侧枝,结果枝组均匀分布在主
枝及侧枝上。经4~5年即形成自然开心形。这种树形光照好、高产。 丛
枝形:截干定植后,从根茎处萌生5~6个主枝,或1穴栽植2~3株全部成活,
自然生长3~4年后成形。结果后数年,应疏去部分大枝及过密枝,注意培养
3~5个主枝,使树体呈丛状开心形。 另外还应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4 模式成效评价 黄土高原沟壑区花椒栽培十分普遍,陕西渭南地区发展
较快,已形成韩城、白水、浦城、富平、耀县、永寿花椒林带。韩城已发展
以花椒为主的经济林2.8万 hm↑2,占人工造林面积的53%,建成了全国规模
最大的花椒生产基地,仅花椒一项,年产量450万 kg,收入8 400万元,占林
业收入的80%。山区有4 000多户农民靠花椒一项年收入超过万元。“地埂花
椒-小麦”复合经营的土地生产率较小麦单作提高103.7%。5 模式典型区及
适宜推广区 典型示范区以陕西韩城市为突出的代表,集约规模大,管理
程度高,技术先进,效益好,且已实现产、供、销一体产业化经营。这一模
式可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及气候类似地区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