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福建省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有较大面积的次生常绿阔叶林,树种组成复杂,许多阴性小乔木、灌木混生其间,密度大,实生、萌芽都有,管理粗放,产量低,成良材少,急需定向培育。
二、技术措施:
1、初期幼龄林组成抚育:
3—5年生林分,其特征树种组成复杂,乔木树种10—25种,许多阴性小乔木混生其间,杂灌丛生,密度大,乔木种3300—6000株/hm2,实生、萌芽都有,主要树种生长纤细,生长受阴。
这种类型采取组成抚育(透光伐),砍除杂草、灌木和部分次要树种,保留主要速生树种(栲树、米槠等)、主要慢生树种(石栎、木荷等)和部分次要树种(黄端木、木姜子等)以及具有特殊价值的珍贵树种(樟 、楠、檫、南酸枣、观光木、阿丁枫、木莲等)。保留密度3000—4500株/hm2,其中主要速生树种60—70%,主要慢生树种20—30%,次要树种和珍稀树种10—20%。
2、中其幼龄林疏伐:
林龄5—20年,林相较整齐,郁闭好,层次明显,密度偏大,主要树种已形成冠层,有一定数量次要树种,林木分化严重,分布不匀。需疏伐2次,第1次在10年左右,强度为30—50%(株数%);5—8年后进行第2次疏伐,强度为30%。按林木分级标准伐除Ⅴ、Ⅳ级木和部分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第1闪伐后保留1500—2500株/hm2,主要速生树种占70%以上,第二次伐后保留1000—1500株/hm2,主要速生树占80%以上。
3、中龄林密度管理
林龄20—40年,密度偏大,仍有部分次要树种和主要树种Ⅳ、Ⅴ级木。30年左右进行一次疏伐,伐除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次要树种和Ⅳ、Ⅴ级主要树种,中等强度。伐后保留600—900株/hm2,主要速生树种占80%以上。
三、经济效益:
3—5年林相得到恢复并迅速提高林分质量和生产力,蓄积生长提高15%,出材率提高10—20%。同时,对于维护地力,保持水土以及提高森林景观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等都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社会效益。